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源头有效启蒙

2017-03-09 16:04李芹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个位计数器小棒

李芹

《11—20各数的认识》是学生认识两位数的起始阶段,也是学习十进位制计数法的启蒙阶段,该内容对于后续知识的学习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关蓓工作室的成员对该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在全市进行了展示,这节课中值得借鉴的地方如下:

一、解读教材,整合资源

首先,综观全局数概念是整座数学大厦的基础。小学阶段对于数概念的教学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一年级上册20以内数的认识;第二阶段,一年级下学期100以内数的认识;第三阶段,万以内数的认识;第四阶段,大数的认识。在第一阶段的学习中,学生要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感知“十进制”和“位值制”这两个基本概念,经历抽象、推理、建模的过程。

结合课程标准,可以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让学生在数数、读数、写数的活动中,知道“10个一是1个十”,建立计数单位“十”,认识11~20各数,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并能正确读、写。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操作和口头表达能力。在经历认数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获得初步的数感。

其次,整合资源。对比不同版本的教材,发现各版本对于这个内容的编排大致如下:第一类,人教版教材是先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 知道10个一是1个十,会用小棒表示11-20各数;再学习11-20各数的大小关系;最后结合计数器表示数,认识数位,会写11-20的数。第二类,北师大版教材是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 知道10个一是1个十,将小棒数与计数器表示、写数结合起来。对比发现让学生完整经历“用小棒表示数——用计数器表示数——用数学符号记录数”后,再来比较大小,学生对数的认知和掌握都将更为清晰一些。

二、把握本质,促进发展

数学学习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因此,教学时教师应该把握教学的本质,提供思维的载体,根据实际适时引导,发展学生数学素养。

首先,提供载体,独立思考。环节一:在认识计数单位“十”时,教师出示一堆小棒,让学生数一数这堆小棒有多少根?学生数出有11根后,教师演示:从11根小棒里先数出10根,捆成一捆,再数1根小棒,揭示: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出示:10个一是1个十,重点强调11的组成是1个十和1个一。在此基础上,认识13及13的组成,学生明确新的计数单位“十”的产生源于计数单位“一”不能满足数数需要的道理。环节二:为了让学生自己借助新的计数单位“十”来数比10更大的数,教师设计了如下活动——整个活动分为两层,第一层(想一想、数一数):动脑想如何借助计数单位“十”来数小棒根数,数出小棒后又该如何呈现。第二层(看一看、说一说):观察思考利用计数单位是如何看出来同桌的小棒根数的。11—20共计10个数,为了渗透数序,减少转弯的难度,我们重点选择18、19、20这3个数,课堂上汇报数出18根小棒,然后引发学生思考添上1根是几根?再添上1根呢?学生在认识2个十就是20的过程中灵活地运用了新的计数单位。

其次,打开空间,有效引导。数位的意义十分抽象,计数器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因此,教师从小棒表示数抽象到用计数器表示数采取了讲授式教学。课堂上,教师拿出计数器,讲述:这是计数器,计数器上有好多位置,从右边开始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个位上拨一颗珠子,表示1个一,十位上拨一颗珠子,表示1个十,教师边说,边在计数器的个位和十位上分别拨出一颗珠子,问:现在计数器上表示的是多少呢?你们能看着计数器说一说11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呢?这样引导,学生弄清了每个数字所在的位置不同所表示的计数单位就不同,即一个数字所表示的大小取決于该数字所在的位置,初步感知位值原则。适时引入计数器、数位对学生11—20各数的读写奠定了基础。

教学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提供思考的载体鼓励学生探究;需要教师教授的,则由教师循循善诱地引领学生,实现“有价值的再创造”!

(作者单位:武汉市育才越秀小学)

责任编辑 孙爱蓉

猜你喜欢
个位计数器小棒
采用虚拟计数器的电子式膜式燃气表
寻找规律巧算根数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一起数小棒
个位与十位的故事
巧移小棒
学习100以内的数三要点
计数器竞争冒险及其处理的仿真分析
任意N进制计数器的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