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性肢体活动受限患者应用针灸和推拿治疗的疗效观察

2017-03-09 09:17:54王茂川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施针运动性乙组

王茂川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康复科,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2150)

运动性肢体活动受限患者应用针灸和推拿治疗的疗效观察

王茂川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康复科,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2150)

目的分析运动性肢体活动受限患者应用针灸和推拿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6月~2016年6月120例运动性肢体活动受限病例。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用针灸联合推拿治疗,乙组用针灸治疗。分析两组肢体运动受限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后,甲组总改善率高于乙组,有显著差异(86.8%比68.3%,P<0.05)。结论运动性肢体活动受限在治疗中,在实施针灸的基础上进行推拿,促进循环,能够提高肢体运动受限的改善效果。

运动性肢体活动受限;针灸;推拿

扭伤、拉伤、肌肉损伤、各种关节炎症病变等都可诱发运动性肢体活动受限。临床中对该病的治疗主要是采取针灸刺激局部血液循环,化瘀通络,使活动受限部位恢复。推拿是人们日常保健方式,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在针灸的基础上采用推拿治疗运动性肢体活动受限的疗效。先将研究进行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6月~2016年6月120例运动性肢体活动受限病例。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分为甲组(57例)和乙组(63例)。其中甲组男35例,女22例,年龄范围30~49岁,平均(36.2±3.5)岁,发病时间27~61天,平均(40.8±6.9)天。乙组男39例,女24例,年龄范围27~48岁,平均(36.6±3.8)岁,发病时间25~60天,平均(41.4±6.7)天。甲组和乙组各方面的资料比较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甲组用针灸联合推拿方法,针灸:每次取四个穴位进针。A组为百会、命门、太溪、肾俞;B组为阳陵泉、风池、内关、太冲;C组为膻中、气海、关元、三阴交;D组为曲池、大椎、外关、足三里[1]。使用0.3×40 mm毫针进针1.5~2寸,使用提、插、捻、转方法进针,留针15~20 min取出,每日1次。推拿:对患肢进行按摩,选取重要穴位采用点按、揉法刺激穴位。使用拨法、揉法刺激经络。使用拿法、揉法松弛肌肉。每次推拿治疗时间为30 min,推拿时要注意控制好力度,根据患者可耐受范围内进行。乙组只用针灸方法治疗,施针和取穴和甲组相同。两组连续治疗30 d。

1.3 观察指标

疗效评价[2]:①临床治愈:肢体活动受限症状消失,肢体恢复如常。②好转:肢体受限显著改善,可进行低强度的活动。③无效:肢体受限症状无好转或加重。肢体受限改善率=(①+②)/组内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甲组与乙组的一般资料、疗效用SPSS 19.0进行处理。两组疗效以n(%)表示,平均年龄和平均发病时间用“s”表示。两组肢体受限改善率比较用x2检验差异,平均年龄和发病时间比较用t检验差异。检验P<0.05则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甲组57例运动性肢体活动受限患者经针灸联合推拿治疗后,临床治愈28例(49.1%),好转22例(38.6%),无效7例(12.3%),总改善率86.8%。乙组63例运动性肢体活动受限患者经针灸联合推拿治疗后,临床治愈24例(38.1%),好转19例(30.2%),无效20例(31.7%),总改善率68.3%。甲组总改善率高于乙组,有显著差异(P<0.05)。

3 讨 论

运动性肢体活动受限主要发生于运动强度高的人群,如专业运动员、业余训练的运动员等。高强度的运动容易导致肢体受到拉上、扭伤、挫伤等运动损伤。长期高强度的运动使肢体负荷增大,运动造成的损伤不易痊愈,久而导致肢体运动受限。运动性肢体活动受限采用西医进行治疗时,效果较差。针灸、推拿是中医学中的瑰宝,对于一些筋骨、肌肉的损伤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和独特的疗效。针灸通过取特定的穴位进行刺激,使局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而且从中医角度来讲,针灸不仅仅是对机体局部进行刺激,还能够调节全身的生理机能,增强抵抗力和恢复能力,使受损的肢体得以恢复[3]。本次研究中,单纯使用针灸治疗的患者其肢体运动受限改善率为68.3%。针灸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其对施针者的专业水平要求很高,施针时讲究辩证取穴、施针手法。在施针治疗时,一些患者对针灸不敏感,效果较轻微或缓慢,甚至无效。因此,单纯用针灸的治疗方法其效果不甚理想。在针灸的基础上,通过对患肢进行推拿,采用典型的点、按、揉、拿、拨等推拿手法刺激患肢穴位和经络,松弛肌肉,缓解肌肉疲劳,改善局部循环,促使受损的肢体恢复。除此以外,推拿还具有通经络、去瘀血等作用。本次研究显示,针灸与推拿联合治疗运动性肢体受限效果良好,患者肢体受限改善率为86.8%,优于单纯用针灸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运动性肢体活动患者在针灸的基础上,采用推拿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肢的恢复效果,值得推广。

[1] 罗颖兴.中药联合针刺治疗运动性肢体活动受限临床研究[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6,32(2):113-114.

[2] 高 禹.药针灸并用治疗运动性肢体活动受限的疗效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5):136-137.

[3] 刘章凯,余昳萍.中药针灸并用治疗运动性肢体活动受限的临床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4):479-480.

本文编辑:吴玲丽

R246.1

B

ISSN.2095-8242.2017.08.1420.01

猜你喜欢
施针运动性乙组
得气的判断指征辨析
内热针治疗腰骶部疼痛的临床效果分析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运动性血红蛋白降低的机理及营养防治
冰雪运动(2016年6期)2016-05-17 03:37:09
针灸手法对针灸效果的影响分析
冬季项目运动性损伤防治研究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
棋艺(2014年1期)2014-05-20 02:01:25
谁的力气大
海军某部运动性中暑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