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连云港)
传统医学中认为神经受压和骨质增生是导致患者产生慢性颈肩腰腿痛的主要诱因,然而根据国际著名学者在调查研究后,对此提出异议,并提出软组织外科学的学说,其学说的基础理论表明无菌性炎症是诱发机体疼痛的主要原因。而内热针的针体内部装有发热材料,能够促使针尖到针体产生恒温发热,并且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自行调节针体的发热程度,将温度调控在38°~60°,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采取针对性治疗。我院为探讨内热针治疗腰骶部疼痛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42例腰骶部疼痛患者,男32例,女10例,年龄30~70岁,平均(50.15±3.45)岁。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体位:患者应采用侧卧位腹下垫枕的姿势。
定点:医生在施针之前要首先标记两排弧形进针位,第一排进针位保持在髂嵴下沿1 cm,第二排进针位保持在向上和向内的3 cm处,下排的两个下邻近针点的中上方为每个进针点的具体位置。可用龙胆紫或手术笔标记,标记后实施术前皮肤准备,进行消毒后实施皮丘麻醉,也可以用0.5%的利多卡因实施皮丘麻醉[1]。
针法:上排进针点为斜刺,在骶髂后上棘内上缘或髂嵴上缘以及骶髂关节内侧缘等进针后,实施小幅度的提插,全部都要求贯穿和抵达各自的全缘肌附着处;如果髂嵴上缘的肌附着被针头贯穿后,后续应该分别沿着骨面,转为骨膜下刺,需要1.5 cm的前下方深入,切忌刺入骶后孔中;常规施针需要进行2次针刺,第2次的进针点应该选择在首次施针的两个进针点的中间点,促使2 cm的针距转为1 cm;连接内热式针灸治疗仪:医师应该一手固定内热针,一手实施链接线安装,避免移动针体对重要器官造成损伤[2]。
起针和术后消毒:加热针体完毕后,轻轻地撤去链接线,采用无菌纱布对进针处的皮肤实施按压,快速拔出内热针,并用力按压穿刺部位5 min,避免形成局部血肿。实施常规皮肤消毒,通常无需包扎。
疗程:在同一部位实施内热针疗法的治疗时间间隔为5~7 d,下一次的治疗点,需要在两个进针点间进行选取。如果针刺部位不一,若患者体质较好,则可以在1 d内连续针刺2~3个部位。
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疼痛情况评分。
实施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疼痛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见表2。
表1 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和质量评分对比(±s, 分)
表1 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和质量评分对比(±s, 分)
时间 VSA疼痛评分 生活质量治疗前(n=42) 3.66±0.86 50.44±11.27治疗后(n=42) 1.96±0.71 86.31±14.22 t 9.879 12.812 P 0.000 0.000
2019年1 月至2020年6月共有42例疼痛患者来我院门诊接受治疗,实施治疗前伴有程度轻重不一的腰骶部疼痛和肿胀压痛等,在我院实施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42例患者,有35例在我院施针3次后痊愈,另有5例虽然并未完全痊愈,但有显著效果,经过后续施针陆续痊愈。另有2例,较为严重,没有显著效果,后续施针时期较长。
根据我院随访调查表明,接受我院门诊治疗的42例腰骶部疼痛患者中,有10例在术后发生血肿,有5例发生血凝障碍,其余27例患者均在施针过后产生了轻度的术后疼痛。
根据我院对不良反应诱发因素的追溯调查表明,导致患者发生血肿的主要因素在于部分施针医生资历较浅,缺乏娴熟的施针经验,针尖过于锐利,刺破了患者的血管,还有部分施针医生没有在施针前进行病例询问,而部分患者在施针前的一段时间曾服用过凝血药物。
在中医的临床治疗中,内热针作为一种有效治疗慢性颈肩腰腿痛的方式被广为应用,软组织外科学认为慢性疼痛的根本原因来自于软组织的无菌炎症,而内热针可以通过调节针体的发热度,给予肌肉组织松解和痉挛变性修复,进而促进机体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肌筋膜的张力减轻,缓解机体的无菌性炎症,还具有机体再血管化和肌细胞再生的促进作用,进而改善患者的肌筋膜痉挛和变形缺血的情况[3]。
在本次研究中,对我院42例腰骶部疼痛患者实施内热针治疗,具有显著的良好效果,42例患者,有35例在我院施针3次后痊愈,另有5例虽然并未完全痊愈,但有显著效果,经过后续施针陆续痊愈。另有2例,较为严重,没有显著效果,后续仍需施针观察。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和疼痛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在实施内热针的过程中,要充分注意施针的体位、定点和针法以及疗程等,尤其需要在施针过程中注意内热针疗法的并发症产生和处理,施针医师应该根据以下并发症特点做到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1)血肿:可能导致患者产生血肿的原因在于针尖过于锐利,进而导致血管破裂形成血肿,可在施针前,将针打磨的钝些,避免产生血肿,但这样可能加大施针难度,但可以显著降低血肿病发率。血肿通常在3 d以内就会自然消肿,除非出现显著的局部疼痛或血肿较大,可在24h内实施冷敷,给予其加压止血[4]。(2)血凝障碍:施针医生在施针之前,应该详细询问患者的过往病史,或询问患者是否服用过凝血药物,在实施针刺前,应先检查患者的凝血时间[5]。(3)术后疼痛:实施内热针治疗,在术后会有一定疼痛现象,属于正常的生理应激反应,一般2 d之后,就会自动消失。医师可嘱咐患者每天适量运动,进行2~4 km的慢跑和走路,对术后反应的消除,具有良好帮助。
综上所述,对腰骶部疼痛患者实施内热针治疗,能够显著改善病情,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疼痛情况,提高生活质量,加强预后水平,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