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缺失与回归

2017-03-12 01:58刘凤梅武淑玲田庆轩
职业时空 2017年5期
关键词:人文教育高职院校

刘凤梅 武淑玲 田庆轩

摘要: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被弱化和冷落。如何在高职院校构建一套切实可行的人文教育体系,使人文教育回归应有价值和意义是很多高职院校面临的课题。文章在分析了当前高职人文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之后,从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入手,提出了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创建人文校园等方法和途径,构建一套具有高职特色的人文教育教学体系,为高职教育回归人文教育功能提供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 人文教育; 创建人文校园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人文内涵。《易经》中说: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关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可见,人文可以用来移风易俗教化天下百姓的。人文教化其实也是教育的主要功能。《大学》开篇便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代的“大学”与今天所说的“大学”有所不同,但都着意于教育的根本目的,即人格完善和人的全面发展。原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在《教育独立议》中指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者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自己的人格,使其在人类文化尽自己作为一分子的责任。”

因此,无论什么层次和类型的教育都不能背离教育的根本宗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具有很强的职业属性,除了传授给学生一技之长外,还应教给学生一些立身处世的原则和道理,给予学生精神、思想和文化层面的东西。美国著名学者罗威尔说过一句话:“大学的目的,不在乎使学生赚得面包,而在乎使他吃起面包来更有味道”。如果说职业教育让学生赚取面包的话,那么人文教育则让学生吃起面包来更有味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这样解释人文教育的:“把一个人的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使教育对象成为一个完善的人。”可见,人文教育是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什么是人文教育的内涵和本质呢?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与普通高校的人文教育有什么不同之处?当前,高职人文教育的现状如何,现实困境是什么,造成这种困境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呢?在高职人文教育日趋衰微和边缘化的大背景下,如何构建一套切实可行的人文教育体系,使人文教育回归应有的位置呢?这些都将是本文探讨的问题。

一、 人文教育的内涵

人文教育是一个内涵丰富、包容性很强的概念。一般人们认为对人文教育有三层内涵:一是人文主义教育,通常指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二是人文学科教育,以教授人文学科知识为基本教育内容。三是“成人教育”,即以“全人教育”为理念,力求通过德智体等多方面的教育培养完整的人。因此,人文教育不是灌输人文知识,而是通过文史哲等人文知识的学习将人类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和社会实践等方式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使其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的一系列教育活动。换言之,人文教育就是一个人格塑造过程、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构建过程,一个不断自我完善和提高的过程。人文教育内容包括学习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传播和培养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素养。

二、 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特殊属性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学生在入学时就大致确定了职业方向,接受定向培养,毕业后大多选择直接就业,具有强烈的职业倾向。因此,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有别于普通高校的人文教育,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在于它的职业属性,即针对学生专业方向和未来职业开展具有职业特色的人文教育。高宝立在《职业人文教育论》中指出,高职人文教育,除了一般人文教育涵盖的内容外,还应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生涯规划。如果说职业教育主要传授给学生职业所需的实用性很强的知识与技能,那么人文教育则给予学生生活所需的,更具有引领和支撑作用的东西,为学生将来从事社会工作、承担社会角色、实现完满人生提供精神食粮和思想养分。

三、 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现状

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近几十年来,人文教育在大学日趋衰微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原北京大学教授陈平原在《大学三问》中说:“你问,‘人文有无用处。所有的大学校长都会告诉你,有,而且很大。可我相信,几乎所有在大学工作、学习的人都明显感觉到最近20年中国人文学科正迅速地边缘化。”著名作家梁晓声在《人文教育:良知社会的起搏器》一文中指出:当今中国大学人文教育面临三大敌人—技术主义、商业主义、官僚主义。“技术主义什么都要量化,可人文元素毕竟是最不能量化的思想元素。商业主义什么都要利益,而且要利益最大化,可‘人文偏偏不是以赚钱为首要目的的文化。官僚主义最瞧不起‘人文,可他们最有权力决定“人文”的文化地位。”三大敌人致使中国的人文教育举步维艰,事实也大抵如此。近年来,功利主义、实用原则这些社会思想不断侵蚀大学校园。在此背景下,人文教育日渐衰微是当下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高职院校也没能幸免。

另外,高职院校本身与生俱來的带有一定工具性和功利性特质更加重了这一趋势,高职院校强调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突出以就业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人文教育则被冷落和弱化。很多高职院校人文教育面临的现状是:人文课程门类较少,课时不足,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课程内容陈旧落伍,缺乏吸引力,学校不太重视,教师投入不足,学生态度轻漫,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令人堪忧。因此,如何找到一条符合本校校情、具有实际操作性的途径和方法,来加强本校的人文教育是诸多高职院校面临的问题。

四、构建高职人文教育体系的方法与途径

(一) 转变观念,将人文教育纳入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

目前,仍有不少人将高职教育单纯地定位为职业教育和谋生教育。谋生教育需要教给学生谋生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很多高职院校将实用性很强的专业教学放在学校教育活动的首要位置,在教学资源、师资力量、课程设置等方面给予大幅度倾斜。而人文教育更多的是人格教育、“成人”教育,其主要功能是陶冶人的道德情操,提升人的格调趣味,明了人生的意义和目的,它基本上不给予受教育者谋生的技能,也不与社会经济发生直接挂钩,因此,很多人认为人文教育无足轻重,对高职学生来说可有可无。这种观点在很多高职院校普遍存在,这种狭隘的教育观严重阻碍了人文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开展和落实。因此,振兴高职人文教育首先需要从学校领导到教育一线的师生都要重新认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转变重专业轻人文的观念,把人文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落实到教育活动的每个环节,将技能教育与人文熏陶有机结合起来,让人文价值发挥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二)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师资队伍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渐进性的启迪、感悟和内化的过程,需要长期的耳濡目染。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人品学问、言谈举止、气质修养、教学态度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直接深入和潜移默化的。古人说,“道德文章,堪称楷模”,讲的就是老师不仅在学术上而且在人格上都要做学生的榜样。今天的人文教育也是如此,教师以身示范的影响对于引导学生学习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涵养人身精神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建设一支具有较好人文素养的优良师资队伍是实现人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为此,学校应该制定教师培训发展计划,为教师提高人文素养创造条件,制定激励措施,鼓励教师攻读人文学科硕士和博士学位,鼓励教师进修学习人文学科专业,激励教师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开展人文教育教研和科研活动,打造人文学科精品课程。同时加大非人文学科教师的培训力度,帮助他们转变观念,将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渗透和融合。

(三) 调整课程设置,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人文教育课程教学体系

课程是实施教育目标的主要载体,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合理,课程教学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现在的许多高职院校仍然沿袭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上偏重技术教育,忽视人文教育,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综合素质的提高。专业理论课、技能培训课和实习实践课程比例高、学时重,导致人文课程被大幅度缩减。为了加强人文教育,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 适当增加人文素养类课程,拓展人文教育新阵地。与普通高校不同,高职院校学制大多三年,有些是两年,年限短、学时少是一个现实情况。因此,开设人文素养类课程不能多而滥,只能是少而精。为了避免与专业课时间上有冲突,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可以按学科领域分成几大模块,如:政治与经济模块、科学与技术模块、历史与文化模块、语言与文学模块、艺术与审美模块、心理与健康模块、职业定位与生涯规划模块等,每个模块打造2-3门核心课程,设置为限制选修和任意选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通过人文知识的学习和探讨,使学生在思想、意识、情感、品味、精神、智力等方面有所提升,使之成为一个健康和谐的人。

2. 优化改良已有的公共基础课,巩固人文教育阵地。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道德修养、近代革命史、入学教育和军训等公共基础课都是很好的人文教育类课程,但有些课程内容陈旧、上课形式单一,与学生学习生活脱离,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教学效果不佳。学校应引导教师与时俱进,尝试教学改革,丰富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借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将这些课程打造成精品课、样板课,使之成为思想道德和精神风貌建设的阵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理想,坚定信念,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3.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有别与普通高等教育的特质。要充分利用这些课程,将人文教育渗透到这些课程,针对学生的专业实际和未来从事的工作岗位开展相应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文教育。让学生在各种实习、实践活动中观察、体验、参与、感悟职业人应具备的职业资格和品质,如诚信、敬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做准备。

(四)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课堂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主战场,是学生成长的主渠道。但是,学生的人文素养并非仅仅来源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的熏染和滋润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起着很大作用。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丰富多彩、开放包容的校园文化是人文教育从课堂向课外的延伸和拓展,具有课堂教育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对于学生陶冶情操、砥砺德行、塑造自我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推崇的校园精神,它是激励广大师生员工为共同理想和美好目标积极奋进的精神动力。校园文化一般包括校园精神、校园制度、校园环境。校园精神主要是指校园中师生群体形成的意识形态、价值取向、精神风貌、情感信念等。校园制度主要是指为维持正常的生活教学秩序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制度、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为学生学习、生活、发展提供便利和服务,营造一个高效和谐、充满人文关怀的制度环境。校园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尤其是文化环境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营造校园文化环境的一个重要手段和载体。例如人文讲座、学术研讨、主题报告、科技文化节、各种演讲和辩论比赛、读书日活动以及形形色色的学生社团活动都是营造人文氛围的重要内容,对学生涵养人文思想、培养人文精神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给予政策支持和引导,提供资源和条件,为丰富校园文化提供保障和支持。

五、结语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诺维科夫曾说过:“如果我们把职业教育仅仅与具体生产、具体技术和具体工艺挂上钩…我们具有的残缺不全的人性将被狭隘的职业教育和因循守旧的片面活动所歪曲。”人文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当前职业教育过于偏重专业教学和实践教学有着很好的纠正效果,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各高职院校应该着力加强人文教育,构建一套具有高职特色的、切实有效的人文教育体系,使人文教育回归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高宝立.职业人文教育论:高等职业院校人文教育的特殊性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7,(5):54-60.

[2] 金耀基.人文教育在现代大学的位序 [J].中国大学教学,2003,(11):21-23.

[3] 金雁.高职人文教育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重构 [J].高等教育研究,2012,(1):71-75.

[4] 梁晓声.我相信中国的未来[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50-59.

[5] 梅贻琦.大学一解 [A].刘琅,桂苓.大学的精神[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2004:2-11.

[6] 杨叔子.人文教育:现代大学之基-关于大学人文教育之我感与陋见[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133-140.

[7] 仪垂杰.當代大学人文精神的反思与重建 [N].光明日报,2006-10-28(7).

[8] 徐胤莉,石艳萍.理工类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 [J].教育与职业,2008,(17):71-73.

[9] 张汝伦.我国人文教育的现状与出路[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12-18.

猜你喜欢
人文教育高职院校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浅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论师愉生悦的诗意教育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