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春梅
关注
重新认识“常态课”
◎隋春梅
上好常态课,让教学回归朴实与规范
课程改革实施多年来,各种声音充斥其中,既有对课程改革大加赞赏的,又有对课程改革持否定态度的。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各类公开课也在各个地区如火如荼地上演,这“热闹”的背后不禁令人反思: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课堂?相对于各种“作秀”的公开课而言,教学的真正模样变得越来越模糊。当下,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常规教学,重新认识常态课。
在心理学上,人们总是把在群体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现象称为“常态”。常态化课堂教学就是在正常的教学条件、教学设施下,课堂教学所达到的一种正常状态。同时,它也是一种“自然状态”,而非一种理想化的状态;它没有刻意雕琢,是一堂朴实无华的课;它就在常态化课堂教学中传授基础知识与技能。在常态化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在常态化课堂教学中,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达成教学目标;在常态化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教师的预设下有效完成教学目标。这一种课堂教学才是最有意义、最有效率、最有质量的,它能让每个学生在每一节课堂学习中都有收获,并在原有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提高、发展。
(一)真实地反映教学情况
教学过程要贴近学生学情,以发展学生的素养为目标,按照学生的学习规律、认知水平、层次差别,真实展现教学过程,真诚面对每一位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与整体提高相结合,注重个体与梯度推进相结合。摒弃一切形式主义,没有矫揉造作,没有无病呻吟;不需要过度的渲染,不需要过于的雕琢,一切从实际出发。无论教案的生成还是课堂的互动,无论是学生的关注还是素养的培育,都要实事求是地根据学校的设施设备条件、师资水平、生源状况等开展常态化教学。我们要使整个课堂朴实无华又浑然天成,真实亲切又辉映灵动。
(二)自然地表达情绪情感
教师要因势利导、顺其自然,不能急功近利、加班加点,不能揠苗助长、题海加压。自然是常态课的重要指标,摒弃严师威武的观念,放下正襟的面孔,这样教师教得自然顺畅,学生学得活泼自由,师生教学合作默契生动、行云流水、浑然天成。一位哲学家说:“当我们顺应人的天性做事的时候,一切将变得非常简单。”返璞归真、自然生成,这就是常态课构建的迫切要求,更是教育追求的理想境界。
(三)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常态课的核心就是实现有效教学,杜绝无效和负效教学。教案的设计、课堂的铺展、教学的生成、学生的训练等,都需要教师深思熟虑、认真推敲。对教学和学生发展无关紧要的教学要素,教师应及时调整或优化,对学生成长和发展有利的要素,应扎实推进、稳步实施,以注重教学的实际效果。
(一)人本化
以人为本是常态课最重要的构建原则,离开人本教育的课堂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离开人本原则的教育就是昙花一现。教师要树立“成长比成绩更重要,成才比成功更重要”的理念,要更多基于人的发展;要从实际出发,把学生培养成为精神坚强、人格完美,有担当、有情怀的好公民。教师从理念到行动都需要转变,转强迫为引导,转灌输为交流,转高压为影响,转改造为改变,转被动为主动,转厌学为乐学。
(二)快乐化
常态课就是要打造快乐课堂,营造快乐和谐自由的教学双边关系,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快乐是学生的追求,也是教育的法宝。保罗·弗莱雷说:“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没有交流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在课堂气氛上,要求轻松惬意、活泼自由;在师生教学关系上,要求人格平等、尊重欣赏;在教学互动上,要求合作共商、教学相长;在教育目标上,要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学生来说,不求先知先觉,只需自知自觉,这样课堂就真正成为学生的乐园、学园、家园。
(三)生活化
教育必须是生活化的,这样的教育才有生命力,才接地气。常态课的建构要注重课堂的生活化,教师不能板着面孔说教,不能强压强扭地灌输,不能照本宣科地教授,而是要对课堂的整个设计进行把握,创造性地通过各种方法路径,使课堂生动起来,使教学灵动起来。常态课就是让课堂充满生活的激情,充满探索的神奇,流淌思考的浪花,绽放思维的彩虹;无论讨论、练习,无论互动交流、辨理求真,都洋溢着常态课的诗意和魅力。
(一)教师要有担当意识
常态课并不仅是普通的课、平常的课,更应是教师负责任的课,是一以贯之的长期坚持的教学常态活动。构建常态课的首要条件就是教师的责任心,教师要本着对学生负责、教育负责、事业负责的态度和胸怀,不花哨、不做秀、不哗众取宠、不华而不实,脚踏实地钻研教材,实事求是地设计教案,切实有效地开展教学。从流程到步骤、从教法到学法、从新授到练习,每一个环节教师都要精心设计、细心操作、耐心调适,以最好的状态和热情,以最好的方法和经验,做新型课堂的缔造者,做教学文本的创作者,做学生成长的引路者。
(二)教师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教师要营造“倡导常态课,建设教学新常态”的舆论氛围,坚持实用、适用、有用的原则,认真建构每一节常态课。在常态课中,教师要研究学情、钻研文本、提炼方法、拓宽思路、优化设计,牢固确立“教学常态化、方法最优化、效果最大化”的授课导向,杜绝浮躁、功利的形式主意,注重展示课堂的价值取向。上好常态课,为每一位学生缔造诗意、快乐、和谐的课堂,让学生的灵性自由飞翔,让学生的悟性豁然开朗。
(三)教师要创新教育评价
评价是改进工作的有效手段,是推进教学的有力引擎。常态课的评价机制要与其他课型有所不同,首先,常态课的评价是一个动态科学的评价过程,要重时效性,重周期性。其次,常态课的评价要重实用性、可操作性,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都要贴近学生实际,考虑学生的层次性、差异性,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第三,要真正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把学生发展的情势、动态、生成,作为常态课最重要的评价指标,这也是常态课的核心价值所在。第四,常态课的评价应重在对教育教学的借鉴和推广,常态课是教师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体系,因此,常态课有很大的推广和借鉴价值,有利于教师团队的专业化成长。
(作者单位:营口市教师进修学院)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