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娟
(鹤岗鹤矿妇婴医院,黑龙江 鹤岗 154100)
子宫内膜癌为女性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不仅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而且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较大的威胁[1]。本文主要研究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6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年龄37~72岁,平均(52.6±3.27)岁;平均体质量(65.2±3.28)kg;子宫内膜样腺癌57例,浆液性腺癌3例,透明细胞癌2例。将所有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分成两个组别,其中31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而另外31例研究组则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在一般临床资料比较上,组间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具体为:对患者进行麻醉处理,取膀胱截石位,于下腹正中位置行一切口,在切断骨盆漏斗韧带之后把卵巢静脉予以高位结扎。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切除子宫动静脉与主韧带、骶韧带,并将子宫颈完全切除,之后进行阴道残端缝合。对于实施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在打开直肠阴道间隔跟输尿管隧道之后,对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进行完全清扫,并逐层关闭切口。
研究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具体为:对患者麻醉处理后,选取膀胱截石位,常规留置导尿管,在阴道内放置举宫器,构建CO2气模,置入腹腔镜探查,将腹内压控制在14 mmHg以内。于左右侧下腹部麦氏点切出约为5 mm的切口作为第2、3穿刺孔,并在耻骨联合跟脐部间行一5 mm的切口作为第4穿刺孔,对患者的腹腔与盆腔状况进行探查,对于增大、可疑淋巴结均予以清除;针对侵犯肌层<50%,直径在2 cm以内,为中高分化且有低危淋巴结转移条件的相关病灶,要实施筋膜外全子宫与双附件切除;针对存在高危因素,且侵犯肌层≥50%的病灶,除了要进行盆腔淋巴结切除,还要对腹主动脉旁淋巴结予以切除;对于累及宫颈的病灶,要实施子宫根治性切除术治疗,在淋巴结清扫完成后常规关腹。
记录两组患者围术期各项临床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操作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等;同时,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百分数(%)、例数(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临床手术指标比较上,研究组患者淋巴结清扫个数为(17.3±1.26)个,与对照组的(17.0±1.28)个相比较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外,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为(201.4±22.5)mL、手术操作时间为(172.5±26.7)min、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2.4±0.28)d、住院时间为(13.2±2.38)d,与对照组的(402.7±28.9)mL、(220.8±28.7)min、(3.7±0.62)d、(18.6±2.25)d、(3.4±0.76)d相比较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术后出现尿潴留1例,切口愈合不良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45%;而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尿潴留2例,淋巴囊肿1例,肠瘘1例,肠梗阻1例,切口愈合不良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2.58%,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当前,腹腔镜技术逐渐被运用于早期子宫内膜癌治疗中来。该种手术方法与开腹手术相比较创伤较小,术中出血量较少,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因此并发症发生率也相对较低[2]。另外,腹腔镜有放大的作用,可以让组织解剖结构、手术视野等更加开阔,有利于淋巴结的彻底清除[3]。同时,该种手术方法还可以有效暴露闭孔窝深处血管,能够清晰探查并切该部位的淋巴结,不仅效果好,而且能够避免对闭孔窝深部血管造成较大的损伤,且通过构建气腹,可以有效增加腹腔压力,避免对小血管造成损伤[4]。从本次研究结果可看出,研究组各项临床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腹腔镜手术运用于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中,能够在取得良好疗效的同时,避免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1] 邢景娜,王世荣.微小RNA-200家族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S1):57-58.
[2] 王 芳,黄冬梅.盆腹腔淋巴结切除对早期子宫内膜癌复发的影响[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5,28(02):138-140.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7年7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