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其他国家是如何应对的

2017-03-11 18:36◎陈
辽宁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暴力校园学校

◎陈 静 宗 权

视野

校园欺凌:其他国家是如何应对的

◎陈 静 宗 权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繁发生,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其实,校园欺凌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其他国家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在欺凌案件中,那些心灵被扭曲的孩子们作案手段之残忍、侮辱手法之恶劣,让人瞠目结舌、触目惊心。那么,其他国家是如何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呢?

一、美国

美国允许公民普遍持有枪支权利。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二条规定:一支纪律优良的民兵部队乃自由国家安全所必需的。因此,人民持有并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受侵犯。据了解,美国在校园安全问题上走的是一条力图防患于未然的道路。联邦政府和州政府通过不断立法,制定欺凌行为认定标准和严惩欺凌行为,让法律成为校园安全的铜墙铁壁。至今为止,全美共有46个州制定颁布了与反欺凌有关的法律。

美国对校园欺凌有明确的界定,除将故意推搡、动手打人、拍裸照等定性为欺凌外,还将精神贬低纳入欺凌,比如言语辱骂他人,在公众场合因对方残障、种族、肤色、性别、性取向、宗教信仰等而嘲笑他人,甚至口头威胁、吐口水等。联邦政府要求所有教职员工对校园欺凌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一旦发现欺凌行为必须举报,然后学校通过调查情况属实,轻者口头警告,重者开除学籍。对那些因为欺凌而被开除的学生,学校交由社会组织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对于未满18岁的校园暴力者,法院通过警告的方式告知学生“欺凌是不可容忍的”。如果施暴者的行为导致严重后果,即便未满18岁,也可以按成人犯罪量刑。孩子因为欺凌被送到少年法庭,其父母也要与之一起进入司法程序。如果法官认定孩子的欺凌行为与父母的不法行为有关,如吸毒、酗酒等,可以剥夺其监护权而将孩子交由其他家庭寄养。

除此之外,美国官方还有专门的反校园欺凌网站及各类研究预防欺凌的机构和公益性组织。有的州还向学校派驻警察,维护校园安全。

二、英国

英国1998年颁布了 《学校标准与框架法》,将制定反欺凌措施当作对中小学的法定要求。2005年3月,英国政府任命首位独立专员,负责处理包括欺凌在内的青少年问题事务。反欺凌成为法定职责,政府每年都拨出专项经费,用于应对校园欺凌。从2005年起,政府在每年的11月份都举办一次全国性的反欺凌宣传周活动,集中开展以反欺凌为主题的全国中小学生诗歌竞赛活动,广泛宣传校园欺凌的危害性及应对办法。2003年11月,英国教育与技能部出版了 《反欺凌行动宪章》,鼓励学校和学生签署。同年,教育标准局发表《欺凌:中学的有效行动》,提出了应对校园欺凌现象的指导性意见,包括发挥学生的参与作用、加强师资培训、地方教育部门支持、与家长密切配合等多方面内容。一些民间公益组织也设有反欺凌热线和信箱,积极参与校园欺凌的预防。

英国反欺凌行动的内容非常具体,把欺凌行为分为言语、身体、性、情感、姿势、宗教、种族、网络等八大类,并在每大类下又进行细化,共有35项之多。轻视嘲笑他人、传播谣言等都被列为欺凌行为,像“你没有朋友,没人喜欢你”这样的话也属于欺凌行为。

三、挪威

挪威是世界上最先发起反校园欺凌运动的国家之一。2002年8月,挪威各界人士共同发表了 《反欺凌宣言》,向欺凌宣战,同时成立全国反欺凌联盟。

挪威政府对包括网络欺凌在内的校园欺凌问题采取全方位的干预措施,制定全国范围内的反欺凌政策。首都奥斯陆西部有一所小学,一年级新生一入学就要学唱《停!不要欺凌》这首歌曲。孩子们通过唱歌、做游戏互相认识和了解,营造友好和谐的氛围。他们认为,拥有健全的人格比学习更重要。

挪威的中小学还对一些可能被忽视的隐性欺凌行为也做了具体要求。例如,家长为孩子举办生日会必须邀请全班小朋友参加。如果是为女孩举办的主题生日会,男生可以不邀请,但是女生一个都不能少,否则就会被视为欺凌行为,而未受邀请的女孩家长可以向校方投诉。挪威公共卫生研究所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到目前,挪威实施的反欺凌干预机制取得良好效果,减少了至少三到五成的欺凌事件。

四、日本

日本校园欺凌现象较为普遍,据日本公布的《儿童和青少年白皮书》显示,在为期6年的追踪调查中,近九成学生曾遭遇校园欺凌。2013年6月,日本参议院通过了由执政党和在野党共同提出的《防止欺凌对策推进法》。这个法案明确了监护人与学校对欺凌事件应负的责任,要求所有教职员工必须接受相关培训,并将其纳入教师评估系统。该法案还设立了第三方的介入制度,要求学校设立由律师、心理医生、退休警官和大学教授等专业人士组成的“咨询委员会”和“儿童安全对策支援室”,为师生提供咨询服务。国家和地方公共团体人员必须具备心理学、社会福祉学等专业知识,以便满足学校要求向其派驻此类人员时的能力条件。

日本教师依据《学校教育法》对正在实施欺凌行为的学生,实行惩戒,但不得体罚学生。地方教育委员会和学校还设置对欺凌事件的相关调查机构,以便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进行有效处置。如果学校认为欺凌行为可能构成犯罪,可通报当地警察,并配合警方采取有关措施。

五、韩国

早在2004年,韩国政府就颁布了 《校园暴力预防及对策的相关法令》,次年又出台《校园暴力预防及对策的五年计划》,试图依靠明确学校及地方政府在校园暴力预防及政策推进等方面的职责与义务,为受害学生提供法律依据。2013年7月,韩国政府发布了《“以学校现场为中心”校园暴力应对政策》,2014年3月又发布 《2014年度“以学校现场为中心”校园暴力应对政策的促进计划》,旨在填补之前法令存在的漏洞,并试图应对以网络为依托的新型校园暴力。同时,韩国还设立117校园暴力申告与援助专线,将学校周围二百米内设为警察负责区,并向中小学生提供免费警卫服务。担任“警卫”工作的人员,除警察外,还有民间保安公司的保安和体育协会的人员。只要学生向学校或教育管理部门提出保护申请,政府就会安排“警卫”到学校或特定地点暗中保护学生。

此外,韩国还引入了由芬兰土尔库大学开发研究的创新型校园暴力预防项目。该项目共九十六种,主要针对学生、教师和家长,内容包括心理咨询、艺术治疗、角色扮演等。

六、以色列

以色列是一个移民国家,学校就像一个大熔炉,很多学生来自世界各地,甚至包括老师也可能不是以色列本土的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走到一起,难免出现摩擦与隔阂,所以,过去的以色列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

以色列教育主管部门常常通过调查的形式了解校园欺凌发生的时间、地点,做有针对性的管理和干预。一个调查发现,欺凌事件的发生地点大多在走廊和厕所,时间主要集中在放学后或教师监控不力时。因此,以色列要求学校对教职员工进行专门的教育培训,并采取增加警力、保证照明、让父母接送孩子、休息时间在走廊上安排更多教师值班等切实有效的措施,保障校园安全。

以色列对校园欺凌现象的关注点不仅在校园内外,还在虚拟的网络空间。比如,在网上给同学发带有侮辱性质的图片、暴力色情图片以及一些侮辱性言辞都属于欺凌行为。以色列教育部规定,一旦学校发现类似现象,除了通知家长外,还需要请心理医生对施暴者与受害者进行心理辅导;如果问题比较严重,要请警方介入。

以色列是中东地区唯一参与联合国反对校园欺凌项目的国家。根据2016年2月初的一个调查显示,以色列校园暴力事件已逐年下降。

七、德国

经历了巨大的战争创伤后的德国人希望后代远离战争,从孩子刚刚学会走路开始就对他们进行善良教育。很多父母都会特意送给孩子小狗、小猫、小金鱼做礼物。幼儿园也会养很多的小动物,由孩子们轮流负责饲养和照顾。这种以亲自动手喂养小动物为载体的善良教育,已经成为德国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从爱护小动物到同情弱者、宽容他人,直至唾弃暴力,德国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持之以恒、毫不松懈对孩子进行教育。更难能可贵的是,德国人不赞成玩具商开发高科技暴力玩具,更不支持孩子特别是男孩与玩具枪炮、坦克为伴。

德国对校园欺凌现象打击力度非常大,其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西方国家。对于校园里那些恃强凌弱的小霸王在被两次记过后仍不思悔改的,学校可果断地予以开除,将其交由不良少年管所管教。德国的不良少年管教所实现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无缝对接,从源头上有效遏制了校园欺凌的蔓延。在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监督下,德国校园里的欺凌现象日益减少。

八、法国

法国,作为世界上发达国家,在反校园欺凌的路上起步较晚。直到2010年,法国才开始在政府层面上使用校园欺凌这个词汇。2011年,法国召开第一次关于校园欺凌的全国会议,比邻居英国晚了整整三十年。

2013年2月,13岁的女孩马丽昂无力承受来自校园、手机和网络上的凌辱,将自己反锁在房间内,用一条长围巾结束了自己含苞待放的生命。2016年,马丽昂的遭遇被拍成电影 《马丽昂,永远13岁》,这再次引起法国人对校园欺凌的关注。法国人有一个观点与德国人很相近,就是他们认为小时候经常用玩具玩杀人游戏的人,长大后很难成为爱好和平的人,至少会远离善良与仁慈。所以,法国也十分重视教育孩子成为善良友好的人。

2013年,法国开始完善关于校园文明和防止校园欺凌的法律法规。2014年8月,政府正式通过了反校园欺凌法,就如何处置校园欺凌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程序。从2015年起,法国将每年的11月5日定为反欺凌日,并为学生开设欺凌求助热线和网站。此后,许多公益组织成立,为欺凌和受欺凌的学生和家长提供咨询与帮助。

九、澳大利亚

2003年,澳大利亚政府制定了 《国家安全学校框架》(NSSF), 这是澳大利亚第一份国家级的学校安全指导文件。这部法律文件强调:政府、学校、社会团体和民众参与合作,提供欺凌的评估标准以及预防的相关措施,帮助学校解决安全建设问题。学生进入小学后,预防欺凌教育就被纳入到一门叫做“Health and PE”(健康和体育) 的课程,学校会开展“自我保护、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每个家长在学生的在校期间都会收到一封邮件,内容包括“什么行为算作是欺凌”“欺凌有哪些表现”“孩子如果受到欺凌时应该怎么做”“看到其他同学受到欺凌时孩子应该怎么做”“学校对校园欺凌的态度”“遇到校园欺凌事件学校的处理机制”等等。

除此之外,学校还设置“Reflection Room”(反思室)。当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就会被送到反思室思考自己的行径。表现好的学生会获得奖励卡,表现不好的会被扣分,这种奖励机制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不良行为。有调查显示,困扰澳大利亚很长时间的校园欺凌问题已经开始出现改变,2007年全澳学龄儿童中遭遇欺凌的比例为27%,而到2015年这一比例为20%。

(作者单位:安徽省天长市关塘中学,安徽省天长市汊涧中学)

(责任编辑:杨宁)

猜你喜欢
暴力校园学校
反性别暴力
“暴力”女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暴力云与送子鹳
学校推介
向暴力宣战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