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院体育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再认识

2017-03-09 07:37王耐河南中医药大学体育部河南郑州450008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年12期
关键词:师生体育课堂教学

□王耐(河南中医药大学体育部河南郑州450008)

对我院体育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再认识

□王耐(河南中医药大学体育部河南郑州450008)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并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和实施教学互动方式、方法至关重要,本文结合我校开展的选项课加以阐述。

体育教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即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从传授模式向学习模式转变,从重在传授知识向获取方法转变,鼓励学生参与教学互动,增强学生的沟通交流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获得全面提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是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它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将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教师在教学中应时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需求。坚持不懈地贯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体育课程理念;根据学生的自然属性,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根据学生的社会属性,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社会性;面向全体学生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关注学生情感,积极深化与探索“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来说,必须转变教学理念,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我认为教学互动方式更好。

1、教学互动的组织实施过程分析

(1)基于环境互动理论,强调有效互动,从根本上实现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因此,要立足于学生互动学习的目的,构建与物理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相符合的教学互动环境,以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出发推进教学活动中民主和谐的氛围,在一定程度上是实施有效教学互动的基础。学生在这种环境中,才会获取一种安全感和愉悦感,学生的潜能在开展各种教学互动中才能被激发出来。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与教师进行互动,在创设互动条件的基础上,想方设法消除互动障碍,为培养学生乐于互动的态度奠定基础。

(2)预设和实施有效的互动。要把握好有效互动的支点,搞好课堂教学互动,就需要推进互动预设。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结合课堂教学目标、学生实际、方法等预设好互动引入、课中互动方法与课前中后三个阶段的互动,适当进行延伸互动等。要把握好预设互动的要点,“多预精用,弹性设计”。其中多预精用,预设时要结合多元化内容多准备几种互动方案,立足于课堂教学创新互动的形式,精挑细选地用。弹性设计是要把握好课堂的多变性、生成性,要考虑“不同人的发展”,结合设计互动活动,因人设计学习目标、互动内容与互动形式。

(3)推进互动策略与方法的完善。要抓好互动的几个“度”,以有效互动的关键出发。由于师生背景和认识,各不相同,在教学中要推进适度互动才会产生有效的互动。①互动广度。实际教学中,互动广度不够,与题材范围限制、学生施展、独立思考时间、发言机会与环境等因素有关系。为此,在教学互动中要善用教材,分层次分阶段挖掘合适的题材,实现互动时的引导,在平等对待学生的基础上创设宽容和谐的互动环境,引导学生全员、全程互动。②互动的深度,要立足于教学智慧的撞击,结合经验共享出发实现人们精神和心灵的契合,从而进行理性的升华,推进数学知识层面、思维过程与情感体验等方面的交流。③互动的延展度与实际的教育范围有关,不限于学校课堂。要积极延伸互动课堂教学,进行课外教学互动,在时空更大的环境下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建立课外互动的机制的同时以互助学习小组、课题兴趣小组为形式推进他们的交流与互动等。

2、优化评价体系、渗透以学生为本的观念

心理学家认为赞美尤为重要,一句由衷的赞美如学生的营养剂,可使丧失信心的学生积极进取,悬崖勒马,促使表现不错的学生更上一层楼。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仔细观察,用适当的语言鼓励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通过表扬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可以轻松地完成运动。要立足于学生实际,鼓励和表扬进步学生,以自信心、荣誉感等培养为目的,引导其自觉学习,树立刻苦拼搏的精神。根据学生心理进行科学的批评,放在赞扬之后进行批评。有些学生体育技能较好,但是由于他们组织纪律观念差,在集体中与同学相处总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要赞扬他的长处,找出不足赢得其他同学们的信任,使学生慢慢改正。还要把握学生心理特点,注意说话的时机与技巧,使学生自觉进行批评教育。

3、因人而异、优化体育教学课程

要把握好高校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结合智力水平和发展潜力等因素,立足于他们的一定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差异化教学。要摒弃固化统一的教学方法,基于教学目标与任务因材施教。应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创建不同的教学任务,以差异性原则为基础引导学生更好地融入到体育课堂中,循序渐进取得学习上的进步。要在“以学生为本”,优化体育课程体系,将身体素质锻炼、技能、健身等结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视学生的感受,以科学性、趣味性为目标推进学生的全面与个性化发展目标相统一。还要结合体育课程的设置与本校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其资金、课程等方面的优势,开设以足球、篮球、乒乓球等传统项目为基础、以体育舞蹈、轮滑、武术等丰富的体育课程。

4、体育教学内容互动形式的分析

(1)双向型教学在这种互动方式中,师生之间所形成的关系是互送、互收和反馈,主要表现在课堂上师生对话方面。

(2)多向型互动,与双向型互动,在互动过程中,要激发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信息的双向流通。要以信息多向传递反馈为目标,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意识和兴趣。如篮球选项课可以进行小组比赛,民族传统保健课可以进行太极拳演练,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太极拳技术动作,对功力水平及演练技巧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

(3)在网状型这种互动模式中,学生和教师互相联系构成了一张紧密联结的网,每位学生、每个老师都至关重要,作为这张网上的一个结点可以以一点来牵动整张网,互动辐射范围广泛。这种互动,强调师生平等参与,学习活动信息全面开放,教师不再是唯一的学习源,互动载体十分丰富,主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所进行的网上互动活动。在实际教学中,这三种互动往往交织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缺一不可,但是双向互动相对来说效果比较差,多向互动的效果明显。效果最好的就是网状互动。比如,在简化太极教学中,可从网上下载视频进行观看并发现问题,结合南派和北派来说,根据细微过度动作的变化,老师和学生共同思考。但是,要基于“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目标,理性看待学生个体差异,综合考虑学生内部心理环境,利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模式推进课程改革。

5、体育教学互动的方法

5.1、提出问题

学生思维互动,动机就是始于问题,旨在为解决问题而开展的互动活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要理性看待各个问题,根据个体差异与学生心理环境,综合衡量采用自主提高、探究学习等方法进行考量,在体育教学中对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是有帮助的。问题的互动要从形式上、思维上进行实质性的互动。

5.2、师生对话

是有效互动的重要方式,所谓“教学”,应该是“教师教会学生去学、会学”,即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实质上是一种交往互动。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只顾教”与学生“只顾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融合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可以说,创设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当今教学的首要任务。课堂教学是以对话为主要互动渠道的学习过程。课堂上互动不起来,在很多情况下,问题就出在对话上。如何才能实现真实有效的对话呢?(1)人与人之间必须构建一种民主、平等的“你—我”关系。特别是教师要与学生保持观念平等、人格平等,要尽量保护学生的创新灵性,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2)给学生平等的话语权,允许不同的学生发表意见。

5.3、相互合作

合作在教学互动至关重要,要以教学实际为基础丰富教学的主要表现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让师生、生生形成有效的合作关系。合作前教师和学生都要进行独立思考,这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只有大家深思熟虑后,才能促使讨论更加深入,才可能形成思维上火花的碰撞。要推进合作中的启发、引导、调控,学生有困难、疑虑时要征求教师的指导、启发和引导。对有独到见解的学生要积极进行鼓励。要把握好信息技术的作用,基于创新互动推进体育教学强大的价值诉求的凝聚。从根本上推进平等关系的建立,以沟通、透明为目标实现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互动。组建QQ群、微信公众号等组建新的网络载体,以学生、教师之间为核心,构建“互动社区。在这个社区是虚拟又实在的、是熟悉的,教师和学生之间互为主体,可以“无所顾忌”交流,互动不受任何时空限制,但是师生认识角度不同,适度互动才会产生行之有效的科学的互动。在实际教学中,要把握好互动的广度,围绕着学生施展的情况,解决好他们怕犯错、被取笑的问题。为此,在教学互动中要善用并分层次挖掘教材中合适的题材,实现互动时的引导,在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的基础上推进每一位同学有所感、有所知,从而在有所议中有所获。要尽量给学生机会,相信学生,结合新课程理论推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从而从实际操作出发,推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删减不必要的教材内容,较低教学内容难度的同时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更大空间。教师要以学生学习为核心做好他们的促进者和领导者,提供机会最大限度地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总之。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这种追求是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素养,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每位体育教师都要充分关注学生、关注教材,科学地把握新的基本理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丁军宏.职业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初探[J].教师,2011(9).

[2]徐志刚.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对策[J].黄河水利职术学院学报,2012(10).

[3]赵进,王健,周兵.基于教师专业标准的体育教师专业标准构建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2).

G807

:A

:1006-8902-(2017)-06-ZQ

王耐(1972-),女,回族,河南平顶山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中医理论与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师生体育课堂教学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麻辣师生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