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方磊
(山东农业大学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
(1)产业模式发展不协调。受现实条件的制约,产业模式的机械化水平发展参差不齐,如部分区域的种植业区域化程度高,而一些区域的养殖业、畜牧业发展程度较低,甚至极小部分区域出现机械化水平为0的现象,这种不充分性、不协调性,造成产业模式统筹复杂,激化了产业之间的矛盾,造成大片区域的农机结构失调,从而影响了此区域的农业发展水平。
(2)农业机械作业方式不健全。其一是农业作业的标准化水平,其二是农业作业的规模化大小。但目前我国仍采用小农户生产经营为主,这就造成了农业机械化出现“断层”,如,动力机械大于其所匹配的设备。
(3)农业体系发展不均衡。鉴于此区域中的农机体系和组织联合体系尚处于发展的初期,尚缺实际的应用条件和适用性,造成大部分的农业机械得不到充分发展,从而影响了现代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高低。
(1)农机装备结构配置规范度。农机装备结构配置规范度为此区域中进行单一化作业时实际所使用的农机装备标准数量和数值计算所需农机数量的比值。
(2)农机装备现有的匹配度。农机装备现有的匹配度是指进行单一化作业时实际应用中所匹配农业装备的数量和数值计算中农机装备所匹配的农业装备数量的比值为此区域中农机装备现有的匹配度。
(3)计算方法。
HGD=m/(s/w)JPD=n/(s/w)
其中:HGD为农机装备结构配置规范度;JPD为农机装备现有的匹配度;m为现实所使用的设备的数量;n为农机装备现有的匹配下的设备台数;s为此区域中进行单一化作业的面积;w为每台农业装备在运行期所完成的作业面积。
基于“农机装备结构配置规范度”和“农机装备现有的匹配度”可以通过数据支撑来优化区域中的农机装备结构,当所得的指标参量和1的偏离度越大时,说明了此区域中的农业装备配置不规范。当进行单一化作业时农机装备现有的匹配度高于1时,此时的农机装备匹配度太高,应该减少农机设备的数量;当进行单一化作业是农业机械装备的匹配度小于0.5时,此时的农机装备匹配度较低,应加大农业机械的使用数量;当农业机械装备的匹配度趋于0时,此时的农业装备发展不协调、不充分、不健全,应该购置先进的农业机械化装备。
(1)实例。地区种植体体系简单、种植以小麦为主,辅以玉米、马铃薯等,通过实际调研和数据统计对区域2016年7月到8月的农机装备进行汇总分析。文章以某区域中的小麦耕、种、收三个方面为实例分析。对其农机装备进行数据统计,计算出此时的“农机装备结构配置规范度”和“农机装备现有的匹配度”,具体数值如表1所示。
表1 小麦阶段性所使用的各类型数量和折合成标准台数的数量
(2)实例结果分析。从调研的统计报表来看,2016年某区域小麦的产收入机械化水平较高,小麦播种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不匹配仅仅为2.28,小麦播种的农业机械匹配度为8.12,则说明区域的农业机械化匹配度太高,这样可以极大缩短耕、播种的作业时间,但农具的使用率较低,不足2天,效率极低;收获的农机设备匹配度为0.145,则说明此阶段联合收获机的数量较少。
(1)农业装备的优化需要农业装备具有一定的规范度匹配度,优化合理配置,实现结构优化。
(2)农业机械装备匹配度乃非静止状态,不同地区,种植模式所具有的匹配度差异较为明显,在满足客观条件的基础下,寻求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正确评估和匹配度的精准预测,避免配套装备和动力输出装备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