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化州市平定镇香山小学 罗鲜彦
提问,是课堂上老师获取反馈信息、检查教学效果的一种直接而易行的教学手段,也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重要方式。如何设计提问,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有些老师的提问琐碎而繁杂,抓不住重点和难点;有的老师象“意识流派”那样,遇到什么或想到什么,就随意问什么等。以上的种种提问都是漫无目的的,也是没有效果的,都不能真正发挥提问的作用。
提问设计得好,就能够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所以,课堂教学中,老师不要随意地提问,而要精心设计。做到每一个提问都要真正达到“随问生趣,以问引思”的效果。下面,我根据自己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粗略地谈一谈课堂教学如何设计提问的做法。
根据教材要求,提问要有目的,要有为理解课题而问,要有为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而问,要有为理解字、词、句、段的意思而问等。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考虑:要不要提问,提问什么问题才有效,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教师要达到这种境界,就要做到:一是“吃透”教材,深入钻研每一篇课文,从字词句段到篇章结构,从主题思想到艺术手法的运用,教师都要全盘掌握,并且熟记于心、巧思于脑。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哪里要提问,提出怎样的问题,都会心中有数;“吃透”学生,即是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想情况。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哪些问题学生可以自己理解,哪些问题需要教师点拨指导,我们教师都要心知肚明。做到上述两方面的“吃透”之后,教师就可以紧扣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来设计提问,培养学生的学习学习兴趣。长此以往,教师的提问就会有明确的目的性,以致避免提问的盲目性。
一篇课文或一个知识专题的教学,往往有很多问题要向学生提出的。面对这系列提问,教师切忌杂乱无章、琐碎零散,一定要有系统性,做到有纲有目,并且“纲”明“目”楚。“纲”即是一篇课文或一个专题知识的大而重要的问题,“目”即是大问题里的小问题。这样,大大小小的一系列问题便组成一个系统。
教师的提问要有系统性,设计提问要符合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的学习规律。
教师对一篇课文的分析和讲解,不要囫囵吞枣,而要善于分析,做到由易而难、由简而繁、由粗而细,由此而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学生的学习思路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新天地。我在教学《给颜黎民的信》“至于看桃花的名所,……所以我是不去的。”这句时,设计了如下三个问题:①“名所”是什么意思?“屠场”指什么?②为何说那里是屠场?③鲁迅学生喜欢桃花吗?为什么他不到看桃花的名所——龙华去呢?这三个提问,不但帮助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而且也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
为此,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不是过于简单,不用思考就可回答,就是过于复杂,没有层次性,无论怎样启发、学生怎样冥思苦想,都不能解答。那样,学生就会勃然无味,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不要随心所欲。设计的问题要有思考价值,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如在教学《火烧云》一文时,我就设计了如下问题:①课文中哪些地方描述霞光?哪些地方描述火烧云?霞光和火烧云有什么关系?②火烧云的颜色、形状均有哪些变化?③作者是怎样观察火烧云的?你从中学到了什么?上述三个问题,都抓住了文章的重点和难点。虽然难度不大,但都有一定的启发性。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抓住一个重要句子或段落具体分析一下,基本可以解决。
总之,一篇课文的知识点是比较多的,哪一方面都可以设计问题,但我们老师要坚持“有价值而问”的原则,哪些不用思考就知道的,就不必提问,因为对学生没有启发性。有的教师提出的问题本身就暗示答案,学生只要回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就行,这样提问也是不好的,长此以往,就难以培训学生的思维能力,既浪费了时间,又没有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论设计哪一个问题都要考虑周详,做到每个问题都要有启发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也要讲时候,讲时机。适时的有效的提问,就有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
提问要以理解课文内容为基础,只有理解透彻的内容,才能转化为自己表情达意的材料。如果要提问学生:用比喻说一句话,必须学习并理解比喻句的有关知识,才可将掌握到的知识迁移到提问中去。为此,架空于理解之上的提问,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木之林。学生情感最投入、注意力最集中时提问最佳。学生全神投入、激动兴奋之时,正是与作者、老师产生共鸣之时,何不趁机“披情入文”,引导学生进入文章妙境胜地漫游呢?因此,在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感知后进行提问,不但让学生感到课文的完整美、和谐美,而且使知识与情感的沉积更加厚实。
课堂上的提问,应起到协调学生情绪、思维和注意力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在40分钟的心理运动是呈现高低起伏变化的。为此,提问的着力点最适宜安排在课堂开始后15至25分钟内。此时,学生心理正处在疲劳的低谷,注意力下降,此时进行科学的提问,实质是一种强刺激,使课堂节奏发生变化,学生的神经系统兴奋起来,避开或消除疲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注意力保持下去。
现在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们教师的课堂提问也要针对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让全体同学都能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故此,一节课里,所提出的问题要有难易之分。难度中等以上的,由中上学生回答;难度中等以下的,由中下学生回答。再有,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应变能力,适合各个层次学生的知识实际,从而充分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中,面对纷繁复杂的问题,教师要头脑清醒,理清问题思路,精心设计,真正发挥提问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专心听课的良好习惯,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