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邳州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 邳州 221300)
“微课”在中职校立体裁剪课程中的应用与思考
魏群
(江苏省邳州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 邳州 221300)
“微课”是以小视频为基础,给学生提供某一个专题知识的信息化媒体,已被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大量使用,适应了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需要。把“微课”有效融入立体裁剪课程教学,可以改变学生学习专业技能课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完善专业技能课的教学模式。
微课;中职校;课程;应用
目前,“微课”教学设计成为了江苏省中职学校教师教学评比项目之一,有效激发了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的快速发展。在立体裁剪课程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与技能课程进行有效融合,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信息化素养与能力,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专业技能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完善了专业技能课的教学模式。
1.“微课”与立体裁剪课相融合形成了新的教与学模式,改善了教学效果。“微课”教学采用10分钟左右的小视频,给学生提供学习某一个专题知识的信息化平台,学生根据个人的实际随时观看学习。特别有效的是,学生可以根据“微课”提前做好新内容的预习,学生始终处于一个自我学习状态,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和自主性,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的状态,改变了学生的技能课学习方式,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实现了专业技能课的“教、学、做”一体化。比如:学生在进行衣袖的立体裁剪训练时,学生课前观看了本课题“微课”,熟悉了操作要领,在进行实际操作时就会减少错误,尽快完成操作任务。
2.“微课”与立体裁剪课相融合改变了部分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形成了信息化教学资源。每一个“微课”视频都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它包含了知识、技能、素质三个层面,体现了立体裁剪课程教学的技能项目内容,展示给学生如何操作,而且展示的教学内容不同于纸质教材,形成了直观形象的信息化资源,并可依附在数字化教学平台或网络平台,学生可以随时按照自己的意愿选取学习内容。
3.“微课”与立体裁剪课相融合改变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增强了互动性。“微课”教学有效利用了数字化资源的开放性,并与其他网络资源相互作用,给学生创设一个资源丰富的信息化课程,并通过网络可以随时与教师进行沟通,增强了与教师的互动范围,注重学生个体自主、探究、体验等学习行为的激发,充分发挥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的各自作用,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化手段学习专业技能的素质。
4.“微课”与立体裁剪课相融合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利用“微课”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主要是有效利用“微课”能直观展现教学内容的信息化特点,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随时进行图像大小、快慢、动静、远近、内外等相互转换,生动形象展现技能操作的每个环节,有效突破教学难点,丰富学生的认识过程,克服学生的感官局限,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学习互动,减小思维难度,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提高学生技能操作的速度与正确率。
5.“微课”与立体裁剪课相融合改变了课程学习评价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微课”教学资源的最后三分钟一般设计了学习评价环节,并以整个学习过程和效果为评价目标,利用信息化方式自动记录学习状态,全过程跟踪学生学习的每个环节。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及时获取自己的学习状况,有针对性地调整个人的学习方式。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在线测试的结果全面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获取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及时调整技能课的教学策略。这种学习评价直接关系到学习过程和学习质量,并在动态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信息化设备数量不足,难以满足“微课”教学实施需求。“微课”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信息化,然而信息化教学实施除了需要信息化教学资源外,更重要的是硬件设备的支撑,要求有全校覆盖的网络、能接收信息的终端设备等,还应有充足的宽带流量以保证视频可以顺利播放。但由于学校财力的局限,很难为每位学生配备合适的IPAD,专业课教师仅是使用一台电脑在课堂上播放,学生只有在公共机房才能有机会体验“微课”教学,这无疑降低了教学效果,即使学生可以利用手机观看,可能也会受到网络限制,最终导致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有限制,学习积极性得不到持续保障。为了保证有效利用好“微课”教学资源,学校必须大力建设网络资源,为学生打造自主学习的信息化平台。
2.专业课教师没有树立全新的信息化教学理念。多年的教学改革,专业课教师多数树立了以能力为本的教学理念,但对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课堂教学的认识不足,虽然有部分教师在课堂中运用了多媒体技术,但运用“微课”信息化教学的还很少,主要问题就是教师没有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思想,没有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变革,贯彻运用信息化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不到位,课堂教学中仍然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导全班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服从教师的安排,由此完成相应训练任务。所以,专业课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自觉学习“微课”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制作方法,尽快适应专业技能课堂教学的需要。
3.“微课”教学资源不足,很难保证每个训练项目都实施信息化教学。“微课”是一个综合性的信息化教学资源,需要专业课教师经过无数次打磨才能成型。所以,专业课程的“微课”教学资源严重不足,没有形成规模化、系列化的教学资源库,这样就很难保证每个训练项目都实施信息化教学。为了能够又好又快地建设立体裁剪课程的“微课”教学资源,学校要对教师加强相关的专项培训,提升教师制作“微课”的能力,通过培训让教师掌握视频软件的使用、录制教学视频的技巧、加工处理视频资料的方法等。“微课”教学资源是一项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要应用“微课”促进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离不开教师,一线专业课教师更熟悉立体裁剪课程的重点、难点,要制作出具有针对性的“微课”信息化教学资源,让每一位专业课教师都成为开发“微课”的主力军。
4.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把“微课”教学资源引入到专业技能课教学中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实施技能训练过程中发现,学生借助于“微课”观看训练过程,观看后搜集相关学习资料,并对训练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能完成这些环节的学生只占40%左右,很多学生还是依赖于教师的指导,制约了“微课”教学实施的效果。针对这个问题,专业课教师要仔细分析授课对象的学情,课前主动做好互动沟通,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每个问题,彻底改变学生原来的以听为主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逐渐融入到有声有色的“微课”学习模式中,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认识,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
“微课”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方式,“微课”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中要求专业课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好学生技能训练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创设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与教学改革中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相一致。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运用,“微课”教学与传统教学相融合一定是大势所趋。作为专业课教师需要对“微课”进行不断研究,熟悉“微课”特点,掌握“微课”制作方法,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探索出适合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学风格,提高中职学校专业技能课的教学质量。
[1]郑小军,张霞.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
[2]黎加厚.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3]许亚莉.关于微课资源建设的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
10.3969/j.issn.1008-6714.2017.11.011
G712
A
1008-6714(2017)11-0028-02
2017-07-23
魏群(1980—),女,江苏邳州人,讲师,从事中等职业学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课教学方法研究。
〔责任编辑:李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