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对教育的启示

2017-03-11 09:56孔凡玲
辽宁教育 2017年8期
关键词:朗读者文字教师

◎孔凡玲

《朗读者》对教育的启示

◎孔凡玲

近期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一档有着人文精神的电视节目——《朗读者》。《朗读者》由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担任制作人,同时兼做主持人。我有幸观看了第一期,这档节目没有绚丽的舞台,只有朗读者安静地念诗、读散文、分享家书,让观众通过那些曾改变主人公生命轨迹的文字而获得收获和共鸣。这个节目深受观众的喜爱和好评,因为它唤起了大家对文学的一种认知和最温柔的记忆,同时给教育带来一些启示。

一、兴趣是老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充分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使学生形成从“要我读”转为“我要读”的良好的朗读意识。从《朗读者》的节目中我们得到启示,要想让孩子们愿意朗读,就得给他们搭建平台和创造条件。可以模仿《朗读者》给孩子们搭建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让他们朗读自己喜欢的文章和自己写的作文给大家听,这样孩子们就有了朗读的动力。再一个就是采取激励机制,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够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强烈愿望。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在朗读中的“闪光”之处,对他们给予肯定,使学生有成功感。在教学中,我常采用画表得星的方法,看谁读得好,读得好就能得到相应的星星,这个激励方式效果非常明显。很多同学都希望自己能多得到一些星星,这样也能满足同学们的心理需求,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二、理解是基础

《朗读者》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是因为朗读者对朗读的文字有着深刻的理解,能与作者以及听众产生共鸣。叶圣陶先生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不但了解作者说了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如在读《可爱的草塘》时,我要求学生自己喜欢哪段就读哪段,把自己想表达的感情读出来,并说明理由。一位学生选择了写清澈小河这一段,他十分动情地读完后,却认真地说:“我喜欢那里的小河,我们这里的水都被污染了,我从来没见过这么清澈的河水。老师我真想把这段读给所有的人听,让大家别再污染环境,有一天,我们家乡的水也能和草塘的河水一样晶莹清澈。”作为一名朗读者,就是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结合。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只有理解了文字,朗读才能与听众产生共鸣,才能取得朗读和理解文本的良好效果。

三、时间是保障

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时间从哪里挤?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让花俏形式的,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读。

四、技巧是关键

“美读”有其法,然而真正读出感情并不容易,教师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具备。因此,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如《桂林山水》中的“啊”的读法,可进行音变、气声的训练。教师还可告诉学生,随着读“啊”字,气流也轻轻带出,以达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之功效。还有“一”“不”的变调,节奏的训练,要把握读的时机,采取不同形式如精读、分角色读、齐读、教师范读等,有重点地读,读出情,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读出神,读出语感。

朗读是我国传统的学习方法,也是古人在教学实践中留下的宝贵经验。“旧书不厌百遍读,熟读深思义自知”,小学教师应从《朗读者》中得到启示,引导学生多朗读,会朗读,读出情,读出味,读出自己的理解,展示出朗读教学应有的作用和魅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利津县盐窝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李晶)

猜你喜欢
朗读者文字教师
最美教师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教师如何说课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评小说《朗读者》中《奥德赛》的隐喻
一封关于《朗读者》的信
《朗读者》:冰冷的历史沉思与深刻的人性寓言
第二场:品鉴《朗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