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自我期望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2017-03-11 17:27孟龙龙冯喜珍王曼茹
皖西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学业个体影响

孟龙龙,冯喜珍,王曼茹

(山西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国内自我期望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孟龙龙,冯喜珍,王曼茹

(山西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自我期望是一种主体和对象都是个体自身的期望,其在期望效应的实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使今后自我期望研究更加丰富和系统,通过对有关文献的梳理,从自我期望的内涵、测量、影响因素及作用等方面对已有研究展开述评,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出当前自我期望研究中在研究方法、干预措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期对自我期望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有所启发。

自我期望;期望效应;干预措施

罗森塔尔效应的提出揭示了期望对个体的重大影响,而后教师期望及父母期望成为研究热点,期望效应得到了普遍验证。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自我期望引起了广泛关注,心理学与教育学研究者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对其展开了探讨,研究成果加深了期望研究的深度,拓宽了期望研究的领域。本文拟对十多年来国内有关的研究进行梳理,以期引起更多研究者的重视,使自我期望的内涵更加明确,研究更加系统,对实践更具指导意义。

一、自我期望的内涵

自我期望是一种指向主体自身的特殊的期望,由于心理学中与其内涵相近的概念较多且有关研究较少,对于自我期望的内涵,目前还未形成一个统一而明确的定义。有学者认为自我期望是个体对自己及未来成就的一个预期目标,是自己对自己的一种期望,可以从自我概念和自我效能等角度来理解其内涵[1]。这一定义强调自我期望是一种认知变量,是个体对自身当前状态的评价及行为结果的预期。田艳辉、单洪涛的观点与这一观点不同,他们认为自我期望和动机概念具有相似性,并在研究中将自我期望阐释为个体对自身能够达到良好状态的期待[2],属于一种较为强烈的内部动机,这一定义更加强调自我期望的动力特征。综合来看,上述两种观点是从不同角度对自我期望的解释,前者描述的是自我期望的结果以认知的形态呈现,后者描述的则是自我期望在预期结果实现过程中的动力作用。郑洁对自我期望的理解则综合了上述两种观点,她认同自我期望包括自我效能期望和成功期望这一观点,认为自我期望既包括对自身及未来的认知,又会对个体行为有激发与维持的作用[3],柳长兴更加完善地表述了这一观点,他们阐释自我期望是个体在过去经验或推动人们行为的内在力量需求的基础上产生的对自己行为结果的某种预测性认知,它既是一种认知变量,又是信念价值的动机[4]。

二、自我期望的测量

自我期望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且由于其自身的一些特殊性,国内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测量工具。目前,研究者多是基于自我期望是认知变量这一类定义自编问卷来描述、研究自我期望,且研究对象多为中学生,研究内容较集中于学业自我期望。现有的自我期望的测量工具大致分为两类,一类用于测量特定领域的自我期望,涉及的有心理品质自我期望[5]、性别角色自我期望[6]、学历自我期望[7-8]、职业自我期望[9]等。另一类既可以测量特定领域的自我期望,也可以测量整体的自我期望,这类问卷包括多个维度,每个维度又有多个项目,国内常用于测量中学生的自我期望的一个是王婷、刘爱伦2005年编制的《自我期望量表》,包括学业、人际关系、生理特征、行为、个性、道德品质六个维度,该量表的优点是有与之相匹配的父母期望问卷,便于父母期望与子女自我期望的比较[10];另一个是程琳2010年编制的《初中生自我期望问卷》,包含学业成就、择业发展、个性发展、人际交往以及生活取向五个维度,此量表不受父母期望内容的限制,对于中学生自我期望的测量更加真实,能确切了解中学生自我期望的内容及特点[1]。对于大学生群体,柳长兴等将其自我期望具体操作化为学习期望、生活期望、交际期望和发展期望等因素[4]。由此可以看出,不同时代、不同群体的自我期望的内容是有差异的,可能是由于自我期望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10]及年龄特征所致。除上述使用自陈量表来测量自我期望的方式,还有少数研究者从自我期望的动力特征入手,实验操作自我期望的水平,来研究其对创造力的影响[3],这一类通过实验法来测量自我期望,确定自我期望与其他变量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是未来自我期望研究的一大趋势。

三、影响自我期望的主要因素

(一)内部因素

1、性别

性别对自我期望的影响尚未得出一致结论。谢小芩等人研究指出女大学生的自我期望易受重要他人的影响,男大学生的自我期望则较以自己相对的成就地位为考虑,并且女生的教育自我期望有低于男生的倾向[11];而张玉娇对中学生的研究发现,女生的自我期望显著高于男生[12],但程琳的研究却发现女生仅个性发展维度上的期望显著高于男生,在学业成就、择业发展、人际交往和生活取向维度上的差异并不显著[2];与上述结论都不一致,以小学生为研究对象的结果发现性别对于其自我期望没有影响[13]。从以上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性别对自我期望的影响不尽相同,随年龄的增长,不同性别的自我期望的差异有逐渐凸显的趋势,这种差异可能是人生的不同阶段性别角色期待不同引起的。

2、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对自身存在的体验,个体的自我期望是在其自我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4],自我概念的性质决定人们今后将采取的行为的性质,影响自我期望的形成[15]。“镜中自我”理论指出失败的体验由于否定性的评价会得到不断强化,再加上不正确的归因,会使人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从而引起自我期望的水平降低,进而导致动机减弱、消极情绪滋长、行为懒散低效等一系列表现,并带来了再一次的失败,形成恶性循环[9]。反之,拥有积极自我概念的人对未来充满希望并且能坦然面对失败,在实践中形成积极的自我期望,进而采取合适的行为方式去实现自己的期望[15],形成良性循环。

(二)外部因素

父母、老师等重要他人的评价、期望及社会文化传统的要求,都会作为自身发现自己形象、塑造自我的依据,这些外部因素是形成自我期望的参照[9]。

1、教师期望

教师期望对学生自我期望的影响毋庸置疑,随着对教师期望过程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期望的影响,而是在双方互动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知觉而使教师期望得以发生作用[15],教师期望会影响教师的行为,这种行为被学生知觉和解释后学生会不断修正他们的自我期望并转向教师期望的方向[2],教师积极合理的期望有助于学生形成恰当的自我期望[16]。

2、家庭背景与父母期望

家庭背景、父母期望对子女自我期望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家庭背景影响自我教育期望以及教育的获得,有研究者指出,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学生拥有不同的自我期望,父母职业是教师的学生相比父母职业为商人的学生拥有更高水平的自我期望[1]。王甫勤、时怡雯研究进一步指出,家庭有关教育资源愈多,父母教育投入愈高,子女的自我教育期望越高,并且父母期望是子女自我期望和教育抱负的决定因素[18]。侯世昌的父母期望模型阐释了父母期望与自我期望之间的关系,即当子女知觉到的父母期望与父母实际的期望越接近时,他们的自我期望愈恰当[19]。

3、文化传统、社会影响及社会需求

文化及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大的背景,对个体的自我期望有重大影响。“学而优则仕”古来有之,再加上日益激烈的竞争,成绩优异已成为当今社会对优秀青少年的基本要求,许多跨文化研究也发现,学业问题是我国青少年与父母发生冲突最多的方面,是倍受社会关注的方面[20],这一文化取向促使我国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学业自我期望[21]。茹红忠,武龙宝调查研究发现,不仅文化传统会影响个人的自我期望,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影响因电视、电影、网络等大众传媒的普及而放大,对自我期望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其中的虚构人物带来的不良影响是学生形成错误自我期望、导致学业失败的原因之一[8]。除此之外,柳长兴等在对大学生自我期望的研究中发现,大学生的自我的期望更多地与社会对他们的要求联系在了一起,对自我的期望融入了社会的需要和期待因素[4],社会需求作为个体发展的方向标,对自我期望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四、自我期望的作用

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对自我期望的作用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其作用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

(一)自我期望影响他人对主体期望的形成及主体对他人期望的感知

“期望网理论”指出,父母、教师、同伴及他人期望会与主体的自我期望产生交互影响,进而影响主体的行为及成果表现,他人期望效应如何,最终取决于主体如何解释和对待期望,如何把他人期望转化为自己的期望[22],自我期望较高的个体通常会知觉到他人较高的期望[1],同时,个体的自我期望通过影响自身行为表现而影响他人对主体的期望[23],自我期望与他人的期望在互动的过程中互相影响。

(二)自我期望在他人期望对主体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对个体发展有直接影响

已有研究较集中于期望对学生学业的影响,程琳的研究指出,父母期望、自我期望对初中生学业成绩均有预测作用,自我期望在父母期望与学习成绩之间起中介作用[1];田艳辉、单洪涛,刘林林进一步研究期望对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的内在机制发现,自我期望会直接影响学习投入、学业自我效能感及学习动机,教师期望、父母期望则以自我期望为中介发挥作用[2,24]。自我期望除了影响学习行为及学业成绩外,对个体的心理品质[5]、生活方式的选择[4]、自我和谐程度[12]也有很大的影响。

自我期望在期望效应实现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要使自我期望发挥积极作用,主体要对自己有较全面的认识,拥有多元、理性的自我期望,在实践中能正确感知他人期望,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有效传递自我期望,使主客体期望尽量协调一致[1,3-4,12],是期望效应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

五、自我期望的研究展望

目前,自我期望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因自我期望概念不统一、研究不系统,有价值的资料不充分而且也较陈旧,还存在一些具有争议和尚待解决的问题急需研究者探讨和研究。

(一)自我期望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及研究领域有待进一步拓展

自我期望的概念不统一、测量工具不一致、研究方法较单一、研究对象不全面,这些因素导致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难以推广。因此,当务之急是探索自我期望的内部成分,明确自我期望的内涵,澄清自我期望与相似概念间的关系,借助实验或追踪研究的方法来避免横断研究设计的不足及问卷调查引起的防御反应倾向,进一步细化和丰富自我期望不同领域的研究,扩大研究对象的范围,使研究成果更具指导意义。

(二)自我期望的研究要应更加系统,提高研究的生态效度

已有研究对自我期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但是这些研究结论都较为分散、孤立,尚未有研究将内、外部影响因素综合起来系统考察对自我期望影响,致使研究的生态效度不高。今后的研究应注重遵循生态学原则,将内、外部影响因素结合,全面系统的把握各因素对自我期望的交互影响,提高研究的生态效度。同时,自我期望作为个体的内部认知及期望互动的主体,其与自我概念、他人期望等的因果关系也有待进一步研究,这些都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期望在个体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

(三)完善自我期望的优化措施,发展促进良性期望互动的干预方法

在期望效应实现的过程中,主体自身应增强自我认识,拥有积极的自我概念,与他人要加强沟通,使双方期望尽量协调一致才能使期望发挥积极效用这一结论是当前研究得出的较为普遍、笼统的结论。而实际上,不同领域的自我期望在不同时代,不同年龄的个体而言关注度是不同的,各影响因素对不同领域的自我期望的影响程度也是有差异的,因而不同群体的不同领域的自我期望在形成及互动过程中可采取的优化措施也是不尽相同的。今后的研究应在细化自我期望不同研究领域内容的基础上,就如何提高期望技能、促进期望的良性互动,促使自我期望朝最优化的方向循环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有针对性的措施。

[1]程琳.父母期望初中生自我期望与学习成绩的关系[D].开封: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田艳辉,单洪涛.中学生教师期望知觉、自我期望与学习投入的关系[J].教育导刊,2014(11):16-19.

[3]郑洁.自我期望对创造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4]柳长兴,秦琴,代晓华.大学生寝室宅居与自我期望调查[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130-140.

[5]梁宁建,殷芳,吴明证.教师鼓励与学生自我期望心理品质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9,22(3):218-221.

[6]臧忠卿.贵阳市中学生性别角色自我期望的因子分析比较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8(17):80-84.

[7]胡咏梅,杨素红.学生学业成绩与教育期望关系研究——基于西部五省区农村小学的实证分析[J].天中学刊,2010(6):125-129.

[8]冯姗.北京市流动青少年自我学历期望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9]菇红忠,武龙宝.关于学生期望与学业成败相关问题的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7):40-43.

[10]王婷,刘爱伦.中学生和家长的期望差异及其亲子关系的调查[J].教育探索,2005(1):98-100.

[11]谢小芩,彭森明,郭欣妤,等.一所学校 多样学情——台湾“清华大学”本科生的学习经验初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3):55-66.

[12]张玉娇.教师期望、父母期望和自我期望的一致性与中学生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3]张姣妹.提高初中二年级学业不良学生自我概念水平的干预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14]金璐.父母期望对初中生自我概念的影响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15]杨丽珠,张华.小学教师期望对学生人格的影响:学生知觉的中介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2(3):161-166.

[16]赵莲.国内外教师期望研究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2013(3):75-78.

[17]陈建州.教育期望的性别差异:高中、高职的比较[J].两性平等教育季刊,2004(26):43-57.

[18]王甫勤,时怡雯.家庭背景、教育期望与大学教育获得——基于上海市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社会,2014(34):175-193.

[19]侯世昌.国民小学家长教育期望、参与学校教育与学校效能之研究[D].台北:台湾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

[20]方晓义,张锦涛,刘钊.青少年期亲自冲突的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3(9):46-52.

[21]温金燕.学业问题上的亲子互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2]郑海燕.初二学生教师期望知觉、自我价值感与价值的关系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32-36.

[23]刘林林.初中生父母学业期望与自我学业期望的互动过程及其影响[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Status and Prospect of the Domestic Research on Self-expectation

MENG Longlong, FENG Xizhen, WANG Manru

(AcademyofEducationalSciences,ShanxiNormalUniversity,Linfen041000,China)

Self-expect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alization of the expected effect, whose subject and object is the expectation of the individual. In order to make the future self-expectation research richer and more systematic, we summarized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reviewed its meaning, measurement,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he effect. Based on that, the article revealed some problems about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intervention, wishing the study of self expectation can be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perfection.

self-expectation; expectation effect; intervention

2017-03-08

孟龙龙(1992-),女,山西临汾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冯喜珍(1963—),女,山西临汾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和教师教育;王曼茹(1992-),女,河南驻马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基础心理学。

B84

A

1009-9735(2017)03-0134-04

猜你喜欢
学业个体影响
艰苦的学业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