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的探索与实践

2017-03-12 01:58张议元吴必善
职业时空 2017年5期
关键词:高校转型校企合作实践教学

张议元 吴必善

摘要:校企合作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高校应用转型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目前,国内转型高校在校企合作领域的研究整体还处在探索阶段,文章以系统管理的思维,从战略、文化、组织、制度、模式、人才、教学、监控、评价等多视角,提出具体做法与思路,并以廊坊师范学院经管学院多年校企合作改革与实践的成果为实例,以期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校转型; 校企合作; 实践教学; 约束机制

高等教育经过非线性的扩张和大规模结构调整后,需重新思考其发展思路和战略布局。2014年,《教育部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2015年10月,教育部等三部委颁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了转型发展的任务,并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高校转型发展的突破口。因此,如何开展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通,协同育人就成为转型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文章以廊坊师范学院经管学院多年的校企合作改革与实践为例,对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二级学院在应用转型背景下校企合作的管理机制、合作模式、双师型队伍建设等问题进行研究,目的是促进高校应用转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校企合作是高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新型合作模式,是注重学习与实践、注重校企资源共享的“双赢”模式。高校适应社会经济变革和内在提升的需要体现了校企合作的必要性,企业的转型升级与人才需求体现了校企合作的可行性。

(一) 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1. 校企合作是转型高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的高等教育经历了上个世纪50年代模仿前苏联教育模式的计划经济应用型,70-90年代行业主管部门管理的行业应用型,目前高校的应用型应该是转向市场经济的应用型。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而普通本科高校主要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实用性人才,因此,探索高校与企业在“产学研”等方面密切合作的新型教育模式就成为转型高校的必然选择。

2. 校企合作是转型高校内涵发展的必然方向。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大多在2000年左右升本,存在师资力量薄弱,办学资金不足,基础条件较差,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学生实践能力较弱等诸多问题,在经历了本科意识、本科办学的阶段后,目前急需提升内涵建设,提高综合实力。而校企合作是校企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的有效模式,是高校获得优质办学资源,破解院校发展难题,提升整体办学实力,实现内涵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 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可行性分析

1. 企业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发展的内在需求。纵观当前经济格局,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制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同时对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很多省市都将战略新兴产业作为发展的核心。例如,廊坊市把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和现代服务作为重点推进发展的产业。“十三五”规划中又提出:现代服务业要形成新支撑,重点发展现代物流、文化创意、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等产业。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这就使转型高校校企合作具备可行性。

2. 我國人口现状及高校劳动力资源的优势。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红利”的窗口已经关闭,劳动力资源短缺,用工成本逐渐提高,“用工荒”的问题时有发生。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15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普通高校1219所,地方普通高校1108所,占比90.9%,每年几百万的毕业生,成为企业争夺的优质人力资源。目前地方普通高校学生企业顶岗实习已成为常态,这也为转型高校校企合作提供了合作基础。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普遍存在的问题

校企合作是校企的互利双赢的过程,但在现实合作对接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 校企合作模式单一

目前发达国家比较成功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德国的“双元制”培训、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英国的“三明治”教育等。我国的校企合作处于探索阶段,校企合作的模式主要有顶岗实习、订单培养、企业实习基地、专业共建、科研成果转化。但大多地方转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以顶岗实习为主,合作模式单一,尚未理清合作路径。特别是经管类专业缺乏科技支撑,校企合作很难深入,处于校企合作的初级阶段。

(二) 校企合作管控缺失

校企合作目前以市场的自发行为为主,存在“学校热、企业冷”等现象,校企对接的内容、渠道存在问题。究其原因,一是高校在政策上鼓励校企合作,但在具体措施实施方面明显滞后,例如校外专家引进的管理及资金问题。二是二级学院组织保障度不够,缺乏强有力的管理开发团队,缺乏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

(三) 师资队伍能力不足

高校的主要任务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由于地方本科转型高校双师型教师、高水平教师匮乏,实验室基础薄弱等原因,在科研创新、成果转化、软科学服务等方面能力严重不足,很难满足企业的需要,影响了校企合作的深化。

(四) 校企合作缺乏实效

校企合作的整体效果不尽人意,实践教学“缩水放羊”和“落地难”的问题普遍存在。一是缺乏稳定性。企业缺乏主动参与的政策激励,校企合作大多依赖人脉关系维持,缺乏稳定的合作动能与平台。二是实践教学方式、方法单一。普遍采用低成本,高覆盖的企业参观、业务讲座等方式,缺乏方法创新。三是校企合作质量提高难。表现在教学计划与实践教学实际脱离,实习内容针对性较差,缺少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机会,没有建立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

三、廊坊师范学院经管学院校企合作探索与实践

廊坊师范学院经管学院为了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结合兄弟院校校企合作的做法,2012年启动了校企合作教学综合改革。主要做法如下:

(一) 明确发展目标,谋划顶层设计

学院制定了校企合作“1234”的发展目标。1是一个目标,即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学院围绕地方主导产业,新增地方急需、优势突出的物流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证券保险等专业,不断优化专业结构。2是两方面资源,即校内、校外两方面资源整合。在开发企业资源的同时,学院积极争取地方政府、行业部门的支持,与旅游局、工信局、人社局等行业主管部门长期合作。3是三个平台,即以系部为中心打造实验教学平台,以学生兴趣为导向打造创新创业平台,以研究所为主导打造科研项目合作平台。4是指四项工程,即重点做好双师队伍建设、实习基地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和校企文化建设。

(二) 完善组织机构,实行全员育人

学院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制定了《校企合作实施办法》《企业实习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设立校企合作办公室,各系设实习主任,为校企合作工作的全面推进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校企合作实行全员参与,全员育人。学院教学委员会负责校企合作的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和质量监督;校企合作办公室负责企业开发、实习基地建设及合作项目管理;系主任负责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基地对接和教师选派;实习主任负责具体实施;研究所负责横向合作项目承接。形成了“纵向靠系部,横向靠项目”的矩阵式组织结构。

(三) 构建校企合作模式,理清发展路径

学院以学生顶岗实习为突破口,不断开发合作企业,在实践中提出了专业对口,需求对等的“门当户对”理论,持续优化合作企业。实施“名企工程”,目前与20多家上市公司有稳定的合作。在此基础上开展冠名班、创业班、精英班、承接横向课题、企业家大讲堂、双导师制、专业共建等合作模式,构建了以实习为中心的校企合作“1+n”模式,理清了“顶岗实习—定向培养—专业共建”“三步走”的发展路径。冠名班是由企业挑选在校生组成的虚拟班,周六日企业派老师上课,寒暑假学生到企业实习,企业提供奖学金与助学金,学生毕业直接到企业就业。精英班是探索企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验班,目的是寻找学生实战能力与培养方案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教学改革的探索。

(四) 推行双导师制,打造双师团队

把校内教师分为教学型、实验型、科研型,实行分类管理。实验型教师实行“双证书”“双技能”“双基地”管理。加强高水平博士教师的引进,提升科研服务能力。加强实践型教师培养,定期选派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提高实战能力。聘请校外企业技术专家组建双师教学团队,依据企业师资特点,统筹安排实践课程,实训阶段实行企业导师进课堂,定向冠名班实行双班主任制度。聘请企业高管进校园,开展企业家大讲堂活动,定期举办校企合作经验交流会,加强校企沟通与师资协作,合力培养应用型人才。

(五) 明确培养目标,优化实践课程体系

紧扣地方经济与产业发展布局,切实优化专业培养目标,学院把专业形成、首岗胜任、有发展潜力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接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逆推培养计划,优化课程体系。大一以通识通修课为主,培养学生素质拓展能力;大二以学科基础课为主,培养学科综合能力;大三以专业核心课为主,培养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大四以职业发展课为主,培养学生职业胜任能力。实验课程比例要求占比不低于总课时的35%。课内实验依靠校内经管实验平台,实验内容结合实际;综合实训依靠校外实习基地,实行三学期制;创新实验主要通过专业竞赛、创业训练活动,实现“以赛带学”“以创促学”。经过多年探索,构建了校企联动的“课内实验+综合实训+创新实验+毕业实习”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六) 完善质量监控体系,强化流程管理

构建了院、系、教研组三级,院、企、学生三方,事前、事中、事后三阶段的“三三三”质量监控体系,从流程、师资、实训、资源等方面完善了教学保障、监控机制。为加强教学管理,组建校企双方参与的教学督导组,设计了实习管理手册,修订了实验教学大纲。利用信息化手段打造了“课程管理—过程管理—质量管理”一体化实践教学信息管理平台,提高了管理效率。实行全流程管理,抓好实践教学关键环节。以企业实习为例,制定实习工作管理流程,重点抓好企业开发、学生动员、双选会、实习指导、实习总结表彰等五个重要节点工作(见图1)。

(七) 推行校企文化建设,打造协同共赢局面

融入企业文化的先进元素,构建特色校园文化,是大学文化创新的有效途径。为此学院开展一系列文化建设活动。通过举办“企业家大讲堂”“走进企业活动日”等特色实践活动,培育学生的职业操守,让企业精神融入高校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推行定向培养、短期实训等项目,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让企业文化制度改进学院的学风、教风、考风。通过开展顶岗实习活动,培育学生职业能力,让企业的行为文化提高学生的效率意识、服务意识、团队意识。通过专业竞赛、创业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企业的创新文化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精神。通过实习表彰大会、校企合作联谊会和校企文化长廊建设,开展校园文化提升工程,让企业器物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的形象建设,形成“校企共融、文化共育”的新局面。

四、廊坊师范学院经管学院校企合作取得成效与思考

(一) 学院校企合作实践成效明显,形成特色

学院连续5年开展校企合作改革,建立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60余个,与国内知名上市公司合作挂牌“人才培养基地”10余個。每年有近1000名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其中的30%直接在实习企业就业,就业质量不断提高。与荣盛集团、龙湾物业合作举办定向培养“冠名班”,促进了学院应用转型。学院围绕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建设了经管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经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两个省级实验平台,提高了整体办学实力。学院校企合作品牌得到社会认可,中国经济网、河北人民政府网、廊坊日报社等多家媒体报道转载,在社会和行业引起广泛关注。

(二) 学院校企合作改革思考

学院校企合作取得一些成绩,但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急需解决校企合作考核评价问题。目前学院对系部和实践教师校企合作工作没有出台考核办法,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对校企合作的资源、过程、效果缺乏系统评价,急需构建校企双向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二是应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解决好外聘企业导师的教学经费,同时加大实习实训项目经费投入,保证实践教学质量。三是应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引进。鼓励教师企业挂职锻炼,建立准入制度,引进有企业背景的高层次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祝武.本科实习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1):18-22.

[2] 刘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高教探索,2017,(3):100-104.

[3] 王勇.普通本科转型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17,(1):60-64.

[4] 周桂凤.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7,(11):171-174.

[5] 苏宏志.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继续教育,2016,(6):80-84.

猜你喜欢
高校转型校企合作实践教学
高校转型背景下的跨文化应用型人才培养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民办高校大学英语师资队伍优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