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红
(上海健康医学院医学技术学院,上海200000)
医学微生物学信息化教学探讨
郑红
(上海健康医学院医学技术学院,上海200000)
为有效提高学生医学微生物学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医学微生物学知识,我们将信息化教学应用于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利用信息化教学的工具性改善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利用信息化教学的人文性加强医学微生物学教学。
信息化教学;医学微生物学;人文性;工具性
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教育领域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开展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是指教育者与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1]。信息化教学不是简单地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而要从工具性和人文性两个方面去理解。信息化教学的工具性指应用技术促进教学,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融入信息化技术;信息化教学的人文性强调信息化教学的交互性、评价的多元性、价值取向的人文性等[2]。
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院校各专业的主干课程,是研究病原微生物形态、结构、生长代谢、遗传变异、致病机理和抗感染免疫、实验室检查及特异性预防等的一门学科。该课程属于医学基础课程,内容与其他医学基础课程如病理学、医学免疫学、药理学等互相渗透,与临床医学、护理学、预防医学等有着紧密联系。医学微生物学课程在学生入学之初开设,课时少,内容多而琐碎,学生对疾病认识片面。近年来,为了有效提高学生医学微生物学学习兴趣,促进其更好地理解、掌握病原微生物学知识,我们将信息化教学应用于医学微生物学教学。
信息化教学的工具性体现在教学手段的先进性、教学环境的现代化及教学材料的多媒体化等方面[2]。信息化教学的核心在于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教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3]。
1.1 开展以多媒体课件为主导的课堂教学,优化教学内容
图文并茂、色彩丰富的多媒体课件,能直观而清晰地反映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细菌基本形态”的讲授中,首先告诉学生细菌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霍乱弧菌的镜下照片,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真实细菌的形态。在“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讲解中,利用PPT动画由外向内展示细菌结构,加强学生记忆。制作PPT时,要注意色彩、形状、动画、视频的使用,突显教学重点和难点,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完成学习目标。
1.2 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出问题,开展PBL教学
以问题为导向(PBL)教学法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教育,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PBL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将学习与问题挂钩,使学习者置身于问题之中。设计真实任务,鼓励自主探究,鼓励争论,鼓励对学习内容和过程反思等。
将信息化教学设计和PBL教学法整合在一起,能够解决医学概念抽象、学生感觉枯燥、学习兴趣不高、自主学习能力弱的问题。如讲授“流感病毒”时,通过新闻视频提出下列问题:什么是禽流感、猪流感、H1N1甲型流感?2009年由墨西哥蔓延至美国、中国、日本、比利时、英国、冰岛和爱尔兰等国的H1N1甲型流感是流感的世界性大流行吗?流感和普通感冒有什么区别?危害性在哪里?为什么要接种流感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是否就一定不会得流感?以问题为线索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讨论,教师归纳总结点评,完成教学目标。
1.3 利用信息资源展现真实病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病原微生物的学科,教学中可以通过图片、影像、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疾病的资料,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如讲授狂犬病病毒时先通过文字介绍病例,再用视频呈现病人发病时的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探索疾病的奥秘,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有机结合起来,开展探究式学习。
1.4 通过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开展情境教学
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知识是有情境的,主动学习应着眼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应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4]。信息技术可以很好地模拟生活、工作中的情境,使学生利用自己原有知识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同化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某种意义,实现对微生物学信息的获取[5]。如在讲解无菌操作概念时,虽然教师讲解了定义,但是学生仍没有真正理解无菌操作的概念。我们播放了手术台前3种医生交换位置的视频,让学生根据无菌操作原理辨析哪种是正确方法,并说出原因,教师点评,让学生深刻领会无菌操作原理并灵活应用,巩固理论知识。
1.5 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探究式教学
教学不仅仅是课堂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学兴趣和能力,教会学生终身学习。基础医学知识的学习更是需要前后联系,承上启下,灵活地将知识应用到临床实际。布置病例让学生讨论分析是学习医学知识的必经之路,学生遇到生活和工作中的相关问题也希望一探究竟。以往由于知识资源有限学生课后学习存在一定困难,如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学生带来大量信息,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微信、QQ、电子邮件等给学生及时指导,加强师生互动,有效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对知识的自我探究,学会终身学习。
信息化教学的人文性是指信息化教学应从人的发展的角度去思考教学的本源,强调信息化教学的个性化、交互性、评价多元性、价值取向的人文性等[2]。
2.1 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师生互动,进行个性化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下医学基础课教师下课后很少有机会和学生交流,而网络平台、聊天工具、电子邮件等的广泛使用加强了师生互动,让个性化教学成为可能。如在讲完狂犬病病毒后有些学生存有疑惑:我小时候被狗咬过,没有打狂犬疫苗,是不是可能患狂犬病?我乙肝表抗阳性,是不是可能患乙肝呢?会不会影响我找工作呢?等等。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让师生个别交流,解答学生心中的疑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2 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信息平台可以实现学生自我评价、学生间相互评价、教师对学生评价,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在平时成绩评定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通过网络平台还可以实现学生对教师评价,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高。
2.3 通过信息化手段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医学微生物学讲述的是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进入医学院校后初次接触的专业基础课之一,通过信息化手段展示真实病例,不仅可以传授疾病相关知识,还能传递尊重生命的职业理念,有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1]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刘斌.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理论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3):26-30.
[3]江涛,李辉,张国权,等.信息化条件下《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2):167-168.
[4]郑红,钟伟华.情景学习模式在护理专业《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0(31):2895-2896.
[5]王颖,杨柳,叶明.微生物学网络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探讨[J].微生物学通报,2010,37(3):437-441.
G420
A
1671-1246(2017)11-00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