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师德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017-03-12 10:38
吕梁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新建师德青年教师

张 婧

(吕梁学院 思政系,山西 离石 033001)

新建本科院校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需求,由一批高职高专或成人高校通过合并、重组升格而组建的普通本科院校。它与其他大学的显著不同是,青年教师比例偏高,他们具有学历高、教龄低,热情高、方法少,知识宽泛、经验短缺,教学理念与大学精神不符、人文教育与人文精神淡薄的明显特征。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出身背景、地域经济水平和行业产业关系不同,“升格”以后面临许多困局,更需要解困的高招。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是新建本科院校摆脱困境的战略选择,事关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方向,事关 “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切实加强师德建设日益成为新建本科院校改革创新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新建本科院校加强师德建设的现实价值

师德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师德水平是和谐院校的重要标志。新建本科院校发展如何,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等教育的整体走向。新建本科院校的现状是,刚从专科升格为本科,“旧的模式不适用,新的模式未建立”,面临“高不成、低不就”这样的困局。师德建设由于新建本科院校的历史特征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新建本科院校师德建设的必要性和特殊性,积极探索新建本科院校走出困境的途径和方法,坚持协调发展理念,确保新建本科院校全面健康地向前发展。

加强师德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教育要发展,教师队伍是关键。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和实践者。新建本科院校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师队伍建设的特殊地位,面对新建本科院校复杂的现实情况,只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才能消除专科教育的传统和惯性,这是新时期新建本科院校走出困境,全面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师资质量不仅包含了教师教学科研的水平和能力,而且还包含着教师的良好职业道德。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每一项教育活动,都包含着比较复杂的关系,理顺各种关系,解决各种矛盾,提高师德水平是最有效的调节手段。为人师表不仅是对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而且是作用于学生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手段。师德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任何语言符号和制度都不能取代的,具有不可替代性”。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指出:“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阳光。”[1]14良好的师德“不仅影响一个人的学生时代,而且影响他们的一生,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前途和未来。”[2]26

二、新建本科院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新建本科院校是由几所学校重组而形成的一个新的办学实体。它的规模扩大和“格子”升高,并不意味着办学质量的明显提高,反而成为教育界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对此,只有从新建本科院校的特殊性出发,正视现实、找准问题,探寻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路径,才能实现新建本科院校实质意义上的升格。

(一)体制变革引发教师思想的矛盾和冲突

新建本科院校经过合并重组,打破了原有的“平衡”,给教师的思想带来很大的冲击,主要表现在:

1.一些教师因工作岗位、工作环境及待遇的变化带来了新的不适应,产生了抱怨心理,说三道四、怨声载道。

2.部分教师固守原来学校的文化精神,排斥新文化的进入;同时也使一些积极的价值观念、人文精神被冷落,实用的、功利的思想观念占据着部分人的心灵,使新建院校和谐文化难以形成。

3.为了确保各项本科办学指标的完成,学校规定了教学科研等各项考核指标和管理制度,并与绩效挂钩。制度建设很难做到利益分配的均等平衡,造成部分教职员工情绪低落、消极怠工、矛盾上升、效率下降。

4.重组升格后,面对本科层次的管理和要求,部分教师短期内很难实现提升,适应学校教育层次的升格,他们担心职称晋升受到影响,致使人心浮躁、急功近利,甚至产生一些短视、失信失德等不道德行为,有损于教师的崇高形象和职业声誉。

(二)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和社会环境的冲击

在多媒体背景下,中外思想文化交流不断加剧,东西方价值观念不断碰撞,各种社会思潮此起彼伏,对新建本科院校教师价值观的构建带来了负面影响。面对多样性文化及社会思潮,新建院校的少数教师自身理论功底不足、社会阅历浅薄,出现了昏头转向的情况,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产生了动摇;有的教师对改革开放遇到的问题、困难说三道四、随意放大,甚至质疑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乃至宣传粉饰西方社会的民主、自由等。同时,社会上出现的权力重组、奢侈浪费、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对青年教师的价值判断、价值定向造成剧烈的冲击,一方面弱化了青年教师认同核心价值观的心理环境,另一方面冲击了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

(三)刚性评估工作与师德建设的矛盾和冲突

由于刚性的评估工作对学校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迫使新组建的本科院校不得不举全校之力应战评估工作,将师德建设放在次要位置。一些领导包括部分教师认为,只要把教学搞上去了,学校办学的主要任务就完成了,工作的着力点往往放在教学,一味追求升学就业率,把师德建设晾在一边;也有一些高校领导对师德建设认识不到位,往往停留在宣传号召,没有出硬招、动真格、下功夫抓落实,也就无从抓出成效;制度建设也不完善,师德建设波动性、随意性很大,由此带来师德教育日益呈现被边缘化的倾向。

(四)师德教育缺乏创新,形式单一、方法简单

在师德教育过程中,不少高校是通过教师岗前培训或以会议的形式硬性灌输,违背了师德教育的长期性、艰巨性规律,忽视了教师的能动性、主动性,忽视了实践和人文教育对师德教育的感召熏陶作用。一些非主流文化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宣传主张教师张扬个性和个体价值的实现,唆使人们唯利是图和行为自由。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中 “人文关怀”的缺失,与多样性文化背景下的“人性凸显和释放”[3]形成的反差,不能不说是影响师德建设的隐性因素。

三、新建本科院校师德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近些年来,部分高校出现的道德失范、责任意识缺失的倾向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认清这些错误倾向的本质,解析这些倾向的影响,治理这些倾向的举动,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新建本科院校应顺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和所面临的新挑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切实加强师德建设,引领社会责任意识和道德风尚彻底好转。

(一)营造和谐的办学环境,建立和完善师德建设的有效机制

打造新媒体时代一支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师队伍,必须不断优化青年教师所处的社会条件与环境,首先,要创造一个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校园环境,完善学校内部的管理机制。第二,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学校成为广大师生的精神家园。“高校青年教师的成长需要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高校要注重树立为人师表的良好师德风范,培养脚踏实地、刻苦钻研的良好学风,培养求真务实、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4]第三,构建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职业是一项群体合作性的事业,良好的人际关系将有利于教师在和谐的群众环境下开展工作。”[5]师生和谐是教与学获得“双赢”的保证,师生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关系,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第四,要营造良好的尊师重教舆论氛围,“让教师职业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职业,努力保障和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6]第五,要创造教师良好的工作环境,关注教师发展诉求和价值愿望。高校要主动争取获得政府的支持,改善教师的办公、学习条件,要用好用足国家有关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的有关政策,切实提高和改善青年教师的生活待遇,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二)增强对教师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师德建设提供根本的价值定向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意见》提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7]3对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高校的职责所在。大学历来是各种意识形态争夺的前沿阵地,价值观是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师德教育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树立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起着关键的指导作用,能够有效防止西方价值观的渗透、对部分青年教师因为其他各种利益诱惑等因素而扭曲个人正确价值观。因此,高校要增强对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责任意识,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开展对广大教师的社会主义教育活动,尽可能地丰富内容,比如,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举什么旗,走什么道路,实现什么样目标的问题,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使青年教师能够明辨是非,凝聚正能量,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针对外来文化的不断渗透,加强对青年教师的道德素质和价值取向教育,提升青年教师驾驭新媒体的媒介素养;针对市场中一些不公平和道德缺失等现象,深入开展公平正义价值追求的教育,形成一种在制度约束下的讲道德、讲人性、爱国守法、爱岗敬业等社会主义经济价值观;针对西方自由主义思潮、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干扰,在青年教师中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法理学教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法治思想引领和法学理论支撑。”[8]广大青年教师通过学习教育,懂得了马克思主义法理学,有了理论上的清醒和理论上的坚定,才能有政治上的坚定。再比如针对高校学术腐败问题,在教师中广泛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教师活跃在教学、科研和学生工作第一线,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更直接地影响着青年学生“三观”的养成,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示范引导作用。因此,在高校广泛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教育,关键是与解决市场经济下的问题结合起来,这是我们党一贯坚持并继续发扬的优良传统,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提高青年教师师德的有效途径。

(三)加强制度建设,为师德建设构建科学的监督评估体系

教育道德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9]350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相继制定颁布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这些《规范》和《意见》对高校教师具有规范教育意义和警示约束作用,特别是《意见》划出的师德禁行行为“红七条”,是严格惩处违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政策指向和制度保障。“制度是一种行为规范和约束,是必须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动准则。”[10]有制度可以使人少犯不犯错误,没有制度好人也可能犯错误,甚至犯大的错误。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同样也要建立管理、考核、评估等相关的工作机制。师德考核要尊重教师人格,坚持公开公平原则,采取自评、互评,主管部门考评等办法,考核过程要全程监督,考评结果要及时反馈公布,评优奖励等环节实行一票否决。要明确主体责任,高校主要负责人是师德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协同配合、教师热情参与的工作机制,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形成高校上上下下,全员参与师德建设的合力,为师德建设提供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

(四)创建多样化的教育活动,搭建师德建设的有效平台

注重搭建校内交流和学习平台,既坚持正面引导又注重互动交流,集聚“正能量”,增强实际效果。为此,要邀请师德典范上讲坛,为青年教师提供面对面言传身教的机会,通过教师间的良性互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主动营造健康的传媒环境,使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争得主动权、话语权,有效避免网络媒体带来的一些干扰和负面影响。高校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师德宣传,培育重德养德良好风尚。一方面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让教师充分实现自我提升。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管力度,坚决抵制不良网络文化和西方思潮的侵袭,为高校师德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传媒环境。

[1]人民教师的职业道德[M].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87.

[2]程敬恭.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

[3]霍军亮.多元文化视域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探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4(7).

[4]杜艳芳,畅芳珍.地方高校教师工作倦怠现状调查与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1(1).

[5]马文书.新时期优化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环境研究[J].教育探索,2014(4).

[6]吴永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环境优化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6).

[7]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8]黄进,孔庆红.全面推进依法治呼唤法学创新[N].人民日报, 2015-01-12(10).

[9]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10]赵玉言.网络视阈下高校师德建设研究 [J].青岛科技大学,2012(3).

猜你喜欢
新建师德青年教师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曹新建水彩画作品欣赏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