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红楼梦》中仕途儒生贾雨村的人性蜕变

2017-03-12 08:25:29
关键词:甄士隐门子贾雨村

苏 萍

(鞍山师范学院 文学院,辽宁 鞍山 114005)

解析《红楼梦》中仕途儒生贾雨村的人性蜕变

苏 萍

(鞍山师范学院 文学院,辽宁 鞍山 114005)

从人性的角度看,《红楼梦》首先出场正反两位儒生——甄士隐与贾雨村,暗示曹雪芹为“闺阁昭传”之外,还欲借红楼故事探寻仕途儒生问题,亦即对传统儒生群体“读书仕宦”人生道路的深度思考。在清末多元价值取向的诱惑下,在功名富贵宗旨引导下,贾雨村说谎贪酷的本性、趋炎附势的奴性与才智英敏的技能,成为其蜕变为虚伪势利的小人儒,乃是会“弹钢琴”的刽子手的个性基因,如此靠泯灭良知人性获得成功的案例影响极其深远。而这其中由穷儒、教师到小人儒、刽子手的人性蜕变过程,十分耐人寻味,参透其本质,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与思考价值。

《红楼梦》;贾雨村;儒生;人性蜕变

一、天赋说谎的穷儒

“儒”,在甲骨文中写作“需”,一种释义为以水冲洗沐浴濡神之形,指古代祭祖事神、办理丧事的时候,必须沐浴斋戒;另一种释义为主持祭祀的人所戴的礼冠。殊途同归,后来都把主持祭祀活动的人称为“儒”。据《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小时候就以此礼仪为训,后来又创办最早的儒家思想流派。其《论语》又从道德角度将这一群体分为“君子儒”与“小人儒”。清代在“经世致用”价值观引导下,这一群体进一步细化为“真儒”“醇儒”“腐儒”“通儒”(大儒)等类型。以红楼儒群为例,“真儒”沿袭“君子儒”人生道路发展而来,读书明理,陶冶性情,“不以功名为念”,如甄士隐、贾宝玉;“醇儒”是信守君子儒品格,以“读书仕宦”“忠君报国”为人生奋斗目标,如贾政;“腐儒”是固守封建礼教信条,僵化固执,格外守节重信的读书人,如贾代儒;“通儒”是追寻在哲学上融儒释道为一体,行动上道德与事功并重的读书人。清代许多儒生走出书斋,走向实践,出现很多儒商、儒医,在官也有主张儒政的读书人,曹雪芹虽然没有走向实业,但其思想基本属于大儒,内儒外道佛,喜诗、善画、好剑。

曹雪芹笔下的贾雨村脱去“假语村言”的代号,进入红楼故事时,是“在葫芦庙内寄居的一个穷儒”“以卖文作字为生”“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亦即贾雨村在《红楼梦》开篇是一个封建末世选择“读书仕宦”的读书人,这是传统读书人普遍选择的人生之路。

值得玩味的是,曹雪芹开篇让贾雨村寄居在“葫芦庙内”,“葫芦”即“糊涂”。而“内”,则与后文“槛内人”与“槛外人”相呼应。那么“葫芦庙内”,是指贾雨村是世俗槛内糊涂儒生。葫芦庙外隔壁,还有一个彻悟人生“悬崖撒手”的甄士隐对比释义;葫芦庙内还有一个和尚,后来于葫芦案中为贾雨村出示“护官符”的门子作陪衬。结合后文,曹雪芹如此苦心构思是在警示读者:末世儒生以功名富贵为念,一旦“着眼不高”,必堕入“人世之机阱”*洪应明.菜根谭·呻吟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390.。

红楼开篇,曹雪芹写贾雨村“姓贾名化”(假话),表字“时飞”(实非)*郑红枫,郑庆山.红楼梦脂评辑较[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17.,别号“雨村”(假语村言),“原系湖州人氏”(胡诌人士),这一连串象征代号揭示贾雨村说谎本性,这是其人性蜕变的个性根基问题。接着写其“抱负不凡”“总以事理为要”,并以同时出场的另一个儒生甄士隐作对比:当贾雨村拿甄士隐慷慨资助的50两银子不告而辞的时候,甄士隐还“意欲写荐书两封与雨村带至都中去,使雨村投谒个仕宦之家为寄身之地。”同是末世儒生,本性与追求迥然不同。

即便如此,这时期的贾雨村还是“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方腮。”“吃酒谈笑”“不拘小节”,就是连骂“奸雄”不绝的脂砚斋都感叹“雨村真是个英雄”“令人爽快”*郑红枫,郑庆山.红楼梦脂评辑较[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20.“腰圆背厚,面阔口方”,似乎还有曹雪芹的气韵*朱淡文.红楼梦论稿[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139.,真是用心良苦。

二、趋炎附势的私塾教师

贾雨村依靠甄士隐的帮助进京赶考,中了进士,做了县令,成功实现封建儒生“读书—中举—当官—娶妻生子”的人生之路,也算春风得意。可是同僚认为贾雨村“虽才干优长”,却“性实狡猾”“未免贪酷”,“且恃才辱上”,不上一年,即被革职。

究其原因,虽有官场险恶、同僚争宠,难免造谣生事之嫌,而“恃才辱上”“贪酷”“狡猾”未必诬陷。从某种意义上看,“恃才辱上”正是古代儒生群体的共性弱点,而“狡猾”成为说谎的个性,“贪酷”源于“人间万姓仰头看”的贪心。这都完全符合贾雨村的天性与价值取向,所以“性实狡猾”“未免贪酷”未必纯属诬陷。然而自古“贪心胜者,逐兽而不见泰山在前”*洪应明.菜根谭·呻吟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395.,翻跟头在所难免。虽然如此,贾雨村还是有瑕疵的儒生,“嬉笑自若,交代过公事”,将家属送到原籍湖州,“自己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颇有魏晋士子风度。

也许沾了由妾及妻“命运两全”娇杏的运气,贾雨村这期间事事侥幸。首先是“两个旧友”推荐,做了林黛玉的西席(私塾教师),认识了林如海;然后闲游“智通寺”,虽没彻悟“身后有余忘伸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的棒喝,却偶遇“都中古董行中贸易”冷子兴,并从其口中得知宁荣二府朝中有人,迅速认定早已忘记的贾府为宗族,并上溯汉代贾复为始祖,以归属高门,这是宗法社会攀附权贵的最佳捷径。甲戌本侧评在此有“雨村欺人语”*郑红枫,郑庆山.红楼梦脂评辑较[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31.。翻跟头的官场历练,让贾雨村对门第与人脉的价值参悟得格外深透,并很快攀附“酷喜读书,为人端方正直”“已升了员外郎”的贾政作为起飞云梯。这里需要说明两点:

一是,贾雨村路经“智通寺”本有醒悟“翻跟头”的慧根,可惜没能参悟煮粥老僧黜聪明、破执着的寓意,正如宝玉在“太虚幻境”未醒情幻一样,贾雨村因“不耐烦”未能默慧僧道警示,堕入禄蠹官痴。

二是,贾雨村并非浅浮媚俗之辈,而是悟性很高的读书人。《红楼梦》开篇让贾雨村解读统帅整部小说人物塑造依据的“正邪二气”理论,声明“若非多读书识事,加以致知格物之功,悟道参玄之力者,不能知也,”可见曹雪芹对贾雨村才华的珍爱。“致知格物”是宋明理学认识事物的功夫,“元气说”也是宋代理学宇宙观,加上“悟道参玄”,可谓儒道浑融。可惜贾雨村如此博学多智,“读书识事”,是用来贪酷富贵禄蠹,而非修养“知己者明”的内在明慧与空灵境界,所以商人冷子兴解读为:“依你说,‘成则公侯败则贼’了?”贾雨村立即心有灵犀道:“正是这意。”在“小人”*郑红枫,郑庆山.红楼梦脂评辑较[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31.冷子兴面前,贾雨村没说假话——“读书识事”,就是读书识“成公侯”之事;博学多识,就是识破人脉之价值,攫取权贵之技巧。为此家道衰落又翻了跟斗的贾雨村,急于依附豪门方能直上青云,迅速确立由林如海、贾政到京城节度使王子腾的人脉关系。贾雨村欣然接受冷子兴“献计”:“央求林如海,转向都中去央烦贾政。”。为论述方便,我们比较一下同样接受帮助,贾雨村对甄士隐与对林如海的态度有何不同。

第一回,中秋佳节,甄士隐请穷儒贾雨村喝酒,贾雨村感叹“时尚之学,晚生可去充数挂名,只是如今行李路费,一概无措。”此时贾雨村还是困于贫而无望仕途,酒后感慨而已。恰遇甄士隐豪爽仗义,立刻让小童“速封五十两白银并两套冬衣”送给贾雨村,“贾雨村收了银衣,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他们一起“喝到三鼓”,贾雨村“五鼓已进京去了”,只留给甄士隐一句话:“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

第三回,贾雨村忙寻邸报(古代公布政令的公报,有张如圭说的“起复旧员”的信息),看真确了,次日面谋之如海。林如海一如甄士隐,热心应允之后。“雨村一面打恭,谢不释口,一面又问,‘不知令亲大人现居何职’?只怕晚生草率,不敢进谒。”得知贾政足以依靠之后“方信”“又谢”,“唯唯听令”“心中十分得意”,林如海“打点礼物并饯行之事,雨村一一领了”。贾雨村“依附黛玉而行。”“到了京都”“先整衣冠” 再“拿‘宗侄’的名帖”去见贾政,先“复职”“不上两月,便选了金陵应天府”,“辞了贾政,择日到任去了”。

曹雪芹确实能文善画,寥寥几笔,写足了贾雨村的媚态与“奸险”*郑红枫,郑庆山.红楼梦脂评辑较[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37.:由穷儒时羞于启齿,到急切面谋如海;从“略谢”到“一面打恭,一面谢不释口”;从赴京赶考的自信,到“依附”“宗侄”的谄媚;从“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到“择日到任”;加上“唯唯听命”,“心中十分得意”,一个爽快本真的穷儒英雄,蜕变为一个谄媚阴险的势利小人,这是贾雨村与冷子兴及葫芦案中门生的区别。脂砚斋在此感慨“‘富贵’二字中失却多少英雄朋友”*郑红枫,郑庆山.红楼梦脂评辑较[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105.。贾雨村的蜕变是曹雪芹“无可云证”的锥心之痛,也是其批判社会异化人性的深度用笔。

三、被富贵荼毒的小人儒

“趋炎附势之祸,甚惨也甚速”*洪应明.菜根谭·呻吟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428.,贾雨村自食其果,却总是率先殃及无辜。第四回,“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是贾雨村上任应天府主持的第一件公案,也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唯一一次正面写断案过程的一回。《红楼梦》一共涉及5个冤案:一是甄英莲惨遭葫芦案;二是凤姐摆平冷子兴案;三是凤姐策划张金哥案;四是平儿评述石呆子案;五是凤姐操纵都察院案。

初审“葫芦案”,“雨村听了大怒到:‘哪有这等事!打死人竟白白走了拿不来的’,便发签差公人立刻将凶犯家属拿来拷问”!“大怒”“立刻”,似乎此时贾雨村还算良知未泯。可是当“案旁门子使眼色不让他发签”时,贾雨村“心下狐疑,只得停了手。退堂至密室”“只留门子一人服侍”。

当门子问贾雨村是否认识他时,贾雨村说“眼熟”“一时想不起来了”,再次显示其奸险。当门子说是“当年葫芦庙里”和尚时,贾雨村“大惊”(“趋炎附势之祸,甚惨也甚速”,自以为是的门子下场为贾雨村结局伏笔),并“忙携手笑道:原来是故人”“赏他坐了说话”,以“贫贱之交”笼络,以“私室”无碍慰藉,门子才“斜签着坐下”。小人门子,阴险雨村,栩栩如生。门子这才拿出一张“护官符”——“本省权势极富贵大乡绅名姓”,并解释“一旦触犯”“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也难保”。利害总是考验人类公正与良知的试金石,贾雨村很快选择了做徇私枉法、草菅人命的酷吏,古来如此,不足为奇。令人惊喜的是曹雪芹进一步将笔触进贾雨村险恶灵魂深处,让读者看清仕途贾雨村们人性的残忍。

与门子谈话期间,插进“王老爷来拜”一事,“雨村忙具衣冠迎接”。一顿饭工夫回来笑问门子“怎么了结此案?”“凶犯躲在何方?”引门子入彀,门子竟然“冷笑”着说出被拐丫头就是贾雨村恩人甄士隐的女儿甄英莲,岂不与当年贾雨村同样“恃才辱上”,再遭杀心?贾雨村听完甄英莲遭遇之后,竟然“叹道:这也是他们的孽障遭遇,亦非偶然。”“且不要议论他人,只目今这官司如何剖断才好?”从人性的角度看,至此,贾雨村彻底丧失人性良知的底线,不仅忘恩负义,没能兑现对封氏找回女儿的承诺,致使甄英莲失去唯一一次回归母亲怀抱的机会,才有后来惨死呆霸王薛蟠手中的悲惨结局;也不仅徇私枉法亵渎司法公正,还要嫁祸门子,不肯自己担当罪责;而且装傻充呆,一副无助无辜嘴脸,曹雪芹不愠不火,活画出一个忘恩负义的可杀禽兽!脂砚斋再次感叹:“险哉,人之心也!”*郑红枫,郑庆山.红楼梦脂评辑较[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27.

相对肤浅的门子果然中计,建议贾雨村:“顺水行舟,做个人情,将此案了结,日后也好去见贾王二公。”这本正合贾雨村之意,可他却正言厉色道:“事关人命,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正极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枉法,是实不忍为的。”门子又一番“大丈夫相时而动”“趋吉避凶者为君子”“正理”“如今世上行不去”的道理,说的“雨村低了头”,一副无辜模样。面对原告、被告家属断案时,依然义正词严,弄得门子都担心贾雨村是否意气用事,实际自然是“雨村便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致使香魂返故乡”。贾雨村不仅如此残忍,而且“急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不过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之言寄去”。“急忙”画其邀功心切;“不过说”尽其虚伪奸险。最后贾雨村因为葫芦案“皆由葫芦庙内沙弥新门子所为”,唯恐事漏,显己无能,“又恐他对人说出当日贫贱时事来”,“心里大不乐意”,“到底寻了他一个不是,远远地充发了才罢”。门子咎由自取另当别论,贾雨村的灭绝人性,令人发指。

贪婪、虚伪、阴险、残忍,满嘴事理,满心事功;彬彬礼仪下隐藏着残忍无情;道貌岸然中透露着趋炎附势的虚伪与奴性。为了一己贪欲,为了自己的富贵利禄,穷儒退化为小人儒;读书人蜕变为刽子手。曹雪芹将贾雨村彻底逐出儒群,也彻底否定了以贾雨村为代表的传统“读书仕宦”的人生道路。

四、会“弹钢琴”的刽子手

“会弹钢琴的刽子手”源于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让音乐家弹着优美的乐曲送自己的同胞走进毒气房。古今许多有知识技能却被“私欲隔断”的刽子手,欺骗力与杀伤力极强。贾雨村另一起命案是第四十八回借平儿之口叙述的。贾赦喜欢收集古扇,听说石呆子家有20把古扇,“皆是古人写画真迹”“原是不能再有的”。贾赦不惜代价要买,可穷得连饭吃不上的石呆子就是不卖。这时已升为京官(顺天府尹)的贾雨村听说此事,就诬陷石呆子“拖欠官银,拿他到衙门里去,说所欠官银,变卖家产赔补,把这扇子抄了来,作了官价送了来(给贾赦),那石呆子如今不知是死是活。”

这个案子与葫芦案不同:

一是,葫芦案是冯渊家人告上法庭,贾雨村被迫受理案件,外加初到应天府(南京),第一次办案,不知水之深浅,有些不知所措,靠的是阴险的试探与残忍的心理素质;石呆子古扇案“既没原告,也没被告”*周思源.正解金陵十二金钗[M].北京:中华书局,2006:202.,不用平衡任何矛盾,整个案件完全由贾雨村摆布。况且此时贾雨村已经是官场老手,又是京都司法官员,无论地位还是经验都非同从前,结果可想而知。

二是,贾雨村诬陷石呆子“拖欠官银”而治其罪,整个案件建立在无中生有的罪名之上,以下任何推论都是不存在的,至此奸险残忍的贾雨村多了无赖霸道之特性,与葫芦案中贾雨村听从门生建议低头暗下决心,不仅具有气势上的不同,更多了流氓政客本色。

三是,贾雨村这次是将古扇“作了官价送了来”给贾赦,低于市场价,而贾赦是“不惜代价要买”,当然要感谢贾雨村;石呆子“拖欠官银”确实有罪,理当听候处置,贾雨村似乎有理有据,公正公平;整个断案过程中贾雨村没受贿一分钱,似乎清廉。这些都与葫芦案装神弄鬼的“乱判”手段高明纯熟。至此贾雨村终于由一个畏缩的小人儒彻底蜕变为十足的贪酷政客,丧尽天良的中山狼!难怪贫民丫鬟平儿都“咬牙骂道:‘都是那什么贾雨村,半路途中哪里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贾雨村没天理”。这句话特别耐人寻味。

首先,曹雪芹借助贾宝玉之口说古代除了“四书”之外,都是后人杜撰的,证明曹雪芹撰写《红楼梦》时,虽然以佛道思想为主,但是也把儒家“四书”理念作为人物评判标准。《论语》的核心命题是“仁者,爱人。”《礼记·中庸》释为“仁者,人也”,孟子《孟子·离娄下》进一步释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矣”,另外,宋儒主张“人伦者,天理也”。进一步将人的恻隐仁爱之心升华为“天理”,成为评判人与兽的根本标准。

其次,依据上述人兽界定,曹雪芹借平儿之口对贾雨村的痛斥,可做如下文化解读:中心词为“杂种”,原指不纯正的动植物杂交种子,在此明确指向贾雨村异化人性的虎狼之心与禽兽之行;“野”,野蛮、贪婪,不纯正;“饿不死”,再点其贪得无厌;“半路中哪里来的”更有深意。《红楼梦》众多人物“无不叙其所自出,独于尤氏略之”。“尤氏者,以其人为尤物也”。秋桐也大骂尤二姐“杂种羔子”,指门第血统不纯正,更指品格不端。贾雨村本来出身于“读书仕宦”家族,本该以“读书明理”“辅国治民”为己任,或者“读书吟诗”“乐善好施”为品格,但是由于“贪酷”利禄,本想“再整基业”反而辱没祖先的教养与家族的门风,亦即贾雨村贪酷阴险的个性违背儒家人伦天理,灭绝人性的行为更非出于读书人家教养,所以,平儿用“哪里来的”,一定是没教养的野蛮人来痛斥贾雨村;“半路途中”暗指贾雨村本该是以仁爱为怀的儒生,结果因利令智昏蜕变为灭绝人性的刽子手。

再次,曹雪芹借助平儿之口痛斥贾雨村的卑劣构思精妙:其一,平儿是《红楼梦》中最平和温顺、善解人意的女孩,如此咬牙切齿大骂贾雨村,可见其人可恨至极!其二,平儿是生活在最底层的平民丫鬟,人性良知是百姓评判人物的重要甚至唯一标准,更能突出贾雨村人性堕落的主旨。

明万历年间洪应明曾说“富贵是无情之物,看得它重,它害你越大”*洪应明.菜根谭·呻吟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396.,这与脂砚斋“富贵二字中失却多少英雄朋友”,及贾宝玉“都被富贵二字荼毒了”,同是一理。贾雨村从爽快本色的读书人,蜕变为虚伪奸险的伪君子,再成为灭绝人性的“野杂种”,除了末世社会体制的罪恶外,儒生终为富贵折腰,失了本色,灭了良知,是其个体原因,如此人生多为“以势力害人”又“以势力自毙”*洪应明.菜根谭·呻吟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394.,高鹗续书在此是合理的。

贾雨村的人性蜕变值得我们深思的是:一个会写诗、能参禅悟道也算洒脱的读书人,一个本该“真诚恻怛”具有人文素养的读书人,一旦选择贪酷富贵势力,就变成媚上欺下的奴才与草菅人命的刽子手,这是曹雪芹“把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坟·论雷峰塔的倒塌[M]∥鲁迅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92-193.悲剧理念的又一种解读,似乎比红楼女儿美毁灭更加耐人寻味。

〔责任编辑:都 媛〕

Interpretation of the human transformation of the career prospects of Confucian scholar Jia Yucun inDreamoftheRedChamber

Su Ping

(SchoolofLiterature,AnshanNormalCollege,Anshan114005,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 nature the appearance of two opposite confucian scholars—Zhen Shiyin and Jia Yucun in theDreamoftheRedChambersuggests that except for “boudoir Zhao”, Chao Xueqin wants to explore the confucian scholars’ problems, which is a deep thought of the life path the traditional scholar groups pursue by studying for competing officialdom. Under the temptation of multiple values and the guidance of seeking position and fortune, JiaYucun fosters the nature of greed and cruelty, snobbish servility and intelligence ability, which transforms him into a snnobbish hypocrite type scholar with attribute of executioner who can play the piano. This case of success with loss of conscience and human nature has far-reaching influence. This transformation from poor confucian scholar and teacher to villain scholar and executioner is very thought-provoking. Penetrating its nature is of far-reaching realistic significance and thinking value.

DreamoftheRedChamber;Jia Yucun;confucian scholars;human transformation

10.16216/j.cnki.lsxbwk.201702085

2016-09-28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大学教师人文精神研究”(L14DSHO14)

苏 萍(1963-),女,辽宁鞍山人,鞍山师范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传统文化与中国文士研究。

I242.4

A

1000-1751(2017)02-0085-05

猜你喜欢
甄士隐门子贾雨村
春天里的“为什么”
《红楼梦》甄士隐之病的医学阐释
大众文艺(2021年10期)2021-06-13 10:20:24
仕宦视野下的儒生境遇
青年文学家(2021年5期)2021-04-06 04:30:14
《红楼梦》中小人物的爱情对人性的启示
商情(2020年47期)2020-12-15 06:53:14
我的三个好朋友
论贾雨村《口占五言一律》的诗语叙事
红楼梦学刊(2018年5期)2018-11-23 06:27:58
笼 子
中国诗歌(2018年3期)2018-11-14 19:09:21
名著阅读《红楼梦》教学设计
考试周刊(2017年101期)2018-01-31 00:30:43
云门子书画作品鉴赏
只和土豪做朋友
感悟(2014年3期)2014-04-08 23:5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