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给侧改革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划

2017-03-14 20:07王乃国杨海华
职业技术教育 2016年24期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供给侧改革以人为本

王乃国?杨海华

摘 要 在职业教育供需结构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落脚点与抓手。通过剖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现状与缺陷,重释基于供给侧改革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确定以人为本、需求导向、纵横沟通、专业转型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取消基于供给侧改革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划的对策建议,即普职比与分批录取的招生政策、开展普职融通、打破名校壁垒。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人为本;普职融通

中图分类号 G71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24-0056-0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举措。在现代社会里,经济、政治、教育与整个社会生活是融为一体的,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密切的职业教育,自然不会游离于这场改革之外,理应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积极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自由个性与全面终身发展服务。那么,“供给侧”改革会给中国职业教育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中国职业教育的供给侧是什么?其改革的核心要义与抓手又是什么?

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以及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和需求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教育供给现状的不满也日益增多,很多老百姓的教育需求已经超越了“有学上”的“温饱”阶段,开始步入“上好学”的“小康”阶段。2014年,中国留学生境外消费接近2000亿元。2014年7月至2015年2月,在美国接受基础教育的中国留学生增长了23.5%,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中国留学生增长了50%,留学低龄化趋势日趋明显。我国教育需求外溢严重的事实,充分说明教育领域群众的实际需求和有效供给之间存在严重的结构性矛盾[1]。职业教育亦然,同属高中或高等教育层次的职业教育,同样无法满足百姓对于教育的实际需求,纷纷外溢就学。因此,为经济社会与个人发展有效供给高品质的职业教育,以满足市场与百姓的就学与发展需求,是当前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向。进行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必须进行顶层设计与宏观把控,其核心落脚点是构建符合经济社会与个体自由全面发展需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现状

(一)职业教育内部体系基本形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把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作为国家战略,并提出了“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1年,教育部出台《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我国积极开展中高职衔接试点,五年一贯制、“3+3”、“4+2”中职与高职分段培养、“3+4”中职与本科分段培养、“3+2”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高职与本科联合培养等中高职衔接的多样化新学制,基本上形成了以独立设置的职业院校为主体,其他院校广泛参与、中职和高职有效衔接,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特色的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体系,使“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改革目标率先在职业教育体系内部实现,2014年高职分类考试招生151万人,占高职招生人数的45%。因此,从职业教育内部来看,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一主攻方向上,职业教育实现了突破,打破了天花板障碍,改变了职业教育“断头路”的状况,职业教育内部的学历体系基本形成。

(二)现行职教体系相对独立封闭

当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并行推进,成为一种地位相对独立、内部自成体系的国民教育类型。由现行的教育体系框架示意图可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还处于相互隔离状态,自开展中高职衔接以来,职业教育一定程度上完成了职业教育内部体系的构建,但与普通教育体系相对封闭独立,职业教育的弱势特征与不公平待遇依然明显。普职体系相对封闭与不融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业学校与普通学校学习内容的不融通,职业学校要学习文化基础知识,并且是必修课;而普通学校不学职业知识,只学与考试相关的科目。二是普职学生不互通。不管是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都是通过分数来筛选学生却进入职业教育还是普通教育体系,普通教育体系的学生很容易进入高一层次的职业教育体系,而职业教育体系的学生却很难进入高一层次甚至同一层次的普通教育体系,现行升学模式如图2所示。虽然普职之间建立各种形式与层次“立交桥”的呼声很高,但由于缺乏制度和政策引领,以及体制机制的保障,导致职业教育开放且容易进入,普通教育开放但基本无法进入。要实现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相互畅通的人才“立交桥”的理想目标依然任重道远。

因此,现代职业教育打通了职业教育内部的上升通道,构建形成了与普通教育体系相对封闭独立的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了学术人才与技能人才相对独立的培养体系和上升通道,但是相对封闭独立的普通教育体系与职业教育体系,依然无法体现需求导向、以人为本、个性发展的终身学习理念,只是职业教育内部的自我调整与修正,并没有从根本上构建形成以人为本、需求导向、普职融通、包容开放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依然无法从内涵上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二、基于供给侧改革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解析

(一)关于职業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涵解析

要从供给侧视角构划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首先要厘清什么是职业教育的供给侧和需求侧。职业教育的供给侧,即职业教育的供给方,政府机构是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是职业教育的供给侧。职业教育的需求侧相对于供给侧而言,主要是指愿意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一方,职业教育的需求侧主要是指学生、家庭及企业等[3]。

所谓“供给侧改革”,有别于以往刺激需求端,比如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等,强调制度供给,构建发展新体制,以期通过供给端发力破除“产能过剩”与需求旺盛的结构性矛盾。一直以来,职业教育的改革并没有停过,而且大都是由政府作为供给侧主体来推动。而此次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与以往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内生动力来源需求侧,是通过现实的调查研究,更加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学生及家长的现实需求,与产业发展、企业需求等一起形成多元需求侧,并在此基础上对职业教育供给作出的合理决策与整体设计。用改革促进职业教育供给结构优化,实现从“需求侧拉动”到“供给侧推动”的转变,从而实现现代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精准性与实效性。因此,现代职业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就是在以人为本理念的导引下,更加注重职业教育的人本功能,更加关注职业教育的多元需求,从需求视角实施供给结构的优化、增加有效供给的中长期的宏观调控,从而破除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与供需长期失衡的结构性矛盾。

(二)关于供给侧改革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解析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主要是指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紧密联系的横向体系和职业教育内部层次结构的纵向体系,其核心是打通各向通道,最终形成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多元互通、开放包容的人才成长“立交桥”。

2015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并发布了“教育2030行动框架”。行动框架以实现教育是人类的基本权利为基本原则,以实现“确保全纳、公平的优质教育,使人人获得终身学习的机会”为总体目标。因此,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聚焦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与宏观规划,更需创建新的体制机制来推动和保障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顺利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该按照终身教育的理念,全面科学搭建纵向衔接、横向沟通、产教融合、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开放多元、体现终身学习理念的人才“立交桥”。构划基于供给侧改革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与难点就是构建普职横向融通的学历体系,也是社会及百姓最为关注的重点與焦点。如何让职业学校的学生能够自由自主选择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能够按个性需求与职业倾向特征顺利进入同一层次或更高层次的普通教育,是改变职业教育弱势地位,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根本点,也是难点。

三、基于供给侧改革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特征

(一)以人为本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之“现代”特征关键在于人的现代化,即现代职业教育应培养具有现代理念的自然人,以现代化的人建设现代化的国家,服务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这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自然逻辑。因此,基于供给侧改革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划的首要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使职业教育的哲学转向从工具价值走向人本价值,从适应社会走向生命自觉,这是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之“现代性”的最好诠释,也是构划基于供给侧改革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首要遵守与主要特征。

(二)需求导向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划的另一主要特征是需求导向,即构划基于供给侧改革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出发点是为了满足不同职业性格类型的学生对于不同教育类型的需求。根据霍兰德的职业倾向理论,在职业选择中,最理想的职业是个体的工作环境与其职业倾向类型相一致。在一致的工作环境中,个体容易得到乐趣和内在满足,更有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个人的职业倾向与工作环境之间的匹配是职业满意度、职业稳定性与职业成就的基础。所以,学生选择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是由其内在的人格特质决定的,而不是通过考试的分数来区分与分流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并无高低贵贱之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职业教育是与学术教育并行的教育类型,而不是低于学术教育的教育层次。因此,构划基于供给侧改革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就是要确立职业教育的主体地位,确定职业教育是为了满足不同个体职业特质需求、经济社会发展和其他多元实际与理想需求而存在的教育类型。需求导向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特征。

(三)纵横立交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抓手和载体,也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主攻方向。要真正实现“全纳、公平的优质教育,使人人获得终身学习的机会”的总体目标,职业教育要实现教育公平,必须实现职业教育有效供给和精准供给,构划搭建纵向衔接、横向融通、开放包容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之人才“立交桥”主要应该包括三个方面内涵:一是纵向上,职业教育内部打破学历天花板,可以由中等职业学校直接上升到专业硕士和博士,基本实现想升学并且有能力升学的就能升学的需求,满足百姓对于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多样化的现实需求,也为应用型人才的成长发展提供足够的提升与发展空间。二是横向上,由图1教育体系框架示意图可知,普通教育转向职业教育的通道基本畅通,只要学生有意愿与需求,基本都能满足普通教育学校的学生对于职业教育的就学需求。反之,则是割裂与封闭的,职业学校的学生很难进入高一层级的普通教育的学校就学,就连同一层级的普通教育的学校也很难进入,这就是当前教育体系的不开放与不公平性。因此,改变目前职业教育的弱势地位,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构建科学、开放、包容、全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首要改革的便是破除由职业教育到普通教育融通与上升的壁垒。三是深度上,不管是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其最终目标都是实现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4]。所以,不应过于割裂与分离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教育类型,应尊重人才的培养规律,以提升学生的公民素质和职业素养为核心,不断增强学生的迁移能力,进而达到“全人”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要再纠结于“升学”与“就业”、“学术”与“技能”的无谓之争,这样的人才“立交桥”才能更深入、更灵活、更稳固。因此,基于供给侧改革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该适应个体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与理想需求,积极构划纵向贯通、横向融合、多层次相互交叉而又动态发展的人才 “立交桥”。

(四)专业衔接

当前职业教育严重缺乏吸引力,成为学生及家长的无奈之选,其主要原因是当学生进入职业学校以后,尽管在纵向上能通过中高职衔接进入高职甚至本科院校就读;但从横向上看,却基本与“985”“211”等名牌高校无缘,无法满足学生与家长的需求。如果打破职业教育进入普通教育的名校壁垒,职业学校的学生依然能够通过努力进入普通高等教育的名校,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便会大大增强。职业教育的实质是专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的实质也是专业教育,同一专业的技能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必然存在一定层级规律,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成长发展同样有着特殊成长规律。因此,同一专业的技能型人才完全有可能成长为技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甚至科研型人才。比如莫斯科国立鲍曼技术大学是俄罗斯规模最大的技术类大学之一,它在俄罗斯的地位类似于我国的清华大学,拥有180多年的建校史,从建校开始培养的就是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从建校至今已培养了16万名工程技术人员,他们中有总设计师、总工程师、著名的科学家等,它既是俄罗斯最好的研究型大学,同时又是俄罗斯最好的应用型大学。与鲍曼技术大学一样,我国的“985”“211”高校也可以向应用技术类大学转型,部分专业可以向应用技术类型专业转型。因此,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是基于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的同时,更应引导绝大部分高等学校的工科学术类专业向应用技术类型专业转型,引导名校的部分工科专业向应用技术专业转型。专业是联系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桥梁与纽带,专业衔接是职业学校与一流大学应用型专业沟通的基础,是构划基于供给侧改革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

总之,构建基于供给侧改革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首先应坚持以人为本,以培养现代化的人为核心目标;其次应以需求为导向,按照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来提供不同的高质量均衡的教育类型,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为我国教育体系的两大支柱,并行前进;再次,理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体现终身发展理念,开放包容、纵横立交,让每个学生在任何阶段都能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类型;最后,理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破除名校壁垒,以专业衔接与培养为纽带,让名校部分专业向应用技术类型专业转型,让每一个有能力有理想的职业学校学生都有进入名校就学的机会,从而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确立职业教育在我国国民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四、基于供给侧改革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划的对策建议

(一)取消普职比例与分批录取

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都是按照计划来完成招生任务,通过这种主动的“人力供应”来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其最直接的表現就是通过控制普职比和分批录取来完成彼此的招生计划与普职分流。这种通过控制普职比例和普职分批录取的招生政策并不科学,也不能体现以人为本与需求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新理念,不符合教育现代化的本质内涵。如果招生政策不改,普职分批录取不取消,职业教育永远无法改变弱势地位,职业教育的现代化也无从谈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5年发布的“教育2030行动框架”中,教育的使命被扩大至全纳、公平和全民终身学习,给每个人公平的机会。所以,普职招生的目标不仅仅是完成数量与比例目标,更重要的是践行“教育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理念,从这个高度来讲,招生政策的制定,直接影响人才的个性与自由发展,影响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步伐。国家“十三五”规划已经明确提出,要推动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突出“高精尖缺”导向,着力发现、培养、集聚高技能人才队伍。要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培养1000万名高技能人才。科学制定以人为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招生政策,是尽早发现和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政府宏观调控普职教育资源的前提下,普职招生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取消普职比例控制,取消分批次录取,真正按照学生的职业倾向特征与发展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类型和学校,让更多的优质生源进入职业教育,尽早发现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普职招生改革可以先从高中阶段开始,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开始试点,地方政府只需从供给侧改革视角统筹规划普职人才培养规模、科学进行学校布局和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政府将逐步退出办学的微观层面,专注于制度环境建设,凡是市场能解决的问题都尽可能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让更多的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与学校类型,让职业教育现代化更关注“人”的现代化,真正从职业教育需求侧的现实与理想需求来推动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

(二)积极开展普职融通

在理想的教育体系框架内,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两大系统,尽管其办学层次相同,但性质不同,两者界限分明。职业教育以培养技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是一种“就业准备”教育;普通教育则以传授知识为主,以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为目的,是一种以“知识本位,学科导向”为特征的单向学校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完善的教育体系两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只偏重发展其中任何一项都不是科学健全的教育体系。所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是一种互补的关系,普通教育可为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基础教育服务;职业教育则可以为知识技能型人才提供高中及以上各层次的职业素养教育服务。因此,普职融通应有两层意思。一是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的互补融通。从学前及小学教育阶段开始,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注重职业意识和潜质的开发,要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各种动手的条件和机会,培养他们的职业兴趣和职业素养,尽早完成职业人才的早期发现。在初、高中教育阶段,要求学生选修职业教育课程,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上各种门类的职业,了解职业性质和内容,使学生在手脑并用和亲身体验的实践过程中增长职业知识,多方面培养对专业技能的兴趣,引导学生发展职业意识,树立职业理想,为以后成为高尖专的职业人才作准备。二是普通学校与职业学校学生的相互流通。进入职业学校或普通学校的学生,其发展路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相互沟通、交叉上升的。在基于供给侧改革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下,我国应该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新路径,从中等职业学校到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与意愿到相应的普通教育类学校就读,可以自主进入相同级别或高一级别的教育层次。普通高中的学生如果发现不适合学习学科知识,可以转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职业技能,普通高校的学生可以转入应用型本科院校学习,普通本科的学生可以报考专业硕士和博士。反之亦然,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也可以转到普通高中学习,也可以报考普通专科或本科,高职院校学生或应用型本科学生可转入到普通学术本科院校学习,应用型本科的学生可报考普通教育硕士,专业硕士可报考普通博士[6]。因此,通过职业教育体系与普通教育体系间的相互衔接与沟通,就构筑了一个四通八达的教育“立交桥”,使求学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求选择相应的学校类型。比如《青岛市职业教育条例》指出,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与普通高中之间,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实行学生学籍互转、学分互认[7]。在取消招生录取批次的基础上,应建立健全各种转学、融通招考机制,让普职融通衔接顺畅,让每个学子在多元通道与个性发展路径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类型,真正实现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

(三)打破名校壁垒

让职业学校的学生也能上名校,是构划基于供给侧改革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亮点与难点,也是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关键节点。国家已经明确高技能人才属于国家“高精尖缺”人才,大国工匠是国宝级人物,开展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早期发现与培养,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直接关系到“中国制造2025”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因此,鼓励一批“985”和“211”高校的部分专业向应用型专业转型,是培养国家级“高精尖缺”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职业教育地位的重要举措,应该作为构划基于供给侧改革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任务。因此,在取消分批录取的前提下,让优质的职业学校学生通过专业衔接顺利进入名校,完全体现了职业教育体系的“现代性”与以人为本特征,也完全符合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

在中國经济走向新常态和全面推进《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大背景下,积极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和构划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供给侧,必须高度关注学生及家长、企业、学校与经济社会等需求侧的多元理想与现实的需求,从供给侧视角来整体构划公平、全纳、终身、高质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满足个体的自由与全面发展,从而适应经济社会对现代职业教育的多元需求。

参 考 文 献

[1]朱永新.办好高端教育留住出国青少年[N].京华时报,2016-03-04.

[2][5]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Z].教发[2014]6号,2014-6-16.

[3]关晶.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点在供给侧吗[J].江苏教育,2016(6):1.

[4]许译心,沈亚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普职融通的困境与破解[J].教育与职业,2015(10):9-13.

[6]姜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建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5.

[7]青岛市职业教育条例.[EB/OL].[2015-11-01].http://fz.qingdao.gov.cn/n3707475/n15941307/151027135418400677.html.

Construction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Based on Supply-side Reform

Wang Naiguo, Yang Haihua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increasingly striking structural contradiction between demand and supply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a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should serve as the destin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upply-side reform.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urrent status and defects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and the reinterpretation of connotation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based on supply-side reform, basic features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including people orientation, demand orientation, communication in length and breadth, and specialty transformation should be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 and proposal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supply side reform, which is to cancel the proportion of general and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and partial admission, and carry out general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integration to break the elite schools barriers.

Key words supply-side reform;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people orientation;integration of general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uthor Wang Naiguo, research associate of Jiangsu Union Technical Institute(Suzhou 215123); Yang Haihua, lecturer of Jiangsu Union Technical Institute

猜你喜欢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供给侧改革以人为本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角色重塑
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课程衔接的研究
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高职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中高职计算机类现代职教课程体系的建设研究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