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军华
靳三针配合现代神经促进技术治疗小儿脑瘫临床观察
汪军华
(浙江省衢州市中医医院,衢州 324002)
目的 观察靳三针配合现代神经促进技术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把5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进行靳三针配合现代神经促进技术治疗,对照组进行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经过2个疗程后进行对比,包括了粗大运动评定量表(GMFM)、10米步行时间、Berg平衡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和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GMFM、10米步行时间、Berg平衡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都有显著好转(<0.05)。两组治疗后GMFM、10米步行时间、Berg平衡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等级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3%和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靳三针配合现代神经促进技术可明显提高脑瘫患者的治疗效果。
针刺;脑性瘫痪;康复训练;粗大运动评定量表;Berg平衡量表;Barthel指数;现代神经促进技术;电针;针药并用
脑瘫即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小儿科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是由多种病因导致小儿在发育过程中非进行性脑损伤而导致的中枢性瘫痪[1],包括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并可伴有智力低下、癫痫、感知觉障碍、语言及精神行为异常。笔者采用靳三针配合现代神经促进技术治疗小儿脑瘫患者,并与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相比较,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确诊为小儿脑瘫患者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例)
1.2 诊断标准
小儿脑瘫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在长沙召开的“第二届全国儿童康复暨第九届全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通过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②出生前、出生时、出生后存在至少一种高危因素;③年龄6个月至5岁;④患者有运动功能障碍;⑤神志清,生命体征平稳。
1.4 排除标准
①小儿麻痹症;②重症肌无力;③进行性肌萎缩症;④合并有重要脏器严重器质性病变患者,合并有孤独症及癫痫频繁发作患者,有遗传代谢性疾病,如苯丙酮尿症等,因遗传、染色体畸变、感染、中毒等其他原因所致的智力障碍、视力、听力障碍,难以配合者;⑤不能坚持治疗者,未完成研究规定的观察疗程。
两组患者均使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20 mg,加入0.9%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2.1 治疗组
2.1.1 针刺方法
取靳三针中的四神针(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5寸)、脑三针(脑户、左右脑空)、颞三针(耳尖直上发际2寸处及前后旁开1寸处),智力低下者取智三针(神庭、左右本神),言语障碍者取舌三针(廉泉及左右旁开1寸)。四神针针尖向外平刺0.8寸;脑三针、颞三针向下沿皮平刺0.8寸;智三针由前向后平刺0.8寸;并每隔20 min行针1次,频率为每分钟200次,虚证用补法,实证用泻法,无明显虚实者用平补平泻法,并留针1 h。舌三针向上直刺0.8寸,不留针。体针取靳三针中的肩三针(肩髃及前后2寸处)、痿三针(上肢为曲池、合谷、尺泽,下肢为足三里、三阴交、太溪),颈腰椎软弱无力者取华佗夹脊穴。针具选用0.25 mm×40 mm针灸针。针刺手法为与皮肤垂直方向直刺0.5~1寸,行平补平泻法,针刺后接G9805-C型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选疏波,留针30 min。年龄偏小或不能配合者不留针,肌张力偏高者不加电针。
2.1.2 现代神经促进技术
小于1.5岁的脑瘫患者以Vojta技术为主,治疗原理是对患者诱发带的压迫刺激诱导产生放射性移动运动以促进机体运动神经发育,抑制异常反射通路和运动模式,以反射性翻身训练和反射性腹爬进行诱导训练以促进神经传导,并配合球上训练增加腰背肌力量和重心的转移;大于1.5岁患者以Bobath技术为主,以抑制性手法控制关键部位达到抑制患者异常姿势放射和异常运动模式为目的,以神经促通手法促进患者的头控能力、坐位直立、站位直立,强调躯干控制、站立或行走的平衡、四肢的承受能力及重力抵抗、以及协调性和灵活性,同时配合ADL训练,包括穿脱衣服、进食、上下楼梯及入厕等训练。每次训练30 min。
上述治疗每日1次,治疗10 d后休息2 d,治疗30次为1个疗程。
2.2 对照组
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上海晋电成套设备有限公司,JD-2008BJ型)在头部乳突部位进行电疗30 min,促进头部血液循环,并结合脑瘫患者功能障碍的主要部位,进行局部神经肌肉的刺激30 min,促进神经肌肉的发育。上述治疗每日1次,治疗10 d后休息2 d,治疗30次为1个疗程。
3.1 观察指标
由同一医师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康复评定。应用粗大运动评定量表(GMFM)[2]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大运动的疗效,分别从5个维度评估障碍程度,A-卧位和翻身能区,B-坐位能区,C-爬 行和跪能区,D-站立能区,E-走、跑和跳能区,每一个能区包括若干个子项目,共88个子项目,总分264分。
显效:GMFM提高2个标准差以上。
有效:GMFM提高1~2个标准差。
无效:GMFM提高1个标准差以下。
应用10米步行时间[3]、Berg平衡量表[2]、改良Barthel指数[2],评估患者10米步行、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疗效。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全部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治疗前后GMFM评分比较
由表2可见,两组患者治疗前GMFM评估A、B、C、D、E各维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治疗后GMFM评估A、B、C、D、E各维度均有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且治疗组疗效更显著(<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GMFM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GMFM评分比较 (±s,分)
组别时间ABCDE 治疗组治疗前21.9±9.615.0±7.118.0±9.37.4±2.63.8±3.1 (n=26)治疗后45.1±9.41)2)25.4±6.81)2)31.7±8.51)2)19.7±6.51)2)13.2±8.01)2) 对照组治疗前21.7±8.615.3±6.317.8±8.37.2±2.83.7±3.2 (n=26)治疗后40.2±12.51)20.3±4.51)25.3±8.11)12.4±6.21)8.5±5.61)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0.05;与对照组比较2)<0.05
3.3.2 两组治疗前后10米步行时间、BBS、MBI比较
由表3可见,两组患者治疗前10米步行时间、BBS、MBI评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0米步行时间、BBS、MBI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水平(<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10米步行时间、BBS、MBI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10米步行时间、BBS、MBI比较(±s)
组别时间10米步行时间(s)BBS评分(分)MBI评分(分) 治疗组治疗前82.4±15.428.3±4.851.3±5.3 (n=26)治疗后52.8±7.41)2)47.4±5.61)2)81.6±7.41)2) 对照组治疗前79.5±14.827.7±4.356.5±4.8 (n=26)治疗后64.2±8.71)41.3±6.11)76.1±8.51)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0.05;与对照组比较2)<0.05
3.3.3 两组GMFM评估疗效比较
由表4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
表4 两组GMFM评估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1)<0.05
小儿脑瘫由于脑神经细胞再生困难,具有致残性,发病以后不易恢复,如早期不采取有效的康复治疗措施,症状有加重倾向并使异常姿势反射和运动模式固定下来,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4]。近年来随着人口不断的增长,新生儿的出生人数也不断增加,同时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新生儿重症患者抢救的成功,使部分危重新生儿得以存活,但也使得脑瘫患者的发生率有所增加,所以脑瘫患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小儿脑瘫的发生率国内外分别为0.18%~0.40%和0.10%~0.50%[5],是目前小儿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
目前,小儿脑瘫以予各种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的药物(如神经节苷脂、肉毒素等)和针灸推拿、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引导式教育等康复治疗为主,以及手术、微创治疗,都有一定的疗效,也各有特色。如国内学者倪钰飞[6]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中频电疗治疗小儿脑瘫106例疗效观察,认为神经节苷脂能明显提高小儿脑瘫的治疗效果;张鲜[7]运用头针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粗大运动功能疗效评价,认为头针能有效提高痉挛型小儿脑瘫患者的治疗效果,增加治疗后粗大运动功能。姚国民等[8]针刺配合推拿治疗小儿脑瘫29例,认为针灸推拿治疗小儿脑瘫有良好的疗效。
但对于脑瘫患者和国内外医学界来说,目前尚没有彻底的根治方法,只能以最大程度改善患者功能并 提高生存质量为目标。
中医学认为小儿脑瘫属于“五迟”“五软”“五硬”等范畴[9],大脑是调整全身气血与脏腑精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亏虚和气血盛衰等密切相关,头为精明之府,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头,诸经皆归于脑,因此治疗应以头部为基础。靳三针疗法是我国著名针灸专家靳瑞教授创立的一种针灸治疗方法[10-12],曾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定为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多次获国家和省级科技进步奖,被称为岭南新学派。通过刺激头部的四神针、脑三针、颞三针等穴位能够刺激大脑皮质相应运动区,改善局部血供状态,有效促进脑细胞的功能代谢和神经元修复,激活休眠状态的周围神经突触,使可逆性损害区细胞修复。体针以患肢关节周围取穴和夹脊穴为主,使肌肉和关节的运动向关节和脊柱反馈大量深、浅感觉冲动,通过刺激传导到大脑,促进大脑皮质功能区“模式整合”正常功能模式的形成,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
Bobath法是以英国理疗法师Mrs Bereta Berla长期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经验为基础,通过Karel Bobath神经生理学关于姿势控制和小儿发育学理论武装,发展成为当代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Bobath法的基本原则是控制异常的姿势反射和促进正常姿势反射、正常的运动形式[13-15]。Vojta技术是西德学者Vojta博士所创建的一种集诊断、治疗、预防为一体的运动疗法,是通过对身体一定部位的压迫刺激,诱导产生全身性的、协调化的反射性移动运动,促进与改善患者的运动技能[16]。现代神经促进技术认为大脑左右半球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以中枢神经系统重组和大脑可塑性理论为基础,通过对肢体、躯干的整体康复训练使相关刺激运送到大脑,强化中枢神经系统支配躯干和四肢的肌肉力量,提高患者躯干和骨盆的稳定性和控制能力,改善四肢的协调能力,增加感觉信息的输入,从而加快建立正常的姿势和运动模式,最终恢复其运动功能。
本研究从中西医结合的治疗角度出发,以传统针灸治疗中的靳三针技术和西方现代康复训练中的Bobath技术和Vojta技术为主进行治疗,通过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细胞功能代谢促进神经细胞生存等神经重建,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9%;治疗组在10米步行时间、Berg平衡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靳三针配合现代神经促进技术治疗小儿脑瘫疗效确切。且本治疗方法无明显毒副反应,操作简单,患者及家属乐于接受。
[1] 华丽,叶天惠,汪红玲.对脑瘫患儿实施社区引导式康复训练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12,27(9):71-72.
[2] 窦祖林.痉挛:评估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47-55.
[3] 葛军,倪朝民.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性步行评定量表[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2003,23(3): 149.
[4] 梁秋雁,张盘德,杨华杰,等.高危脑瘫婴幼儿早期康复干预对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 24(12):93-95.
[5] 李树春.小儿脑性瘫痪[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4.
[6] 倪钰飞.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中频电疗治疗小儿脑瘫106例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 2013,28(12):1971-1973.
[7] 张鲜.头针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粗大运动功能疗效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6):3208-3209.
[8] 姚国民,何素玉.针刺配合推拿治疗小儿脑瘫29例临床观察[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9,31(2):142-143.
[9] 朱梅,马丙祥,琚玮,等.小儿脑性瘫痪中医证候初步探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4):35-36.
[10] 袁青,韩德雄,邓晶晶,等.靳三针与治神[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5):13-14.
[11] 袁青,沈秀进,孙砾,等.靳三针调神针法浅析[J].新中医,2013,42(11):100-101.
[12] 袁青,刘龙琳,沈秀进,等.论“靳三针”学术内涵[J].中国针灸,2014,34(7):701-704.
[13] 李帮惠,任永平,蔡方成.上田法与Bobath法治疗脑性瘫痪的疗效分析[J].现代康复,2001,5(3):45-46.
[14] 古澤正道,何静杰,常冬梅.Synergy:从Bobath法出发的认识[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9):810- 812.
[15] 李正秀.Bobath法和Vojta法的异同点[J].现代康复, 1999,3(4):35-36.
[16] 李树春.小儿脑性瘫痪[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190-209.
Clinical Observation ofThree-needle Acupuncture plus Modern Nerve Facilitation Technique for Infantile Cerebral Palsy
-.
,324002,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three needle acupuncture plus modern nerve facilitation technique in treating infantile cerebral palsy. Method Fifty-two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of 26 cases and a control group of 26 cases.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intervened bythree-needle acupuncture plus modern nerve facilitation technique,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by bionic electrical stimulation. After 2 treatment courses,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compared with each other by the 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GMFM), time taken for 10 m walk, Berg Balance Scale (BBS), modified Barthel Index (MBI) and therapeutic efficacy. Result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GMFM, time taken for 10 m walk, BBS, and MBI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the two groups (<0.05).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omparing the GMFM, time for 10 m walk, BBS, and MBI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s were respectively 92.3% and 76.9%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0.05). Conclusionthree-needle acupuncture plus modern nerve facilitation technique can significantly boost the efficacy in treating cerebral palsy.
Acupuncture; Cerebral palsy; Rehabilitation; 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Berg Balance Scale; Barthel Index; Modern nerve facilitation technique; Acupuncture medication combined
1005-0957(2017)02-0126-04
R246.4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7.02.0126
2016-05-20
汪军华(1979—),男,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