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西区第三小学 罗彩叶
在职小学语文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中存在着四个方面的问题,分别是教师对于学生学情方面、多媒体技术与教学内容关系方面以及多媒体技术应用单一方面。笔者通过访谈以及在教学实践中得到的一些启发,针对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探索出一些相对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为多媒体技术更好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服务。
儿童发展的未成熟性、未完成性,蕴含着人的发展的不确定性、可选择性、开放性和可塑性,潜在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和发展可能性[2]。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刚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他们在身心发展方面还相当稚嫩。由于该阶段的学生处在一个启蒙和激发的阶段,其阅读重点是培养阅读兴趣,学会识字与朗读,能了解词句的意思,并积累词语。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提出“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要求。
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大脑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大脑神经的机能进一步加强,心理活动趋于稳定,相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该阶段阅读的基本定位是:学会朗读和默读;理解词、句、段,初步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学会略读,粗知大意;初步了解一些表达方法;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此阶段的学生在字词不断积累的情况下,更容易接受来自外在的挑战。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可以引进竞争机制。
小学高年级学生身体高速发展,骨骼增强,在心理方面,逻辑思维开始在思维中占优势,对新奇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如搜集物品、学习某种特长等,独立意识进一步发展,自主性较强。该阶段的阅读重点是学会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学习诗歌和叙事性、说明性等不同文章的阅读;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索信息。[5]
该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意识,语文课堂教学更倾向于对文章的解读。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更多相关文段,为学生扩大阅读量作出贡献。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方法,继续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传统教学手段指的是在教学中所使用的所有手段和工具的总和,包括运用语言和教学工具作为媒体的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手段运用口语、挂图、标本、纸张、笔墨、黑板等,虽然承载信息量较小,但传统教学手段还是有其不容忽视的功用的,比如有利于教师言传身教,有助于展现教师情绪、情感的示范作用。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要坚持适量原则,表现在教师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合理地进行交互使用。为了应对学生“抬头族”现象,教师应该将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技术置于平等地位,在一周的教学中进行教学设计规划,即根据学生学情与学生在进行这节课前的状态,在哪节课适合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在哪节课应该应用传统教学手段,在哪节课上需要同时使用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的手段的融合。
充分发挥教师的语言感染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显现出对语文学科的热爱,对课堂教学的热情,运用激昂、幽默的语言,富有真情实感。在示范朗读时,读出文章特有感情;在分析文章中心思想时,循序渐进加以引导,带动学生体会文章。
在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清楚地意识到学生原始感知力的宝贵性。
笔者认为,应用多媒体技术结合传统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时,应适当在多媒体技术应用中“留白”,插入传统教学手段,以此调动学生的原始感知力。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讲,语文教师的黑板板书也尤为重要,在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进行组词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灵活处理,让学生感受文字书写过程,黑板板书一些字词留给学生的印象往往更为深刻。对于一些可以用实物、挂图或标本讲述清楚的内容,就不需要再播放视频了。
作为多媒体技术的操作者,教师应该在设计课堂教学前,考虑好如何协调多媒体课件与课堂教学的步伐。
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对所采纳的课件抱有质疑的态度,重视对多媒体应用素材的甄别与提炼。
笔者在听课发现,一位教师在讲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太空生活趣事多》这一课时,为了给课件增添色彩,在几页课件展示面的一角插入一辆汽车在奔跑的flash小动画,不仅与本文教学内容相关度不大,还使学生过分关注那个小动画而没有集中注意力听讲。
从教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师往往教学经验丰富,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早已形成了自己固有的教学模式,对课件的设计也没有什么创新;还有部分老师只追求内容的呈现,仅仅使用课件提供的母版进行课件简单设计,然而现实课堂教学中教师课件设计的同一化和定型化无法维持学生的兴趣。值得关注的一个点是,课件设计的多样性还应表现在语文课与不同课程的衔接。
综上所述,将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其功效是显著的。然而,要想使多媒体技术完美地融合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学改革任务。[6]因此,广大的小学语文教师队伍仍需继续努力,不断进行探索,促进多媒体技术更有效地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