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体能活动中幼儿基本动作的学习与发展

2017-03-13 14:55张宏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动作儿童游戏

张宏

幼儿园的自主体能活动作为自主游戏课程里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以幼儿为主体,身心愉悦地进行身体运动的过程。我们从材料、环境、教育理念上进行改变,希望创造一个极具专业思想的运动支持环境,通过自发运动、自由探索,让幼儿在极具挑战的运动环境与空间中,在儿童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扩展中,使儿童运动能力得以发展。

2~7岁是儿童基本动作发展的重要阶段,幼儿的基本动作可分为三类:移动性动作(走、跑、跳、攀爬……)、稳定性动作(平衡、弯曲、翻滚……)、操控性动作(抛、掷、踢、拍……),基本动作的发展有其特定的轨迹,但也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则需要更微观具体的幼儿动作发展知识来支持幼儿在体能活动中的学习,识别他们的动作水平,并通过任务和环境的调整更有目的地给予儿童支持,以此推动儿童运动能力的发展。

一、自主體能活动中幼儿基本动作学习发展的过程

为了解幼儿基本动作更微观的学习过程,判断儿童运动能力是否在沿着小步递进式的方式发展,我尝试采用连续观察记录来收集寻找儿童在全园自主体能活动中基本动作的学习过程。

我将观察焦点放在进入自主体能活动初期阶段的儿童身上,以小班3岁半儿童然然为主要观察对象,对其进行绳索攀爬网游戏的活动过程进行了10天的连续观察记录,聚焦幼儿动作发展中的基本要素(方向、路线、距离、速度、协调性),每天用10分钟的时间,连续观察与收集他在攀爬中的运动行为,以此理解和分析幼儿攀爬动作学习发展的轨迹,为建构有针对性的课程提供依据。

附:然然攀爬活动观察记录

幼儿姓名:×××(然然)

幼儿班级:小班

幼儿年龄:3岁半

观察重点:自主体能游戏中儿童攀爬基本动作的发展

观察地点:幼儿园攀爬区

观察周期:10天

观察时间:10分钟/次

儿童现有水平:已具备攀爬木梯及低矮物经验,重未爬过支撑面细小,支撑力度较软的攀爬网

具体观察见表1~5。

二、自主体能活动中幼儿基本动作学习的可能轨迹

通过对所收集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我将3~4岁幼儿攀爬绳索网动作学习的路径大致分成六个阶段(见表6)。

由此,我大胆猜测,幼儿基本动作的学习是沿着内在的学习轨迹发展的,儿童攀爬动作学习的轨迹可能是先从垂直纵向的身体移动向水平、组合移位(上下、左右、斜向)改变身体方向(面向攀爬物、背向攀爬物)及更为复杂的身体移动过渡。但是,这样的分析与猜测是否能够说明所有的儿童都是以这样的方式学习,接下来,还需要我们观察更多的儿童,包括男孩和女孩,以此来扩充和积累儿童攀爬动作发展方面的数据,修正和完善自己所建构的儿童动作发展知识,提高其普遍性,并为我们的自主体能课程的建构提供更有意义的依据。

三、自主体能活动中幼儿基本动作学习的影响因素

致力于儿童动作发展与运动技能学习研究的加拉休博士说过:“对大多数人而言,许多动作不会自动发展,也不会因为生理成熟而改善,需要有练习的机会、多多鼓励、正确的指导以及适当的学习环境,才能让幼儿逐渐熟悉动作的技能。”对然然攀爬动作发展过程的观察,促使我不断反思影响儿童基本动作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的影响因素有三:

1.鼓励性的心理氛围影响儿童动作发生的状态

开放的空间、运动过程中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间的身体动作、情绪情感上的感染与互动交流都赋予了自主体能游戏活动融洽而愉悦的学习氛围,这种鼓励性的心理氛围影响着儿童动作发生的积极状态。

2.个人冒险精神影响儿童动作发展的进程

自主体能游戏过程中,儿童的冒险精神直接影响着儿童动作发展的进程。在我的观察视线里,同然然一起进入攀爬活动的幼儿霖霖由于在运动中敢于尝试与冒险,其攀爬动作的发展就先于然然,由纵向到横向,动作逐渐熟悉并自如。

3.教师给予的鹰架支持影响儿童动作发生质变

我们应该相信在自主体能游戏过程中,儿童的发展并不是一个纯粹的自然展开的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创造并加速了儿童动作学习和发展的进程。在整个攀爬学习过程中,教师的鹰架支持在于提供的示范、激励、简短准确的语言提示、陪伴中的保护和帮助等,这一切都有效激发着然然学习攀爬的欲望,传递着攀爬学习信息,提高了他对于攀爬中不同方向、空间位置的认识。

作为自主体能游戏课程的探究者和实践者,我认为连续观察记录收集儿童基本动作的学习过程,能够建构更加微观具体的儿童动作发展知识,从而有效促进儿童运动能力发展。这也有助于教师用敏锐的视角去识别孩子基本动作的特点,提升孩子的发展水平。这一方法也为在自主体能活动中支持儿童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研究思路。

(作者单位:重庆市渝中区实验幼儿园)

猜你喜欢
动作儿童游戏
动作描写要具体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