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文化的现代性疏离与整体性张扬

2017-03-12 10:33泊,陈
廉政文化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清官现代性道德

孙 泊,陈 瑶

(1.南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2.南通大学 杂志社,江苏 南通 226019)

清官文化的现代性疏离与整体性张扬

孙 泊1,陈 瑶2

(1.南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2.南通大学 杂志社,江苏 南通 226019)

社会转型意味着社会系统性、根本性、发展性的整体性变革,是现代性浪潮的必然结果。清官文化是传统廉政文化中的宝贵财富,然而社会转型中的清官文化呈现出现代性疏离困境,其中原因多维复杂,主要体现在:道德动因多元化、传统文化惯性化、社会发展现代性、价值取向功利性、宣传教育空洞化、媒体生态庸俗化。因此,必须立足“三维”(战略思维、逻辑思维、实践思维),有力促进清官文化的生成培育;注重“三转”(工作理念、工作艺术、工作作风),努力扩展清官文化的辐射传播;夯实“三力”(廉洁力、传播力、支撑力),大力提升清官文化的认同内化。

现代性;清官文化;疏离;张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体现正直无私、两袖清风之廉洁观的包拯、海瑞、于成龙、黄霸、徐有功、狄仁杰、陈希亮、况钟等,都是生动彰显廉洁文化的标杆人物,是集中体现清官文化的积淀者和实现者。打通历史与现实的时光隧道,汲取中华传统文明智慧,传承华夏文明经典论述,延续传统清官文化正脉,解读清官文化思想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诠释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精神,夯实全面从严治党的牢固思想基石。《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日前已正式公布,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并上升为国家战略,也更加凸显了此专题研究的时代价值和深远意义。

一、清官文化现代性发展的现实谱系

我们理解的“现代性”,意指全新世界体系生成的时代特性,从启蒙时代以来到目前为止共经历了三次世界性浪潮。现代性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避免、不可逆转的时代生成。现代性意味着深层而整体、强大而长期的变革,理所应当包括社会变革和精神变革。现代性带来两大显著的时代变迁:一是传统社会组织结构的解体,逐步向世俗化社会转变;二是传统思想文化的解构,逐步向多元化格局演变。马克斯·韦伯哲学视野中的现代性更多的是关注精神文化变迁,从宗教与形而上学的世界观分离的角度加以解读。哈贝马斯理解的现代性则是一个方案、一项未竟的事业。理论界关于现代性之论争,众说纷纭,复杂多元,尚无定论。我们认为,现代性大致包含“四大要素”:时空的无限性、机制的精准性、观念的多元化以及人的主体化,这些都集中体现在社会转型之中。“社会转型”这一概念,20世纪90年代以来渐入我国学术话语体系。所谓“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机制从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转换的过程,通常意义而言,就是指从传统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转换的过程”[1]。无论现代性的内涵多么丰富,但都指向一个核心词,即“社会转型”。因此,清官文化现代性疏离问题,应该放在社会转型变革发展进程中即现代性中加以深入系统地整体性研究。

清官文化现代性疏离困境与社会转型深度关联、深刻影响,社会转型特定视阈是研究清官文化现代性疏离的时代境域。我们理解的社会转型蕴涵“两大维度”:一是历史维度,即时间跨度上从传统意义向现代境域的变革;二是体制维度,即空间维度上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向。这个体制上的发展转型,我们不能简单狭隘地理解为纯粹是经济转型,实际上是指向社会的整体转型,基本上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综合性、整体性的革新。深刻的社会变迁以及深化的社会变革,必然会引发整个社会中的人们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的深度再造,导致道德领域的深层涤荡。社会生态的优劣,对于传统清官文化的弘扬和现代清官人格的塑造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道德个体的心性觉解、人格提升是道德修养所要推崇的某种境界,而此境界的道德修养方法、途径及其过程在本质上则既受制于人们生活所依的微观生存环境,更受制于人类发展所处的宏观社会形态”[2]。一方面,社会转型的纵深推进,创造了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物质财富的飞速增长、生活水准的显著提升以及精神文化的丰富拓展,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力助推社会道德层面的积极转向,整体提高廉洁社会和廉洁政治带来的民众的愉悦感和获得感。另一方面,我们不能躺在成绩薄上自我陶醉。社会转型引发的负面影响以及深层效应,尤其是现代性腐败高发导致的社会整体廉洁生态被污染,也是值得我们重视和反思的时代命题之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带来了社会利益的多元化,发展的时滞性差距,产生了新的社会问题和冲突,并在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以及自然环境等方面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影响”[3]。值得研究的是,社会转型时期根深蒂固的腐败问题依然会长期伴随,在转型风险和制度缺陷的双重映射下,廉洁秩序建构之路仍充满着重重障碍。

二、清官文化现代性疏离的多维解读

反思清官文化现代性疏离问题,要秉持强烈的问题意识、时代语境和实践逻辑。适时提出清官文化现代性疏离的现实命题,并非是要从根本上否定传统清官文化的功能与价值,而是要进一步彰显传统清官文化在全面从严治党进程中的无穷力量,使之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出不竭的璀璨光彩。清官文化的学习宣传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心理认知和价值选择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施加影响,强化实效,持续渗透,实现内化。因此,清官文化影响效力因素是一个复杂的结构体系,清官文化现代性疏离困境需要以唯物史观从多重维度加以整体性解读。

第一,道德动因多元化。道德动因意指道德行为主体遵循道德规范和践行道德行为的动力源泉和深层原因。对于道德动因的考察是道德哲学的核心内容,也是研究清官文化影响效力的原本追问。道义论和功利论是历史上思想家的观点解读,二者之间是思想有别、立场对立的关系,都是从人性假设出发,但前者是从人的精神和价值视角加以阐释,后者则从人的物质和功利角度加以分析。对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道德建设而言,道义论和功利论共生并存已是社会之必然,但无论是道义论还是功利论都无法全面覆盖道德动因的全部内核,它们仅是为我们提供了两种不同但很重要的研究维度。我们既要认清道德动因的多元现状,也要管窥道德动因纯粹性和流变性的发展生态。道德动因是人性最深层次的原始追问。作为社会生产实践的主体,人既具有深厚的历史脉络,又具有鲜明的时代谱系,因而造就了人的需要的多重复杂性。历史的演变更迭、时代的发展变迁以及人的需求不断升级,推动了道德动因的多元化和流变性。正是因为特殊时期的道德动因多元态势,单一纯粹的清官人格已很难满足社会中的人们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方面的内在需要。

第二,传统文化惯性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化复兴是根基。传统文化历经五千年文明洗礼,根深蒂固,源远流长,影响至深。当今社会的任何道德问题和现象,都可以从传统文化中找寻到真谛和答案,寻觅到动因和痕迹。传统文化的惯性力无时无刻不在发挥影响和作用,引领当代道德文明的发展和进程。如试图把当代道德现象与传统文化完全割裂,仅从外来社会思潮和新生事物的角度解读清官文化现代性疏离问题,无疑是与现实背道而驰的。对待传统清官文化,应该秉持辩证的态度看待。一方面,传统清官文化历来推崇道德因子,对历史上形成的优良道德传统和廉洁社会风气起到了助推作用;另一方面,传统清官文化中一些思想理念也存在一定的瑕疵,其存在的先天惯性和负面效应依然对当代道德问题产生深刻影响。传统文化意蕴下的清官人格形象趋于完美化、人格趋于圣人化、动因趋于理想化,这些都使得传统清官文化过于崇高化、神圣化、理性化和完人化,形成清官文化学习的天然屏障,脱离生活实际,把道义论推向极致。传统清官文化极力推崇重义轻利思想,而在市场经济境域下,功利主义思想猛然抬头,道义和功利二者之间形成了对抗且势力相当,这从根本上不利于清官文化现代性发展,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消解和纠正。

第三,社会发展现代性。清官文化现代性疏离困境,我们理解为现代伦理进程中导致的清官文化认知总体状况与实践趋势的日渐式微。在社会转型中,现代性的特征日益明显并深刻影响清官文化宣传教育的实践效力。社会发展现代性是导致传统清官文化现代性疏离困境的主要因素。现代性并不意味着与传统完全割裂,但在实践发展中,却日益呈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否定,造成传统清官文化现实转型的艰难局面与尴尬境地,导致传统清官文化的现代断层与思想脱节。一个脱离来时路的现代性,必将会越走越窄,失去发展的持续力和发动力,同样,抛弃传统文化根基的清官文化现代性教育必将在失根的病症中日益枯萎,渐行渐远。我们论述的现代性具备双重意蕴:一是意指外在的社会制度结构层面的现代性;二是指向内在的文化心理层面的现代性。如果一个社会,外在的社会制度结构还不够健全完善,内在的文化心理还没有及时转型补位,结果必然会出现现代性发展困境,清官文化疏离也会成为社会生态的集中映射。社会转型期往往会出现社会制度机构层面的建构,放大了工具理性的社会效应,而忽视人的内在文化与心理层面的关怀。工具理性的盛行,强化了社会中的人们更为关注“是什么”、“有什么”,而逐步淡忘了“应该是什么”、“内心想什么”。过于关注现实的索取,而日益冲淡精神的滋养,必将导致理想信念的松懈。长而久之,人们已视为生活常态,价值导向必然会固化,情感体验也愈发麻木。现代性意涵人内在文化心理层面的现代性,注重人真实的情感体验和务实的道德评判标准。而理想和现实总是博弈纠缠,从而造成现代性道德危机日益明显,突出表现为现代性映照下的人的道德感觉趋于感官欲望化、人的道德价值日益现实功利化、人的道德实践日益被动冷漠化。这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中华传统道德理想,消解了现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不得不引起整个社会的警醒。“倘若人不能依靠一种比人更高的力量努力去追求某个崇高的目标、并在向目标前进时做到比在感觉经验条件下更充分地实现他自己的话,生活必将丧失一切意义与价值”[4]。我们认为,传统清官文化的价值意义深远,但最为伟大之处在于唤醒为官的良知乃至世人的良知。无论是传统境域还是现代语境,清官文化的终极意蕴不会改变,就是要引领一个“价值世界”和“意义世界”,在对人类超越性价值追求的基石上,逐步消解工具理性和个人追求感觉化,使一切都变得常态、恒久。

第四,价值取向功利性。传统文化语境中,道义被推向极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功利被无限放大。我们不能把道德动因限定在道义层面,这样不利于清官文化氛围的营造、清官人格力量的彰显和清官道德实践的普及。同时,我们也应该厘清市场经济行为和道德行为的区分度,认清其本质的不同。市场经济以追求利益为价值取向,而道德行为则以真善美为价值取向,二者不能混为一谈。道德行为是善的体现,是利他的行为,不能夹杂着物质利益。而随着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功利化的价值取向日益渗透,这必然深刻影响当代的道德建设。首先,改革开放产生的富人阶层,无论在社会地位还是社会影响往往比清官群体更具吸引力。在这个“财富能量决定话语权”的时代,富人阶层体现的精英特质、成功人格和财富符号,更容易刺激人们的神经,吸引人们的眼球。纵观当下,关于“富二代”的娱乐新闻铺天盖地,媒体乐此不疲,人们似乎也意犹未尽。其次,由于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崛起给传统媒体带来巨大冲击,个别新媒体不惜采取恶性竞争,片面、过分追求收视率、点击率,容易造成主流价值的偏离,把人们引入歧途。最后,偶像盛行的冲击与颠覆。随着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各种新鲜事物如雨后春笋般涌入人们的生活。偶像开始遍布人们的视野范围,尤其是受到青少年群体的狂热追捧。偶像人物被商业化,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偶像崇拜是新媒体时代青少年精神生活和日常娱乐的重要内容,以青少年作为主体力量的追星族们对偶像崇拜近乎狂热和痴迷,往往会引发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比如,为了自己的偶像,偏瘫歌迷周枫迷恋追随周杰伦六省后吞下安眠药[5];甘肃兰州杨丽娟为见刘德华一面导致父亲跳海身亡[6]。这些因追星而导致的人间悲剧,已经引起整个社会的忧虑和反思。青少年群体热衷于偶像崇拜,而对清官文化的学习热情并不高。相比之下,国家和政府大力宣传的现代版清官因缺乏偶像身上的华丽光环,从而显得平淡乏味,很难吸引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目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清官文化的影响效能。

第五,宣传教育空洞化。传统清官文化学习,其根本原则是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体现人本化、个性化、人性化。[7]主流媒体受到传统宣传模式的深刻影响,在清官人物的塑造和传播上往往片面地侧重于宣扬清官人格不同于常人的圣人形象和完美人格,造成任意拔高和近乎完美的宣传效果,从而忽视了清官人格与普通社会受众之间的共性因素,缺乏学习效仿的原动力,缺少原汁原味的生活化元素,脱离了生动活泼的社会生活场景,这些都在无形中促使清官文化与普通社会受众之间产生了情感间隙和生活距离,这样“高、大、全”式的清官人物不能真正满足人民群众的真实心理需求、生活需要和价值追求,很难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人民群众广泛地接受和认同,无法让他们从心灵深处产生及时呼应和深层震撼。清官人物也是有血有肉的人,身边的清官文化、凡人善举更具有说服力、感召力和影响力。《感动中国》回到人性的表达,不是概念,不是口号,不是空话套话,而是用心讲述真正好人的故事,用细节用情感用回到土地的质朴来讲述。这时,不管你身居高位还是普通百姓,都只复原到一个有血有肉的个体上面,感动,就变得简单。[8]因此,主流媒体要紧扣时代主题,紧切时代脉搏,呼应社会道德的要求,贴近人们生活的场景,主动寻找和深入挖掘平凡人背后的不平凡,“凡人善举”在我们这个时代更具有强大的精神号召力和道德感染力。传统的清官人物宣传模式在新形势下存在着一些弊端:首先是宣传手段和宣传渠道的单调、陈旧,造成部分受众流失。其次在宣传内容上,刊发的一些典型人物稿件与现实生活不够贴近,报道的内容也并非人民群众真正所关心的,无法吸引人民群众的注意力,也无法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导致清官文化报道吸引力不强、关注度不够、影响力不大、渗透性不深。再次,主流媒体发掘培育清官人物的主动性不够,“被宣传”造成了清官文化学习的滞后性,事迹不够鲜活,可学性不强。

第六,媒体生态庸俗化。媒体生态的健康有序发展,直接关系到清官文化的宣传效果。当前,我国媒体环境无论是外部大环境还是内部小环境,整体上都不容乐观,必须加强治理。首先,媒体的责任与担当意识欠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应该是现代媒体的主业,而不是可有可无的副业。反观当下,宣传报道失真现象时有发生,直接削弱了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一度出现“大报无人看,小报无人管”的尴尬被动局面。个别媒体片面追求市场效应,存在一些“制造新闻”、“虚假新闻”、“有偿新闻”、“有偿不闻”等新闻伦理失范现象,缺乏起码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冲击和挑战媒体的道德底线。其次,媒体的发展生态堪忧。媒体间良性联动互补、同心同向合力效应还不够明显,一些商业性网站崇尚金钱、追求利润而忽视社会效益和社会公德,病态化发展趋势明显,核心价值观日益边缘化。当前,我国有些网站受到商业利益的驱动,热衷于炒作挑逗,热衷于追求新奇怪异、无厘头的东西,甚至参与传播、炒作低俗煽情非法的内容;即使一些主流网站,“小报化”趋向也很明显,主流价值和优秀文化被边缘化,低俗文化却日渐走俏。[9]整个文艺圈过度娱乐化、低俗化的不良倾向必须引起我们的警惕:以嘲笑生理缺陷、插科打诨、戏说历史、颠倒黑白为能事的电视剧;导向偏离、价值混乱、情节庸俗、台词粗俗的电影以及参差不齐的以情色噱头、恶搞矫情和另类炒作为主的网络直播,这些现象的存在污染和恶化了纯净的文艺生态,扭曲和偏离了媒体的正确价值导向,消解和败坏了人们的日常审美情趣。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媒体的发展质量和责任的时代担当。文化自省与价值重建,刻不容缓,立在当下,利于千秋。

三、清官文化整体性张扬的协同建构

习近平同志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10]因此,新形势下必须牢牢把握清官文化学习宣传教育的正确导向,感时应物,正确引领,不断提升新时期清官文化宣传的影响效力,充分发挥清官文化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道德力量、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撑。

(一)立足“三维”,有力促进清官文化的生成培育

现代性清官人格的培育和树立,要秉承唯物史观,在传统清官文化的基石上着力传承与发展,在传承中创新,在发展中创造。每一个伟大的时代,都将孕育属于这个特殊时代的清官人格和清官文化。因此,新时期清官文化和清官人格的培育及生成,要紧密契合时代精神,努力丰富时代精神,全面塑造时代精神。

第一,要充分彰显“顶天立地”的战略思维。这是解决传统清官文化现代性疏离问题的导向。“顶天”即要从国家意识和民族复兴出发强化顶层设计,充分彰显现代性清官文化的政治导向性、民族特质性和时代精神性,凸显国家意志、民族精神、时代品格和人民意愿。“立地”即要立足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和广大人民内在的真实需要,全面强化现代性清官文化的群众性、层次性和实践性,注重思想性、导向性和全员性。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区、关键期和攻坚期,一定要凝聚人心、取得广泛共识,只有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取得新的胜利。新时期清官文化的培育要把“顶天”和“立地”有机融合起来,彰显清官文化生成的国家战略、时代需求和人民情愫。

第二,要努力凸显“人民主体”的逻辑思维。这是解决清官文化现代性疏离问题的源向。清官文化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是谁?为了谁?答案都指向伟大的人民。人民性是清官文化的根本属性,也是清官文化始终保持生命力之不竭源泉。因此,清官人物的培育和树立要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原则。清官文化的生成培育要源于群众、发动群众、群众参与、群众评价和群众推广,始终坚持清官文化的示范性、引领性和广泛性。只有从广大人民群众中产生的清官人物才具有代表性,只有群众身边的清官人物才具有鲜活性,只有把群众的冷暖装在心底的清官人格才具有可亲性。我们的时代从来都不缺乏伟大和崇高,我们恰恰缺少的是将这一星星之火燎原的力量,只有廉洁之花开遍中华大地并飘洋过海引领世界,这才是清官文化的价值底色。

第三,要全面建构“生活场景”的实践思维。这是解决清官文化现代性疏离问题的路向。清官文化源自生活,清官文化必然也要回归生活。当前,清官文化的作用发挥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培育和践行融合推进、协同提升。要充分发挥清官文化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功能与价值,正确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全面系统总结和吸收中国共产党人在清官文化生成培育等方面的先进模式和宝贵经验,并不断传承创新,及时融入时代新元素,不断增强清官文化的可亲性、可敬性、可信性和可学性,感召、激励和吸引广大人民群众提升价值认同和价值自信,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进程。处于急剧发展和深层变革的特殊时期,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发展生态,在思想多元的境域下如何扩大社会共识?在物质富裕的前提下如何做到精神富足?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如何体现责任担当?这都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力弘扬和积极培育,这是中华民族温暖和谐的精神家园,是凝聚和融合中国人的精神旗帜,是社会向上向善道德力量的充分彰显,是价值观“最大公约数”的广泛凝聚和认同。清官文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航灯”和“稳定器”,它让为官执政者守住底线、崇尚高标、实现高度,它让社会中更多的人守望廉洁、滋养心灵和树立风范,全面激发崇廉向善、固本强基、执政为民的强大正能量。

(二)注重“三转”,努力扩展清官文化的辐射传播

作为清官文化传播的主力军,主流媒体功不可没。时代在变迁,主流媒体也要及时转型,以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清官文化传播的新规律、新要求和新实践。

第一,要及时转变工作理念。理念要先行,主流媒体要全面强化自身的责任与使命,主动挖掘、选树、宣传鲜活的清官人物,加大凡人善举的宣传力度,注重发挥身边人、身边事的廉洁力量和示范效应,加强廉洁品牌的建设和拓展,在全社会营造风清气正、健康向上、积极平和的宣传格局。要注重融人文关怀和理性思考于清官文化的宣传教育过程之中,注重清官文化思想史的理论研究,强化廉洁动因多元化,优化廉洁动力供给机制,科学处理好道义和功利、理想和现实、法治和德治等关系,认同和包容多层次道德现象。

第二,要适时转变工作艺术。宣传要讲究艺术,掌握好宣传的度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良效。主流媒体要整体把握清官文化宣传的时机和节奏。典型宣传需要有一定的数量和规模,必须有一定的热度和力度,但只有把握好时机和节奏,做到适时、适度,才能产生更好的影响和效果。[11]不同时期要适时推出不同的主题和内容,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有计划、有针对性、分步骤推出。同时,要正确处理好数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一般典型与重大典型之间的区分度,努力做到一般典型常态化、重大典型适度化,使二者之间相得益彰、相互映照,充分发挥多层面典型的示范引领效应。

第三,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作风是坚强基石。主流媒体要从“三贴近”入手,做到在吸引受众注意力上下功夫,在报道的内容、形式和风格上不断创新,持续走转改,下基层,接地气。要注重凡人善举的报道,增强清官文化的生活气息;注重清官人物的客观描述,增强清官文化的可亲可学;注重清官人物事迹的权威准确,增强主流媒体的社会公信力。同时,加强与非主流媒体的互动与呼应,走融合发展的道路,实现优势互补、彼此支撑、同心同向,弥补单一媒体的缺陷与不足,形成规模效应和合力机制,不断提升主流媒体清官文化传播的社会影响力。

(三)夯实“三力”,大力提升清官文化的认同内化

清官文化现代性疏离问题既是理论困厄,更是实践问题。现代性清官文化认同提升要置于社会发展进程中通盘加以考量,否则清官文化将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良好的社会生态是清官文化的天然氧吧和坚固屏障,要发挥社会生态的净化、优化和转化功能,使清官文化和清官人格力量如同空气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第一,要生态优化提升,彰显廉洁力。廉洁生态是生态文明的核心内容,廉洁生态的净化是提升清官文化影响效力的基础工程。清官文化的认同提升重在认知认同、做到知行统一。在充分彰显清官人格力量的同时,必须强化主体自觉,注重公民廉洁思维的生活培育和实践养成,建构廉洁生态系统,树立廉洁共同体思想。要抓实“两个基点”:一是克服对廉洁动因认识的摇摆,激发人们廉洁的朴素基点,培育人们廉洁的现实动力。清官文化认同具有层次性,情感认同是必要前提,行为认同是关键环节,价值内化是终极目标。在科学遵循清官文化认同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把握好关键环节,使清官文化认同逐步深化。二是努力消解整个社会因腐败问题而引发的伤害、焦虑、冷漠、仇视等道德挫折现象,积极营造崇廉向善的良好社会生态,不断优化社会整体廉洁环境。廉洁生态是一种生产力,要使廉洁生态生产出实实在在的精神产品,并转化为强大的社会发展助推力。据现代快报2016年12月27日报道,江苏南京女子熊女士捡近万元雨中等失主两小时,不久前刚被骗40万。反观如今的社会,熊女士的举动令人钦佩,她事后的一番话更让人十分感动:“我自己一直为这件事不痛快,但不是自己的钱不能拿,更不能让别人替我承担这种痛苦。”的确,身处社会之中,或多或少都经历过道德挫折的故事,但在道德挫折的背后,可怕的是对廉洁失去信心的负面连锁效应。唯有人性深处的善,才能够驱散挥之不去的阴霾。但如果这种畸形的廉洁生态得不到及时地修缮和澄清,仅仅依靠人性的力量、灵魂的顿悟是远远不够的,道德层面的整体修复将难上加难。

第二,要氛围营造辐射,形成传播力。生态需要建设,氛围需要营造。良好的廉洁氛围营造,需要抓好“三大关键点”。一是传承。传承是思想之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自信,既立足于生动的现代实践,更源于流长的历史渊源。中华民族在浴火重生中实现伟大复兴,文化的张力是其牢固基石。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10]新的历史时期,要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体现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质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用精神的力量支撑起民族复兴的旗帜。二是教育。教育是基础工程。当前要在廉洁教育的“三度”,即深度、广度和力度上下真功夫。深度上要求廉洁教育实现“三不能”和“三要”,即不能停留在表面而是要直击人的心灵,不能停留在形式而是要直面教育实效,不能停留在短期而是要建构教育的常态化、生活化和实践化;广度上要求廉洁教育要与现实生活无缝对接,实现“三全模式”即全员覆盖、全过程渗透、全方位辐射;力度上要求廉洁教育要实现投入的力度、评估的力度、监督的力度和惩罚的力度等“四力”合力推进。三是媒体。媒体是力量主体。社会转型期,媒体生态复杂多变。在新媒体时代,要强化线上线下的和谐互动,实现“七个在”即在规范制度中建立硬约束,在强化责任中形成软环境,在分析舆情中摸清敏感点,在话语转换中实现全渗透,在平等对话中掌控主动权,在整合力量中提高影响力,在提高地位中发挥创造性,使虚实结合汇聚两个世界的正能量。政府要加强对媒介的科学管理,在各种媒介之间建立互动和融合的工作机制,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同频共振,营造主流舆论强势。[12]

第三,要制度协同创新,筑牢支撑力。制度建设是根本。道德领域的问题,要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建设路径,实现教育和法治的软硬兼施、协同推进,其中德治是基础,法治是关键。当前,尤其要强化“三大制度”建设:一是健全完善清官文化的激励保障机制以及惩罚制度,做好清官人物的“暖心工程”、推行“廉洁储蓄”制度,让清官文化广泛盛行而无后顾之忧,在生活保障、政治礼遇等方面得以具体体现。在建构廉洁回报制度的同时,加大对社会中一些腐败行为的惩罚力度,形成德治和法治的和谐统一。二是建立健全清官文化宣传的评估机制和反馈机制,及时调整宣传方略,不断提升清官文化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增强清官文化的社会影响效力。三是创建崇廉向善的社会舆论导向机制,培育清官文化生成的有机土壤,形成清官文化生成、培育和宣传的常态化长效机制。

清官文化的现代性疏离是社会转型进程中廉洁隐忧的显在表征。深究其内在机理与实践逻辑,这绝不是孤立的、单一的、偶发的社会现象,应该放在现代性潮涌中加以整体审视,着力逐步消解。我们对于此思想领域的深层思虑,绝不是出于传统伦理道德的守护神角色,也不是处于现代伦理道德的批判者思维,而是担负起中华民族道德建设的关切者、思考者和实践者的神圣使命,终极意蕴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奠定道德基础,提供力量支撑,营造和谐氛围。

[1]郑杭生.中国社会转型中的社会问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1.

[2]李兰芬.论中国社会转型中的道德修养[J].道德与文明,2009(1):5-8.

[3]刘燕,万欣荣.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特点与缺陷[J].社会主义研究,2011(4):5-9.

[4](德)鲁道夫·奥伊肯.生活的意义与价值[M].万以,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41.

[5]偏瘫少年服药自杀 偶像周杰伦拒绝看望[EB/OL].(2005-12-20)[2017-03-20].http://www.news.qq.com/a/20051220/0001 96.htm.

[6]兰州女歌迷为见刘德华导致家破人亡[EB/OL].(2015-02-01)[2017-03-20].http://www.bloq.sina.com.cn/s/bloq_5d96f6ba o/02vemt.html.

[7]谭振亚.用科学发展观考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79-82.

[8]白岩松.幸福了吗?[M].湖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208.

[9]宋希永.网络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题中之义[J].理论界,2010(11):13-15.

[10]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EB/OL].(2013-08-20)[2017-03-20].http://news.xinhuanet.com/2013-08/20/c_117021464.htm.

[11]欧阳坚.加强改进榜样学习宣传工作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J].求是,2007(17):13-15.

[12]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EB/OL].(2016-12-01)[2017-03-20].http://www.npopss-cn.gov.cn/n1/2016/1201/c219468-28916032.html.

[13]卿立新.微博时代网络事件传播规律与处置探讨[J].求索,2010(12):82-83.

Modern Alienation and Overall Publicity of Culture of Official Integrity

SUN Bo1,CHEN Yao2(1.School of Marxism,Nantong University,Nantong 226019,Jiangsu,China;2.Publishing House of Nantong University,Nantong 226019,Jiangsu,China)

Social transformation means systemic,fundamental and developing changes of social system,an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tide of modernity.Official integrity is a precious asset in traditional culture.However,official culture in this age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is caught in the modern predicament of alienation,causes of which are multidimensional and complex,mainly reflected in:diversified moral motivations,traditional culture thrown in inertia,modernity in social development,utilitarianist value orientation,empty propaganda and education,and vulgar ecology of the media.Therefore,the“three dimensions”of strategic thinking,logical thinking,and practical thinking must be stuck to for promoting the generation of clean government and cultural cultivation;attention must be paid to the“three transformations”(work ideas,work art and work style),together with efforts to be made to expand the radiation propagation culture of clean government;and the“three forces”(clean power,communication,support)must be reinforced to vigorously promote clean government and internalization of cultural identity.

modernity;official culture;alienation;publicity;core values socialism

D630.9

A

1674-9170(2017)05-0009-08

2017-04-20

孙泊(1979-)男,江苏连云港人,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研究员,博士;陈瑶(1984-),女,江苏如东人,南通大学杂志社编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5YJC710052);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14MLD008);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17ZDIXM133)

责任编校 王学青

猜你喜欢
清官现代性道德
清廉山西建设·清官廉吏(四)
—— 陈廷敬
清廉山西建设·清官廉吏(四)
—— 陈廷敬
清廉山西建设·清官廉吏(三)
——于成龙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浅空间的现代性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由现代性与未来性再思考博物馆的定义
浅谈梦窗词之现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