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鑫(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微格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技能训练中的应用探讨
□安 鑫(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微格教学有着独特的教学优势,能够使得日常复杂的教学内容得到简化,同时能让练习着得到教师和同学的大量反馈,使得其学习效率大为提升。因此,微格教学也在很多教学领域得到推广。本文首先分析了徽格教学的概念,并探讨了微格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技能训练中的优势及特点,最后对高校体育教学技能训练的微格教学过程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阐述。希望为广大高校的体育教学技能训练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微格教学高校体育技能训练应用探讨
微格教学,又被称之为“小型教学”、“微观教学”、“微型教学”等,它是一种利用科学的方法论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徽格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将学生氛围若干个小组。然后在“微格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10分钟左右的教学,并将实况教学进行录像。之后,教师通过教学引导,让各小组成员对录制视频反复进行观看,同时针对视频内容进行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教学总结。微格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技能训练中的应用能将实践中的教学经验,通过视频的反复播放,将教学技能训练进行拆解和概括,从而帮助学生形成一套完整且可控的训练程序。虽然原本微格教学是训练新教师的一种教学方式,但由于其声像化、及时化的教学特征,针对体育技能训练的教学也有十分良好的效果。
微格教学具有声像化、微型化以及及时化的特点,其中,声像化是指微格教学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特点,将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记录,并通过反复播放使得整个技能培训过程被全面生动的展示出来;微型化是指微课教学每次的教学课题较为单一,由教师示范的教学训练时间较短,一般10分钟左右的教学,内容就会十分精简,这也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很大便利;及时化是指,通过视频的反复播放和学生的观看和训练过程,教师能够及时的对学生的训练情况进行对比评价,通过对视频中的技能分析,帮助学生在训练方面的进步。微格教学能通过对庞大教学过程的专项技能分解,达到学生的针对性训练目的,从而确保学生在细节上做到最佳,达到提高体育技能训练效率的目标。微格教学与其他传统教学相比,具有如下优势:
2.1、内容精简,学习与训练的目标明确
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加强调学生对系统和整体知识的掌握,并通过对整体的了解来促进日常教学细节的深入。但微格教学与与这一方式存在截然不同的地方,微格教学更加强调知识点和训练单一技巧的剥离,并以明确且简要的目标进行教学,同时这些教学具备良好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能让学生在具体的技能掌握方面达到良好的效果,并最终通过这些知识和急了里的积累,进行综合化的应用。
2.2、分组化教学有利于提高效率
在微格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的人数较少。教师先进行十分钟的教学并录制视频。然后学生通过视频的反复观看和对比训练,可以在小组间继续互相讨论,发现不足。同时,录制视频之后的实践,教师还能通过与小组之间的积极交流,发现教学中的和学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通过对小组化的教学,达到针对性更强的教学目标。
2.3、声像化及时化有利于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
微格教学通过多媒体进行视频的录制和反复播放,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教师的教学进行完整记录。学生通过对视频的反复播放与对比,就能全面掌握教师在10分钟内的教学,并通过小组与教师的互动交流,及时的进行反馈,从而发现教学和自身的各种训练问题,达到优化训练技巧的目的。
2.4、评价系统的运用有助于学生的查漏补缺
在最后的教师总结环节中,教师需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和总结。微格教学过程中,其评价指标有一个清晰的系统,它将教学的目标、学生能力等进行了细化的评价。教师通过上述与学生和小组之间的及时交流与反馈,就能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充分的了解,其总结评价就能更趋客观。在进行总结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技能训练中常出现的错误进行深入剖析,从而优化教学效果,提高评价系统的效能。
3.1、微格教学的前期教学准备
首先,微格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其融入了许多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思想方法。因此教师要在平时就多注意教学理论的准备工作,并积极分析其与体育教学理论的结合,从而为微格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技能训练中的运用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做好相应的教学分组准备。教师可将学生进行分组,一般6人左右为宜,也可根据班级教学总人数情况进行适度增减。同时,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主动引小组成员之间的了解与互助,为微格教学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小组准备。
3.2、进行良好的微格教案设计工作
在选定了具体的课题之后,教师还要做好相应的微格教案设计工作。设计工作不仅要体现出教师的教学行为,对教学中的讲解、示范、提问、组织等活动进行良好的设计,还要求对学生的相关学习进行一定的预设及引导工作设计,通过良好的教学引导,提高教学效率。此外,教师还要在教案设计中,对课堂时间进行合理分配,避免因时间分配问题的原因造成教学目标的无法完成。
3.3、注重微格教学中的教学训练示范
微格教学要求教师进行10分钟的精简教学,并通过视频的录制,为学生的反复观看提供条件。因此,教师要注重教学训练示范工作,在教学之中运用科学的理论对教学过程进行细分工作。再通过良好的课程安排进行教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训练示范中要确保示范训练的规范性,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反复学习提供正确的视频教学指导,从而为学生带来生动具体且直观的感受,动作示范的同时,教师还要注重良好的语言说明,这样便于学生在通过语音和影响的双重理解,掌握相关的训练技巧。
3.4、在小组反复学习时,做好教学引导和交流互动工作
在进行示范训练之后,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的小组学习。学生在反复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往往还会存在一些理解上的问题。这时,就需要教师通过教学引导,帮助学生的视频内容进行深度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小组内各成员见的互动和讨论,并通过相互的指导与视频示范形成对比,从而找出并纠正各成员之间训练技巧的不足。这样不仅强化了每个学生的参与度,还能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达到共同进步的教学目的。
3.5、引导各小组之间进行教学交流活动
在小组成员达成一致意见以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小组与小组之间形成互动,通过选用代表的方式,对小组对教学视频和训练技巧的理解进行演示性的交流。教师和全体学生可对小组代表的训练演示进行共同观摩评议,对其中中问题进行分析,对其中的优点加以吸收,这样不仅能找出演示同学的各种问题,还有助于学生对演示同学的训练技巧进行对比。从而起到深化理解,共同进步的良好教学效果。
3.6、做好评价总价工作
经过了上述步骤之后,多数学生已经对相关的知识和体育训练技巧有了一个明晰的认识,这时教师进行教学总结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评价总价中,不仅要对整堂课程进行梳理,同时还要注意对学生的易错训练环节进行重点演示和讲解,使学生能进一步强化对于相关错误的理解,从而到达融会贯通的目的。这也能为下轮体育教学技能训练的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
4.1、教学目标设置不易过大
微格教学要体现出“微”字,要求教师在花费最少必需时间下,继续详细的教学示范工作。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目标设置之上应该把握相应的分寸,目标的设置不易过大。避免教学的全而不精。此外,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还要注意难度的分寸把握,过难的内容容易让学生产生畏惧的心理,而过于简单的教学又容易让学生产生轻视心理。因此教师要在微课教学理念下,将复杂的教学进行拆分,并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
4.2、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微格教学要达到良好的教学目标,必须坚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动机,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中来。特别是体育教学技能训练中,受训者的参与度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只要从分调动受训者的学习动机,使之认识都微格教学对其训练的积极作用,并在日常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有可能通过激发其动机,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参与热情,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目标。
4.3、注重分项训练和综合训练的结合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微课教学教学法往往会将很多复杂的技巧训练进行拆分,学生通过各个部分的训练达到良好的教学目标。这时,就应该在体育训练中重视分项训练和综合训练的结合。任何一种体育训练的技能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其必然需要进行综合化的应用。因此,在微格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学习和形成单一体育教学技能,更应该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体育教学技能的综合实践,从而在整体上提升学生的技能训练及运用水平。
微格教学训练是当前最先进的一种教学手段,而由于其特点,十分适合体育教学技能训练的运用。教师的日常的教学中,通过微格训练法,不仅能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还学生体育教学的主体地位。还能通过引导、互动、交流、反馈全面掌握学生的体育学习训练状况,为学生良好体育技能训练的实现提供坚实基础。
[1]谷延辉,刘惠喆,于剑锋,安东亮.微格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在提高体育教师教学技能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1.
[2]莫思梅,刘敦晓.微格教学在体育师范生三项教学技能训练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6,01.
[3]李昀霏,宋陆陆,李勃,李茜.微格教学训练对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研究[J].武术研究,2016,06.
[4]陈世强,宋凡,左安友,胡诚.基于分组合作学习的微格教学技能训练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
[5]黄兆媛.微格教学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07.
[6]李修振.微格教学引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田径裁判技能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3,01.
[7]贾晓婷.微格教学在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中的实施步骤探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
G807
A
1006-8902-(2017)-04-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