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路径探析

2017-03-10 12:39何建武
新西部下半月 2017年1期
关键词:提升途径职业素养大学生

【摘 要】 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是高校的重要任务,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高校应以学生为本,以课堂教学为主,采用服务需求、校企合作、理实一体的“三位一体”培养模式,通过科学规划“第二课堂”,强化大学生养成教育;将人文素养内化为职业道德等途径,来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 大学生;职业素养;提升途径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山大”。重要原因之一便是用人单位日趋看重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但现状却是大学生职业素养普遍缺失,不容乐观。这就要求高校必须面向市场办学,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人才,高校要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素养并重,甚至素养居首也不为过。

一、高校要改变传统观念,打破思维定势,从战略上和战术上高度重视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建立和完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高校要将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之中,通过全过程、全员、全方位培养,使学生在大一就明白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学习与职业的关系、自己与职业的关系、职业与岗位的关系,使学生早日明白自身定位、职业定位、能力技能、环境资源条件约束、职业理想。通过对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技能、性格、气质、价值观、态度、意志等因素综合分析和权衡取舍,并结合当前的市场需求和环境资源条件约束,根据自己的职业定位,确定自身最佳的职业发展目标。

高校要成立专门的职业素养训导部门来协助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开设职业素养教育系列课程,及时向大学生提供职业教育和实际的职业指导,最好是要配合提供相关的社会资源。学校应积极与企业联系,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交替、顶岗实习、订单培养和现代学徒制等多种形式,不拘一格、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联合培养,提供学生实习实践基地以及科研实验基地,让学生能够在上学期间就可以感受到实际工作的氛围和环境,感受职场,感受企业文化。

二、以课堂教学为主,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

通过开设“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法制安全”、 “大学生心理健康”、“沟通力、执行力、表达力”、“团队力、抗挫力”等课程或讲座,加强对学生职业认识、职业定位、职业规划、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等的培养,使学生了解本专业必须具备的含金量高的职业技能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走向工作岗位后所需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同时,我们还要大力强调大学生对职业意义的认识,使学生懂得职业并非仅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它更是奉献社会,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通过开设“专业导论、企业实践、学科前沿”等三类讲座,让每位学生入校后能够及时的了解所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给自己未来一个合适的和清晰的定位;指导学生客观地评价自我,了解学科和专业前沿知识,着手制定契合自己的大学学业规划,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奠定基础。

重视“两课”教育和专业教学,坚定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两课”教学作为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要把“两课”教育融人到学生的整个学业中,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让学生树立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使命感,成为具备“独立之人格、科学之精神、人文之素养、专业之特长”的优秀大学生。以专业教学为平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渗透职业素养的培养。专业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有关专业的基础知识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更应该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做事。深入了解学生需要,改进教学方法,采用项目式、探究式、互动式教学法,积极运用课件、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型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大学生学习兴趣,向学生提供正确、新颖、前沿、正能量、接地气、有温度的学科信息。“只教给人一种专门知识技术是不够的,重要的是人要借助教育获得对于事物和人生价值的了解和感悟。”要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三、推进服务需求、校企合作、理实一体的“三位一体”培养策略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職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等文件,高职院校是为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和基层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专业知识素养和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是高职院校的办学指导思想。

第一,坚持服务需求、就业导向。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要立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人才培养规格与工作岗位要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使学生学以致用,活到老,学到老。以提高高职学生就业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

第二,推进校企合作、特色办学。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实行“双证书”(学历证书+本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证书)教育,全面推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理念。

校企联合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采用“订单培养”等形式凸显专业特色,打造专业品牌。

企业提供机会让学生真实接触到实际工作过程,切实感受到企业的规章制度、企业的文化、企业的品牌形象、企业对员工的要求。通过这种身临其境的体会、模仿学习,加深认知,感同身受,为职业素养的养成奠定基础,学生的职业素养只有在环境和实践中才能真正形成。

第三,理实一体、重视创新。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将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系统培养与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知识系统灵活、交叉地进行应用,积极探索和构建与实践教学相融合的基础知识培养系统,在强调以实践为重点的基础上,也要重视理论,真正为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同时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将理实一体化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

四、科学规划“第二课堂”,强化大学生养成教育

学校各级团组织要指导学生会、学生社团和学生自组织科学规划第二课堂活动,发挥第二课堂活動对学生职业行为习惯养成的主导作用。团组织通过实施思想政治与道德实践、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会工作与社团活动、技能培训及其它等六类活动,分别从活动前的谋划、活动中的实施、活动后的效果总结等三个方面强化大学生的思考力、执行力、沟通表达力、团队精神、健康心态、细节把握、职场礼仪等良好职业习惯的养成。大学生通过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状况和知识结构,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端正职业态度。

不断强化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推行住宿书院制(社区)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书院和专业学院的作用,通过构建素质拓展教育、人际交往和信息化建设三大载体,配合完全学分制,拓展学术及文化活动,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丰富高雅、活泼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塑造学生健全人格、高尚品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此外,还要进一步从常规工作和简单事情入手,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按时晨练、讲究卫生、考试不作弊等习惯养成工作,督促大学生做好每一个细节,养成办事不拖拉、遇事不慌张、积极主动、关注细节,达到强化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的目的。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成功是一种习惯;失败也是一种习惯。习惯是一条巨缆,我们每天编织其中一根线,到最后我们再也无法弄断它。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优秀是一种习惯”,一言一行都是日积月累养成的习惯,所以我们从现在起就要把优秀变成一种习惯。

五、将人文素养内化为职业道德

营造浓厚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师生人文素养,将文化素养内化为职业道德。高校要坚持开展大学生全人格教育和“科学+艺术”的指导思想,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注重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宽度”、“厚度”、“深度”的协调性,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

通过阅读经典和高雅艺术进校园,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对人具有教化作用,化有形为无形,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人文精神。

邀请企业高管、优秀毕业生回母校言传身教。榜样的力量是无形的、巨大的,榜样就是标杆,是巨大的精神财富和前进动力,能够激励大学生使出洪荒之力,挑战极限,完善自我,追求卓越,奉献社会,做一个有理想、有使命、有素养、有能力、有责任、有情怀的大学生。

总之,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科技的日益进步、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和供给侧改革的全面实施,用人单位日益重视大学生的职业素养。高校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面向一线和基层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必须坚持“就业导向、校企合作、理实一体、第二课堂、人文素养”等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加强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为大学生未来做人、做事提供立身之本,提升就业竞争力,实现“就业—职业—事业”的转变,做一名优秀的职业人,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胥文玲.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有效路径探析——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发展的视角[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6(3)98-101.

[2] 张琼.高职生职业素养培育体系构建与实施[J].中国成人教育,2012(21)102-104.

[3] 李琼.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提升就业竞争力[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1.

[4] 罗箭华.对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0.1.

[5] 赵爱祥.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生职业意识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1.8.

[6] 肖润华.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思路与方法[J].成功(教育),2012.12.

【作者简介】

何建武(1979-)男,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提升途径职业素养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浅析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师的培养与提升新途径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途径的探索与思考
浅谈博物馆讲解员的专业素质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