祁瑞瑞,王俊骎,李 敏,蔡懿灵
(第二军医大学,上海 200433)
海军特种伤病学课程体系建设初探
祁瑞瑞,王俊骎,李 敏,蔡懿灵
(第二军医大学,上海 200433)
为满足海军军医职业需求,教学组分别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师资队伍、教学平台这些方面对海军特种伤病学课程进行系统性规划建设,为海军临床医学和海军全科医学的学生提供从事舰艇军医等海军军事医学相关领域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平战时海上伤病防治的基本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
海军特种伤病学;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近年来,海军战略的重大转型及海上多样化军事行动对海上医疗救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舰艇军医作为基层一线医疗卫生保健的主干力量,担负着舰艇部队平时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以及战时海上卫生勤务保障任务,为适应未来海上作战的迫切需求,舰艇军医更要不断增强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1]。但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舰艇军医从院校毕业分配后再进修学习的机会有限[2],这对院校全面综合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以及着力提高学员在信息化局部战争条件下的实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军特种伤病学是海洋军事医学特色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海军临床医学和海军全科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为学生提供从事舰艇军医等海军军事医学相关领域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平战时海上伤病防治的基本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作为海军军医的培养单位,教学组结合海军部队建设和海上医疗救护的实际需求,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师资队伍、教学平台这些方面对课程进行了系统性优化建设。
课程授课对象为海军临床医学和海军全科医学五年制五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他们已经完成所有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的学习,并结束了一年的临床实习工作,其专业知识结构和临床业务技能基本能满足岗位工作的需要。但是,根据教研室授课教员在部队调研发现,由于学生在校期间对海军基层部队工作环境及岗位需求不甚了解,缺乏对海军特有伤病如晕船、冲击伤、海水浸泡伤等的防治经验,再加上学生从院校毕业分配后再进修学习的机会有限,因此,学生在从临床医学生向海军部队军医转变的重要时刻,掌握海军军事医学相关领域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平战时海上伤病防治的基本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很有必要。
为了达到令教学双方都满意的教学效果,我们从课程建设初期就对课程体系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聚焦教学目标
未来海上作战是高技术武器装备条件下的海战,战时卫勤保障主要依靠舰艇自身的卫勤力量,因此,舰艇军医的医疗技术水平,特别是紧急救治能力,直接关系到舰艇官兵的伤亡率和伤残率,进而影响到整个舰艇的战斗力[3]。该课程以海军部队卫生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实践技能为先,目标是培养学生了解海上特殊环境(如高温、高湿、涌浪、微小气候等)对官兵健康及战斗力的影响,熟悉航海特殊损伤的致伤因素及其特点,掌握有效的医学防护及救治措施,尤其是熟练掌握海上战场环境下实施海战伤战位救治、现场快速处置、海战伤员后送的关键医学技术。在情感和价值观教育方面,强化学生服务海军官兵的意识,树立防护为先、现场救治为主的理念,重视海军特种伤病防护相关技能对维护和提高部队战斗力及降低卫生减员的重要作用,从而为今后从事海军军事医学各个领域的工作,尤其是对满足舰艇军医职业需求、执行海上医疗救护、完成海上医疗保障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优化课程内容
海军特种伤病学是帮助学生从临床医学生向海军部队军医转变的过渡课程,在课程内容设置上既要覆盖全面又要结合海军部队的需要。如何在高技术条件下打赢海上局部战争是海军面临的重大课题,海军舰艇部队平战时海上医疗卫生保障必须与时俱进,顺应海军发展及海上军事斗争的需要。为满足教学任务要求,将海军特种伤病学分为三大教学模块,即航海特殊环境损伤防治、航海常见伤病防治和海战伤救治基础,教学组从每个模块中选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项目来满足学生下一步进入实际工作的需求。航海特殊环境损伤防治模块主要介绍海上特殊自然环境及舰艇舱室作业环境特点,航海特殊环境对健康的危害及导致的常见伤病的病因、病理、发生机制和防治措施,主要内容包括航海特殊物理损伤(如噪声性耳聋、冷热损伤、振动病、晕船)及防护、航海特殊化学损伤(舰艇舱室有害气体中毒)现场处置等;航海常见伤病防治模块重点关注海军舰艇部队在进行海上作业时常见伤病的发生原因、致病(伤)机制、现场急救措施,主要内容包括海水淹溺及其救治、海水浸泡及低体温救治、海洋生物伤及其救治、海上常见疾病诊治;海战伤救治基础模块聚焦于海战伤的杀伤因素、伤情特点、救治方法,主要内容包括舰艇冲击伤及其救治、海战伤合并海水浸泡伤及其救治、海战伤自救互救及院前急救基本技术、海战伤后送与海上救生等。
2.3 深化教学模式改革
由于学生人数较多(超过100名),大班化教学不仅课堂组织管理难度大,可采用的教学模式相对单一,而且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也不高,这显然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近年来,小班化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青睐,由于小班化授课规模小,授课形式相对灵活,可联合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更能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能力[4]。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学组不可避免地要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改革的首要举措在于实施小班化教学。
海军特种伤病学属于学校新开设的8门特色课程之一,由于学生临近毕业,时间紧张,任务繁重,因此暂定为20学时,其中理论课12学时,实验课6学时,考试2学时。教学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授课内容特点和教师安排,对晕船(2学时)、航海常见伤病防治(2学时)、海水浸泡伤及低体温(2学时)、海水浸泡伤及感染(2学时)4个方面的理论教学内容实施轮转式小班化教学(将学生分为4个小组),绪论(1学时)和临床教师讲授的舰艇冲击伤(3学时)仍采用大班化授课,晕船模拟与评价(3学时)与海水浸泡伤(3学时)两次实验课则是把学生分为两组进行。具体实施过程如下:经与教务部门沟通,将海军临床医学和海军全科医学的135名学生均分为4个不同的教学班,每班30~36人。首次课绪论的内容仍采用大班化教学,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次课实施小班化教学,由4名不同的教师在同一教学时间、4个教学地点同时授课,每名教师授课内容固定,教学班依次进行轮转。4个教学地点均可满足小班化教学环境的要求,学生可自由围坐。4个部分的教学内容独立性较强,授课的先后顺序对教学没有影响,且此种轮转式小班化教学方式能在不增加学时和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小班化教学。在小班化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案例式教学、翻转课堂和课堂模拟训练等。例如针对航海常见伤病防治的教学内容,授课教师可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在课前设定几种海军部队常见疾病,让学生通过复习临床知识来掌握知识点,课堂上再通过交流互动和提问的方式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小班化教学实现了教与学的深度互动,进而达到了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为进一步了解轮转式小班化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授课教师专门制订了调查问卷,并采取无记名方式作答,学生结合自身学习体会对教学进行反馈。共发放问卷135份,收回有效问卷13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8.5%。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见表1),针对海军特种伤病学课程,大多数学生认为小班化教学不仅能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习热情,而且加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此外,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更有利于发挥个人在小组中的作用和才能,小班化教学兼顾了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此,有90.9%的学生赞同和非常赞同实施小班化教学。
表1 小班化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结果[n(%)]
2.4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课程建设的重要保障,他们的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教学组以中青年教师为主,青年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不足,相应的教学能力也略显不足。为加强青年师资力量,同时也为了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教学组严格遵守和落实学校及系里的教学管理制度:一是加强集体备课,即由主讲教师介绍课程的整体构思、理论框架、重点和难点等,教学组所有教师进行集体讨论研究,提出改进或完善意见;二是组织授课试讲,即教学组青年教师讲授理论课前必须进行试讲,学校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和教学组相关教师对试讲情况做出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试讲不合格者需再次进行试讲,正式授课时还会有校级教学督导专家听课,并对授课情况进行评分;三是注重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培训,如选派青年教师赴海军部队开展工作调研,熟悉海军医疗卫生保障的特点及随舰开展特种伤病救治的医护人员培训。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于身处信息时代的教师来说,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与素养是极其关键的一个影响因素[5]。教学组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学校和系里组织的信息化教学技术培训班、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培训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班等,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授课评比等,进一步提升了中青年教师在信息化技术条件下的教学能力与综合素质。
2.5 完善教学平台建设
教学平台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支撑。海军医学系是航海医学国家重点学科单位,航海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级示范教学中心,在硬件方面,前期已建立了晕船模拟教学专业实验室和现场教学模块,为课程的开设提供了相应的实践训练化教学条件;软件方面,教学组在晕船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高温环境的习服规律及防护措施、海洋生物伤防治等领域开展了系统的科学研究,掌握了该学科相关的前沿知识,为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和知识理论创新提供了保障;在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上,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网络技术开展教学,前期借助学校红十字远程教育网络课程建设项目,设计并制作课堂视频和微视频,顺利通过了学校验收,已列入学校红十字远程教育网络课程。为进一步完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后期还将制作视频教材,不断丰富网络教学资源。
海军特种伤病学课程体系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作为一门新开设的军事医学特色课程,由于授课对象的局限性(主要是军校学员和海军基层军医)和教学目标的特殊性,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不断探索加强海军特种伤病学教学的新途径。
[1]吴健.浅议舰艇军医在新形势下应具备的能力及对策[J].海军医学杂志,2012(2):109-110.
[2]唐洪欣,欧崇阳,谢勇,等.海军基层军医素质构成与规范化培训需求调查研究[J].海军医学杂志,2015(1):53-56,69.
[3]柯孔良,王文军,欧崇阳,等.舰艇军医急救技能培训和需求问卷调查分析[J].海军医学杂志,2015(5):50-52.
[4]郑翔,彭谨,周雪.探究式小班化教学模式下“医学教学方法”课程的教改经验[J].西北医学教育,2014,30(6):820-822.
[5]沈雷,张晓东,张鹏,等.新媒体时代医学院校教师的新特征和发展策略[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12):21-22.
G423.07
A
1671-1246(2017)02-014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