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能源职业学院,重庆 402260)
民办高职院校新生心理调适探析
——以重庆能源职业学院为例
宁廷国,余云龙,姜德龙
(重庆能源职业学院,重庆 402260)
随着民办高职院校办学数量和规模的扩大,因心理不适等原因而退学的学生群体不断增多。以民办高职院校新生入学心理为突破口,以重庆能源职业学院为例,分析新生的入学心理不适和表现以及调适途径。
民办高职;新生;心理调适
1.环境的不适应
民办高职院校的新生进入院校,首先面对的是环境的不适应。陌生的校园和同学,是他们最先遇到的不适应。在重庆能源职业学院,学生管理实行的是“准军事化管理”,在教育部2016年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的评选活动中,学院被评为“2016年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因此,需要新生尽快适应并习惯这种管理方式。加之他们刚从紧张的高三生活中解脱出来,还没有形成新的认知体系,当突然没有了类似高考现实而具体的目标时,常会产生理想与现实的反差,给他们带来失落感,失去了奋斗目标。
还有部分新生对自我要求较低,面对学校严格的规章制度会产生抗拒、怨恨的心理,表现出逃避、不知所措,经常终日泡在寝室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从而养成懒惰、散漫的生活作风,最终可能产生情绪低落,萌生厌学和退学的决定。
2.学习方法的不适应
在升学重压下的高中,很多学生对素质培养的理念并没有完全接受。而大学在教育思想观念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中学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变成了以学生为主导的自主性学习模式。因此,新生面临的不仅是中学与大学的知识体系的衔接,更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学习方法的衔接,新生一时难以适应这种转变。大部分新生还是依赖于老师在身边给予指导,且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文化水平不高,对于学习的接受能力较本科院校学生要差,在大学突然面对自主性学习,就觉得极度不适应,“我该怎么学习”就成为困扰他们的难题。
3.学习专业的不适应
大学里既有必修课还有选修课,大一新生入学后对自身专业了解甚少,处于茫然状态,对于所学科目的作用和意义认识并不深刻。新生中有的只是仅仅追求热门专业,对自身专业和未来的职场发展关系认识不清,也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还有部分新生是遵循父母的意愿报考本专业,自己并没有任何兴趣。当新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并不符合当初预期时,会在短时间内丧失学习兴趣,甚至以旷课的方式来抵制专业课的学习,部分新生还会产生放弃或转专业的念头。
4.人际交往的不适应
大学人际交往是一种多维方式,具有开放性、多元性,而新生还处于一个复杂的人格变化期,还没有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意识,两者的冲突就会给新生带来人际交往的不适应。随着大学生的视野不断拓展,民办高职新生的活动范围也从教室走向社团、协会、校企合作订单班等。与此同时,他们强烈渴望在交往中获得感情的共鸣,朋辈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但是他们心理上还未“断奶”,存在娇气、蛮横、自私、敏感等弱点,过度关注自身的得失、荣辱,对他人、集体的利益有所忽略。
大学新生所表现的这些心理不适状况,都说明了一个严峻事实:必须对新生进行心理调适。作为新生来大学接触到的第一位老师——辅导员,在调适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1.要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
辅导员日常工作是复杂而繁重的,作为新生在大学里的引路人,要做好新生的入学心理调适工作,辅导员首先要调整好自己平静、耐心的工作状态,提高自己的管理等各项能力。“提高辅导员的管理能力,不仅是要求辅导员改善对新生的管理,还有对自身工作安排的管理。这样才能在繁琐的工作中找到正确的方向,并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对待工作和学生。”
辅导员在新生入学之初,要深入新生群体,可以利用各种互联网平台或者面对面,加强与新生的交流沟通与倾听,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相互尊重信任的师生关系,在提高辅导员亲和力的同时,充分掌握新生入学时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问题。同时,“辅导员要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深入了解新生的家庭背景。这样能方便辅导员在做心理健康访谈时找到学生的兴趣点,从而打开学生的心结。”通过与家长的联系和成长背景调查,还可以完善新生基本情况档案,根据新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明确新生入学调适的内容和计划。
2.要做好新生的心理跟踪调查
辅导员在新生入学之初,要重视他们的心理问题,主动介入,做好新生的心理跟踪调查以及调适工作。首先要建立新生心理档案,通过入学阶段的观察和反应,筛选出存有心理疾病隐患的学生,然后联合学校心理咨询老师,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调适和治疗方案。这其中,还有少数心理脆弱的新生,可以通过谈心谈话,一对一帮扶,让他们逐步调整心态,学会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以便快速地适应大学新环境,度过心理失衡期。另外,还可以通过“老生新生交流会”等教育方式,让突出优秀的老生现身说法,营造良好和充满正能量的大学氛围,让新生通过“前辈们”的交流和指导,及时调整心理预期,让新生找到现实大学与理想大学的心理平衡点,让理想完美安全地着陆。
3.要做好学风建设以及学困生的激励
辅导员在帮助新生适应了学校生活环境之后,要尽快制定学风建设引导方案,利用多种方式让新生们重视学业,引导他们树立起大学的学习目标。同时还要注重培养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课堂和班级学习氛围,激发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他们在大学里的学习奠定基础。
根据学困生的心理特征,辅导员还可以筹备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拓展训练活动。在不断地参与引导下,可以让学困生意识到只要自信、坚持、努力,就可以面对学习上的任何困难,进而磨砺他们的意志,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另外,“辅导员还要善用赏识的眼光看待他们,用发展的眼光审视他们,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学困生看到自身的优点,体会获得成功和进步的喜悦。
4.要做好人际交往和寝室内交往的指导
针对新生人际交往的不适应,帮助新生们尽快融入集体,打开新的生活圈子,辅导员可以组织班会、团会或者举行“拔河”、迎新晚会等增进集体荣誉感,促进同学感情交流的文体活动。同时,对于那些性格内向孤僻、交际困难的同学,辅导员应该追根溯源,指导他们与人交往的原则和方法。
针对寝室内的交往和磨合,辅导员要指导学生,在与室友相处的过程中要学会尊重彼此,用宽容、理智的心态对待别人才能赢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辅导员还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整洁舒适的寝室生活环境也会使学生拥有愉悦的心情。另外,还可以组织不同形式的活动,如“寝室民主生活会”,让舍友之间面对面提出各种矛盾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在开学之初将各种不良情绪及时化解,保证寝室生活的和谐。
辅导员工作任务艰巨且意义深远,肩负新时期人才培养的引路重任,要用良好的心态和科学的价值观,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做好新生的心理工作。让他们带着饱满的热情和斗志投入到充满挑战的大学学习和生活中。
[1]王盼红.张芬霞.探讨新时期高职辅导员做好新生管理工作的策略[J].科技资讯,2014,(16)
[2]赖春艳.高校辅导员如何调适“90后”新生入学心理[J].学周刊,2015,(13).
[3]马宁.高职院校“学困生”教育转化策略[J].科教导刊,2015,(4).
10.3969/j.issn.1008-6714.2017.10.046
B844.2
A
1008-6714(2017)10-0102-02
2017-06-08
宁廷国(1984—),男,山东泰安人,辅导员,硕士,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钱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