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红梅 翟福贞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210023)
高校人才引进中“重新建档”利弊分析及对策思考
孙红梅 翟福贞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210023)
高校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在高校急需人才的情况下,大多数高校都会采用绿色通道“重新建档”的方式引进人才。本文从几个方面分析了“重新建档”的利和弊,对于已经“重新建档”和还没有“重新建档”的提出了几点对策。最终得出为了保证档案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切不可轻易“重新建档”,这样才能真实、完整、全面地评价一个人。
高校重新建档利弊对策
G275.9
A
2017-06-16
1931年梅贻琦在出任清华大学校长的就职演讲中提出:“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一所学校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因此高校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据笔者所知,大部分高校每年除了正常的师资补充外,在面临升格、评估时会采用给予购房补贴、安家费和科研启动费等政策引进自身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由于是急需人才,所以人事部门在办理调动手续过程中,一般会采用绿色通道“重新建档”方式引进。
“重新建档”一词对人事部门的同志来讲并不陌生,它是档案遗失或损毁时采用的补救措施,在人事部门同志对人事档案严格管理的情况下,补救形式的“重新建档”并不常见。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重新建档”逐渐演变成原高校想要留住人才而扣留档案,或该人才享受了原高校提供的福利后既不按协议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又不愿意按协议约定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原高校为维护自身的权益而被迫采取扣留档案的措施[1]169。新单位急于引进人才在无法正常调入档案的情况下而重新建立档案,这种方式虽然促进了高层次人才的流动,但带来的利弊还有待分析。
1.“重新建档”之利。(1)打开引进人才绿色通道。高校的发展需要高层次人才做支撑,有些高校甚至政府部门为吸引人才也会出台相应的办法,在办法中明确强调引进人才无法将档案转入的,开通绿色通道,填写《重新建档申请表》为其重新建立人事档案。这一做法从人才自身来讲可以不征得原高校的同意,由新单位为其快速办理引进手续,即只要新单位和人才自身双方同意即可。这样的绿色通道快速便捷地为新单位解决了引才问题。(2)加速高层次人才流动。随着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大部分高校对高层次人才都是求贤若渴,于是就突破重重障碍,采取非常规办法“重新建档”急速引进。这种方式使得人才自身变成一只自由飞翔的小鸟,不再受到任何约束,根据自己的意愿任选新单位。“重新建档”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高层次人才流动,更贴合市场经济的需要,有利于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2.“重新建档”之弊。(1)原高校高层次人才流失。高校一般为了留住人才或尽可能减少高层次人才流失,会制定相应的办法,如签订协议,约定服务期未满不予流动、承担违约责任、不转人事档案等措施,当高层次人才不能履行和原高校签订的协议或按协议约定不愿承担相应违约责任而提出工作调动时,原高校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一般采用不转人事档案即留住人事关系的方式来留住人才。这时引进人才的高校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就采用重新建立人事档案的方法调入高层次人才。即使原单位百般无奈留住了档案,也无法留住人才了,最终依然是高层次人才流失[2]72。(2)档案完整性被破坏。人事档案是反映一个人成长最原始的记录,记载了学习经历、工作经历、业务进修、思想政治表现、社会关系等内容,是单位和组织全面了解和评价一个人的重要依据。根据国家档案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档案不能由个人保存、转移和邮寄,以保证个人档案的真实和完整。“重新建档”则人为地将个人档案进行了分解,致使后来形成的档案材料与前期的档案材料无法整合,无法形成较为完整的人事档案。(3)提供利用方面不能反映真实性。“档如其人”说的是只要查阅一个人的档案,即使没见到本人,也能对其有了大致的了解。《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明确规定,考察党政领导干部拟任人选时必先查阅档案。所以一般单位在选人用人方面肯定会查阅本人的人事档案,如果是“重新建档”人员,仅能查阅后来形成的材料,无法全面了解人员情况从而无法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3]120,以此选人用人未免有些偏颇,有时甚至造成用人上的失误。其次机关事业单位在进行工资改革或养老保险改革时要查阅个人参加工作时间、工龄、学龄及工作经历等,档案材料不全就无法确定真实的参加工作时间、学龄、经历等,从而影响工资套改的真实性。(4)造成一人多档、“一女二嫁”。“重新建档”是人事档案工作中发现有材料遗失或损毁而采用的一种特殊补救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才逐渐演变成人才竞争的优惠政策。“重新建档”后即导致一个人在至少两个单位同一时间段拥有多卷档案,甚至会有利用原来的那卷档案在隐瞒新单位的情况下再次调动工作,这就造成了一人多档、“一女二嫁”现象。
3.“重新建档”对策思考。(1)认识档案管理的严肃性。早在1987年9月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2次会议就通过了《档案法》,档案法中所称的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4]。这是广义的档案,人事档案是其中的一部分,人事档案管理有法可依,具有很强的严肃性,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随意更改、损毁档案材料。(2)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避免“重新建档”。传统的事业单位用人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事业在编干部,另外一种是事业在编的合同制工人。早在20世纪80年代,事业单位用人除了由人事部门分配外,还会通过劳动部门面向社会招聘事业在编合同制工人,这两种都是传统的“铁饭碗”。2000年初,根据人事部门的相关实施意见,事业单位逐步施行聘用制,很多单位都实行了人事代理。随着聘用制的逐步推行,有些单位开始尝试柔性引进、项目引进、年薪制等灵活的用人机制。如果认识到“重新建档”会给后续工作带来一系列不可预见的壁垒时,可采用以上灵活的用人机制,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不调入人事档案、不重新建档、引进方式、待遇等条款。(3)积极面对和解决已经“重新建档”问题。2014年10月至2016年6月,中央组织部在全国部署开展了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审核中对于没有“重新建档”人员发现的问题也较多,多个出生日期、多个参加工作时间、材料不全比比皆是。对于“重新建档”人员根本无法审核,即该项工作无法开展。“重新建档”人员近百分之百跟原单位之间存在一定的违约,所以他们应该积极面对现状,回原单位积极妥善解决问题,争取早日将档案转递至新单位,否则会在任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后退休等方面出现不可预见的问题。
人事档案内容的完整性关系到个人成长记录是否完善,关系到个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个人的全面发展,关系到其档案利用是否准确、有效,关系到组织能否公道正派地选人用人,因此必须保证个人人事档案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切不可轻易“重新建档”,才能真实、完整、全面地评价一个人。
[1] 饶水利.高校“重新建档”引进人才利弊谈[J].知识经济,2010(22).
[2] 鲍春艳.高校人才引进中人事档案重建的探讨[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0(2).
[3] 吴鑫源.浅析高校人才引进中“重新建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7).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Analysis of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Archives Reconstruction During the Talent Introd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ought on Countermeasures
Sun Hongmei,Zhai Fuzhen
(Personnel Department of Nanjing Institute of Industry Technology,Nanjing 210023,China)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fierce.In reality,it is the competition of talents.Under the condition of urgent need for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mos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ll adopt the green channel of archives reconstruction to introduce talent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archives reconstruction from several aspects,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Finally,it concludes tha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authenticity and integrity of the archives,reconstruction can not be easily made so as to evaluate a person authentically,completely and comprehensivel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rchives reconstruction;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countermeasures
孙红梅,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