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桃,谢明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
高职教育转型升级背景下产学研一体化育人的实现路径分析
辜桃,谢明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
产学研一体化育人是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要,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是高职教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需要。当前高职教育的产学研一体化育人还存在育人理念缺失、育人机制有待完善、育人模式流于形式等问题和瓶颈,要转变发展理念,营造产学研一体化育人的外部环境;要实现资源共享,完善产学研一体化育人的人才培养机制;要推进产教融合,创新产学研一体化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一体化育人是高职教育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高职教育 ;转型升级; 产学研一体化育人
“经济的转型升级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劳动力市场人员素质的提高,由此必然对学校培养人才的方式方法和层次方面提出新要求”。[1]随着经济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我国已进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期,迫切需要高校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责任。对于为社会提供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人才的高职教育来说,产业转型升级既为高职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同时又倒逼高职教育的培养方式转型升级。《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这一论述充分表明产学研一体化育人是高职教育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产学研一体化一般理解为产业、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生产、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既呈现出追求经济效益的经济属性,又呈现出培养人才的教育属性。高职教育产学研一体化育人是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背景下充分发挥企业行业、高职院校、科研院所等教学主体和教学资源的功能进行协同育人的一种教育模式,强调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属性。
(一)产学研一体化育人是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要
产学研一体化育人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存在着必然联系。当前,我国科技发展正进入由量的增长到质的提升的跃升期,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但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有专家在“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研讨会”上指出,“我国在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上对外依存度高达50%,高端产品开发70%要靠外援技术,重要的零部件80%需要进口,一些关键的芯片甚至是100%进口”。[2]企业作为创新驱动的重要主体,长期以来自主创新动力不足,其阻力主要来自于创新成本过高、创新人才短缺、创新环境缺乏等。产学研一体化育人通过加强高职院校和企业的互动,企业可以更方便地获得高职院校科研人才的智力支持,更方便地把优秀学生吸纳成员工,汇聚一批知识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二)产学研一体化育人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
产学研一体化育人对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职业教育必须“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换言之,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顺应高职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使培养的人才真正为社会所用。近年来,高职教育蓬勃发展,截至2015年底,全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已达1341所,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但是在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方面也存在问题,一些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还停留在认识层次,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未完全跳出普通高等教育的框架,往往忽略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及择业能力的培养,而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又离不开真实的工作环境,需要不断地实践和操练,故而引发了中国劳动力市场技能型人才供求不平衡的问题。据《中国劳动力市场技能缺口研究》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有1200多万名本科生和高职院校毕业生求职,但不少雇主依然很难找到合适的人才”。[3]因此,高职院校积极探索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发展规律的产学研一体化育人模式,是走出当前人才培养困境的重要出路。
(三)产学研一体化育人是高职教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需要
产学研一体化育人是高职教育内涵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实现方式。但就目前高职院校的发展现状来看,其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还很难适应产业转型升级要求,主要表现在技术教育比较薄弱,难以培养既能动手操作又能技术创新的技术技能人才,这一状况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能力。《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明确指出,“推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与当地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因而高职院校要主动对接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的衔接配套,充分发挥企业的参与办学作用,强化产学研一体化育人,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高职教育产学研一体化育人是多元主体参与的过程,“产”代表企业,“学”代表高职院校,“研”代表科研院所,主体不同,各自的利益诉求也不同,若不能找到有效契合点,产学研一体化育人的功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淡化和忽略。
(一)产学研一体化育人的理念缺失
企业、高职院校、科研院所因属于不同性质的主体,各方对于产学研一体化育人的必要性缺乏深层次的共识。许多高职院校虽然认识到产学研一体化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但仅仅停留在理论研究,并未真正以市场需求导向去培养学生。大部分企业遵循市场化发展理念,奉行经济利益至上的原则,也没认识到通过产学研一体化储备后备力量的重要意义。科研院所注重高新技术的研发及科研成果的转化,但对教学、生产、研发之间的关系认识不到位。显然,各方主体都没有看到产学研一体化育人的长远利益,当各方利益诉求难以平衡时,合作育人则会收效甚微。
(二)产学研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有待完善
我国关于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作的政策充分肯定了产学研合作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认为产学研合作是化解“校企合作两张皮”尴尬局面的有效途径。虽然企业、高职院校、科研院所在认识层面认可产学研合作,但在产学研一体化育人上并未形成系统的长效机制。一是缺乏相关沟通协调机制,各方利益主体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存在一些矛盾,但因为缺乏专门的信息交流平台,无法实时沟通与协调,使合作关系受阻。二是缺乏保障机制,虽然国家政策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并没有形成具体的政策,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的引导和规范作用不明显,降低了各方利益主体的积极性。三是缺乏运行机制,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训基地鲜有搭建,学生的企业顶岗实习徒有虚名,产学研一体化育人的责任制束之高阁,因而产学研一体化育人的链条并没有打通。
(三)产学研一体化育人的模式流于形式
目前企业、高职院校、科研院所各自为政的状态影响了产学研一体化育人成效。各方主体之间的对接不紧密,合作层次不深,合作程度不高,而且一般是学校主动上门寻求合作,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积极性并不高,仅部分实践环节有企业参与。根据龙德毅等人的研究发现,“企业对校企合作依赖性不高——大约67%的样本企业中每年新招聘员工来自职业院校的比例低于20%,大约60%的样本企业所委托职业院校培训的员工数量占全员的比例在5%以下;而90%的样本院校都采用校企合作的办学方式。”[4]由此可见,目前高职院校的产学研合作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使产学研一体化育人呈现低效、短效的局面。
(一)转变发展理念,营造产学研一体化育人的外部环境
各级政府应充分重视产学研一体化育人对于经济转型升级人才需求的重要性,采用政治及经济措施,吸引企业、科研院所参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完善产学研一体化育人的配套政策,明确各方在育人过程中的作用,确保各方主体的高效互动。企业要秉持互信互利互动的理念加强和高职院校的联系,主动承担培养参与主体的作用,利用高职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智力优势研发先进科技产品,通过产学研合作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应不断更新办学理念,注重内涵发展,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关注企业行业的发展方向,有效激发企业、学校、科研院所合作的积极性。科研院所要积极寻求与自身实力相匹配的高职院校合作,以科研为纽带,以项目为桥梁,加强高新技术成果的研发与转化,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二)实现资源共享,完善产学研一体化育人的人才培养机制
“资源共享是提升合作水平的重要条件之一”,[4]产学研各方主体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共同创造教育资源。一是共建产学研创新平台,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高职院校可与企业、科研院所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建实验室、校内外实训基地、科技孵化园等,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二是搭建产学研信息交流平台,定期发布高职院校、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合作需求信息,为产学研合作牵桥搭线。三是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职院可以聘请企业及科研院所的技术骨干充实教师队伍。四是联合开发课程体系,学校教师、企业优秀专家、科技人员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同编写教材,共同实施教学过程和共同评估教学质量。
(三)推进产教融合,创新产学研一体化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2017年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回答记者提出的职业教育问题时表示,“只有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才能了解产业发展的现状;只有把学校建在开发区里,才知道开发区人才需求的动向,知道需求才能提供供给。”高职教育产学研一体化育人必须积极探索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认识到产教融合对于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就是一个例证。2017年4月份教育部和广东省教育厅、中山市政府、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四方联动建设的职业教育产学研平台“华南职教产学研合作实验基地”揭牌,为该学院服务经济建设开辟了广阔空间。当前高职院校要主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加快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育人,积极推进校企合作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融教学做为一体,融学校与企业为一体,实现高职院校、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共赢”。
[1]袁锡明,陈洁 .产学研合作:助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J]. 中国高校科技,2012,(8):71-72.
[2]刘 .专家:我国核心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高达50% [N]. 经济参考报,2015-12-22(3).
[3]邱晨辉,王月.《中国劳动力市场技能缺口研究》发布——高技能劳动力缺口警钟再次敲响[N].中国青年报, 2016-11-28(11).
[4] 转引自练玉春.校企合作,看上去很美[N].光明日报,2015-11-10(15).
[5]娄金霞.深化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的对策与路径[J].中国高校科技,2017,(1):84-86.
2017-05-07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高职教育转型升级背景下产学研一体化育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5C1164)
辜桃(1982-),女,娄底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