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学会积累作文素材的实践与探索

2017-03-08 18:05:49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金垌镇绿水小学唐坚世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2期
关键词:李玲事物课外阅读

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金垌镇绿水小学 唐坚世

叶圣陶先生说过:“小学生作文章就是综合地反映他对知识、思想、语言等等方面的积累。”然而,有的同学在写作时,看见文题抓耳挠腮,冥思苦想也难以完成作文。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不善于摄取生活材料。俗话说:“手里有粮,心里不慌。”那么,语文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积累、丰富写作素材,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从生活入手指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教学大纲指出:“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由此可见,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既然写作的材料来源于生活,那么就要引导学生尽量地扩大自己的生活面,拓宽自己的视野,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作文内容就越充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历过许许多多的事,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观赏过很多美好的事物,这些都是写作的材料。就如想缝制衣服先准备好衣料,要盖房必须有砖瓦、木头、沙石、水泥一样。这就要求学生脑子里要储存各种各样生活画面,积累各种写作素材,并能形成自己的感受。因此,我组织学生开展“献爱心”“学雷锋、学赖宁”等系列活动,从中摄取许多感人的材料,教师就要利用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留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了解这些是活动怎样开展的,同学们是怎么做的?你自己又是怎么做的?大家心情如何,效果又怎样……

二、从观点入手指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参加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要引导学生热情地参加。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和思想水平。如果没有正确的观点,对周围事物就不会有正确的观察和分析,也不会摄取积极的材料。例如我班学校组织去金垌镇参加义务劳动,有的同学认为这次活动影响自己的学习,即使参加了劳动,也没有认真地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因而让一些活生生的事物平平淡淡地从眼皮底下溜过去了,什么生动的事例也没有把握住。真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当然在作文时,就没材料可写。相反,作家亚米契斯正是满怀对父母的爱,对老师敬重和终身不忘,对周围的爱,对同学们的关心,对穷苦人的同情,对残疾人的尊重和帮助,对祖国的热爱,对英雄的敬仰等,深入生活,从而获取了大量动人的材料,写成了《爱的教育》这感人的名篇。所以,学生要有正确的观点,就会积极地从生活中摄取有意义的材料,成为写作的好素材。

三、从观察入手指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一是注意要按一定的逻辑顺序观察。要教会学生常见的观察顺序,否则,写出的文章将杂乱无章。观察周围的事物可按时间、空间或者事物的性质、特点、发展顺序、作者观察的角度等确定观察顺序,或从近到远,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从整体到局部,从景物到人物,从主到次等。

二是观察要注意在对比中抓住特征。我们观察事物要注意事物的不同特点。对任何事物各自不同的特点,我们都要通过观察抓住它。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使人读了有身临其境之感。因此,对事物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进行比较辨析,从比较辨析中分析出事物不同的特点。

三是观察中要注意细节。小学生对司空见惯的事情细节少注意,常常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一次,我们学校学生到金垌镇参加劳动,我借这个机会让学生写一篇作文。在作文前,我注重引导学生挖掘出到金垌镇劳动的一些细节方面的材料,并指导其按排好文章的结构。如某学生习作开头写道:“阳光明媚,同学们扛着锄头,背着柴刀,欢快地出发了,只有李玲从后急匆匆地赶来。为什么肩上的编织袋比谁都鼓?手上又抓雨伞,背上又见雨衣,她一个人拿这么多东西干么?正因为这些细节的描写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使读者迫切地想探个究竟。到了金垌镇,天气突变,顿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同学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后悔没带雨具。这时,李玲胸有成竹地告诉大家不要担心。同学们才明白怎么回事,纷纷夸奖李玲。李玲笑而不答,提着刚才的编织袋……雨来了。只见“李玲从编织袋里变魔术似的掏出一块块塑料布……”文中几次出现的编织袋,把文章有机地组织起来,显得非常巧妙,这就是这个细节所起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细致观察事物,积极调动感观,用眼看,手摸,口尝,耳,去充分感受事物,观察事物。这样得到的材料就会充实,写出的文章才会具体生动。

四、从课外阅读入手指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教学的延伸和发展,广泛的课外阅读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从而促进学习。广泛的课外阅读,尤其对写作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学生接触生活以及对生活的体验毕竟较少,也不可能事事都亲自去体验,这样,要使学生获得丰富的作文材料,光靠直接材料来源还不够的,这必须有间接来源——课外阅读。但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呢?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不做笔记,如过眼烟云,走马观花。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有个爱记笔记的习惯。听到人家讲故事,他记下来;做客的时候,看到主人公室内的布置,他记下来;外出遇到下雨,他就躲在屋檐下把下雨的情况记下来;甚至看到一个人的外貌比较特殊,听到人们的对话,争吵等,他都要一一记在记事簿上。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马卡连柯说:“记事簿的重要在于使你养成善于观察和注意的本领,养成不错过和不忽略细小的,然而富有表现力的,并且总是重要的细节能力。因此,只有不断地记……”要让学生写阅读笔记的习惯。阅读笔记的类型通常有以下三种做法:首先是做摘记。要求学生根据对读物的理解和需要,把读物中精彩句子或段落、名言妙语摘抄在笔记本上;其次是写摘要。把读物的主要内容归纳起来;再次是写心得,写出读完读物的感想和收获或疑问等。一般我们要求学生的是第一种,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诗。只要学生坚持课外阅读,并养成写阅读笔记的习惯,就不会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状况。

当然,由于事物的相对性及多样性,如果积累材料远远不止这些,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做到多阅读,多动笔。材料丰富了,作文就会自然提高。

猜你喜欢
李玲事物课外阅读
Defect calculations with quasiparticle correction:A revisited study of iodine defects in CH3NH3PbI3
美好的事物
文苑(2020年8期)2020-11-22 08:18:12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28
朝中主持词翻译习得
智富时代(2019年8期)2019-09-23 06:35:54
骄傲的孔雀
奇妙事物用心看
快乐语文(2017年12期)2017-05-09 22:07:40
李玲:用激情和温情推动医改
中国卫生(2016年1期)2016-11-12 13:20:50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1:09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语文知识(2015年11期)2015-02-28 2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