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特区建设与实践
——以皖西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例

2017-03-11 17:27吴坤铭戈海玉
皖西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特区应用型课程体系

吴坤铭,戈海玉

(皖西学院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特区建设与实践
——以皖西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例

吴坤铭,戈海玉

(皖西学院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本文在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特区”建设的基础上总结了近年来在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改革,“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等方面进行的有益探索和实践。实践表明,通过“专业人才培养特区”建设,使学生获得土木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人才培养质量得以提高。通过“专业人才培养特区”建设与实践为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人才培养特区;课程改革;创新能力;应用型人才

皖西学院土木工程专业,2012年立项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3年立项为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2014年遴选为皖西学院首批“专业人才培养特区”的四个专业之一。本文以“专业人才培养特区”皖西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对积极构建与学校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加以总结[1]。

一、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特区”建设措施

紧紧围绕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加强“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改革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完善实践教学体系[2-3]。

(一)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专业课程体系

加强校企联合培养,改革专业课程体系[4],建立了“一体系、二平台、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一体系”是指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构建课程体系,完善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

将课程体系分成公共与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能力结构中突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素质结构中突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二平台”是指公共与专业基础平台、专业方向平台

公共与专业基础平台课:英语、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基础、思政、体育、工程力学、工程分析软件与应用、土木工程制图、工程地质、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测量、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水力学、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概预算、工程经济与管理等。

专业方向平台课:土木工程设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工程管理三个专业方向,设专业方向主干课程模块。

在教学计划中,3学年完成理论课及实践课教学,1学年开展毕业实践,即实施“3+1”模式。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工程应用、突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1)强化实验教学

实验按层次分为基本实验、综合性实验、开放性实验、创新性实验,增加实验教学比例,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5]。

(2)强化课程设计及毕业实践

对课程设计采用“题目多样、定期答疑、手工绘图、答辩考核”,加强过程管理。改革课程设计命题方式,在课程设计中增强工程背景与应用,强调知识的应用与技能训练,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顶岗实习整合到毕业实践,1学年开展毕业实践。

3、“三结合”是指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课程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

我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自2010年尝试开展“三结合”,如土木工程测量将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房屋建筑学及结构原理将校内与校外教学相结合;专业方向课程设计与毕业实践采取校内教师与企业工程师联合的指导方式。

(二)加强“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

围绕学科专业建设,探索学校与社会联合培养,建立以“引进来、走出去”与自我培养相结合的“双能型”师资。

1)聘请兼职、客座教授定期来校指导。

2)引进优秀博士、选派青年骨干教师赴高水平大学及大、中型企业进修学习,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 “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

3)加强“双能型” 师资队伍教学及科研团队建设,积极选派青年教师参加各类教研、科研学习交流,拓宽专业视野,凝练研究方向。

(三)改革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1)加强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和工程管理3个专业方向的课程群建设,进一步理顺课程群与课程间的关系,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2)加强已立项的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力争将其他专业核心课程逐步建成校级精品课程。

3)加强土木工程测量、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等技能性课程建设。改进课程教学方法[6],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岗位技能训练。

4)建立课程教学、基地建设、学科竞赛、工程训练和就业培训相结合的创新教育体系。通过学科竞赛、工程训练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与工程应用能力,形成“理论教学与课外工程实践相结合、课内教学与学科竞赛相结合”的创新教育体系,促进就业质量不断提高。

(四)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实验室和实习基地是专业建设的硬件,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专业人才培养特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我院着力从以下方面加强:

充实完善实验室建设,加强实验教学创新,加强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与相关企业密切合作,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以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特区”建设为抓手,不断推进完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软硬件建设。

二、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特区”建设效果

(一)改革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标准体系

1、制定完成土木工程专业校内学习阶段培养方案

2、制定完成土木工程专业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

(1)施工企业学习阶段培养

通过参加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实践,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作风,将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学习土木工程施工和现场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实践知识,增强专业课程学习的感性认识,积累工程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创新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2)设计企业学习阶段培养

通过设计企业阶段学习,结合土木工程建设项目生命周期全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学生获得土木工程师的基本训练,达到见习土木工程师技术能力要求。培养能够灵活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创新意识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

(3)制定完成施工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标准实施矩阵

内容主要包括:安全培训,基坑支护,现场钢筋工程施工管理,现场混凝土工程施工管理,现场模板工程施工管理,现场装修施工管理,现场屋面工程施工管理,现场测量,现场内业资料管理,现场施工综合管理,毕业设计等。实施场所主要为工程现场。采取校内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联合指导的方式。

(4)制定完成设计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标准实施矩阵

内容主要包括: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了解土木工程领域有关的技术标准,进行混凝土楼盖设计,进行单层厂房排架结构设计,进行混凝土框架结构初步设计,掌握钢结构安装技术,进行钢结构的初步设计和加工详图设计,毕业设计等。实施场所主要为设计单位及工程现场。采取校内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联合指导的方式。

3、制定完成课程大纲和实践环节评价标准

依据2015级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已制定完成土木工程B组课程教学大纲15门,通识必修课程教学大纲3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大纲7门,专业方向课程教学大纲11门,实践课程(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教学大纲35门,专业选修课程教学大纲21门。制定完成土木工程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认识实习、工程测量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评价标准。

(二)“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卓有成效

1、聘请兼职、客座教授

聘请校外土木建筑领域的行业、企业专家为兼职、客座教授20人定期来校指导教学,把他们所熟悉的行业政策、施工、设计和管理实践知识直接带到课堂,丰富了教学内容。

2、“双能型”师资建设

一是引进和培养了4名土木工程专业博士;二是选派青年骨干教师赴高水平大学及大、中型企业进修学习,加强产学研合作,与安徽华景建设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使师资队伍建设及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具有“双能型”的师资占本专业教师总数90%以上,使“专业人才培养特区”师资得到进一步充实。

3、积极选派青年教师参加各类教科研学习交流

2014年度选派教师学习交流20人次,邀请专家来校交流12场;2015年度选派教师学习交流30人次,邀请专家来校交流15场;2016年度选派教师学习交流32人次,邀请专家来校交流16场。

(三)以质量工程项目带动课程、教学及科研团队建设

1、以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为抓手,以“专业人才培养特区”建设为核心

近年来土木工程专业紧紧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特区”积极开展质量工程项目建设。2014年获立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7项,2015年获立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5项,2016年获立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5项。通过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的开展,有力推进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特区”建设,带动了课程建设、教学及科研团队建设。

2、课程建设

截止2015年土木工程专业已获立项建设两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即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和材料力学。通过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对其他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优化了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以“专业人才培养特区”建设为契机力争逐步将其他专业核心课程建成校级精品课程。

3、改革核心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已逐步形成教学及科研团队

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特区”建设,根据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组建了4个教学科研团队:结构基本理论、结构设计、力学、工程材料。团队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逐步提高,近年来先后有2名教师分别荣获校级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优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科研水平逐步提升,近年来团队获立项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重点研究项目4项;省教育厅高校优秀拔尖人才培育资助项目3项。

4、教材建设

土木工程专业主干课程一律选用省部级以上的优秀教材、规划教材。各门课程的实验、实习指导书、课程设计指导书均已自编完成并已投入使用,使用效果良好。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主编、参编应用型教材9部。

(四)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卓有成效

1、实验室建设

2014年以来,土木工程专业已建成力学和力学创新实验室,建筑材料实验室,结构实验室,土力学实验室,计算机辅助设计及BIM实验室,测量实验室,工程管理模拟实验室,施工技术和模型实验室,工程检测与加固实验室等,均已投入实验教学。截止到2016年7月,土木工程专业实验室固定资产已达1700万元,能较好满足实验教学。

2、实习基地建设

建成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长江精工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土木类专业校企合作基地(皖西学院——广联达BIM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成合肥工大共达工程检测试验有限公司六安办事处(已挂牌)。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已挂牌近20个,基本满足实践教学。

(五)学生获奖情况

1)近两年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获校级本科生优秀毕业设计、优秀培育计划项目共计22人。

2)近两年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参加教育厅主办的省级学科竞赛获奖情况:

2015年第十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获省二等奖3人,省三等奖12人,团体省二等奖;2016年安徽省大学生力学竞赛获省一等奖1人,省二等奖1人,省三等奖7人,团体省一等奖。比较两届获奖情况,无论是学生个人成绩还是团体成绩均得到显著提高。从安徽高教网公布的获奖名单中获知我校学生获奖面目前在安徽二本院校中处于前列。

3)近两年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及其他获奖情况:

第七届全国高等院校“广联达杯”大赛,获二等奖3项;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银奖1项;高等院校第八届BIM算量大赛,获二等奖2项,单项一等奖1项;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六安赛区二等奖1项;省第七届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学生获专利9项。

无论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双能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都使人才培养质量得以提高,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特区”建设密不可分,同时也证明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特区”建设在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效果是明显的。

三、结论

在“专业人才培养特区”建设中,通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培养了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通过课程体系改革,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视野;通过教学方法改革,激发了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热情;通过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使学生获得土木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土木工程专业团队对“专业人才培养特区”的建设与实践,取得了一定成绩。今后将继续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特区”建设目标,进一步完善建设内容,对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有益探索和实践,力争创造优势学科专业,在高水平大学建设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1]王佩雪,张超.构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原工学院学报,2013,24(6):82-84.

[2]王学庆.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内容及方法改革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1):110-111.

[3]彭国军.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以浙江工业大学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36):15-17.

[4]贾玉琢,肖琦,屈成中,等.土木工程专业主干系列课程内容整合与教学研究[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6,26(5):79-82.

[5]吴坤铭.应用型本科高校材料力学课程改革与实践[J].皖西学院学报,2016,32(5):26-29.

[6]蒋隆敏,刘龙海,汤繁华.应用型土木工程人才本科教育的教育对策研究综述[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4):99-105.

On Cultivation of Talents Special Zon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A Case Study of the Civil Engineering Major in WXC

WU Kunming, GE Haiyu

(SchoolofArchitectureandCivilEngineering,WestAnhuiUniversity,Lu’an237012,China)

Based upon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special zone of the civil engineering, the paper summarized the beneficial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the mode of talent cultivation, curriculum program reform, dual-talented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contents and method reform, and improvement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in recent years. The practice demonstrated that, with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special zone, students can obtain the necessary training for being a civil engineer and ability to solve real engineering problems. Students’ innovation capacity and quality are greatly improved. Th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talents special zone set an exampl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for our university.

talents special zone; curriculum reform; innovation capacity; applied talent

2017-04-05

安徽省省级质量工程项目(材料力学(土建类)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5gxk054);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gxyqZD2016241)。

吴坤铭(1978-),男,安徽六安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岩土力学可靠度。

G642

A

1009-9735(2017)03-0023-04

猜你喜欢
特区应用型课程体系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DC炫特区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深圳:特区医改的苦辣酸甜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