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市第十二中学 洪 英
设计思路:
本节课依据“建构主义思想”,以“类比推理”和“假说演绎”两种科学方法为线索,引导学生重演萨顿和摩尔根当年的思维过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等新课程理念的思想指导下,教学中努力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探究,积极交流,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形成学习过程的主动建构。
本课设计以学生本,教师只是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学习潜能得到最大发挥,课堂紧张而活跃。
教学分析:
⑴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是在学习了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及减数分裂之后,沿着科学发展史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体验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同时展示了科学结论的发展性和可修正性,对于学生质疑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了较好的作用。萨顿的假说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分别从逻辑思维和实验证据两个方面把基因定位在了染色体上。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深入理解,而且也为学习伴性遗传奠定了基础。
⑵教学对象分析
高中学生思维敏捷,学习能力强,喜欢挑战自我,享受探索问题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教师要把握时机,准确的抛出问题并组织讨论。由于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所以不要孤军作战,养成合作的习惯。
⑶教学条件分析
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学生对于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画遗传图解、假说演绎法和减数分裂已经基本掌握,为学习本节内容奠定了良好的认知基础。但是这些知识的运用还不是很灵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并完善所学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⑴教学重点:①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②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化解释
⑵教学难点:①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②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
了解基因与染色体在细胞分裂中的平行行为,认同基因在染色体上;能用假说演绎法解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理解并阐明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⑵能力目标
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使学生学会严密的推理思路,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尝试运用假说演绎的方法,解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培养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质疑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实践动手的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探究成功的快乐,提高对自我价值的认识;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合作、尊重科学的精神。
教学方法与策略:
学案教学法:课前学生通过导学案的学习,对本节课程已有了解,对已学知识也做了充分的复习,对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探究式问题讨论法:教师适时的抛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科学思维方法。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
多媒体教学法:采用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过程:
?
小结 对于学生的总结给予肯定与纠正 共同归纳本课主要内容 学生在形成整体的学习网络的同时,得到了科学研究中的许多启示。课堂练习 课件展示习题 完成课堂练习 1.巩固知识,强化本节的主要内容2.从科学史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