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文化集合的世界,我国社会发展中,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不仅是拥有着典型的东方文化,还在世界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与西方文化、现代文化、大众文化以及精英文化之间相互交融,尤其是我国现在仍是处于转型时期,所以是呈现出一种分立与并存的文化生态格局。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但是不同的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文化的形成对于我国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在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与我国高校的德育教育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在现代多元文化背景下,充分利用和挖掘少数民族文化中优秀的德育教育资源,进一步提升我国高校德育教育效果,丰富现有的高校德育教育的内涵,实现高校德育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多元文化 少数民族 传统文化 高校 德育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为集宁师范学院科学研究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内蒙古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德育价值研究”(编号:jsky2016031)成果。
作者简介:赵永文,集宁师范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2.242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速度的不断加快,当前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世界,我国在这样的世界环境中发展,不可避免的与世界的多元文化之间相互影响,多元文化的存在不仅是使得我国的社会发展中充满了生机,但同时,由于多元文化的分立也是造成了一些矛盾和冲突。我国的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正是处于这种多元文化激荡的前沿,各种思想文化之间的分立与并存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学生作为当前多元文化感知最为敏感的群体,具有较大的文化变异性,因此,需要在全球化和文化多元的背景下,加强对于高校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并且利用我国少数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资源保证我国大学生能够在大学生群体中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力图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中塑造传统的、具有民族特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一、多元文化视野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一)多元文化的内涵
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始终是处于一种多元的状态。在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出现过百家争鸣的现象,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文化的多元状态,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左右才是出现了“多元文化”的界定。不同的地域之间,不同的文化群体之间进行交往性互动,必然是会出现彼此文化影响的状况。但是,文化的相互影响并不是一种单纯的“同化”,而是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在一个新的环境下转化新的事物的过程,是一种扎根于原始的文化之中,并且是产生了新的差异的文化,这才是真正的多元文化的内涵。
(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
传统文化是民族文明的结晶,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我国传统文化主要是指,居住在我国地域范围内的各个民族及其先祖创造的,并且能够时代传承和发展的文化,在我国主要是以儒家文化为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各个少数民族在自己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少数民族的先祖及其后世传承人在历史实践中创造的文明成果,并且这些文明成果具有实践意义,包括价值取向、思维观念、礼仪风俗以及道德和制度等各个方面,对于现代社会多元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利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进行高效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我国长期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决定了我国文化多元格局是文化最为主要的表现形式。各个少数民族在民众长期的发展历史中创造出来的文化形式,是我国民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结合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主要的原因在于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高校德育教育资源,是我国各民族人民的重要精神支柱,能够维系各个民族之间的联系,强化民族同理心,为实现我国的新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其次,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时期,各个行业的改革也是正在不断深入,对于我国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也是正在不断进行中,在这个过程中,国家的少数民族政策也是在逐步深化,各个高校的少数民族在校学生的比例也是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结合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德育教育,能够提高德育教育的理论层次,还能够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对于高校德育教育事业的推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最后,伦理道德和宗教信仰之间存在着重要的联系,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道德教育就是主要依靠宗教仪式和民间习俗约束而成,因此,在少数民族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带有经验性的、实践性的伦理道德已经在实际生活中有机融入了,所以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比一般的伦理道德更具有稳定性和普遍性,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资源,能够给与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新的时代意义,保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德育教育的人文底蕴,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优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实现德育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二、利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教育的原则
高校在利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还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够实现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不仅是可以满足当代社会主义发展对于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要求,还能够满足少数民族在校大学生跨文化发展的需求。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简称,覆盖了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形态科学社会主义的全部观点和全部学说。当今时代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高校学生作为多元文化融合的敏感人群,需要高校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结合马克思主义指导学生的成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保证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成长。因此,高校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不断正确的引导德育教育的纵向、深层次的发展。一方面,是需要对于各个民族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优秀民族文化进行分析和整合,保证能够将其中最为优秀的文化资源应用到德育教育中去。另一方面,在开发和利用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还要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話的客观要求,不断继承优良的传统文化。
(二)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原则
高校德育教育在利用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还需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原则,保证德育教育工作者能够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道德资源。少数民族传统的道德观念一般是具有双重性,所以现在各个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盲目排外、因循守旧的问题,所以德育教育工作者在开发利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需要仔细辨认,利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其进行去粗取精,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尤其是在认识和处理一些与当今社会主流的道德观念冲突的问题时,需要考虑具体的道德环境,在尊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针对道德主体的特征,创造性的选择和优化其中的道德原则。
三、利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进行德育教育的方式
高校实行德育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对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进行选择、传承和创新,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德育教育的传递功能,实现对于优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再生。
(一)开发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课程资源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民族性决定了在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教学具有针对性,因此,在高校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结合少数民族文化传统和民族特性进行开发,将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作为一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并将其中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致的价值观资源赋予新的时代含义,结合高校教育的现代化手段,开发出符合高校特色的,并且是能够被学生接受的课程资源。值得一说的就是,在高校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结合马克思主义,在思政课程教学中,加強民族理论、宗教观念以及民族政策和民族认同等方面的教育,保证在高校的德育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实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新的发展,并能够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可以借助多种多样的主题活动有效实现。
(二)建设具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
高校文化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隐形意义,所以,在对于高校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还需要在高校内部建立起与之相关的校园文化,保证学生能够在校园文化中感受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无形中实现德育教育的目的。少数民族的学生由于生活的地理环境和民族信仰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少数民族学生的成长中形成了较为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这对于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提出了不小的难度。通过结合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建设的校园文化,能够引导少数民族的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不仅如此,校园文化的建设,主要是运用文化浸润和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所以对于非少数民族的学生也具有一种民族意识提升的作用,能够提高民族认同感。
(三)强化德育教育工作者的民族文化意识
高校德育教育主要是通过德育工作者实现,所以高校在进行德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加强德育教育工作者的民族文化意识。如果德育工作者对于民族文化知识的了解不够深入,在德育课堂上就不能充分有效的结合我国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授,不仅是对于民族文化资源的浪费,还会造成德育教育课程成为一种单纯的知识传授过程,师生之间存在较大的沟通障碍。不仅如此,还会造成德育教育工程效率的低下,难以实现预定的目标。因此,在高校内部,需要对德育教育工作者进行定期培训,提高教师队伍中民族文化知识普及程度,这样才能实现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中,结合少数民族的优秀民族文化进行。才能够为我国社会主义培养出一支既拥有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又能够对于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历史、宗教熟悉的德育教育师资队伍,才能保证我国高校德育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结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传统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与社会中存在的多种文化之间出现着冲撞、交流和融合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既形成了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背景,又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各个多元文化之间产生着冲突的问题。社会的转型必然是会出现多种文化相互冲突的问题,但是随着这个过程的不断深入,中外文化之间必然向着相互影响、互通有无的方向发展,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另一方面,还需要保证在现代多元文化的冲击中实现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由于多元文化的侵入,其中还存在中较多的非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对于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因此,高校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开发利用我国少数民族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优秀文化资源,在超越中逐步实现少数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并且是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指导下,向学生传递创新的德育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志坚.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教育资源意义及其应用研究.西南教育论丛.2011(2).
[2]李资源.文明的呼唤: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伦理道德研究.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4.
[3]罗炽、简定玉、李太平、陈会林.中国德育思想史纲.武汉:湖北教肓出版社.2013.
[4]张勇.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德育模式的困境与建构.南京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