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主要理论来源

2017-03-10 01:54向夏莹
关键词:协商马克思民主

向夏莹

(湖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浅析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主要理论来源

向夏莹

(湖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这是协商民主首次正式写入党代会报告中,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思想进行梳理,系统阐述了协商民主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及我国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对相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从而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

协商;民主;来源;发展

中国既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又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国家。关于协商民主思想的理论来源极其丰富,既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又有马克思主义的各种相关思想,其中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统一战线思想和群众观是其最主要的理论来源。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协商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与“民本”思想与当前的协商民主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和”在中国哲学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即“和谐”。《易经》中有“和谐、和善”之意;《尚书》中则指“对社会、人际关系等诸多冲突的处理”。以孔子为首的儒家学派则以“和”作为其人文精神的核心。如“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等。在这里,儒家承认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性,但要通过互补和互济达到统一与和谐。道家创始人老子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他所强调的是与众万物相生相克、相互作用,共同存在于世间。《易经》中也强调“五行和合”等,这些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既承认了各自的特色,又相互融合、相互吸取,促进了中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因此,“和合”思想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各家各派之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普遍的认同。

中国的“民本”思想始于春秋战国时期,从君主到大臣对“民”的认识有了提升,提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到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仁政思想,告诫统治者要爱民、利民,听政于民,减轻刑罚和降低徭赋等,这标志着“民本”思想的真正形成。此后,还有唐太宗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观点等等,反复强调了民众的重要作用。随着封建社会阶级斗争的日益激烈和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得到不断地发展。这些思想归结为一句话,即君主要善于倾听并采纳人民群众的批评和建议,对于重大决策的制定要采取一定的方式商量决定。

随着人们思想水平的不断提高,民主和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古代君主为了统治的需要,要礼贤下士,倾听群众疾苦,才能最广泛地赢得民众的支持,并能集中群众的智慧,趋利避害,从而更有效地进行统治。虽然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是君主为了国家的稳定和政权的巩固采取的必要手段,有其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民本”思想中关注人民群众和咨询式的议政方式是当前我国的协商民主理论的重要理论来源。

二、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思想

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思想的影子,如马克思主义的民主思想、统一战线思想和群众观等。

(一)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并没有系统地阐述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但在这些著作中仍有一些民主的思想火花,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随着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民主是阶级国家的一种国家制度,是统治阶级实行专政的工具,因此,在阶级社会中,民主的本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指出:“民主制是君主制的真理,君主制却不是民主制的真理。”[1]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民主制和任何其他一种政体一样,归根到底也是自相矛盾的,骗人的,也无非是一种伪善。”[2]列宁也曾指出“任何民主都是为生产服务的,并且是由生产关系所决定”,因此在任何社会中,没有超越国家、超越阶级的纯粹的民主。而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则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探索适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

第二,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并建立起强大的物质基础之后,才能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和民主的有机统一,这时的民主才是真正的民主。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只有达到一定的经济基础之后才会有一定的政治、经济、法律等上层建筑。马克思指出:“民主制和国家形式的关系,不是人为法律而存在,而是法律为人而存在;在这里人的存在就是法律,而在阶级社会中,人却是法律规定的存在。……在真正的民主制中政治国家就消失了,因为政治国家本身,作为一个国家制度,已经不是一个整体了。”[3]按照马克思的设想,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当物质财富充分涌流进入到社会主义的高级形态后,国家就消亡了,真正的民主制也就实现了。

第三,实行民主监督的思想。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草稿》中总结巴黎公社革命失败的教训时指出:“公社必须由各区全民投票选出的城市代表组成,这些城市代表对选民负责,随时可以撤换……行使社会公职的人不能够像在旧的国家机器里面那样使自己凌驾于现实社会之上,应总是处于切实的监督之下。”[4]1871年的巴黎公社存在了仅仅72天就被当局镇压了,其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公社没能实现切实的民主监督。毛泽东曾说“中国共产党应受人民的监督,全体党员应该站在人民当中,而不是民众之外”。所以,马克思主义的民主应该是具有协商性质和监督式的民主,只有这样的民主才能保障人民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并保证社会制度的高效运行。

(二)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思想

马克思在他的著作中反复强调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就是解放全人类,无产阶级只有解放了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因此,无产阶级从诞生之日起,为了实现这一历史使命,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要联合不同的阶级,共同反对自己最主要的敌人,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思想。在反对封建君主制时期,马克思在总结法国二月革命的经验时指出:“无产阶级不是联合资产阶级而是对着资产阶级作战的时候,他们是注定要失败的……无产阶级是需要联合资产阶级向君主国进行战斗的。”[5]在这个历史时期,无产阶级最主要的敌人是封建君主阶级,无产阶级需要联合资产阶级来取得革命的胜利。在资产阶级统治时期,大批农民破产沦为产业工人,而此时的无产阶级还没有壮大到能够对抗资产阶级的地步,而只有当“贫困破产的农民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到那时无产阶级会发展到更高的阶段,向资产阶级宣战。”[6]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还喊出了“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的口号。

列宁在领导苏维埃共产党取得国家政权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也曾说过“要利用敌人之间的裂痕,哪怕是极小的裂痕”。我国共产党人也始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思想,统一战线作为毛泽东思想的三大法宝之一,被毛泽东运用到极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不同的阵营结成不同的统一战线打击最主要的敌人。如国民革命时期,我党最主要的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此背景下展开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了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土地革命前中期,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我党最主要的敌人是国民党反动派,因此需要联合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形成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党最主要的敌人是日本法西斯,在此背景下国共两党展开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抵抗日本法西斯的入侵,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打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建立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开展以多党合作为主要内容的广泛的联合,形成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并指出,在联合的过程中要坚持革命的无产阶级领导权,只有这样,无产阶级革命才能取得成功。

(三)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在诸多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都分析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了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创造者又是历史的推动者的观点。总体来说,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人民群众是物质资料的创造者。在任何社会形态下,物质资料的生产始终是社会存在的基础,而物质资料都是由劳动人民生产出来的,并且人们在劳动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改进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劳动人民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正如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人们用以生产自己必需的生活资料……这种生产方式应当从它是个人肉体存在的再生产方面来考察。”[7]马克思主义强调在任何社会形态中,人民群众都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者,物质决定精神。

第二,人民在进行物质生产的同时也在进行着精神生产,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这样,就有了文学、科技、艺术、法律、道德、宗教等。马克思指出:“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一定的个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的语言中精神生产也是这样,人们是自己的观念、思想等等的生产者。”[8]这表明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创造了语言、文化等,同时又生产着一定的社会关系,才使其真正从动物中区别开来,人的这一社会属性才使其真正区别于动物。

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社会革命将是我们现在的社会关系在任何条件和任何情况下必然引起的后果。”[9]“历史发展的每一阶段上都是与同一时期的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方式的矛盾,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每一次都不免要爆发为革命。”[10]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当这对矛盾尖锐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发生革命,这表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五种社会形态的更迭就是由于旧的生产力已不能促进社会发展,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逐渐成熟并取代了旧的生产关系,而人民群众则是实现新旧社会形态更迭的重要推动力量,往往通过革命或者运动的形式来实现这些变革。

三、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继续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就是充分吸收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协商的精华并融合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统一战线和群众观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而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有着六十多年丰富的理论经验和实践经验,从这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来看,是根据时代变化不断与时俱进进行理论创新、工作创新和制度创新的过程,也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一) 协商民主的形式更加完备

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综合运用人民选举和决策协商两种形式,能真正体现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全体人民的基本权益。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据相关的法律和规定,通过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形式选举出各级领导组成权力机关、行政和司法机关,被选举出的这些公职人员为人民服务,最终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将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相结合,在充分保障全体人民行使自己的选举权的同时,又运用协商民主的形式,经过充分地协商,这样既尊重了大多数人的意愿,又适当照顾了少数人的合理要求,求同存异,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二) 协商民主的层面更加丰富

我国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经过六十多年的理论和实践,形成了多层次的协商民主。首先,继续加强了政党协商。我国的中国共产党与八大民主党派之间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共同协商和处理相关事务。其次,继续推进政府协商。继续增强政府决策的公众参与度和决策的透明度,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水平和公信力。再次,继续做好人民团体协商。对于一些能代表群众利益、有效反映群众意愿和利益诉求的合法团体或者组织,与其做好协商,让其充分表达意愿,使其成为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最后,继续推进基层协商。涉及到人民群众利益的决策大都发生在基层,我党一直以来都十分注重基层民主,不断建立健全基层协商民主建设,积极开展基层协商,及时化解矛盾和纠纷,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问题。

(三) 协商民主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毛泽东同志曾反复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并且推动了历史,我们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推翻压迫人民的统治、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群众路线则是进一步推进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民主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我党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继承和发展,其中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暗含着党和群众之间的互动与协商,使人民更加积极地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密切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促进各项决策的民主化,从而继续推进协商民主。

协商民主是党和人民在社会主义民主方面的伟大创造,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它既有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又充分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人民政协是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作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的群众路线是其实现民主协商的重要原则。从1929年《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首次提出“群众路线”,直到今天,群众路线始终是我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成为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1] [2] [3]马克思,恩格斯,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4]马克思,恩格斯,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5]马克思,恩格斯,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6]马克思,恩格斯,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7] [8] [9]马克思,恩格斯,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10]马克思,恩格斯,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责任编辑:胡乔)

The main theoretical sources of socialist deliberative democracy

XIANG Xia-ying

(Marxist College, Hu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ngshi 435002,China)

s: The eighteen Party Congress points out: Socialist deliberative democracy is an important form of our people's democracy for the first time, deliberative democracy is written in the report of the Party Congress, becoming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democracy China characteristics. This article comb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Marx's classic writers thought, and discusses the main sources of deliberative democracy and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ist deliberative democracy theory.

deliberative; democracy; sources; development

2016—11—24

向夏莹,女,法学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

D627

A

1009- 4733(2017)01- 0059- 04

10.3969/j.issn.1009-4733.2017.01.013

猜你喜欢
协商马克思民主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论协商实效与协商伦理、协商能力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Modifed Asphalt
以政协参与立法深化协商民主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