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杰 孙 娜
基于瑜伽训练提升高一学生的心理适应性
◎李凤杰 孙 娜
刚刚迈入高中的学生,面对新环境、新集体、新学习任务、新的人际圈,会有很多不适应,比如,环境方面,新环境、新集体引起的孤独紧张感。来到新的校园,看到的不再是自己熟悉的环境,在感到新鲜好奇的同时也会紧张不安。需要及时引导学生适应陌生环境,融入到新的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作用,更好地获得生活的喜悦感。
学习方面,与初中课程相比,高中课程以理性为主,课程难度加深。学习的形式也由“扶式”变为“牵引式”,学生的角色由被动转主动。刚升入高中的新生出现很多科目上课听不懂的现象,表现出担忧、焦虑、甚至恐慌。需要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上的自信心,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意志力,即使遇到一些挫折,也能泰然处之,保持情绪的稳定。
在人际交往中,学生独立交往意识不断提升,他们逐渐地关注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位置和交往方式,人际交往逐渐变得主动,很多事情都需要学生独立解决。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容易产生烦恼和疲惫状态,安抚学生敏感易怒的情绪,学会冷静全面地思考问题,让学生的内心获得安宁和快乐,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瑜伽是一种身体、心理、思想兼修的练习方法。是控制自身的行为、情绪和思想,把生命和大自然结合到最完美的境界。依据身心相互作用原理,笔者研发并实施了《瑜伽训练课》,对课程的理论基础、内容框架、培养目标、实施效果进行了简单梳理,希望能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增添一份助力。
(一)瑜伽体式围绕身体各部位展开练习,符合学生既“活”又“动”的需求
高一学生正处于身体发展的定型期,骨骼不断强壮,通过瑜伽的训练,可以极大限度地拉伸、扭转、压缩身体,增强骨骼的力量,提升脊柱的耐受能力。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亲身尝试和感受在一个舒适的姿势上保持深长的呼吸,用心灵关注身体的张力和自身器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和承受能力,使其思维和情绪得到活跃,听从身体的声音,感知内心的需求,调节自己的情绪,能够很好地调控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瑜伽呼吸引领学生关注自身发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一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节奏是紧张的,他们平日很少能静下心来关注自身的状态,忙忙碌碌中,有的学生迷失了方向,放弃了对成长中自我的充分肯定。瑜伽呼吸是一种有规律的深呼吸,能够使神经系统平静下来,减轻大脑压力,意识更加专注,学生在瑜伽训练过程中,将呼吸所产生的能量与自己的身体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整体的思考方式。通过自觉体会,自觉感知,自觉领悟,获取缓慢深呼吸带给自己的思考,智慧地思考“我”此时此刻在做什么,想些什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加深自我领悟,能够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全面激活生命的潜能。
(三)瑜伽冥想促进行为转化和形成,给予学生积极的暗示
高一学生在知、情、意、行等方面都还未达到成熟的指标,心理发展存在一定的动荡性。他们思维敏锐,但片面性较大,容易狂热、急躁、冲动,心理水平还处于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瑜伽冥想放松语能够使紧张、烦躁的神经舒缓下来,恢复能量,产生平和、宁静的内心感受,促进负性行为转化为正面、积极的行为。例如“消除不良情绪”的积极心理暗示语:“你学会了更好地观察生活,领悟生活中每一件事情带给你的启迪,你的心情逐渐地愉悦起来,内心更加地舒畅,你有能力面对现实,拥有足够的胜任感来解决问题。”学生在积极的心理暗示影响下,负性情绪得到消除,保持积极的状态,提升正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根据高一学生体能特征和心理需求,笔者设计高一年级的瑜伽训练课程,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练习。
(一)瑜伽训练内容
1.课程开始时瑜伽语音OM练习之后配合瑜伽呼吸。
2.瑜伽体位训练,依课程内容适当安排,按照仰卧、俯卧、跪姿、坐姿、站姿的顺序进行。
3.瑜伽体位穿插双人瑜伽,体现学生之间的交流。
4.课程结束前瑜伽放松、冥想和唱诵瑜伽语音。
(二)心理渗透主题
1.环境适应。消除学生对新环境、新集体产生的孤独感和紧张感;体会集体活动的凝聚力和团结合作精神;解决学生的不良情绪,获得生活的喜悦感;加强自我认知,学会充分地肯定自我;学会鼓励自己,乐观地看待每一件事情。
2.学习适应。按摩神经系统,缓解精神的紧张;加强专注能力的培养,提高自身修养;学会自主学习,关注内心感受;提高思考的能力,挖掘潜能;学生接纳自身实力,增强抗挫能力;坚定信念,保持平稳情绪。
3.人际适应。关注人际关系中的交往方式,缓解人际压力;安抚学生敏感易怒的情绪,释压定心;独立解决人际交往中的困惑问题,平稳情绪;借助团队的力量,学会理解他人,信任他人;学会冷静全面地思考问题,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瑜伽训练课程依据身心相互作用原理,从呼吸入手,训练身体韧性为媒介,适当渗透心理暗示,提升了高一学生的心理适应性,使学生快速地适应新环境,安稳情绪。同时,调整了学习状态,激发学生一定的创造性和想象。另外,在紧张的高中学习生活之中有专门的时间来了解同学,与同学一起挑战身体极限,彼此支持和温暖,也极大地缓解了学生人际上的困惑。学生课前、后填写“心情表格”,有利于学生关注内心,感受变化,鼓励学生从正面思考问题,拥有阳光心态,收获幸福人生。
通过与班主任和家长访谈,结果也发现,班主任感受到学生情绪平稳,适应环境能力提升,乐学团结,班级凝聚力增强,提高了班级管理效率,有效减轻班主任工作负担;家长感到欣喜,看到孩子们个子长高,身体强壮,情绪积极,脸上的笑容增加,亲子沟通阻碍减少,家庭和睦,幸福指数增高,但是在实践和探索中笔者也遇到了一些困惑。
面向全体与关注个别差异问题。瑜伽训练的强度根据高一学生的体能情况而定,一个班级中的学生体能差异很大,在考虑整体学生潜能开发的同时,还要兼顾个别学生的体能薄弱情况,如何做到兼顾强者和弱者,瑜伽训练强度要适中,授课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强调瑜伽不是竞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体能来定,不可逞能。
助人自助还是相互帮助。看到学生的课后反馈表,有的学生希望瑜伽训练课程加大难度,有的希望课程容易一些。作为心理教师,有些为难,是让学生自我领悟、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还是发挥人际互动、同伴合作的作用,达到相互帮助的目的。
教师留有课外延伸和实际应用的瑜伽训练内容,学生是否能够落实。课上训练的瑜伽内容,学生可以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应用和提升。需要学生用心钻研,自我领悟,不懈实践。教师需要对瑜伽训练内容进行反馈调控和巩固强化的措施。
(作者单位:大连教育学院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大连开发区第十中学)
(责任编辑:史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