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浩明,虞宇楠,2,周 琳,刘 琦*
(1.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上海 200065;2.同济大学医学院,上海 200065)
康复治疗专业中诊断学的教学探讨
宋浩明1,虞宇楠1,2,周 琳1,刘 琦1*
(1.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上海 200065;2.同济大学医学院,上海 200065)
康复治疗;诊断学;本科教学
诊断学是实践性和实用性最强的学科,也是多学科交叉的桥梁学科,诊断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至关重要。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目前我国已有多所大学开设了康复治疗学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有能力提供优质的康复治疗服务,具有国际视野并引领康复治疗学专业发展的高级康复治疗师。这样就要求康复治疗专业学生既有扎实、牢固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又要掌握各种康复治疗技术[1]。
教育部规定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必须开设诊断学,因此,诊断学教学对于康复治疗专业学生非常重要。2014年同济大学开始设立康复治疗专业并招生,本文就同济大学医学院康复治疗专业开展诊断学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1.1 教材选择
教材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目前缺少针对康复治疗专业的诊断学教材,因此,为了提高康复治疗专业诊断学教学质量,我们选用的教材是陈文彬等主编,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诊断学》(供临床专业使用)。该书的编写按照卫生部临床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的统一要求,采纳了许多师生的意见,进行了全面修订,使该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也适用于康复治疗专业学生使用。
1.2 教学计划及教学内容的制订
我院康复治疗专业诊断学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的制订是根据教务处的学科计划安排,由诊断学教研组和康复专业教研室共同制订。诊断学共有43个学时(讲授34学时、见习9学时)。目前导致功能障碍的最常见疾病和损伤主要包括:脑卒中、脑外伤、周围神经损伤、骨折、关节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脊髓损伤、冠心病、高血压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1]。因此,康复治疗专业的诊断学教学侧重常见疾病诊治的相关内容,包括问诊、症状学(呼吸困难及头痛等)、一般检查、胸部及肺检查、腹部检查、神经系统检查、脊柱四肢检查、实验诊断学(包括血常规及血生化等)。
1.3 教学方法
传统的诊断学教学方法倾向于知识传授、示范教学,难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及较强的心理素质,而“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解决问题为驱动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文献检索、自我学习、团队协作等多方面能力。因此,康复治疗专业的诊断学教学通过结合传统理论教学和PBL教学模式,既使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又达到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教学目的[2]。康复治疗专业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学生除了要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外,还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临床操作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因此,教学设计中有一定数量的见习课,能更好地发现问题,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有助于学生查漏补缺,加强对技术弱项的训练。
1.4 考核方法
我们教研室在考核学生诊断学教学效果时,加大了平时成绩在期末考核中的比例,包括考勤、课后作业及体格检查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期末理论考试成绩综合评价学生诊断学的学习效果。
通过1个学期对康复治疗专业的诊断学教学,我们发现目前采用的教材和教学模式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出勤率也令人满意。多种教学模式相辅相成,激发了学生对诊断学的学习热情,最终的期末考试通过率较高。
康复治疗专业培养的是从事康复治疗工作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可为学习康复治疗技术打好基础。而诊断学是运用医学理论和专业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是学习各门临床课程的入门和基础,在康复治疗专业教学中也不可或缺。目前,康复治疗专业在我国刚刚起步,其诊断学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尚在探索之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
3.1 师资队伍
康复治疗专业不同于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应在其所需掌握的诊断学知识范围内适当展开,同时要求诊断学教师掌握康复治疗专业疾病的治疗原则、康复评估等。因此,参与诊断学教学的教师应与康复治疗专业的教师进行详细沟通和探讨,共同拟订针对康复专业的诊断学教学大纲、方案,并且课程结束后对学生及专业教师进行回访,听取他们的反馈意见以了解自身教学的优缺点并及时发现、解决问题[3]。
3.2 教材
目前还未有针对康复治疗专业的诊断学教材,我院使用的诊断学教材是针对临床专业学生设计的,虽然教材内容完善,但其中对康复治疗专业非常重要的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等知识针对性和专业关联性不强,难免对教学效果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迫切希望将来能编著专业知识针对性及实用性强的教材,以提高诊断学的教学质量。
3.3 教学方法
与临床医学生相比,康复治疗专业学生临床基础较薄弱,将传统的理论教学与PBL教学相结合可以更好地调动康复治疗专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4]。在临床见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询问病史,主动与患者交流,带教教师应针对见习病例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发言。另外,充分利用医学模拟中心的教学模型,让学生在多种模型上反复操作练习,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3.4 考核制度
为了能更加全面、综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教研室从以下两方面考核学生:(1)严格考勤制度,将课堂出勤率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教师每次授课后布置课后作业,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打分并计入平时成绩。(2)期末时通过笔试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最后综合平时成绩及理论考试成绩。
目前,康复治疗专业在我校刚刚起步,处于探索阶段,缺乏办学经验和相应教材,我们不仅要与开办年限久、经验丰富、有独特专业特色的院校相互学习并交流,而且要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共同提高专业办学水平,为培养合格的康复医学人才做出贡献。
[1]高娟,吕立铭.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诊断学实验教学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2015(4):81-82.
[2]张洪侠.多元化教学在临床康复学教学中应用的浅析[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1(2):99-100.
[3]刘洁,常冬梅,张通.以实践为基础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医学基础课程改革探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1):125-127.
[4]宋浩明,刘琦,吕炜,等.PBL教学在心血管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导刊,2013(S1):363-364.
(*通讯作者:刘琦)
G420
B
1671-1246(2017)02-005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