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针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临床观察

2017-03-13 05:40李红霞贾成文李丹丹侯新芳王丽娟
上海针灸杂志 2017年2期
关键词:脑性肌张力脑瘫

李红霞,贾成文,李丹丹,侯新芳,王丽娟



头皮针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临床观察

李红霞1,贾成文2,李丹丹1,侯新芳1,王丽娟1

(1.陕西省康复医院,西安 710065;2.陕西中医药大学,咸阳 712046)

目的 通过评定治疗前后残疾儿童综合功能及改良的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来探讨头皮针配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0例痉挛型脑瘫患者按随机单盲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头皮针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观察2、4个月后患者综合功能、肌张力改善情况及患者年龄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两组治疗2、4个月后肌张力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组不同年龄阶段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头皮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效果优于单纯康复训练,而且年龄越小,预后越好。

针刺;头针;康复训练;脑性瘫痪;痉挛型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脑性瘫痪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及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1-2]。据统计,在发达国家儿童脑瘫患病率维持在2‰左右[3],我国的患病率为1.8‰~4‰[4]。本研究通过观察痉挛型脑瘫患者治疗前后肌张力积分改变及临床疗效,来探讨头皮针联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者的治疗效果,为科学治疗脑瘫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3年7月至2013年12月陕西省康复医院儿童康复一科就诊的痉挛型脑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6±3)岁。对照组中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5±2)岁。两组性别经卡方检验,>0.05,年龄经检验,>0.05,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患者家属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

按照2004年全国小儿脑性瘫痪专题研讨会讨论通过的诊断、分型标准[1]。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16周岁以下;③患者家属同意参加本研究,并能坚持完成4个月。

1.4 排除标准

①合并有严重心、肝、肾等全身重要脏器的器质性疾病者;②有精神疾病或严重癫痫者;③婴儿脑白质病变营养不良症、脊髓性肌肉萎缩、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综合征、遗传代谢性疾病如苯丙酮尿症及先天性脑积水、先天性克汀病等现代医学通过病因治疗、手术治疗可获得显效的患者;④不配合治疗者或治疗时间不足1个疗程者。

1.5 脱落标准

①受试者依从性差(患者哭闹且在家长陪同下也无法完成治疗);②发生不良事件或特殊生理变化而不宜继续接受试验;③试验中由于担心临床疗效而自行退出者;④由于家庭或经济等因素而不能继续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头皮针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

2.1 头皮针

主穴采用国际标准头穴线的顶旁1线、顶颞前斜线、枕下旁线、颞前线。配穴通过脏腑经络辨证,选取躯干和四肢部穴位。肝郁脾虚者加肝俞、脾俞、足三里;肝肾不足者加肝俞、肾俞、太溪;痰瘀交阻者可加膈俞、丰隆、三阴交。选用0.30 mm×25 mm针灸针,头部穴位沿皮平刺,留针60 min,每15 min行针1次。体针用直刺法,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30 min。

星期一到星期五每日治疗1次,1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星期,共治疗4个疗程,随访时间为3个月。

2.2 康复训练

采用运动疗法,根据患者年龄、性别、诊断、评定结果、兴趣及生活条件,明确治疗目标,采用康复常用的神经发育学疗法(Bobath疗法)和诱导疗法(Vojta疗法)。Bobath疗法包括反射性抑制手法、关键点调节、姿势反射的促进技术、叩击法。Vojta疗法通过反复性腹爬和反射性翻身两种手技诱发患者的运动能力,用身体各部位支持身体的能力,抬起身体的能力及移动能力。每次40~50 min,星期一到星期五每日治疗1次,1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星期,共治疗4个疗程,随访时间为3个月。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3.1.1 综合功能评定

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制定的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法[5]对其综合功能进行评定。本量表包括认知功能、粗大运动功能、语言功能、自理动作和社会适应性5个方面,每个方面有10个小项,共50项。评分标准采用百分制,每项全部完成计2分,大部分完成计1.5分,完成一半计1分,小部分完成计0.5分,不能完成计0分,总分满分为100分。鉴于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认可的疗效评定方法,本研究在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的基础上计算疗效,疗效指数=[(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量表总分]×100%。

显效:总分提高20%或以上。

有效:总分提高1%~19%。

无效:总分未提高,甚至减少。

3.1.2 肌张力评定

采用改良的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6],为统计方便,将评定量表中的评定等级0、Ⅰ、Ⅰ﹢、Ⅱ、Ⅲ、Ⅳ级分别定为1、2、3、4、5、6分。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检验,R×C资料采用卡方检验。<0.05为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治疗前后肌张力积分比较

根据改良的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张力积分比较=0.859,=0.38,>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具有可比性。治疗2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4.79,<0.01,说明治疗组治疗2个月后较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治疗2个月后有疗效;对照组=2.11,=0.43,>0.05,说明对照组治疗2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个月后还没有产生明显疗效。治疗4个月后比较,治疗组,=12.17,<0.01,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7.62,<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对照组在治疗4个月后产生了疗效。两组间治疗2、4个月后比较<0.01,说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肌张力积分比较 (±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肌张力积分比较 (±s,分)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治疗4个月后 治疗组303.43±1.142.93±1.281)2)2.07±0.941)2) 对照组303.20±0.963.07±0.982.53±1.011)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0.01;与对照组比较2)<0.01

3.3.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根据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经卡方检验,c2=7.862,=0.02,<0.05,说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详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1)<0.05

3.3.3 治疗组患者年龄与疗效的关系

治疗组患者年龄与疗效的关系经卡方检验<0.05,说明两组年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0~5岁患者总有效率为93.8%,6~11岁患者总有效率为78.6%,可见0~5岁患者总有效率优于6~11岁。

表3 治疗组患者年龄与疗效关系 [例(%)]

注:与6~11岁组比较1)<0.05

4 讨论

目前国际上对小儿脑瘫的治疗以康复疗法为主,旨在改善异常运动模式、姿势、运动失调及肌张力异常。而近年来国内外大量文献表明针灸配合康复疗法可达增效之功,具有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作用。本研究主要观察头皮针联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者肌张力的改善,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4.1 小儿脑瘫认识

中医学认为脑瘫属于瘫症和“五迟”“五软”等的一种,以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于调养为病因,以五脏不足(气血虚弱,精髓不充)为本病的核心病机[7]。脑性瘫痪病位主要在脑,与肝、肾、脾、心四脏的关系尤为密切[8]。针灸治疗小儿脑瘫可达到填精益髓、滋肝补肾和活血通络的目的,调整气血可改变机体的病理状态,促进其脑电活动及神经递质分泌调节脑组织的血液供应,脑病变部位营养充足,临床症状与体征获得改善[9]。现代医学认为,脑瘫患者脑部的病理改变主要是脑白质损伤、脑部发育异常、颅内出血、脑部缺氧引起的脑损伤等[10-11]。由于肌群间力量不均衡、痉挛肌群与骨骼生长速度不一致、生物力学对线不佳等,还可导致肌腱挛缩、骨关节畸形和疼痛等进一步障碍[12]。痉挛型脑瘫主要是由于脑损伤导致支配横纹肌的锥体束系统受到影响,造成支配骨骼肌收缩的抑制-兴奋环路失衡,而致牵张反射功能亢进[13],出现肌紧张度过高和肢体的痉挛状态,表现为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

本研究表明在小儿脑瘫康复中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由此可知,针灸应用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疗效非常显著。但是脑瘫康复属一个综合的治疗科目,只有将传统的针灸、中医中药疗法、现代功能训练和物理电刺激等多种康复项目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最好和最快的效果。

4.2 针灸治疗机制的探讨

针刺作为一种物理刺激,必然引发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应,这种正性的刺激促进了脑电活动和神经递质的分泌,激活了有关脑细胞的代偿功能,改善了脑干功能,使外周信息能顺利地到达大脑皮质,有效地调节了大脑皮质功能。目前研究表明针灸主要通过以下两方面发挥作用,其一,改善循环状况,小儿脑瘫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治疗脑瘫显示对处于异常状态的血流动力学有明显的良性调节作用,对脑超声血流和脑地形图改善最为明显,可改善脑组织血液供应[14];应用经颅多普勒观察针刺前后脑血流速度变化,发现针刺后血流速度明显加快,大脑皮层缺血状态明显改善,从而提高大脑供血供氧,使相应的脑组织微血管扩张,侧支循环代偿,脑血流量增加,从而使微循环状态得到改善,达到治疗目的[15-16]。其二,恢复脑细胞功能,过氧化脂质(LPO)对小动脉和中枢神经系统有损害,脑实质受损时LPO含量增加,LPO增加可以加重脑细胞损害。有研究发现针刺能降低脑瘫患者血中LPO含量,改善组织和器官的血液供应,促使脑细胞功能改善和恢复[17]。有研究表明,头针治疗可增加脑血流量,纠正其缺血缺氧的状态,有利于脑组织的恢复[18]。因此,本研究以针刺头部穴位为主,以醒脑开窍、疏通经络、振奋督阳为原则,对改善患者肢体痉挛状态有较好的疗效。

4.3 疗效评估问题

儿童康复学面对的是生活自理能力和(或)接受教育的能力部分或完全丧失的患者,即是针对患者存在的躯体残疾,而不是疾病。因此很难用临床痊愈的标准衡量。另外,脑瘫患者的康复疗效评定由于病因复杂,病损范围、部位、程度及伴随症状等的不同,很难制定一个统一的评定标准;又因为脑瘫患者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的发育不断完善,病情会有不同程度的自然恢复,所以如何在疗效中除外生长发育过程引起的自然恢复成分亦很困难。康复疗效评定中选用的量表非常重要,它是康复疗效评定的依据,由于患者常有躯体运动、智力、精神、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功能障碍。所以,最好选用能较全面综合地反映患者能力的评定量表。

通过对60例痉挛型脑瘫患者治疗效果分析,头皮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者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康复治疗。同时也证实了6岁以内较6岁以上的痉挛型患者治疗效果更佳。因此,头皮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是有效的;而且年龄越小,症状越轻,病程越短,正确的治疗越及时,预后越好。因此,脑瘫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针灸对其治疗的机理尚待深入研究,临床规范化还需完善,与现代医学理论的结合还需进一步加强。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4): 262.

[2] Colver A, Fairhurst C, Pharoah PO. Cerebral Palsy[J]., 2014,383(9924):1240-1249.

[3] 孙慧清.小儿脑性瘫痪的流行病学调查[D].郑州大学, 2006.

[4] 贾建平.神经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403.

[5] 胡莹媛,吴卫红,李燕春,等.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法的研究:(一)设计[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1,7 (3):108-112.

[6] 魏鹏绪.关于改良Ashworth量表的探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1):67-68.

[7] 容国安.中医对小儿脑性瘫痪的认识和治疗特征[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146-148.

[8] 张小敏,韩新民.小儿脑瘫的中医治疗概况[J].中医儿科杂志,2015,11(6):89-92.

[9] 陈栋.“补肾健脑针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影响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

[10] Soleimani F, Vameghi R, Biglarian A. Antenatal and intrapartum risk factors for cerebral palsy in term and near-term newborns[J]., 2013,16(4): 213-216.

[11] Wong C, Bartlett DJ, Chiarello LA,. Comparison of the prevalence and impact of health problems of pre- school children with and without cerebral palsy[J]., 2012,38(1):128-138.

[12] 徐开寿,麦坚凝.脑性瘫痪的诊断、评价与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12):950.

[13] 黄为民,陈红武.早产儿与脑瘫[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9,25(8):8-10.

[14] 卞金玲,韩艾,贺军,等.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小儿脑性瘫痪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2001,21(6):323-325.

[15] 项立敏,朱风仙,杜丽娜.头皮针结合关刺、恢刺、毛刺治疗脑瘫32例[J].上海针灸杂志,1997,16(1):11- 12.

[16] 程蓉岐,雷宝莲,何峥,等.头针疗法对脑瘫患儿脑血流图影响的TCD检测[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8,44(8): 34-36.

[17] 陈滢如,朱江.我国近10年针刺治疗小儿脑瘫临床应用概况[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6):896-900.

[18] 于海波,靳瑞.针灸对小儿脑瘫脑血流图的影响[J].江苏中医,1998,19(2):9-10.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Scalp Acupuncture in Treating Children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

-1,-2,-1,-1,-1.

1.,’710065,; 2.,712046,

Objective To reveal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scalp acupuncture plus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treating spastic cerebral palsy, by evaluating the Comprehensive Function for the Disabled Children and 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Method Sixty patients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 were divid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by following a single-blind randomized design,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intervened by scalp acupuncture plus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b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lone. The improvements of comprehensive function and muscle tension, as well a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ge and therapeutic efficacy were observed respectively after 2-month and 4-month treatment. Resul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omparing the muscle tension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pectively after 2-month and 4-month treatment (<0.01);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6.7% in the treatment group versus 63.3%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0.05);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omparing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between different age groups (<0.05). Conclusion Scalp acupuncture plus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an produce a better result than rehabilitation alone in treating spastic cerebral palsy; the younger the patients, the better the prognosis.

Acupuncture; Scalp acupuncture; Rehabilitation; Cerebral palsy; Spastic type

1005-0957(2017)02-0130-04

R246.4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7.02.0130

2016-06-20

李红霞(1966—),女,主任医师,Email:lihx121@sina.com

猜你喜欢
脑性肌张力脑瘫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肌张力增高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
康复训练联合口腔游戏在脑性瘫痪流涎患儿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中的应用现状
脑瘫患儿采用康复护理进行早期干预效果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科学家开发出用于筛选肌张力障碍新药的工具
小儿脑性瘫痪早期康复与治疗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18例经基因确诊的DYT1型肌张力障碍临床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