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小琳(临夏中学甘肃临夏731100)
探究德育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委小琳(临夏中学甘肃临夏731100)
德育,顾名思义,即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在政治、思想与道德方面施加影响的一切社会活动。学校教育强调要重视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指的是身体的和心理的全面发展,在身体方面,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心理方面,除了要进行知识教育、体育教育的引导和锻炼外,更要加强德育教育。本文就德育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究,从高中体育教学入手,分别从加强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运用现状、原因及意义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探究的原因、现状等提出几点加强德育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的具体措施。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课程改革发展思路
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素质教育强调要全面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这些都要求教育者势必要对学校教育引起重视,对人才的培养战略也要更加严格,要加强人才培养的战略部署,体育、德育一把抓,强调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在德育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体育训练,相辅相成,融会贯通。然而,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存在德育缺失或不足的现象,顾此失彼导致学生的身体和心理不能同步发展,这就与新课程教育改革目标中关于培养公民具有热爱社会主义的公民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的民主法制意识、具有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责任感以及环境意识、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具体目标相脱离,不能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从某种程度上说,也就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俗话说,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弱则中国弱。教育不健全现象的不利因素势必不利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在国际竞争中国际地位的提升。因此,加强对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加强德育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趋势势不可挡。
中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也是教育大国。虽然,近几年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依然还存在着不少丞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德育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为例进行分析,发现其教育现状主要是存在分配不均,重体育技能训练,忽视道德教育的现状。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观念狭隘的问题。部分高中体育教师认为自己只是体育教师,各司其职,那么体育教学任务也只需负责在体育课上教授学生体育锻炼的知识和基本技能,监督学生进行体育训练即可,如此便是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由上文中对于体育和德育的分析可知,这些体育教师犯了概念局限、认识偏差的错误,忽视体育内涵,没有尽到体育老师应尽的职责,更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同步健康发展。
2.1、德育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1)窄化德育,德育教育缺失。
虽然如今学校教育越来越重视德育教育,强调德育在青少年健康成长中的重要地位,但是目前仍有多数中小学师生对于德育教育的认识存在误解,理解偏差。他们有的认为德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只要上好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掌握政治理论知识即可;有的认为德育就是集体主义教育,只要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热爱集体,注重集体荣誉感,能够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的关系即可;更有甚者直接把德育教育等同于知识传授,教师一股脑地把德育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老师灌输,学生接受,最后凭一张靠死记硬背便可得分的德育试卷衡量学生德育知识的好坏,德育就成了应试教育的产物和牺牲品,基本丧失其固有的价值。如此这些现象都是窄化德育,德育教育缺失的表现,紧张局势迫在眉睫,需要各中小学校引起高度重视。为此,加强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课题被提出并实施。
(2)德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学科渗透性不强。
从传统的学校教育教学来看,学科教学一直都注重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强化德育教育,只是传统的教学中德育的学科教学渗透性不强,表现随意、浮于表面、学科分离。其中,表现随意是指德育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只是在学科教学内容中堆积了些许德育的素材和内容,流于形式化,从而使得德育教育丧失了原有的价值和活力;浮于表面是指德育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并没有对德育内容、性质、原则和方法等进行深入地挖掘和探究,只是在表面对德育内容进行常规性的介绍或说明。例如,只是简单地介绍一些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或爱国之举;学科分离即指德育教育的学科渗透并没有将德育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地融合,这就使得课程教学与德育教育还是处于分离的状态,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脱离,缺乏融会贯通,教学也不能德艺双馨。然而,由于学科教学始终占据学校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的主体,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就成为提高德育教育效率的重要策略。尤其是在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更是意义深远,它有利于加快新课程教育改革中具体目标的实现,使学生在集体主义教学中增强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在体育训练中锻炼个人意志,坚定理想信念,并在不断在磨炼中修正自己的三观,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3)德育方法保守陈旧,没有创新。
好的方法可以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事半功倍,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对德育方法的选择也是如此。但是,从目前的德育情况看来,德育方法还存在问题。例如,一直以来,教师的德育教育都重视向学生灌输德育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体验,重视德育教育的形式而忽视了德育教育的内容,重视德育教育的规范性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格教育。为此,体育作为一门实践性强、学生参与度高的学科,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使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生理特征、个性特征进行人文关怀,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对德育有所体验,触碰心灵,得到启迪;或是能够帮助学生在艰苦持久的体育锻炼中锻炼意志品格,增强安全意识和集体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又或者在实际的锻炼中帮助学生明确目标,重视实践和事实,反对形式主义。
2.2、体育教学的性质
体育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以及劳动技术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进行体育锻炼,提高学生体育技能,增强学生体魄,培养其道德、意志、品质等的教育过程。从它的定义即可得知,体育和德育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这就决定了必须重视德育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此外,体育教学的几点特殊性质也有利于德育教育渗透于高中体育教学中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1)统一性。
高中体育教学的对象是中学生,强调的不仅是中学生生理机能和身体结构的统一,也强调中学生的身心合一。即高中体育教学在重视是中学生身体机能进行锻炼改造的同时,也注重高中生心理产生的无形的变化和健康发展,这就势必要求要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要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将二者融会贯通。
(2)教学过程的教育性。
德国著名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曾提出教育性原则,他认为教学过程永远具有教育性。经过几千年的教育文明和历史也证明,这是任何教学过程都适用的基本规律和真理,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亦不例外。体育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如此,加强德育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必然会加强德育之成效。
综合上文分析得知,德育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
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并且其运用对教学效果的取得、学生成长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此,如何解决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加强德育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迫在眉睫。
3.1、正确认识德育,创新德育方法
首先,明确德育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目标和任务。德育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帮助学生明确体育学习的目的,并使学生能够将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有机融合。这需要转换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运用中的方法,激发德育的动力。
(1)摒弃形式主义,教师要以身作则。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首先要处理好德育教育中“形”与“质”的关系,认清新时期新课程教育改革对于德育教育的新要求和任务内容,摒弃缺乏实际的理论空谈和形式主义,抓住德育教育的本质进行渗透教学。此外,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的“亲密接触”进行教学,教师也因此与学生保持一种特殊的“亲密”关系,教师的行为也会对学生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在这些条件下,势必要求教师在进行高中体育教学的德育渗透时要尤其注意以身作则,体育教师要以自身整洁的衣着、文雅的行为、幽默的谈吐、积极的态度以及正派的思想作风对学生施加积极影响,学生通过耳濡目染的影响在体育学习中构建良好的道德品质,如尊重老师同学、公平竞争、果断、敢于向前等。
(2)转变德育教育单一的外在灌输,以主体内化教育为主。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家杜威早在20世纪首先开始批判道德灌输,他认为单纯地道德灌输束缚了儿学生的思想,压制了学生的个性解放,限制了学生的智慧和道德发展,难收德育之成效。为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要尤其注意避免这一弊端,在适当地将德育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简要讲解之后,注重对学生进行体验教学,帮助学生将德育知识的学习内化为个人品质,最终形成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首先,要重视对体育教材的选择,体育教材除了要涉及对于学生身体各部位、各个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的锻炼和改造的内容,还应该包含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教材内容注重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其次,在高中体育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在实践中进行德育渗透教育,重视对学生的体验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的体育锻炼的同时感受德育的教化,培养其道德品质。例如,教师在组织高中生进行田径训练中,在教授田径技能的同时需要不断对学生进行鼓励,高中生在艰苦的田径运动中通过自身坚持不懈地训练不仅能增强体魄,还能锻炼自身艰苦奋斗耐力、意志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等等。
3.2、结合体育教学的性质进行德育的渗透教育
体育教学具有统一性。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对教材的选择除了要考虑影响中学生身体机能、各部位、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因素外,还要注意其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影响,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在高中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改变传统的固定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综合德育教育的方法,活泼教学形式,注重学生的心理起伏和变化,使学生身心得到更自由、更全面、更彻底的解放和发展,由此达到身心合一,内外兼修。
综上所述,体育、德育均是全面发展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部分,二者的相互融会贯通更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性人才的重中之重,是积极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具体体现。它有利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身强体健、德才兼备的骨干人才,为增强中国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贡献了力量,使中国朝着国际大国向国际强国转变的目标更近了一步。
[1]朱德全.德育原理[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杨威.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现状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0).
G807
A
1006-8902-(2017)-04-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