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彦峰
摘 要: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问题突出,需要通过有效途径主动干预。采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近年来河南省和北京市、上海市等省、市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检出状况为例,结合生态系统理论对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的学校干预环境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学校干预环境建设主要包括学校卫生、舆论、体育、信息、心理等方面,从这些方面着手可有效遏制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的发生、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干预环境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7.01.026
2015年11月25日,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组组长邢文华在《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发布会上说:“在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总体有所改善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1]。可见肥胖这一影响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因素依然突出,并呈不断加重的趋势。研究也证实,近年来中国7~18 岁的学龄儿童体质量指数、腰围、超重肥胖及腹型肥胖逐年增长[2],在肥胖的发生因素中,基因占25%,环境占75%[3],反映出学校、家庭、社区(村落)等后天环境与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之间极强的关联性,显示出通过学校环境主动、积极干预意义重大。
1 生态系统理论概述
生态系统理论用于健康行为干预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生态模式从个人(个体生理、心理)、微观(学校、家庭、同辈群体)、中观(传媒)、宏观(文化、习俗、制度、经济等)等多层次因素分析健康相关行为,认为这些因素交互影响作用于健康相关行为的形成[4]。学校、家庭、同辈群体等被列入微观层次,对于儿童青少年而言,除家庭之外学校已成为影响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最大、最重要的微系统。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与学校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儿童青少年生物、社会特性的形成受学校环境的影响极大,其中学生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的现实说明,我国应该反思学校环境中某些不利于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因素,并积极、主动地进行干预、重建。肥胖是由于生理、心理、生活方 式、遗传、社会经济及文化背景诸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5],依靠儿童青少年自身去认识、纠正存在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方面的问题往往收效甚微,需要通过学校干预环境建设等途径进行积极、有效干预。
2 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趋势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而在健康意识缺失、运动不足、不良生活习惯等多因素的影响下,不仅我国成年人中“蜘蛛形”人群的比例在不断上升,儿童青少年中“圆桶形”人群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对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延续构成了严重威胁。1985~2010年的25年间,我国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检出率由1.11%增至9.62%,肥胖检出率由0.13%增至4.95%[6]。人口大省河南省25年间的儿童青少年体质的整体变化趋势为:形态指标发育水平继续提高……肥胖检出率大幅度上升[7]。北京市2010 年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2.49%、9.52% [8]。上海市儿童青少年总体超重肥胖率为21.0%,男、女生分别达27.6%和14.3% [9]。近日发布的《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中显示:“与2010年相比,2014年……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下降趋势,视力不良检出率仍然居高不下,继续呈现低龄化倾向,各年龄段学生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10]。说明肥胖、视力不良、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是阻碍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而其中肥胖对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尤为严重。儿童青少年肥胖不仅会导致高血压、心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提早发生,并且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11]。加大对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干预,遏制我国各年龄段学生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的趋势刻不容缓。
3 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学校干预环境的构成
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学校干预环境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相关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其概念为:“以预防和解决学生超重肥胖问题为主要目的而专门构建的包括学校卫生干预、舆论干预、体育干预、信息干预、心理干預等多种干预途径的综合系统”。其构成如图1所示。卫生干预主要是指对校园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及学生卫生行为等的干预;舆论干预主要是指通过对学生体质健康的教育与宣传,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有利于学生保持强健体格的舆论环境。体育干预是指通过改善校园体育场地、设施条件,经常开展体育锻炼活动,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预防与干预学生超重肥胖的发生、发展;信息干预主要是指通过建立学生体质健康信息的电子档案,及时了解学生的BMI指数变化状况并反馈给有关部门,为采取针对性的干预对策提供科学、准确的参考;心理干预主要是针对超重肥胖学生易发的焦虑、自卑,甚至自闭、抑郁等心理问题而采取的心理咨询、辅导与健康教育。
4 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学校干预环境分系统解析
4.1 卫生干预
校园环境卫生、饮食营养与卫生、个人营养卫生知识水平与卫生行为都会对学生体质健康特别是BMI指数产生较大的影响。卫生干预主要是从学校卫生和对学生进行营养卫生知识的教育,改变儿童青少年不良生活卫生习惯方面着手。重点做好校园环境卫生,为学生提供良好、整洁的学习环境;搞好学校食堂卫生与营养,为学生提供干净、可口、有多种选择的饭菜;保持图书馆、体育馆、教室、寝室等场所的空气卫生质量,为学生提供满意的学习、睡眠条件。曹若湘,王绍丽[12]研究后认为:“有针对性地改变青少年的生活理念和卫生行为是预防与控制青少年肥胖有效而经济的方法”。因此,在对学生个人营养卫生知识教育与卫生行为的干预方面,学校要通过弥补部分学生家长受教育水平低,对学生缺乏营养卫生知识教育的空缺,并纠正部分家长向学生灌输的多吃、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的错误观念,要求学生讲求营养合理搭配、荤素合理搭配,克服快速进食、睡前吃零食、过多喝碳酸饮料等不良饮食卫生行为,扫除易导致学生身体超重肥胖的诱因。
4.2 舆论干预
儿童青少年肥胖可发展为成年肥胖,增加成年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成年后的社会表现和经济状况等[13]。因此,使儿童青少年对肥胖及其继发的潜在危害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非常重要。中小学校要利用多种方式对学生开展关于肥胖及其危害的宣传、教育,利用办板报、开班会、办展览、举办知识竞赛等方式在校园内营造远离肥胖,摒弃不良卫生和饮食行为习惯的舆论,让中、小学生自觉、主动地关注自身体重的变化,学会预防和减肥瘦身的方法,为成年后保持良好的体形和体质健康状况打下坚实基础。河南省学生第六次体质健康问卷调研结果显示,有近30%的学生早餐不规律,且早餐不规律的学生较每天吃早餐的学生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高[14]。为此,中小学校应在改善学生食物结构,让学生荤素搭配,平衡营养的同时,还要在学生中营造遵照三餐规律科学、按时因素,坚决摒弃不良饮食习惯的舆论氛围,从而为预防超重肥胖创造良好的条件。
4.3 体育干预
儿童青少年单纯性肥胖的环境因素研究主要集中于……“看电视、玩电子游戏、体育锻炼不足、户外活动少”的静态生活方式[15]。充足的食物供应,过多的能量摄入,必须伴以经常性的体育运动锻炼,否则极易导致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发生。体力活动过少比摄食过多更易引起肥胖[16]。因此,中小学校有责任和义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让更多的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进行积极的体育干预。依据生态系统理论,中小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涉及到个人、微观、中观、宏观等多个层次,需要社会的支持,学校的投入,媒体的宣传和学生的参与。河南省为建设良好的学校体育锻炼环境,促进不同年龄段学生健康成长,在开展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同时还积极开展了针对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的“曙光”、“晨光”、“华光”体育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部分学校体育工作还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如体育课被挤占现象时有发生,农村更严重一些;体育场地、实施不能满足教学和学生体育锻炼需求;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还没有得到完全的落实。
4.4 信息干预
肥胖是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超过人体消耗,导致体内过多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过度积聚、体重超过一定范围的营养障碍性疾病[17]。通过建立学生电子档案,适时掌握每位学生的体重变化状况,密切了解跟踪超重、肥胖学生的体育锻炼、饮食、睡眠、心理等状况,并通过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及时和学校体育、卫生、教务、后勤等部门通告相关信息,为有关部门采取针对性的干预举措提供科学的指导与参考。例如,通过对学生电子档案的对比发现学生的体重指数出现快速、较大幅度的提升时,学生体育、卫生、后勤及教务等部门要通力合作并各司其职,在体育活动强度、食堂卫生与营养、食品供应及学习压力等方面综合入手,为学生提供方便、快捷的健身设施与器材,改善学生饮食结构与不良习惯,搞好多种食品的供应,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和心理负担,从而为有效遏制学生超重、肥胖的流行起到更大的作用。
4.5 心理干预
肥胖危害儿童青少年的健康不仅表现在身体方面,也体现在心理层面。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肥胖儿童与体质量正常儿童的生理卫生状况存在差异,肥胖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18]。这些心理卫生问题主要包括情绪障碍、社会适应能力的下降、紧张及退缩的增加、自尊心下降等[19]。而自尊心下降的后果往往导致儿童青少年出现抑郁症状,给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带来消极甚至严重的后果,值得引起高度重视。因此,对肥胖儿童青少年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消除因肥胖而产生的自卑感和挫折感,通过学校开展专门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学生重获自尊、自信,与家庭、社会一起让学生健康、快乐的生活、学习显得非常重要。
5 对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学校干预环境的思考
超重、肥胖既会对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也会影响我国国民整体体质健康水平。2015年初英国为改变肥胖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全世界率先出台新政,以国家意志“强制”民众减肥。我国也要未雨绸缪,率先从阻止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做起。解决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问题就要依靠生态系统理论,从个人、微观、中观、宏观多层次展开,重点以加强学校环境干预为突破口,努力做好如下工作:加强校园健康教育与卫生宣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卫生观;加强正确舆论引导,营造健康向上的运动减肥氛围;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不断改善学生体育锻炼条件;搞好体质健康测试,重视测试反映出的问题;利用现代科学手段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电子档案,对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开展咨询与疏导,帮助肥胖学生走出心理阴影。
参考文献:
[1] 李金霞.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布[EB/
OL].http://www.sport.gov.cn.
[2] 代波,赵莹莹,王人喜,等.儿童青少年肥胖现状及
其与认知能力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8):
1274-1276.
[3] 向芳,邵万宽,吴跃.儿童肥胖影响因素及干预措
施研究进展[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2):306-308.
[4] LUCIE RICHARD. Ecological Models Revisited: Their
Uses and Evolution in Health Promotion over Two
Decades [J].Annu. Rev.Public Health, 2011(32):307.
[5] 席翼,周泉,刘朝霞. 深圳市中、小学肥胖学生行为
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2015,51(2):135-140.
[6] 薛红妹,刘言,段若男,等.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
胖流行趋势及相关影响因素[J].中国学校卫生,
2014,35(8):1258-1262.
[7] 崔炳建,郭蔚蔚,李岚,等.河南省青少年体质健康
状况研究报告(2010)[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012.
[8] 高爱钰,潘勇平,石晓燕,等.北京市中小学生超重
肥胖与生活方式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3,34
(5):619-622.
[9] 杨漾,陈佩杰,吴艳强,等.上海市学龄儿童青少年
超重肥胖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
(11): 1350-1355.
[10] 国家体育总局公布《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EB/
OL] .http://news.youth.cn/jsxw/201511/
t20151125_7349086. htm.)
[11] 李靜,苏玉,潘怡,等.天津市城区儿童青少年体
质指数和腰围与血压的关系[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
制,2014,22(6):707-709.
[12] 曹若湘,王绍丽.北京市学生肥胖流行状况与行为影
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7):563-564.
[13] 武俊青,戎芬,李玉艳,等.无锡市10~14岁儿童
超重肥胖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卫生研究,
2012,41(5):743-747.
[14] 宋琳,赵海萍,朱玲勤.银川市 6 ~11 岁儿童肥胖现
状[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4):494-495.
[15] 丁激光.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超质量的相关研究进
展[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4,11(4):77-81.
[16] 刘畅.儿童青少年单纯性肥胖的研究进展[J].中国城乡
企业卫生,2015(4):25-27.
[17] 仇君,吴晓丽.长沙市13~18岁青少年超重和肥胖
流行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14,22(5):517-520.
[18] 季成叶.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的应
用[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1):125-128.学校卫
生,2004,25(1):125-1281
[19] 何春燕,陶芳标.肥胖儿童的精神卫生问题[J]国外医
学妇幼保健分册,2005,16(4):216-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