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东县高湖镇高湖完小 黄年桂
“作文难,难于上青天”,学生感叹着,其实老师又何尝不如此感叹。作文这个课题,让许多学生咬断了笔头也难下笔,让许多老师绞尽了脑汁也不知从何下手。而这课题的得失又关系到整个语文教学的成败,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谁也无法放弃,无法绕着走,必须面对。为攻克这个难题我尝试了很多教学法,如办图书角,以看促写;抓读背,以读促写;讲故事,以讲促写……凡此种种,都收效甚微,我不得不另辟门路,尝试了作文教学的“三步曲”,多年的实践,不仅对学生有事半功倍之效,于教师也不能不说是条行之有效的捷径。
学生怕写作文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缺乏一种写作冲动。为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我在教室里养了许多花草,如:美人蕉、仙人掌、鸡冠花、牵牛花、夜来香、芝麻、豆荚花……应有尽有,小小教室中,红花绿叶,芳香四溢,为学生长期提供一个观察场所,让他们把看到的写下来,给他们自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一段话也好,一篇日记也好,一篇作文也好,老师也时不时点拨指导,对写得好的同学予以表扬并在班上朗读,没想到好同学越来越想表现自己,连最差的也跃跃欲试,写作之风蔚然而成。
董舒平写道:“仙人掌长出了带刺的新叶,我又看到了新生,希望在心中燃烧。”黄一姣写道:“新长出来的芭蕉叶,像一个朝天的喇叭,牛皮吹到天上去了,生怕自己的丰姿不为人晓,可几经风霜,变得谦虚了,生活得坦然了。” 单晓丰把美人蕉写成了“一个高大坚强的男子汉,不向自然干旱低头,不向水涝屈服。”;单志慧写道:“新长出来的仙人掌满身带刺,谁也碰不得它,有点像初生牛犊不怕虎。可几经风雨,它的刺被磨平了,多像生活阅历丰富的人,变得平易近人了。”多么富有哲理的语言,有时不得不令我拍岸叫绝。
小小的花草激起他们写作的欲望,但小小的教室毕竟局限了他们的视野,为了拓宽他们的视野,于是我带他们走进生活,步入大自然,让他们能写出有血有肉的作文。
“灵感是的创作思维高度集中的产物,而不是人的一切思维过程中都会出现的产物……真正的创作灵感,只能来源于现实生活,这是毫无疑问的。”我真感谢邓怀的这段话给我的启示。
的确,写作的灵感不是来自一时的冲动,而是来自大自然,来自生活。是生活逼你写,世界上没有一位作家关在书房里写出了佳作,他们都要体验生活,从生话中找到创作源泉。作为一个学生更离开这一源泉。有感于斯,我大胆地带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利用周边的资源,带他们去“荣桓河坝”“罗荣桓元帅故居”“马鞍山”“龙虎塘水库”“万亩油菜观光园”“枇杷园”“伟田煤矿”……等地参观。去时,说明目的,提出要求;到时,临场指点;回来时,动手写。如此一来,学生不仅有话写,写出来的也让人刮目,虽看到的一致,但感发却大不相同。
同是写水库,单美平写道:“好大的一面镜子,让我想到‘潭面无风镜未磨’的诗句。此情此景再也贴切不过。”单文风写道:“看到如此宽阔的水面,我顿觉眼晴一亮,视野拓宽,心胸也开门阔起来,知识一如这浩瀚之水,我虽在班上名列第一,又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同是写马鞍塔,王国剑写道:“真是一座神奇的塔,塔下的神马你也终像孙悟空一样戴上了紧箍咒,不得不臣服于能工巧匠之手。”张宇凤写道:“好一座神塔,竟成为了方圆百里百姓心中的圣地,朝拜的人洛绎不绝,香火不断……”他们会把目睹的、听到的加进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有的虽不尽人意,但他们都有了一定写作灵感。此时的他们手上可谓都有珍珠在手,只等巧匠玉线串起,便会是一串光彩夺目的珍珠项链;如美玉在握,只要稍加雕琢,就会光彩照人。为此我进行了第三步曲。
学生珍珠、美玉在手,等的就是一双点石成金的手,而这双手就长在老师身上。于是乎,我就和他们一齐下水,为他们排忧解难,助他们冲破迷津。
学生在写作文时,他们都有一种孤立无援之感,此时我会和他们同写一个题材的作文,把自已与学生一起看到的、听到的、揉进一些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即使来不及手写,也要口头作文一篇,并鼓励学生超过自已,对真正有独特见解的学生给予奖励。他们真来劲了,自觉地阅读课外书籍,找父母或其他老师指导修改自己的作文,试图与老师一决高下。还真有效,许红英、王华红、王成军等同学还真从我手里拿走奖品。
其实,老师的下水作文,己无形地为他们打好了作文的框架,启发了他们写作方法,拓展作文思路。如我与王成军同写《爸爸》,我写的是我小时候学习不认真,为丢一个小数点受到了爸爸的批评,自己服气,爸爸讲了爷爷为一个小数点而受累一辈子的故事,让我从此学习认真的事。而王成军同学写的是,他父亲当上村长了,想到自己今后要口肥了,打心眼里高兴。结果父亲几次拒贿,使他的美梦破灭。他失望之余,为自己有这么廉洁奉公的爸爸而高兴。尽管用词造句方面有些欠缺,但篇章结构,选材和立意确胜我一筹,我从心眼里为自已尝试喝彩。
与此同时,我还不断地给报刊杂志投稿,无论发表与否,都拿出来与学生分享,学生们也暗下决心一定要发表自已的文章,如欧小娟,肖琴等同学竟然也做到了,激发了学生,逼出了自已,真是一举两得。
作文如太行、王屋二山,看似难,但只要有愚公精神,再巧借“神仙”之力,何愁不移?近年来我灵话地运用这“三步曲”,在作文教学己有成效,但愿能“石”出“路”成,“砖”到“玉”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