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大哲
(吉林省延边州红十字中心血站,吉林 延边 133000)
HBV(乙型肝炎病毒)、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CV(丙型肝炎病毒)是当前经由输血传播的主要感染病毒,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逐步降低了输血传播此几种病毒的感染风险,典型的有核酸检测技术(NAT),因此,本研究重点探究核酸检测技术应用在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效果,数据结果归整如下。
本研究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本血站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7158份作为对象。
仪器: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的检测仪器[1]:EVO150全自动加样器(瑞士Tecan企业生产)、FAME24/30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瑞士Hamilton 企业生产);ALT试验检测仪器:卓越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科华企业生产);核酸检测的仪器:7500 Real time PCR 仪(美国ABI企业生产)、ChiTas BSS 1200自动化核酸纯化仪。
试剂:ELISA检测的试剂[2]:抗-HCV、HBV表面抗原、TP抗体、HTLV抗体(单试剂),均使用对应的ELISA试剂;ALT试剂:ALT速率法的检测试剂;核酸检测试剂:HBV、HCV、HIV(1型)的核酸试剂盒(A、B盒),A盒表示核酸提取试剂、B盒表示核酸的扩增试剂。
首先,对每位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检测其HTLV抗体、抗-HIV、抗-HCV、HBV表面抗原、TP抗体,使用ELISA方法检测,其次,ALT用速率法进行检测,检测均用双试剂,采取两次检测法。双试剂结果显示为阴性说明血清学检测为合格,最后进行核酸检测,其检测方法为:在血清学检测结果合格后,对血液标本使用8人份混合检测,对混合检测阳性标本予以拆分后的单人份检测,机采血小板标本均予以单人份检测。进行8人份混合检测时,每份标本均取200 ml并进行汇集,从1600 ml的混合样本中,抽取1200 ml血浆提取核酸;单人份检测时,直接在汇集管中放入1300 ml样本,抽取1200 ml血浆提取核酸。检测结果会检测出病毒扩增产物。
使用汇集管进行核酸提取前,加入DNA、RNA内标IC,将其当成有效提取DNA、RNA核酸标识,实验前都设置NC(阴性对照)、PC(阳性对照)、QC(室内质量控制)。
7158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的血清学检测结果:对7158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采取双试剂血清学检测,其合格的标本共7023份,不合格的标本共135份,其血清学检测合格率达到98.11%,不合格标本率为1.89%。对合格的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在不合格的标本中,不合格项中最多的是HBsAg,达79份,占到1.10%;HIV抗体仅1份,占到0.01%;ALT达39份,占到0.53%;HTLV抗体达10份,占到0.14%;TP抗体达25份,占到0.35%;HCV抗体达10份,占到0.56%。从结果可知该地区乙型肝炎的高发区,HIV、HAV在无偿献血者中的整个携带率较低。
7023份无偿献血者的标本合格,进行HIV、HCV、HBV联合式核酸检测后其结果为:共10人的核酸检测结果不合格,都是HBV-DNA,其阳性检出率为0.14%,均未检出HIV-RNA、HCV-RNA。
输血是临床治疗过程中常使用的手段,能够有效抢救患者,但输血过程也存在较为严重的感染、病毒等风险,因此,在进行输血之前,临床通常采取血清学方法来检测病毒,但此种方式的窗口期较长[3],即病原体在感染机体后至可被检测试剂检测出来的总时间较长,且检测后有较高的残余风险,通过核酸检测方式后,可有效缩短检测窗口期,根据研究结果可知,单一样本、8混样本、16混样本进行核酸检测后,3大病毒窗口期分别为:HBV为20.3天、11.4天、17.5天;HIV分别为2.8天、5.6天、6.4天;HCV分别为11.3天、16.4天、20.3天。与传统方式相比,可有效降低三输血传播病毒整体窗口期。同时,核酸检测还可检测出隐匿的乙肝病毒感染患者,从而更好防范乙肝等传染疾病。
综上所述,将核酸检测用于无偿献血者患者检测过程中,能够有效降低输血过程残余风险,可推广。
[1] 黄 丹.献血者血液样本核酸检测降低经血传播感染性疾病风险的效果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7,38(9):1043-1044.
[2] 梁浩坚,许结仪,郑优荣,等.2013-2014年广州无偿献血者血液核酸检测无效结果分析[J].广东医学,2016,37(z2):177-179.
[3] 王 燕.核酸检测技术在酶联免疫吸附法漏检HIV和HBV血样筛查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卫生,2016,19(6):44-45.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7年7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