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视域下多元识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7-03-10 09:36徐层珍
河北职业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模态教学资源学习者

徐层珍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深圳 518172)

多模态视域下多元识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徐层珍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深圳 518172)

多元识读能力是信息时代要求具备的一种新的识读方式和技能。培养语言学习者多元识读能力的关键是要发展其多模态识读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发挥多模态教学的效应优势,通过教学资源的多模态化,教学互动方式的多模态化和学习评价体系的多模态化,帮助学习者理解各种语言和非语言符号参与意义建构的表征,培养其对多模态的敏感性,从而提升其多元识读能力以应对信息化社会的挑战。

多模态;多元识读能力 ;培养策略

移动互联网络技术和传播媒介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改变了人类接受信息的渠道和方式,引起了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特别是在外语教育领域,随着数字、媒体、网络等可用资源越来越丰富,多模态教学已经成为外语教学的主流模式。多模态教学需要学习者的多元识读能力与之匹配。因此,多模态视域下学习者多元读写能力的培养就成为语言教学的主要目标。

一、多模态与多模态教学的效应优势

多模态:从交互方式看,模态通常指人类通过感官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互动方式,[1]如视觉模态、听觉模态、触觉模态、嗅觉模态和味觉模态等就是人类的5种不同的感知方式。从人机互动的方式看,模态被认为是人体感知信息的通信模式或信息通道。[2]模态可以通过一种或几种渠道或媒介来实现。把只运用一种模态的系统称为单模态,两种模态系统的称为双模态,三种以上的模态系统称为多模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多种媒介的广泛应用,多模态的交际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成为人类生活和交流的新常态。

多模态教学: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将语言、声音、图像、色彩、动作等意义构建的元素融入教学,并将其优化成最有效的意义表达方式,激起学生听觉、视觉等多感官多维度的充盈体验,并指导学生利用多种符号和技术手段构建意义。[3]与传统单模态的语言教学模式相比,多模态教学具有很强的效应优势。中国学者顾曰国通过构建多模态学习模型并对由信息获取、意义建构和实践能力构成的三个学习行为进行分析,论证了多模态教学具有下列效应优势:第一,模态的适当转换有利于提高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持久记忆,增强对知识的内化效应;第二,多模态教学比单模态教学更能提高学习者的记忆力;第三,词语结合图像比单独学单词的效果更好;第四,与个人单独跟计算机学习相比,师生面对面交流和讨论能从多模态通道获取信息,学习效果更佳。[4]

二、多元识读能力的概念回顾与研究现状

多元识读的概念肇始于新伦敦小组发表的论文《多元识读教育学:设计社会未来》,其目的是探讨在新媒介时代如何以新的识读方式应对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交际技术多样化的挑战。他们认为由于通讯渠道和多媒体的多重性以及语言文化的多样性,传统的以语言为中心的识读方式在社会文化相互渗透、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应该向由更多符号系统组成的媒介转换的多模态识读方向发展,即发展学习者的多元识读能力。他们把多元识读能力定义为:学习者以已有知识体系为基础,创造性运用现代网络多种媒体和信息技术手段,通过语言文字和视觉图像音效等多模态形式获取信息的批判性的理解力。

多元识读的概念引起了教育界和语言学界的极大关注。国内外学者纷纷从不同的角度展开对多元识读的研究,并对多元识读能力的界定进行了更深入的阐释。Williamson把多元识读能力界定为阅读各种媒体和模态提供的信息的能力;而Cope and Kalantzis认为多元识读能力是人类对信息和多媒体技术有关话语形式的认知和应用以及理解和适应不同文化的能力。[5]很显然,国外学者对多元识读能力的界定更多侧重人们的认知理解能力。我国学者则从意义建构方面做出补充阐释,认为多元识读能力的概念还应包括运用多模态手段完成意义建构的能力。如胡壮麟认为多元识读能力包括文化识读和技术识读。前者指学习者用来描写语言、文化多样性和适应其变异的能力,后者指多模态识读,即学习者能在信息环境中利用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构建意义、学习和工作并与他人互动交际等。[6]张德禄则进一步明确了多元识读能力的意蕴,认为多元识读能力除包括传统的语言识读能力外,还应涵盖视觉、听觉、姿态、空间、文化以及信息时代的技术识读和信息识读等多种识读能力,其中,信息识读能力最为重要。[7]由此可见,多元识读能力既包括传统的“会说能写”的语言读写能力,也包括非语言符号系统组成的多模态识读能力,且后者是信息时代多元识读能力培养的核心。

三、多模态视域下多元识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在新媒介时代,语言教学除了继续培养学生常规的语言识读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借助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他们的多模态识读能力。在外语教学中,要运用多模态教学设计,通过教学资源多模态化、教学互动多模态化、教学评价多模态化等策略创建多模态化的学习环境,全方位地培养和提升学习者的多元识读能力。

(一)开发多模态化的教学资源,提升学习者信息识读和技术识读能力

教学资源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载体。多模态教学资源通过符号系统的多模态化呈现形式突显意义表达的多模态化,以此提升学生的信息识读和技术识读能力。开发多模态化的教学资源的重点是教材和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和利用。首先要开发多模态化和立体化的教材,突破传统教材的单模态化的局限性。在传统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融合声音、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模态技术的呈现形式,满足不同学习性向的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效传输和接受,因为多模态之间的适当转换能有效提高学习者的记忆能力,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其次,构建完善的校园网络,开发网络学习平台,实现多模态教学资源与互联网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互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学习者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不再受到限制。丰富的多模态教学资源可以利用网络技术优势,实现课内外教学有机结合,使教学内容得到延伸和拓展。教师以多模态化的教学资源为基础,采用以立体化教材为中心,多媒体课件为辅助,网络学习平台为依托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信息环境下的信息识读和技术识读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为: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上丰富的数字资源库获取文字、音频、视频、图片等多模态素材制作网络课件和微课视频,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上传丰富的教学资料,拓宽教学内容。当然,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也相应地变得多模态化,声音、图像、颜色和肢体动作等在识读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多模态化的教学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识读和技术识读的能力。

(二)开展多模态化的互动教学,培养学习者多模态意义建构能力和交际能力

教学互动是多模态视域下教学组织的重要形式和有效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多模态互动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多感官的协同体验,启发多模态思维能力,从而全方位提升其多模态语篇意义的建构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依据互动双方的关系,多模态互动方式可分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人机互动等形式。从互动的策略来看,多模态互动包括角色扮演、小组协商、PPT演示汇报、情景剧汇演、虚拟现实等。互动的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教师要成为多模态的选择者、协助者和示范者。在师生互动学习中,教师要通过多模态的选择与示范,让学生注意到各种符号的意义潜势。运用言语交际时,除了语言文字外,教师的表情、声调、语气、肢体动作都承载着重要的信息和意义,在保持注意力和表达感情方面有重要作用。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音频、字幕、图像等符号的协同作用能实现对学习者的多感官刺激,强化对语言知识和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同时,教师要善于设计多模态问题激发学生参与讨论和协商,开展生生互动。在生生互动中,学生要有意识地将各种技术模态融入意义的建构,并注意各种模态的协同作用,如文字与图片的匹配,图像与字幕配合等,在实践中学习运用多模态符号建构和补充不同的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交流。此外,还可以发挥移动网络技术的优势,开展人机互动。互联网提供了海量的多模态化的立体化学习资源,可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且不受时空的限制,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进度进行自主学习。还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开展在线的人机互动交流,师生进行在线的对话、讨论、协商、作品展示交流等。在上述多模态化的互动学习中,学生通过与文本的互动,理解了文字、颜色、字体、图片、排版、空间布局等协同作用传递的不同意义,培养了多元识读能力;学生通过与视频和影视的互动,置身于虚拟的文化环境中,体验了不同文化语境中的交际情境,增强了多模态的交际能力。

(三)建立多模态化的评价体系,促进学习者多元识读能力的提升

在多模态教育环境下,应建立多模态化的评价体系考核学生的多模态语言学习效能,促进其多元识读能力的发展。多模态化评价体系应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中均有体现。在形成性评价中,应建立档案袋记录学生课上和课下的多模态学习过程,分级进行评价,考察学生能否运用多模态的符号建构意义,发展其多模态交际能力。课上形成性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口头报告、PPT演示、对话表演、英语模仿秀、视频作品展示、短剧表演等多模态化的学习技能成果,课下形成性考核主要考核学生通过手机和网络平台进行在线自主学习的情况,包括预习、网上作业、参与在线讨论、网络日志、在线测试等。终结性考核除了考察学生常规的综合运用语言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包括对多元识读能力的评估。如试卷设计中增加图表、音频等语言辅助模态形式,采用配图的看图写作测试模式等,这种多模态化的试卷设计不仅能考核学生的语言读写能力,还可以促进其多元识读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四、结语

在信息时代,多元识读能力既是现代教育培养的一个主要目标,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多模态教学模式能优化学习环境,增强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持久记忆。在多模态教育环境下,开发丰富的多模态化的教学资源,采用多模态的互动教学方式和多模态化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培养学习者多元识读能力,对探索新媒介时代语言教学的新视角有启示作用。

[1]Kress,G.,Van Leeuwen,T..Multimodia Discourse:The Mode and Media 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 [Z].London:Arnold,2001:21-22.

[2]王慧君,王海丽.多模态视域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J].电化教育研究 ,2015,(12):70-76.

[3]史军华.大学英语多模态教学模式的架构设计[J].教育与职业,2012,(14):100-101.

[4]顾曰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4):3-12.

[5]Cope,B.& M.kalantzis. Multiliteracies: literacy learning & the Design of Social Futures[C].Melbourne:Macmillan,2000:9-37.

[6]胡壮 .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1-9.

[7]韦琴红.多元识读理论解读[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3,(4):59-62.

2017-06-16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研究项目 “信息化时代英语专业课程多元识读教学研究与实践”(2016jgyb021)

徐层珍(1964-),女,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模态教学资源学习者
基于BERT-VGG16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模型
多模态超声监测DBD移植肾的临床应用
跨模态通信理论及关键技术初探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