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阈下深化基层警务改革的思考

2017-03-09 02:58肖益茂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警力警务公安机关

肖益茂

(三明市公安局,福建 三明 365000)

【公安工作研究】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阈下深化基层警务改革的思考

肖益茂

(三明市公安局,福建 三明 365000)

构建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警务保障是深化基层警务改革的核心,公安机关作为政府重要职能部门,既是供给方又是需求方。当前,基层公安警务供给不足与社会需求的矛盾突出,对基层公安警务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必须运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念深入推进基层公安警务改革,从缩小供给保障差距、均衡警务改革供需矛盾上,不断提升基层公安打击、防范、管理能力,更好地履行维护国家安定、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使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层警务改革

引言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1]那么,何谓供给侧改革?是相对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是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2]201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必须把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方略,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3]公安机关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既是供给方也是需求方,是矛盾的两个方面。面对社会、人民群众层面而言,它是供给方,需要公安机关履行好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职能和为社会、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全力维护国家政治安定、社会治安稳定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面对国家政府层面而言,它又是需求方,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重要工具,是党和人民的刀把子,公安工作需要党和政府为其提供包括足够警力、社会环境、法律保护、后勤保障等支撑。因此,深化基层警务改革,只有在警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不断创新,驱动发展,才能充分发挥公安机关履行职能效益的最大化。

一、目前基层公安警务供需矛盾的现状

(一)警力供给不足与警务任务繁重对民警身心健康影响的矛盾

一是群体性事件多,安全保卫等任务繁重。反恐维稳工作难以预防,基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展演练、值班备勤,始终保持警备状态; “严打”专项活动接二连三、应接不暇,加上众多的大中型群众活动的安全保卫等,基层公安机关的工作任务可以概括为 “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使基层民警长期处于 “5+2”、 “白加黑”工作状态中,即使是 “铁人”也会被压垮。二是群众对提供的警务服务要求标准高。城市化、城镇化建设,使娱乐场所、电子游戏、演艺厅等容易滋生藏污纳垢的场所增多,人口流动性大使社会治安复杂化,刑事、治安发案居高不下,群体性职业化违法犯罪突出,流窜作案多,而群众报警需求是 “短平快”处置,但基层公安机关警力则处于 “无警可用”状态,难以满足接处警的需求。三是处置难度大,工作效率不高。近年来,受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进行电信诈骗和个别领导干部的腐败行为,在媒体放大效应的影响下,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信任度下降,以往二、三个民警处置现场可以带一群人回来派出所处理,现在一群的警察很难带回二、三个闹事者到派出所处理,在这种警力负荷重与群众高要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四是民警休息权得不到保证。基层民警加班加点成为常态,双休日、节假日基本在一线,无法进行轮休。据统计基层民警的上班、加班时间是其他公务员上班时间的1.63倍,但是,政府又不可能在短期内配足警察,不仅严重影响了基层民警的身心健康,而且使基层民警 “过劳死”现象屡见不鲜。

(二)警务保障供给不足对执法办案和服务管理能力影响的矛盾

一是执法办案和优质服务硬件不够规范。根据现代警务工作规范要求,基层办案单位在执法办案中,必须建设好 “三区四中心”,即在基层所队建设案件管理区、执法办案区、涉案财物管理区,在市、县公安机关建设案件管理中心、执法办案中心、涉案财物管理中心、公安行政服务中心,以硬件建设倒逼规范执法。 “大数据”信息化“金盾工程”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等,但全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各级公安机关 “分灶吃饭”,依靠地方政府财力支撑,有的地方难以达到对办案硬性要求,难以为现实斗争服务。二是执法办案和优质服务需要法律来支撑。我国正在实施 “全面依法治国”方略,虽有大量的法律法规和法律体系,但随着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一些法律、法条已经不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的确立,打破了以往 “以侦查为中心”侦查理念,执法办案程序均有较大的改变,需要及时通过 “法律”来确定和完善。三是执法办案和优质服务需要信息化来支撑。信息化建设一方面需要高精尖“人才”,掌握高科技,开展网上侦查、网上办案、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等,减少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要不断研发 “大数据”、 “云平台”等新技术,打击违法犯罪手段日趋智能化、科技化、专业化的职业犯罪群体,提高刑事破案、治安、交通查处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新期待、新要求。

(三)社会认同供给不足对公安执法公信力影响的矛盾

一是需要良好的执法环境。基层民警在执法执勤过程中的执法行为必然会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一些居心不良或对民警不满的人就去 “告黑状”,投诉民警,甚至发生无辜遭受辱骂、威胁、殴打民警的事件,民警的人身权、健康权、名誉权遭到侵犯,给当事民警心理上造成负面影响。二是需要维护警察执法权益。民警在执法活动中难免会出纰漏和差错,遇到事情,通常从内部找原因,稍有不慎就会被领导批评或受到处分或被通过各种方式 “曝光”,以损害民警自身的权益来达到平息事态。而作为强调团体的执法部门,个体的职务范围内的诉求往往不被允许,只能由组织代为维权,维权渠道的不畅,法律援助的缺失,影响基层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三是需要维护民警的良好形象。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公安机关执法准则,公安机关是执法机关也是政府的一个部门,需要为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因此,基层公安机关明知会影响公安机关的形象,也得经常要从事一些非警务活动。另外,媒体以追求“新颖、奇特、娱乐”等目标,个别不良媒体将矛头指向公安机关借“为民请愿”口号,对一些因违法受处理的人员及少数群众对民警工作不理解,对办案民警不满意的事件进行恶意炒作,将涉警题材的事件故意放大来博取公众眼球,让社会民众对警察的职业认同降低。

二、基层公安警务供需矛盾失衡的原因分析

(一)基层创新管理供给与现代警务工作需求的差距

一是机构设置相对滞后。我国现有公安机关机构设置,沿用建国初期设置 “等级制”,国务院设公安部,省、市、县 (区)、乡分别设相对应的省级公安厅、市、县级公安局 (分局)、派出所。民警所处的位子不同,管理权限层次也不同,且很难超越。与当前现代警务要求树立打击全国 “一盘棋”思想,实行 “扁平化指挥”,快速反应机制,精简机关、下沉警力、减少层级的需求还有差距。二是管理体制相对不公。现实中,公安管理实行的是 “以官管官”制。公安机关属行政机关,公安民警享受公务员待遇,受有官才有位、有官才有为的思想影响,民警追求“官本位”意识较浓,想方设法提拔 “官”,造成基层公安机关内部分工过细、职能交叉、警力分散、头重脚轻等;面对厅级与处级、处级与科级,不同级别享受天壤之别的待遇。厅级干部省委管、处级干部设区市委管,科级干部县委管,没有级别单位管,造成基层民警晋升机会少,工作几十年都很难解决科级待遇,这种 “官”的严格等级制和享受相应的 “官”待遇与改革红利倡导的 “共享”发展理念还存在一定差距。三是奖励、考评激励机制不完善。一方面基层公安工作千丝万缕、繁忙不均,很难设计一种有效制度来全面衡量个人工作量和绩效,另一方面考评量大,搞考核评比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考评易搞“数字游戏”,蒙混过关,激励机制的不健全,基层民警的工作任务既繁重又具有危险性,工资收入又不高,横向比与金融、电力、烟草等行业职工收入或纵向与中央、省、市之间比较,基层民警工资收入存在较大差别,至于福利更是甚微,这种 “多劳少得”、 “少劳多得”的不平衡报酬制,打击了基层民警积极性、主动性。

(二)执法服务能力供给与国家、社会、人民群众需求的差距

一是在维护稳定方面不力。个别基层公安机关在处置影响社会稳定案事件中,不敢担当,依法作为,怕上访闹事,怕丢 “乌纱帽”、 “铁饭碗”,在处置城市拆迁改造、土地、山林纠纷、涉警事件、医闹等,或多或少采取 “小闹再小解决、大闹再大解决” 的 “让步”式处置方式,使矛盾纠纷坐大成形留下隐患。在预防制止恐怖活动方面,措施办法不多,主要靠 “赶”等,与维护国家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的需求还有不少差距。二是基层打击违法犯罪能力不高。一方面刑事破案率不高。不少基层公安机关由于受到权限、财力、物力的影响,面对犯罪手段高科技化、智能化,感到束手无策。如电信诈骗案件。与公安机关打击惩治犯罪,保护人民群众合法财产的职能还存在一定差距。另一方面有的基层公安民警办案能力不高。在侦查办案中收集证据,运用证据揭露违法犯罪的能力,与犯罪嫌疑人作案手段多样化、智能化、科技化、团伙化较量还存在差距。三是在服务管理方面 “老一套”。在户籍管理方面未能取得 “突破”,还是沿用 “二元”户籍管理。以出生论 “英雄”,父母的户籍在 “北、上、广、深”,你一出生就可以在那儿落户,轻松享受那里的各种优厚福利待遇。没有出台相应措施剥离户籍上的各种 “依附品”等,与中央提出户籍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城镇化建设,实现城乡间人口的自由迁徙自由定居,构建完善而统一的城乡要素市场和需求市场等还存在一些差距。在治安、交通、出入境管理方面,有的基层机关还是以办证管理模式,虽然实行网上受理、审批、办结,但程序繁琐,办理效率不高。主要靠坐等办证管理为主,等待服务对象上门,呈递材料,层层签字负责把关审批,事后管理难以跟进等。与提供优质管理,热情服务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三)执法权力运行供给与依法治国战略需求的差距

一是执法办案工作程序不规范。个别基层民警随意执法、滥用执法职权。有的民警利用手中权力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特别是一些小案件,有的推脱不接案,有的接案久拖不查处办理。不按程序扣押当事人、嫌疑违禁物品等现象时有发生,与 “依法治国”战略,严格执法、大力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等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二是执法监督机制不完善。公安机关的执法监督分为内部监督,主要是同级纪委监察、督察和公安上级部门等依法监督;外部监督,主要靠检察院、党委、政府、人大、人民群众以及各种媒体监督,尚存在监督部门多、职责不够明确等问题,与公众 “公平正义”需求,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等还有一些差距。三是执法责任追究制不健全。没有按照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责的要求,健全执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完善执法质量考评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错案预防、纠正、责任追究制等,与建立主办侦查员制度,落实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四)警务运行改革供给与警务创新发展需求的差距

一是机构改革浮于表面。有的机构设置不合理,没有顶层设计,没有用科学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有的基层机构改革,将改名称视为改革,有的以多设部门作为改革,没有按照 “四统一五规范”要求进行规范,一次次改革,改的是内设机构越来越多、职能分工越来越细、 “官员”越来越多、办事人员越来越少,结果是各行其事,分工不协作,形不成合力,与 “精简机构”,走内涵式、集约化发展道路,稳步推进 “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建立警力随着警情走的现代警务工作的需求还有差距。二是警务运作机制改革不够彻底。将执法职权时放时收,造成基层履职无所适从,执行法律政策不持续、不稳定。如有的基层职能部门改革,一会儿将职权下放设立相应机构,一会儿收回撤销;如 “接警”一项简单公安业务,由公安、消防、交通二三个部门设立指挥中心负责值班接警工作,一会儿合并,一会儿分开,浪费人力、物力;如有的部门借“改革”之名,将有责无权职责向基层公安机关推送,自己死死握住审批权,让基层民警背 “黑锅”等,与责权利相结合,敢于担当,创新驱动发展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三是警力向基层倾斜改革不够深入。基层警力严重不足而机关臃肿越改革问题越凸显。有的地方为了体现 “改革”,将机关中的一批年轻人充实到各基层派出所 “挂职”,但没过多久又陆续以借调之名回机关。这种人员调进调出,提职提级的改革,其结果仍然是上大下小的警力配置 “倒金字塔”模式,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 “补短板”,创新驱动发展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三、运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念均衡警务改革供需矛盾之对策

(一)激发供给主体的潜能与活力

一是坚持政治建警。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的专政工具,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各级公安机关要落实好党建 “一岗双责”制,坚持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当前,重点开展好 “学习党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做合格共产党员”等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全体民警切实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打牢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思想根基,确保公安队伍始终保持忠诚可靠的政治本色。二是健全激励机制。坚持贴近实战、贴近基层、贴近民警,积极探索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统筹运用党的建设、组织人事、典型引领、表彰奖励、人文熏染、服务保障等多种资源,凝心聚力,增强公安队伍的战斗力。三是优化人才培养。要深化人民警察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双向选择的轮岗交流模式,不断扩大重点、热点岗位交流比例,优化警力配置,焕发队伍生机与活力。依托下派帮扶、挂职锻炼等交流平台,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工作,促进年轻干部健康成长。同时,积极选拔培养多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和业务骨干,鼓励和支持年轻民警学习钻研技术,安心在专业技术岗位工作,建立健全刑事科学技术、技术侦察等专业技术人才库。四是强化实战训练。通过改进 “轮值轮训、战训合一”模式,切实增强民警履职必备知识和实战技能,提升民警 “情报研判、应急处突、规范执法、舆情应对、群众工作”等实战急需能力,全面提升队伍整体素质。五是坚持从严治警。要以 《中央八项规定》、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等来规范民警的行为,促进广大党员民警 “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进一步强化民警的日常管理,依托警务通 APP管理系统对民警的上下班、值班备勤、加班执勤、八小时以外活动轨迹等进行自动筛选,从中发现异常情况,运用 “打招呼、谈话、告诫”三项制度及时提醒,防微杜渐,未雨绸缪,以纪律制度的硬约束和民警的自觉守纪意识,打造一支具有 “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过硬公安队伍。

(二)提升供给主体的执法服务能力

一是全力破解维稳需求侧现实问题。通过健全多元化的社会矛盾化解和隐患排查机制,完善公共安全排查治理责任体系;充分运用 《反恐法》等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提高预警、控制和处置能力,深入开展反恐怖斗争,确保国家政治安全、金融安全、经济安全、网络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安居乐业。二是全力破解打击犯罪需求侧现实问题。严厉打击、严密防范黑恶暴、盗抢骗、黄赌毒等突出犯罪活动。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涉众型经济犯罪、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建立与电信运营商、金融部门、第三方支付平台等多方集群联动工作机制,在加大打击力度的同时,全面防控各类风险,尽可能减少群众经济损失。坚持走群众路线,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完善党政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努力为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驾护航。三是全力破解公共服务需求侧现实问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继续抓好各项 “放管服”改革举措和推进 “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等意见的落实,研究推出一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新举措,[4]进一步清理公安行政审批项目,创新行政服务方式,简化审批事项,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舒适度。重点推进户籍制度和居住证制度的改革,打破户籍二元限制,实行城乡间人口自由流动,着力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释放人口红利。

(三)规范供给主体执法权力的运行

一是完善执法工作机制。紧紧围绕推进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完善适应证据裁判规则要求的证据收集工作机制,落实刑事办案质量 “终身制”,制定完善接处警等重点执法环节工作规范。同时,建立与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机制,遇到重大疑难案件,及时邀请检、法两家召开联合会议,对疑难案件进行分析研究,自觉接受检察机关监督。二是建立执法权力清单制度。全面推行案审机制改革,预防冤假错案。将执法责任细化分解到每个执法单位、执法岗位,明确办案、审核、审批责任,打造执法办案全过程、全环节的责任链条;建立主办侦查员制度,落实执法责任制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严格落实案件质量 “五级审核把关”制度,规范行政裁量范围、种类和幅度,杜绝随意执法、滥用自由裁量权等,杜绝冤、假、错案的发生;建立内部干预执法办案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三是深化执法公开。完善执法办案信息查询系统,落实执法告知制度,最大限度地公开执法依据、执法程序、执法进度和执法结果;聘请律师,加强执法监督,开展执法专项治理,不断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和执法公信力。四是完善人权保障制度。按照 《公安机关执法办案场所设置规范》要求,加大办案区同步录音录像系统改造,实现所有案件讯问过程全程录音录像,保障违法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实行涉案财务集中保管制度,规范了查封、扣押、冻结、处理涉案财务程序;深入开展执法问题专项整改,对容易出现问题受立案、涉案财物管理、行政审批管理服务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实行定期专项治理,切实解决好执法不公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5]

(四)推进供给侧的警务改革创新

一是创新机构设置,警务贴近实战。要树立 “全国一盘棋”思想,坚持 “四统一五规范”,将职能交叉、重复叠加等制约警务效能提升的内部单位合并,坚持走内涵式、集约化发展道路,稳步推进 “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健全完善警力随着警情走的编制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精简机关、下沉警力、调整机构、整合资源,努力实现警力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借鉴大庆市公安机关的做法,按岗位性质将基层警力划分为指挥岗位、行政岗位和执法岗位,将基层指挥人员和内勤等非实战人员剥离出来,充实到 “一线执法岗位”,使一线执法警力超过总警力的50%。[6]二是创新警务运行机制,提升打防管控实战效率。加快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完善情报预警、扁平指挥、等级防控、分类处突、合成作战等警务机制,着力提高警务运行的现代化、实战化水平。警务运行机制改革的关键是要解决好职权下放、人员换岗问题,这样可以减少层层请示、值班备勤重复,消耗警力资源。例如,大庆市公安局在2010年深化交通管理体制改革中,只是将市区交警勤务大队人员、编制、职能全部划归分局,不单设警种,不增加机构。其中,治安队负责动态交通管理,社区队负责静态交通管理,刑警负责交通事故现场勘查和逃逸案件侦办,构建 “治安管动,社区管静,刑警管逃”的 “全警管交通”格局。市区可以管交通的民警比过去增加了5倍多,但政府没有为此多增一个编制、多招一个警力,没有多投入相应的装备。[6]三是提升警务技术保障。在 “大数据”信息化背景下,公安机关应从顶层设计上,建立高效统一综合 “云”平台,向基层一线实战民警开放权限,同时,加强一线办案民警的培训,提高使用效率,更加有力地打击智能化、科技化犯罪,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结语

“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强预期引导,深化创新驱动……”[3]的发展方略是有效深化警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利器,只有坚持把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通过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更好适应和引导警务改革需求,才能均衡警务改革供需矛盾,实现警务改革化蛹成蝶式的转型升级,全面构建与现代警务相适应、相同步的现代警务机制,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定、社会稳定,打击违法犯罪,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 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

[2]魏礼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义[J/OL].2016-04-19.http://10.168.31.9/E_ReadNews.asp?NewsID=10416.

[3]李克强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摘登)[N].人民日报,2017-03-06(02).

[4]郭声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忠实履行职责使命 努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J/OL].2017-3-16.http://www.ga/gayw_07/201703/t20170316_810246.html.

[5]冯锐 唐易.公安体制改革与零成本盘活存量[J/OL].2016-3-06.http://www.eb/tingjiguan/gbzd/gbzdxxwnew/wbjw/201407.

[6]胡玖明.借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念推进公安改革[J/OL].2016-4-24 11:04.http://home.cpd.com.cn/thread-291891-1-1.html.

[编辑:李永新]

D631.1

A

1672-6405(2017)02-0005-04

肖益茂 (1962-),男,福建将乐人,福建省三明市警察协会秘书长,福建省公安理论研究人才库人员。

2017-05-02

猜你喜欢
警力警务公安机关
面向多单位多任务的警力优化模型
衡阳市公安机关党员风采剪影
迈向法治公安:基层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实证研究
公安机关将开展3个月行动 深化打击食品药品农资和环境犯罪
环球警务专访
对已经移送公安机关案件的当事人做出罚款的行为是否涉嫌渎职犯罪?
浅谈港航公安网上警务公开的现状和问题
警务训练中腹痛的成因及预防
警力资源配置问题刍议*
警务指挥与战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