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2017-03-09 01:44鹏,马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理论课师生关系价值观

张 鹏,马 超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 130012)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张 鹏,马 超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 130012)

和谐师生关系是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条件与保障。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例,和谐师生关系主要包括和谐的师生教学关系、伦理关系与交往关系。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谐师生教学关系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谐师生伦理关系增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谐师生交往关系推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谐师生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PDF获取: 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 doi: 10.11995/j.issn.2095-770X.2017.02.014

大学生是民族和国家的未来他们象征着希望,承载着重大历史重任。大学生承担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光荣使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必须要对其有一个较为准确的感性认知;其次,还需要将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同层面,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内涵的理性认同;最后,要求将这些内化于心的价值追求通过实践的方式外化于行。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就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而言,在整个过程中都需要“接受帮助”,即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的帮助,因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谐师生关系有助于这一协助过程的实现。

一、和谐师生关系的主要内涵

在传统认知中一般认为,“和”即和睦,有和衷共济的意思,其主要描述的是家庭、国家、天下等内部运作良好、治理得当、运行顺畅,各个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的状态。“谐”即相合,有协调和顺的意思。中国古代的“和谐”理念中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和而不同”即,表示那些具有差异性的不同事物表现出彼此之间的对立、统一、共存的特点;治理达到和谐状态,社会安定有序; “天人合一”即为和谐,强调凡事应当符合事物发展客观规律,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共存与善存;马克思则提倡社会的和谐是首要问题。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和谐”是指事物或事物之间或者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协调的、对立统一的、合乎逻辑或规律的客观存在。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书中认为“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2]。如此就不难发现,和谐是处于事物之间或者事物自身内部各要素之间,联系着的、发展着的、多样统一的、力量均衡的、功能互补的一种协调一致的状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和谐理念逐渐融入到人们的思想观念与行为实践之中。可以说“教育的文明化”正是对这一和谐状态的孜孜以求,它“始终以人为目的,尊重人的自然需要,引导人的精神需求”[3]。同样,在大学生在培育价值观过程中,需要“接受帮助”。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程中,恰如康德所言:“人是唯一必须受教育的被造物”[4]5。“接受帮助”至关重要,对于青年大学生而言,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引导与协助对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更不可或缺。从“四种师生关系可能导致的学生学习行动”[5]269中,不难看出民主型师生关系有着出众的表现。通过邵瑞珍等人的研究,足见和谐师生关系在教育中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和重要途径。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引导与协助。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在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着重要作用。

和谐的师生关系旨在扭转反民主式教育对学生的学习等诸多方面的掣肘问题。学生在学校中、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被高度控制的状态中[6]119。在这种教育之下主要折射的是不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听不到学生的声音,班级治理中制定的各项规章条例也无学生参与的可能,对每位学生而言,在回答问题与参与讨论、互动时,机会并不平等。

和谐的师生关系包涵着科学、民主、人文、开放的精神,它以尊重和理解为起始点、以互相尊重和彼此理解为基础、以平等和谐作为理念,通过师生间积极主动的交往实现彼此知识与智慧共享。和谐师生关系并不能简单的与“无冲突型师生关系”划上等号。相反地,这种关系是建立在不断处理、协调各种师生“冲突”的过程之中,它是一种动态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种以“传道”为纽带的师生教学关系、一种以“授业”为连接的师生伦理关系、一种以“解惑”为中继的师生交往关系、一种将“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7]443的师生关系、一种教学相长、尊师爱生、民主平等、宽容理解的师生关系。在如何对待学生权利方面(在意识层面或是在实践层面),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得尊重和保障学生的权利成为可能,它强调了尊重人的(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本充分保障了学生的人格尊严;它注重张扬学生主体性、满足学生合理的诉求,让课堂决策以民主的方式开展,班级治理也转变为民主精神的孵化基地和践行的平台,使民主的班级治理模式从理论上升到实际操作,使民主在师生交往中变得不再那么遥不可及;它强调机会的平等,学生参与课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不受其他任何因素的因素(诸如智力状况、经济水平、政治地位、品德高低、年龄大小、性别差异、民族成分)限制,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在参与互动中,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如机会均等的表达学生个人见解、回答问题、发出质疑以及主题活动等一系列交往,这就使学生们对平等、公平这些核心价值观的元素,无论在思想观念上还是在实践生活中得以实际享有,就如同围绕在身边的空气一样自然易得。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帮助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在过程中,主要扮演着以下角色:一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是辅助、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人,在此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要是引导大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外延与内涵的传道者。由“传道授业解惑”的历史规定性,决定了师生之间首先必然是一种教学关系;二是伦理的再现者。由社会所赋予的权威,加之在大学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接手了父母的角色,使他们自然地以家长的代理人和新道德新价值观的传播者出现在大学生面前。除此之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因工作的特殊性,同时还担当着大学生群体的精神导师、学习榜样以及知心朋友等角色。他们彰显着睿智与博学,不仅有丰富的经验而且传递着信心、给学生温暖的关怀;三是交往的发起者。作为学习的组织者、课堂秩序的维护者和活动的参与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了解学生、关爱学生,学生也理解并尊重教师,双方是一种密切配合的交往关系。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师生关系包括师生教学关系、师生伦理关系、师生交往关系,三者紧密相连。师生教学关系是最基本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交往关系建立的前提条件。需要明确的是,如果不讲师生伦理关系以及师生交往关系,那么,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也将难以健康永续发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过程中,因特定的功能以及历史所赋予的使命,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不可缺席的重要途径。制约其成效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具体而言,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师生之间教学关系、伦理关系、交往关系的和谐,能够有效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和谐的师生教学关系促进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大学生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是陌生的、抽象的,即便大学生对其略有所知,也并不全面和准确,那么大学生何以可能准确全面的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充分条件应当是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和谐关系。一般来讲,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并不为教师和学生的主观意志所左右,它是由教育的客观条件所决定的。高校教师和学生因其所处的地位、任务、职责,决定着二者在教学活动中必然的是一种授受关系。教师工作是“教”而学生的义务是“学”,教师作为传授者,相应的学生就成了接受者。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具有先赋性和稳定性。教师作为传授者这一角色是社会赋予的,而学习者的任务也是由社会所决定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握着并主导着教学的目标、内容和进度,同时无论任何时代、任何国家、任何民族要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开展,首先必须维持师生间的教学关系。和谐师生教学关系建立在平等、民主和理解互助原则之上,如此,课堂不再是教师的“铁桶江山”。教师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与积极性为自己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学生相应的将发挥自主性与积极性作为尊重教师劳动的义务。在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学生也是课堂的主人,在尊重他人发言和维护教学秩序的前提下,有发表个人见解的权利和机会。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师生之间的双向沟通不仅起到了答疑解惑的作用,而且使真理越辩越明有了可能。在“一对多”的教学关系中,教师面对不同类型、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大学生群体就会顾此失彼,往往使用“一刀切”或者笼而统之的敷衍式教学,其教师的权威必然受到减损。而一旦学生对这种天然的授受关系产生抵触,必将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师所传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概念与知识产生质疑甚至是抵触拒绝。苏霍姆林斯基也主张,师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有好感的和谐关系,对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有着建设性的积极意义。同理的,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师生之间教学关系的和谐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良好起点,同时和谐的教学关系,也必将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和谐师生教学关系以诠释为切入点,通过意义揭示、情景体验、环境熏陶、生成意义等途径,“唤起学生新的理智兴趣,把自己对知识或艺术的热情传导给学生,使学生有探究的渴望,找到本生的动力”[8]219。如此,使得学生内心对求得知识充满期待,教师在牵引、诠释的过程中,学生不会轻易抵触,教与学遇到的情境阻力相对减少,这有利于教学的浅层次目标(既,认知层面的任务)的顺利达成。和谐的师生教学关系不断的被确立和巩固,因这一关系发挥的积极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知识也在大学生的认知层面收到良好效果。

和谐师生教学关系将一改往日的注入式的灌输、控制性的说服、机械性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它主要反对的是教师对学生搪塞、敷衍甚至是欺骗学生;它积极避免的是将学生引入反复机械记忆的泥淖;它坚决杜绝的是生冷的毫无意义的问答;它极力主张的是教师真正了解学生。正是教师们在熟识所要教授内容的前提下,通过讲解、聆听、质疑与及时的解疑答惑,以直面问题的担当发觉现实问题的正面价值,以自作主张的勇气,在准确把握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把新材料以及同学生先前吸收和保留的旧经验融合起来,并且“尽可能地以学生直接的亲身经验作为统觉的基础”[8]215。因为学生既拥有实体的生命又具备能动性,他们是接受了社会知识与社会经验、多种思想的有意识的人,能够有效地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和谐的师生伦理关系增进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师生之间彼此的相互关怀对于师生伦理和谐关系的建构至关重要,古语有之“亲其师信其道”,即亲近与信任这位教师,学生就会对教师所授之“道”有所认同。而“深度关怀的前提是信任,包括对教师人格及其关怀能力的信任”[8]212。在和谐的师生伦理关系中,教师首先了解学生,进而正确科学地开展教育引导工作,在此过程中教师自身的学识及教育能力得到提高,如此的“教学相长模式”有利于师生伦理关系进一步的稳固。与此同时,在这一关系下,学生不仅了解了教师及其职业的特点,从而能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从中获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提升个人品德、完善自我人格、实现个体全面发展。

在多元文化与人性张扬的时代背景之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以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来弥补传统教育方式的不足与缺陷,与此同时这也有利于建构师生和谐伦理关系。让学生处在如此一种和谐师生伦理关系下,浸润在平等、和谐、友爱、理解、民主、尊重、自由、敬业的教育环境中,其价值不仅仅在于教学效果的改观,更为重要的是在这种积极的教育生态之中学生们才能得以真正体悟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包括的文明、平等、自由等的精神实质,并能明了它们各自的内涵与边界,进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认同。

教师主要通过实施“隐性教育”来构建和实现和谐师生伦理关系。将受教育者的特定角色意识予以淡化处理,将教育内容渗透到教育之中,通过受教育者所处的环境(如日常生活、娱乐以及服务和管理当中),以此来渐染受教育者。这种方式,使得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获得,由客体转变为主体,不仅弘扬了人的主体精神而且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有效性。这一模式的实质就是将道理、观点、目的、要求等潜藏在相关的环境过程氛围之中,形成无“权威”思想政治教育。因为成长中的大学生,人格动力结构相对稳定,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有顽强的坚守某一偏执理念的特点。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个体对外在事物的接受过程如果是出于某种“压力”之下被动地进行,那么学生自身的人格主体会有被侵犯的感觉,如此将会妨害形成相应信念的质与量,甚至是起到相反的作用。

四、和谐的师生交往关系推进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言: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教育环境的和谐对于塑造人同样有着积极意义。教育过程须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展开,高校师生间的良好的交往关系意味着学生在心理上更趋向于教师,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时间变长、频率增加,同时心理距离也缩短,这有助于师生教学关系的发展,而师生之间和谐的伦理关系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教师之“真”在于敬业。和谐师生交往关系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彼此互师,教师积极主动地通过教学相长与学生共享知识与智慧。在这种关系下,教师投射给学生的是敬业、乐业、勤业、精业的光辉形象,教师自身素质与技能在迅速提升的同时,学生也浸润在知识和榜样的氛围之中,如此极大的坚定了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念,为其下一步实际践行做了准备。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米切尔等人所发现的社会学习理论提出了道德价值教育方法,强调人类行为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诸如人们的知识、能力和行为方式的获得通常是在社会生活中以观察模仿等模式而得。将这一理论运用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中,以促进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求重视环境因素以及榜样表率的作用。那么,和谐的师生交往关系就是在尊重与理解的平台上,师生之间平等地、深入地彼此沟通,学生在观察教师与人沟通,以及教师无私的奉献、体贴友善的关怀等一系列行为模式后,会在相似或者相近甚至相同的环境中将已经习得的和已经认同了的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的行为模式表现为自己的行为的一部分。师生交往关系的和谐使得学生以师为灯与以师为标,在适宜的环境中和谐的师生交往关系可以说为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了一个理想的通道。

当然,在教学过程之中,教师“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沉默甚至比彻底的解释、喋喋不休的重复、“张牙舞爪”的比划更有力量。“这种沉默不仅仅是以语言空缺为特征。相反,它是一种耐心的等待——就在那儿,同时维持着一种期望的开放的和信任的气氛。”[9]由言语交流转换到非言语交流形式,与之相随的是注入了教师对学生的某种期许,为学生“留白”使学生得以独立地、自主地、自由地发挥,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更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传递的自由、平等及其他诸多价值追求的实际运用与切身体验,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了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真切的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处处都能感受得到,复制得成。

总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谐师生关系有助于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师生教学关系的和谐,促进大学生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师生伦理关系的和谐,增进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师生交往关系的和谐,推进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阶段党和国家,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主阵地与主渠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呼唤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在教学关系、伦理关系与交往关系上实现和谐)。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谐师生关系有助于在理论与实践、情感与体验等层面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张耀灿.新世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前瞻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27.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49.

[3] 李建国.文化育人的哲学省思[J].高等教育研究,2014(4).

[4] 康德.论教育学[M].赵鹏,何兆武,译.上海: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5.

[5] 邵瑞珍,等.教育心理学——学与教的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6] 拉塞尔·L·阿克夫,丹尼尔·格林·S·伯格.翻转式学习:21世纪学习的革命[M].杨彩霞,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8] 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9] 黎琼锋.更多地关注过程——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发现”[J].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版),2008(12).

[学术编辑 黄彦震]

[责任编辑 熊 伟]

On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Cullege Students’Ideogical and Education Theory Course

ZHANGPeng,MAChao

(CollegeofMarxism,JilinUniversity,Changchun,Jilin130012,China)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condition and guarantee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course of cultivating and practicing their socialist core values. The harmonious teaching relationship, the harmonious ethical relationship and the harmonious communicative relationship are included in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when we take 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ory course for an example. 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ory course and the harmonious teach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will promote the recogni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s;The harmonious ethical relationship enhances students’ identification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The harmonious communicative relationship helps speed up the college Students′practic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ory cours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s

2016-03-21;

2016-12-3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BKS101)

张鹏,男,新疆阿克苏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马超,男,河北承德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

■学科教育

G641

A

2095-770X(2017)02-0065-05

猜你喜欢
理论课师生关系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