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薇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镇江 212013)
高职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实践与对策
——以财经商贸类专业为例
陶 薇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镇江 212013)
校企合作是我国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从目前高职院校推进校企深度融合的实际操作过程来看,大多数院校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文章以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财经商贸类专业为例,在深入研究校企合作基本规律和总结具体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经验的基础之上,构建了四种创新型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推进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财经商贸类专业
高等职业教育承载着为企业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使命,近几年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招生人数增加,办学规模扩大,建设投入与日俱增。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专家和广大学者普遍认为“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已经成为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目前,这一模式在我国不同层次的高职高专院校都已经得到广泛的推广和运用,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从实际操作的过程来看,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困难,尚未形成良性的、可持续的校企共同培养人才模式。文章以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财经商贸类专业为例,根据校企相互接触、合作的紧密程度,以适配机制为导向,在深入研究校企合作基本规律和总结具体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经验的基础之上,构建了四种创新型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推进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1.松散浅触型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松散浅触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学校和企业之间是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具体是指学校、行业、企业三方在人、财、物等资源不改变其固有隶属关系的前提下,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共同开展人才培养。一方面,企业根据需要参与高职院校学生的部分实践教学指导工作;另一方面,学校根据需要适时开展一些技术研发和合作、教师向企业提供一些业务培训等。这种模式适用于校企合作的初级阶段,有利于打开校企合作之门,但缺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财经学院于2005年就开始启动了校企合作工作,前期该学院与企业的合作就是一种松散浅触型的合作。合作内容仅限于与一些相关企业签订校外实训基地、为企业提供业务培训、被聘为企业的业务顾问等等。从总体合作的情况来看,因为没有长效的合作运行机制、合作企业更换频繁、合作时间也不长,因此,企业与学校的合作不够深入,对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帮助不大。但是,这种校企合作模式在校企合作之初是“敲门砖”,可以广泛接触企业,了解企业实情与对校企合作所持的态度,为后期深度合作企业的筛选做充分准备。
2.紧密推动型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紧密推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学校积极主动推进为主,以友好合作为目标,将学校、企业的相关资源要素在一系列运行和保障机制的基础之上,按照双方约定的要求有机结合形成共同的支持系统、管理系统和评价系统,最终达到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无缝对接,为社会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的。该模式下的合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属于校企深度合作发展阶段,主要适应于具备较好条件开展办学体制机制改革的院校。目前,多数院校的“订单式”培养、“企业冠名班”等都属于这种模式。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财经商贸学院目前就处于校企深度合作发展的关键时期,2013—2016年学院领导通过多方联系和校企双方积极推动下,2014级各专业班级分别对接相应的企业,大胆尝试校企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14级物流专业两个班对接苏宁物流有限公司南京雨花物流中心成立“苏宁”冠名班、14级营销(1)班正式成为“麦德龙教学做一体化实验班”、14级会计班和营销(2)班对接镇江新区汽贸行业协会,成为该行业协会的“订单式”培养班级。这些班级在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实践教学、教师选聘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特别是学生在每学期的课程设置中都开设了为期一周到两周的企业认知课程,校企深度合作,工学轮流交替,使学院的校企深度合作水平再上新台阶。
3.共荣互动型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在以往的企业合作过程中,最令学校头疼的事情就是企业对合作持有不冷不热的态度,总是缺乏热情、积极性不高。共荣互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因为有了政府部门的参与,改变了以往“一头冷一头热”的局面,政府、企业和学校共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中心,将多方的资源和要素有效整合形成相互依存的教学链,促进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联合发展,真正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相互依赖、相互促进,蓬勃发展的新格局。该模式是校企深度合作成熟稳定的理想状态,学校和企业都处于自主自发、高度开放合作状态,属于校企深度合作发展到成熟阶段后的高级形式,也是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发展的最高目标。比如,“厂中校”“校中厂”、校企合作办学、成立城市圈高等职业教育联盟等。目前,在地方政府和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的支持和帮助下,财经商贸学院与快乐蜂(中国)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其中营销15、16班成为了现代学徒制试点——“永和大王店长(经理)班”,每学期学院选派学生按组深入到上海地区的部分门店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跟班跟岗实习。学生入店以后,在店长的指导下学习各种店面管理和营销的技巧和方法,随后就由这4—5个学生全面营运和管理店面,这是开始这种高度合作模式的初步尝试。
4.虚拟创业型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在全国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某些专业或班级暂时未能找到合适的合作企业,可以尝试这种虚拟创业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主要适用于财经商贸类专业,通过引进企业工作模式,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培养动手能力的积极尝试。通过在班级中设置虚拟公司相应的职务,引导学生模拟现实市场公司的工作程序、管理方法和科学研究方式,进行相关专业的实践环节操作,同时通过设置合作竞争环节,培养学生创新创意能力、交往能力和实操水平,形成团队精神、合作方法和业绩观念,待时机成熟时找到合适的企业可以直接对接。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财经商贸学院的营销141班级就是这种模式的试点。在2014年9月该班级进校之初,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该班级就成立了“尚美”销售模拟公司。通过教师对营销专业《商务礼仪》《营销策划》《网络营销》《商务沟通与谈判》等核心课程教学内容和实训环节的处理、加工和整合,设法引导学生模拟现实市场公司的工作程序、管理方法和科学研究方式,进行相关专业的主题策划、市场运作、销售管理、财务管理等,将学生置身于动态营销的情景之中,不断强化学生的营销活动体验和感受,促使学生在“学生”与“职场人”之间不断进行角色的转换,做到边“学”边“做”,使其充分体验职业角色,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1.校企深度合作辐射示范效应初现,镇江地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不断走向深入
自镇江高等专科学校财经商贸学院校企合作初现成效以来,该校其他学院和专业也陆续开始走向校企深度合作之路。2015年6月中德诺浩汽车人才培养基地落户镇江高等专科学校汽车工程学院,首批中德诺浩汽车专业将面向普高生源招收并选拔60名学生,分2个班级进行小班化教学。2015年5月该校与洲际酒店集团、港中旅酒店集团共同培养的“洲际酒店英才班”“港中旅酒店英才班”冠名正式签约。2014年11月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与镇江江南化工有限公司签订了“产学研”校企全面合作协议。同时,该地区另一所高职院校也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以提升学校内涵为目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校企合作模式,不断加强校企联姻,推动了学校事业全方位、跨越式发展。
2.大力推进了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为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创造了较好的外部条件
据笔者前期的走访调研,镇江市两所高职院校在原有校企合作关系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实训基地的建设,先后与30多个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与6个企业建立了校内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依托这些企业,及时了解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方向和用人需求,及时调整招生计划和专业设置,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学实习、实训工作的开展,为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学校的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和肯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红火,毕业生供不应求。
3.促进了该地区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作机构全面组建
镇江地区的高职院校均成立了由行业、企业、学院人员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校企合作协调机构,充分发挥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全面促进校校合作和校企合作,实现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联动,谋求共同发展。
4.地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高职院校校企深度融合发展大大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提升了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以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近年来有470名学生在全国和省、市专业技能竞赛中获奖。在刚刚结束的2017年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该校学子顽强拼搏,荣获一等奖两项,二等奖四项,三等奖两项,再次获得新的突破,其中,财经商贸学院参加的四个项目中获得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当然,这其中也离不开相关合作企业给予的技术指导和帮助。同时,该校的毕业生每年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很多校友走上了各级党政领导岗位或成为企业管理岗位骨干,一大批优秀校友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和行业标兵等荣誉。
1.牢固树立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借鉴共享经济的思维模式真正实现校企双赢
目前,共享经济正以势不可当的趋势逐步渗透到交通、住房、教育、医疗、家政、金融等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的服务业领域,未来将迅速渗透到其他更多生产性领域。作为职业教育的工作者应突破原有的思想禁锢和思维定势,借鉴共享经济中资源共享、互助互利等核心思想,搭建校企共享经济平台,整合校企双方的优势和闲散资源,重新连接,创造符合地方实际的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高职院校应积极组织教师参观学习,深刻认识深度合作的真正内涵,真正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以扩大校企互利互惠的接合点,实现双赢。
2.紧跟企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及时转变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就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克服各种困难,加大教学模式改革力度,以便更好地适应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为使学生在学校有限的时间里,在专业技能、务实精神和就业能力等方面都有所提高,必须对教学的各个环节作必要调整和改革,让学生学得进,用得上。在2015年5月,镇江高等专科学校财经商贸学院隆重举行了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会,学院邀请了10位来自行业企业的资深人士参加会议,对学院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剖析,为方案修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宝贵意见。通过多方的论证和研讨,财经商贸学院现已基本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岗—课—证—赛”融合的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学院也已经形成“1355”工学结合实践教学运行模式,即围绕“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这条主线,确立“专业基础技能、岗位技能和创新技能”三个层次,突出“专业认知—职业体验—跟岗实践—轮岗实训—顶岗实习”五个环节,利用“实训课程、社会实践、专业社团、创新创业、技能竞赛”五个载体,形成综合性、全方位、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3.克服困难重新建立工学交替的教学管理体系
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要求实施人才培养工作就必须对教学管理体系进行全面改革,完善教学管理的组织系统、信息反馈系统、评价和考核系统。高职院校可以成立校企合作办公室,全面协调和指导各专业开展工学结合的实施工作,对工学结合的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建立适合工学结合需要的教学管理运行体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同时,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监控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及时吸纳学生及家长、用人单位、企业专家、指导教师等的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与管理。
4.改革评价机制,建立校企共同参与的全新评价体系
以往评价方式主要以学生的卷面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标准,评价以主讲教师为主体。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基础本来就差,如果仅用理论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标准会打击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单纯由学校教师的评价也难以体现学生实践能力的真实水平和社会适应性。因此,在课程改革的同时评价机制也必须做相应调整,贯彻高职教育的特征,建立双重评价体系,即由学校和企业同时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1]胡 ,谢晓莉.工程类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6):54-56.
[2]陈晓东.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广州地区高校校企合作情况为实证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6,(1):38-39.
[3]邓炬强,邓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J]. 经贸实践 , 2015,(11):193.
[4]余育新.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2):39.
[5]汤玉英.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管理初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97-98.
2017-05-05
陶薇(1976-),女,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财经商贸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职教育、国际贸易、市场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