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档案事业史》课程教学的若干思考

2017-03-11 05:29张学辉
兰台世界 2017年22期
关键词:档案学课程教学

张学辉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合肥230601)

《中国档案事业史》课程教学的若干思考

张学辉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合肥230601)

《中国档案事业史》是档案学的专业基础课。加强对档案史课程教学研究,对于促进档案学人才培养、推动学科的继承和创新,发挥着重要作用。档案史教材严重滞后,应推进该课程的教材建设,不断充实学科教学内容,增加有关科技档案、专门档案以及少数民族档案等方面的知识,在授课方式上采用按专题讲授的方式,并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网络化。

中国档案事业史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G270.9

A

2017-08-03

近些年,网络技术的发展对档案学理论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电子文件、电子档案、数字档案馆等研究不断深入,但相比较而言,对中国档案事业史的研究仍然相对薄弱。2014年5月3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举办的“中国档案事业史学科建设”学术讨论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信息楼209会议室顺利召开。会议邀请来自国家图书馆、辽宁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郑州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等单位从事中国档案事业史教学研究的学者参加会议。与会学者就中国档案事业史的研究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档案事业史研究再次引起档案学人的关注。《中国档案事业史》作为高校档案学的一个专业基础课,提高该课程教学水平,对于促进中国档案事业史研究的发展,推动该学科的继承和创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从事《中国档案事业史》教学和研究的人员,以此为契机,加强研究,责无旁贷。

一、加强《中国档案事业史》的教材建设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为适应档案专业的教学需要,由韦庆远、程桂芬教授主持并在胡明诚、何其燔、陈章焕等学者的参与下完成了《中国档案事业史讲义》初稿。此后,中国档案史一直是档案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1961年与1963年,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曾对此稿进行过两次修订。“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中国档案事业史的研究和教学陷于中断。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恢复,为教学需要,由邹家炜、董俭在原讲义的基础上稍加修订予以重印,仍作校内教材使用。以后,随着我国档案事业的不断发展,档案事业史料的不断出现,档案教育的迫切需要,1984年由邹家炜、董俭、周雪恒对讲义进行了全面修订,特别在结构上作了较大调整,并吸收了新的研究成果,增添了一些新的章节,如太平天国、辛亥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档案工作,填补了这些方面研究的空白,于1985年出版了《中国档案事业简史》。这以后,由于档案史料的不断发现,1993年周雪恒同志重新编写了《中国档案事业史》,对《中国档案事业简史》作了较大的充实和调整。

时隔20年,《中国档案事业史》教材已相对滞后,其局限于中国文书档案史,对专门档案、科技档案等很少涉及;对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比如:辽、金、西夏等)的档案事业没有丝毫涉猎;由于对于古文献挖掘不够深入,结论存在着很多泛化、模糊化甚至是失误的地方,比如对天府、架阁库等问题的错误认识都应予以纠正[1]。随着我国对中国档案事业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以及考古学方面一些重大史料的发现,重新编写《中国档案事业史》的时机已经成熟,因此,迫切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重新编写一部高水平、新体系的《中国档案事业史》。课程内容陈旧,说到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教材更新速度跟不上社会变化的节奏,因此,档案专业教学改革应该从更新教材内容开始。教材的改革必须紧密结合档案学科发展的趋势和档案工作的实际,《中国档案事业史》作为档案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应组织全国档案学专家、学者重新编写。

二、充实《中国档案事业史》课程教学内容

如前所述,现在高校档案学专业采用的教材《中国档案事业史》相对滞后,因此在教学的时候应充实课程的教学内容。

比如在科技档案史方面,由于封建生产关系的需要,使中国古代与小农经济相适应的科学技术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但不能产出像西欧那样的近代科技。回顾一下近代科技产生与发展的历程,就会发现是与商品经济的进程相适应的。商品经济在封建制下的中国社会里始终没能发展起来,对于近代科技的产生不能形成强烈的社会需要,使得古代中国科技的发展失去了最根本的动机。

但在清朝后期洋务运动过程中,兴起一些近代军工和民工企业,在这些企业中产生了近代技术档案,设置了画图房等机构,并总结了一些技术档案管理的经验。抗战时期国民党退守西南后,在西南有如民生实业有限公司这类企业,在工业上有一定的发展,也产生了大量的技术档案。这些都应充实到科技档案管理教学中。学界也有学者致力于科技档案史的研究并产生了一些成果,如丁海斌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科技档案史研究,出版了两部专著——《中国科技档案史纲》(甘肃文化出版社,1999年出版)和《中国科技档案史》(东北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

专门档案方面,我国古代专门档案也非常丰富,一些对于维护封建统治关系密切的领域,如医药、建筑、地理、会计、统计等领域也都积累了丰富的史料。比如,宋代有各类医院,名称有“广惠坊”、“安济坊”、“养济坊”、“病囚院”、“医药院”等。大文学家苏轼在杭州为官时曾设立“安乐”医院。这所医院的病人管理,“医者人给手历,以书治愈失,岁终考其数为殿最”,这里所谓的“手历”既是必要的病人病情记录,也是主治医生施治用药的原始凭证,还是对医生进行考核、奖励的依据,当为病历档案无疑。在建筑方面,明代著名的建筑师蒯祥建造紫禁城时没有各类设计、营造图纸是无法想象的。长江三峡等地也有古代的水文记录保存下来[2]。专门档案中的统计档案,也有非常悠久的历史,马寅初在为陈其鹿所编的《统计学》一书作的序中写道:“统计之术,肇源甚古。禹贡分九州之土壤为九等,周礼载遂大夫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皆书于版。战国游说之士,动辄以各国之车骑万里相较絜,此与近世之国势调查将毋同。惜乎学术陵夷,秦烬而后,圣贤之遗制,明君之盛辎重,遐哉渺焉而不可考。”[3]可见,我国历朝历代非常重视统计工作,并形成了一定数量的统计档案。现有学者李忠谋出版了《中国城市建设档案事业简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出版),仇壮丽出版了《中国档案保护史论》(湘潭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为专门档案史积累了一定的素材。

少数民族档案方面,我国现在保存下来的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有满文档案、蒙文档案、藏文档案、维吾尔文档案、哈萨克文档案、彝文档案、傣文档案、纳西东巴文档案、白文档案、壮文档案、水书档案、朝鲜文档案等。我国的学者在这方面也积累了一些研究成果,如云南大学的研究成果:陈子丹《云南少数民族金石档案研究》(云南科技出版社,2001年版);华林《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研究》(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藏文历史档案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应把这些历朝历代的少数民族档案分别写入它们所属的朝代中去[4]。

三、采取按专题讲授的课程教学方法

1994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周雪恒主编的《中国档案事业史》教材,是按照朝代的顺序来介绍中国档案事业的发展历程,分别为夏朝、商朝、西周、春秋战国、秦朝、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朝、元朝、明朝、清朝前期、鸦片战争后清朝、太平天国、辛亥革命、北洋政府、国民政府、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成立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在每个朝代介绍这一时期的文书和档案的种类及载体类型,文书和档案机构及人员配备,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其优点在于能让学生了解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的脉络,但不足的地方在于对于同一专题的材料分散于各章节,不利于完整了解档案事业某一方面的发展过程。因此,在教学时,按照专题介绍我国档案事业发展过程,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能完整地阐述专题,其缺点在于不能反映专题与同一时期档案事业其他方面的联系,但总体而言,还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档案事业包括档案业务工作,这是档案事业的主体,还包括档案行政管理、档案学教育、档案学术研究史、档案法制等。相应地,《中国档案事业史》的课程讲授,笔者认为应分为以下几个专题:文书与文书工作发展史,档案机构与档案人员沿革,档案管理工作发展史,档案利用工作发展史,档案保护技术发展史,档案教育发展史,档案学术发展史,档案行政管理体制发展史,档案法制发展史。这里需要明确的是,文书与文书工作发展史是否应纳入档案事业发展史,我们认为在档案工作成为一项独立的工作之前,我国档案工作是文书工作的一部分,所以讲授古代中国档案事业史,就不能回避古代文书和文书工作。

四、实现档案史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网络化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以及高校硬件设施的改善,很多高校都实行多媒体教学,在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时,我们要避免把PPT课件变成只是文字的堆砌。档案史课程与《档案管理学》、《档案保护技术学》这些实践性课程不同,课堂理论讲授占很大比重,学生会感觉到有些枯燥,上课时可以多利用一些已有的视频、图片资料,可以更生动地呈现课程的内容。比如,讲授我国古代甲骨档案的发现和流散,可以适当采用CCTV-4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制作的《国宝档案》节目之“传奇—神秘的甲骨”视频,以及北京电视台制作的《档案》节目之“国宝奇案之甲骨疑踪”视频。讲授我国古代敦煌遗书的流散,可以适当采用CCTV-4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国宝档案》之“敦煌遗书”和“流失海外的国宝”,以及北京电视台制作的《档案》节目之“敦煌莫高窟”。讲授我国古代各个朝代珍贵的档案典籍和一些档案库房,比如介绍唐朝的甲库和甲历,介绍明代的档案库房皇史宬,可以再多选择一些图片资料。

档案事业史时间跨度大,内容丰富,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可以把班级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小专题,比如“八千麻袋事件”之前前后后,我国档案管理体制的发展演变,宋代的架阁库及其制度等等,将这些专题制成PPT,然后由小组中的一个成员进行讲解。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多边互动教学机制,利用网络交互性强的特点,设立类似BBS、论坛或QQ群形式的网上教学讨论区。由老师发布问题,进行指导,既可以是老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交谈,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交谈,还可以分成小组进行学习。老师和单个学生之间的联系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实现联系。老师通过电子邮件发送问题,学生完成后再回复给老师,这样可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要求。

[1] 赵彦昌.关于《中国档案史》教材建设的若干思考[J].档案学通讯,2009(6):84.

[2] 蒋卫荣,王铭.关于中国档案事业史的若干问题断想[J].档案学通讯,2001(6):71.

[3] 陈其鹿.统计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28:15.

[4] 冯子直.希冀中国档案文化史取得新的研究成果:在《中国档案事业史》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J].中国档案学研究,2013(1):12.

Reflections on Course Teaching About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ves Cause

Zhang Xuehui
(Management School of Anhui University,Hefei 230601,China)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ves Cause is a basic course for archives major.To strengthen teaching studies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ves cause is crucial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archives talents,academic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The teaching materials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ves lag far behind of the reality,so we should promote the teaching materials construction,enrich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subject constantly,increase the expertis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chives,special archives and archives of Chinese minorities.As for teaching method,we should teach according to special topics and continuously explore new teaching method to realize diversification and networking.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ves Cause;teaching materials construction;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thod

猜你喜欢
档案学课程教学
历史追溯与革新路径:中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特征阐释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档案学学科入门指导课程专题设计探讨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