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识字写字、学词学句是重点。《问银河》是一首儿童诗,语言富有韵律美。为了引导学生进行有品位、高质量的阅读,教师需要重视学生对字词的认读和理解。教学时,教师不妨采用借助图画直观演示、查阅字典、联系生活、借助旧知、了解字源等方式让学生识字学词,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关键词】识字;学词;语言积累;直观图示;字源
【中图分类号】G623.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01-0051-03
【作者简介】杨敬花,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南京,210024)教师,一级教师,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
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而低年级语文教学,识字写字、学词学句是重点。教师应通过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从识字写字到学词学句,在字、词、句、段、篇之间往返穿行,从而感知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
苏教版二下《问银河》是一首儿童诗,主要内容是以孩子的口吻对美丽神秘的银河提出了很多有趣的问题。教学时,教师应在学生整体感知和把握全文的基础上,适时突出字词教学,同时让学生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一、借助图画,直观演示
在《问银河》的第三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牛郎和织女能经常在桥上相会吗?”教学时,很多教师都会介绍该神话故事。其实,牛郎织女的故事学生以前就接触过,学生并不是不了解,教师没有必要再说这个故事。于是,笔者把时间花在了教授生字“相”,理解新词“相会”上。
师(出示词语卡片):这里出现了一个新词,读一读。
学生读词语。
师:“相”这个字真有趣啊,你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这个字左右两边都读mù。
生1:但这两个mù是不一样的,左边的是木头的木,右边的是目光的目。
生2:我们以前学過“二木林”,今天这个二mù不是林,是相。
师:在神话故事中,牛郎和织女被银河分隔开了。(在黑板上画出银河的简笔画,出示写有牛郎织女的词卡,领着学生读一读,认识“郎”这个生字,先把牛郎织女的词卡贴在银河两边,再把词卡贴到银河中间表示相聚。)像这样,原本分开的牛郎与织女相见了,聚在了一起,这就是——
生:相会。
以上教学重在引导学生观察“相”的字形,联系已经学过的字,在比较中认识新字。在学生初步学习字形后,教师通过画简笔画以及动作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课文中“相会”一词的含义。这样的教学,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理解并掌握字形和字义。
课文第三自然段里出现了“雄伟的斜拉桥”。之前笔者在教学时,将目标定位在介绍文中出现的斜拉桥上,学生查找了很多资料,课堂上十分热闹,但是却偏离了教学重点。再次执教这节课,笔者把教学重心调整到识字学词上。
师(出示图片):瞧,这就是斜拉桥。
学生看到图片,发出了赞叹声。
师(采访一个学生):你看到了图片后,为什么发出赞叹?
生:因为这斜拉桥太高了,太大了!
师:是啊,这么高大,这么威风,这么壮观,课文是用什么词语来赞美它的?
生:雄伟。
师:像斜拉桥这样雄壮伟大,就可以用雄伟这个词语来形容。再比如——
生:雄伟的长城,雄伟的天安门。
学生再读课文中的词组:雄伟的斜拉桥。
此处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学会“雄伟”这个词语,并能迁移运用。因此,教学时教师借助图片,让学生形象地理解了这个词语,并在需要的时候调用这一词汇。
二、借助字典,精确认识
《问银河》中出现了“宽阔”和“宽广”这两个语义比较接近的词语,学生很容易混淆二者的语义。这两个词语的主要区别在“阔”和“广”,对语义容易混淆的字,最好的理解途径是查字典。于是笔者让学生自己查字典,看看“阔”与“广”有什么区别,再查查这两个词语的相似和不同之处。很快学生就发现:“阔”与“宽”是一对近义词,都是形容横向距离大。“宽阔”与狭窄相反;而“广”一般形容面积、范围大,“宽广”就是形容面积大。
当然,只认识字词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通过语言实践加以巩固和运用。因此笔者让学生读几组实例,并配上相关图片,掌握“宽阔”与“宽广”的用法:宽阔的马路、宽阔的思路,宽广的田野、宽广的河面、宽广的胸怀。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实例总结:“宽阔”常常形容各种道路,比如课文中的“宽阔的河道”;“宽广”常常形容面积大的地方,比如课文中的“宽广的河面”。有了上述积累,学生就初步掌握了这两个词语。
三、联系生活,识字学词
对于城市里的学生而言,“河道”这个词,他们往往并不了解。于是,笔者先让学生把词语贴在简笔画上,可是贴在哪儿呢?学生显得难以确定。笔者这样引导学生:
师:生活中有很多条道路,马路上供行人来回通行的是——
生1:人行道。
师:供车辆通行的呢?
生2:车道。
生3:不对,应该叫机动车道。
师:那河流中,供河水通行的就叫——
生:河道。
经过上述引导,学生明白了“河道”的意思。这样的教学,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学生容易理解的词语类比较难理解的词语,学生轻而易举地突破了学习难点。由此可见,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不能脱离生活。
《问银河》这篇课文中“拦河大坝”的“拦”字是个生字。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好几个与“拦”字同音的字,比如兰、蓝、篮。教学这个生字时,笔者按照音、形、义的顺序,先让学生读准边音,再让学生观察字形,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最后,笔者让两个学生做动作拦住教师。这两个学生张开手臂拦住了我,我说:“难怪,拦住的拦字会用提手旁呢,用手来拦住。”如此,通过生活中的动作场景,引导学生识字,教学取得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四、借助旧知,识字学词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新字词学习的基础。在《问银河》一文中有伸着“大鼻子”的货船,大鼻子为什么用双引号?联系前面课文中出现的内容,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地解决这个难题。
师:双引号咱们可不陌生了,前面有哪些课文也有这样的双引号?
生1:晚上的“太阳”,太阳加了双引号。
师:那是因为这里的太阳,不是——
生2:真正的太阳。
师:而是——
生3:电灯。
生4:“闪光的金子”用双引号,那是因为不是真正的金子,而是说徐虎的心像闪光的金子。
生:“黑板”跑了用双引号,那是因为那不是真正的黑板,而是马车车厢的后壁。
师:这篇课文中,大鼻子用双引号,因为这不是指——
生:真正的鼻子。
师:而是指货船前面的这一部分——
教师手指图片中的球鼻艏。
师:这一部分像个大鼻子,多可爱啊,它还能减少水的阻力,提高船行的速度,可有用呢!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这里的逐步积累既指知识总量的逐渐增加,更指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后面的学习也反过来促进对已有知识的进一步认识和体验。显然,上述关于“大鼻子”为什么要加上双引号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以往的知识经验,并恰到好處地发挥了这些经验的作用。与此同时,学生对双引号的运用方法有了更深的体会。
课文中还出现了“货船”一词,这个词语很简单,学生一读就懂,不必花时间理解,识字才是重点。教学时,笔者是这样安排的:出示货字的生字卡片,让学生看着卡片多读两遍,读准字音。
师:货这个字,一看就知道,这些货物很值钱,你猜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是从下面的贝字底看出来的。因为我从一本书上看到,古时候,人们都是拿贝壳当钱用。
师:可不是嘛,所以啊,在我们的汉字中,许多带有贝字旁的字都和钱财有关。咱们今天要学习的货这个字也是这样的。货物卖出去,可以转化成钱财。真巧呀,货这个字,上面就是转化的化字,下面是表示钱财的贝字。你记住这个有趣的生字了吗?
偏旁决定字义,了解了偏旁的含义,能够帮助学生认识一批带有这个偏旁的汉字。这也是学生需要在识字学词的过程中逐步积累的经验。
五、了解字源,识字学词
许多学生在写课文中“郎”字的时候,搞不清左边的部分到底有没有短撇,会与“良”字混淆。在教学生写生字前,笔者让学生比较几个与“郎”字形相近的字,从而发现字形上的特点,掌握该字的字形。
师:“良”字我们都认识,给它加偏旁,可以组成好多字,你知道哪些?
生1:有浪花的“浪”字。
生2:加反犬旁,变成大灰狼的“狼”。
生3:加王字旁,是我们琅琊路的“琅”。
教师边听边把这些字写在黑板上。
师:这些都是把“良”这个字放右边组成的形声字。其实啊,牛郎的“郎”字左边部分也是“良”,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这个“良”少了一个短撇,另外,它的长捺变成了点。
师:是的,“良”字很善良,懂谦让,当它处于字的左边或中间时,它要谦让,就把短撇省去了,把长捺缩短,变成了一点。像这样的字我们还学过一个——
生:老师,我知道,是晴朗的“朗”。
师:哪个小朋友来给大家总结一下,“良”字放在不同的位置,字形有什么变化呢?
生:“良”字放右边,就写它原来的样子。“良”字放左边或中间,要谦让,去掉短撇,把捺改成点。
师:请大家伸出手来,书空写一写生字“郎”,注意写好谦让的“良”哦。
毋庸置疑,一切的语言实践活动均要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为出发点和归宿。引导学生学习汉字,要关注学生的需要点、兴奋点和关键点。学生了解的、熟知的字词就没有必要花费时间,防止浅层次重复;了解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就能让学生“流连其间、驻足观赏”;关注学生学习的关键点,就能“铺路搭桥”,让学生学得顺畅,学得有滋味。上述教学中,针对“郎”的左半部分容易写错的实际学情,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这里驻足流连,通过比较和联想,引导学生从字源上理解字的写法,学生印象深刻,且受到了汉字文化的熏陶和感染。<\\Ysc02\d\邱\江苏教育\小学版\2017\01\KT1.T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