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视阈中的杨杨创作解读

2017-03-10 08:26任国芳
新西部下半月 2017年1期
关键词:杨杨创作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杨杨创作的解读,分析了云南地域文化为杨杨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杨杨创作对滇南地域文化进行了饱含深情的诗意化书写,体现着对家乡的真挚热爱和深刻思考,最后本文剖析了杨杨作品对生态的独特价值。

【关键词】 杨杨;滇南地域文化;创作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作家对地域文化写作具有了在文化同质化中追求多样化的价值。在文化同质化的背景下,中国很多有责任感的作家已经意识到了保持文化多样化发展的重要性,并力图通过对地域文化的描写来表现文化的多样性,并涌现了大量表现地域文化的优秀作家及作品。成长于云南的杨杨就是这样一位专注于地域文化创作的作家,其作品体现出了强烈的地域文化色彩,透显出独特的文学价值和魅力。

一、滇南大地上的灵魂歌者

地域文化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文学也起到记录、传播地域文化的作用,杨杨曾说“我一直有一种偏见:一个地域写作者首先是一个人类学者,他得知道本地的事物,本地事物中的形而上意义、本地精神。”[1]支撑他多年来文学写作的就是这种扎根于地域文化的“人类学者”精神,因而,六一村小脚女人的故事、“通海大地震”的真相、朱德元帅在云南的故事等频频进入其书写之中。

女人脚尖上的边缘文化是杨杨作品的内容之一。其笔下的六一村是一个将缠足延续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小城。村中缠足妇女们为了不被自己的男人舍弃,不被时间抛弃,疯狂地“把自己的脚和女儿的脚,用步、用木、用竹、用针、用线、用鞋等工具,拼命加工,进行恶毒的改造。”在这场改造人体的手术中,女人已经没有了自己,为了满足男人的审美标准,不得不接受将自己的脚变成“小、尖、弯、香、软”的三寸金莲,把自己的女儿、女儿的女儿也变成小脚女人。处在缠足中的女人,已经体验不到任何美好的东西,遭遇到的是:“脚腰从中折断,脚趾向里挤压在脚板下面,脚背弯弓,大脚趾翘起”,“脚跟臃肿,脚掌消失,脚背凸起。脚的全长已不及自然长度的一半,整只脚像一个不规则的三角形。”女人那一层一层的裹脚布绑扎、捆绞住的还有她们那柔弱的心灵。杨杨从1984年起,花了十多年的时间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写成的“三寸金莲”系列作品,体现出杨杨对女性命运的深深思考和悲悯情怀。

杨杨创作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是源于他对滇南大地上的复杂人性的揭示。如李南子(《一天零一夜》)就是内心充满矛盾的,具有复杂人性的典型,他既是杀死自己的亲哥哥和哥哥大黄狗的凶手,也是内心纯洁之人。他深爱着恋人水英,即使知道水英是妓女也一样深爱着她,甘愿拿出自己辛苦擦皮鞋赚的钱补贴给孝顺的水英把钱寄回老家;他还深爱着自己的哥哥,记得哥哥对自己的好,生怕小寡妇伤了哥哥的心。在李南子杀死了哥哥的一天零一夜的时间里,其脑海中设想出无数个处理哥哥尸体的想法,或就地藏匿、埋葬在家里的猪圈里;或装袋偷运出去抛入大河,或丢在山林里让野兽吃掉;或焚烧;或放进守林人的小屋;或把尸体放进有黑山鬼的老虎洞等。最后,他的抛尸计划并没有付诸行动,因他不愿意把自己深爱的哥哥的尸体如此草草处理。最后把尸体背到守林人的小屋,制造了李东子自杀的假象。这些足以见出其内心的矛盾和复杂。

二、与滇南大地的不解之缘

文学“家园”是作家在精神和心灵上的一种归属,在杨杨的创作中,“家园”依然是一个不变的主题,在其早期创作的《混沌的夏天》后记中写道:现代文明给我们带来了高楼大厦,汽车飞机、冰箱电梯等等秩序井然、称心惬意的生活,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孤独恐惧等世纪疾病。当我们逐渐沦为精神孤儿之后,“我们该去窥视自己的‘家,关注自己的‘家,探索自己的‘家,那个完全属于自己,又远离自己的‘家”——故乡。[2]杨杨从早期的“杞麓湖系列”和“城市系列作品”所体现的比较浅显“回家”意识,到后面的《飘来飘去的那条金路》所体现的更深层次的对精神家园的呼唤,从始至终不变的主题依然是“回家”,每个人一直都在孤独漂泊中寻找着回家的路。而杨杨一直在努力去探求一种最能表现他感觉和思想的方式,努力寻找着精神家园的回归。

杨杨从小生活在滇南通海六一村大地上,童年“在大湖边羽灰和玫瑰色的波浪中摇过,在渔村中、在格子门窗后那善良普通的男人和女人的面孔及他们的故事中泡大,又在小城浓浓的人情味中浸染。”[3]正是杨杨与云南大地的母土血缘关系使得他深爱这片土地,并在此实践着自己的文学理想。

杨杨也是一位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在他笔下所呈现的“三寸金莲”、巫蛊文化、地震事件、马帮传说、民族风俗等,无疑是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大背景之下的一股清流,具有了记录和传播云南地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杨杨“作为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写作者,正好可以从中去发现、保存、保护、演绎那些最宝贵的人类经验。”[4]他希望从本地文化中发掘“最宝贵的人类经验”的愿望跃然纸上。这正是他作为一个作家所肩负的社会责任。

三、杨杨作品的价值

杨杨的“三寸金莲”系列作品,字里行间所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纯粹地对小脚女人的叙述和描写,更多的是为那个时代背景下深受其害的妇女的申诉,对那个时代下的男权社会的无情地否定和批判,同时对那些小腳女人的人性观照。杨杨从小与小脚女人一起生活,与小脚女人感同身受一般地了解她们所遭受的痛苦,自己长大了,小脚女人却已然老去,在她们生命的尽头,身为一个文人,他深知自己应该为那些伟大而美丽的小脚女人做一个完整地谢幕,为这个历史悲剧画上一个句点。在杨杨看来,缠足虽然是一种劣根,一种陋习,它影响了中国人的婚姻,它虽然应该被抛弃,但它不应该被世人遗忘,相反地,世人应当谨记这一段血泪交加的女性苦难史。

创造一个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文本和地域文化的写作一直是杨杨多年来都在努力实践的文学理想。如在《通海大地震真相》中,每一个章节作者采用的是口述、发现、笔记、调查、资料等相互穿插的表述方式来布置整部作品,让读者在了解到作家带给我们的大地震这一重大历史悲剧的同时,不禁感叹当时的中国社会的弊端。在我国经历了“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之后,深有借今讽昔的意味。杨杨在《小脚舞蹈》中先以“周游”的形式进入这个小脚部落,然后通过写一个小女孩的“梦游”来介绍妇女的缠足经历,再以“口述——笔记”的形式来呈现小脚女人们的生活现状,最后以“告别乡村”的方式来结束整部作品。这些就是他所创造的独特文本,是在扎根于云南这片热土上的。

总之,杨杨以他对云南大地深沉的热爱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去认识云南,以他敏锐的艺术直觉去发现写作的素材,在对人性复杂性的揭示、对悲剧人物命运的深切关照中,张扬着对人性善的渴望和悲悯情怀,在对家园主题的深情召唤中,充满了对云南的热爱和对生态的深深忧思,呈现出其独特的文学价值。

【参考文献】

[1] 杨杨.巫蛊之家[C].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218.

[2] 杨杨.混沌的夏天[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222.

[3] 何真.漫议杨杨的小说创作[N].云南日报,2000-3-13.

[4] 杨杨.雕天下[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7.267.

【作者简介】

任国芳,大理大学文学院201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指导教师:邓家鲜教授.

猜你喜欢
杨杨创作
抗日小英雄杨杨
让萧红真正为人所知(创作谈)
Jazz
杨杨和希希
深山藏古寺
小艺术家大创作
神!爱上叨叨女时来运转
创作失败
茶卡行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