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岳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帮扶医院普外科,江苏 连云港 222100)
肛裂在临床外科中较为常见,指的是消化道出口最狭窄肛管栉膜发生裂伤,裂伤部位多见于肛门后正中和前正中(6点、12点)。引起肛裂的因素有便秘、炎症刺激、内括约肌痉挛等。肛裂的临床症状为排便费力、疼痛异常、便中带血等,将对患者身心健康与正常生活产生不良影响[1]。临床上对于肛裂的治疗方法较多,因此为研究双侧内括约肌挑断加肛裂切除术治疗肛裂的临床疗效,特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的肛裂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的肛裂患者6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30例。观察组30例,男性8例,女性22例,年龄25~62岁,平均年龄(43.12±3.64)岁,病程1~14年,平均病程(8.13±1.67)年。参照组30例,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28~60岁,平均年龄(41.28±4.27)岁,病程9个月~12年,平均病程(7.29±0.91)年。60例患者中单发6点肛裂12例、单发12点肛裂18例、并合并皮下瘘10例、二期2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性较强。
给予观察组双侧内括约肌挑断加肛裂切除术治疗: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取截石位,常规消毒手术野,铺无菌巾单,局麻满意后,常规消毒肛管直肠腔,在3、9点肌间沟处分别行0.5 cm放射状切口,用中号直血管钳沿肛管皮肤下,内括约肌前向前钝性分离,同时左手食指引导肛管方向。用中号弯钳将患者双侧内括约肌进行挑出并切断,彻底止血,确保外括约肌不受损伤,避免对肛管皮肤以及直肠黏膜进行穿透造成肛瘘,缝合切口。再将形成肛裂中心部位进行适当切除,将皮下瘘与肛乳头进行切除,值得注意的是切口不宜过深对内括约肌适当进行保留。术后用太宁栓纳入肛内,用经消毒过的凡士林纱条对肛裂、瘘道切口和肛乳头切口进行填塞并加以固定。参照组实施肛裂切除术治疗:取截石位,常规消毒手术野,铺无菌巾单,麻醉满意后,消毒肛管和直肠,沿肛裂中心作梭形切口,将肛裂、皮下瘘、异常肛乳头以及周围纤维化组织进行完全切除,对出血患者予以止血。术后用经消毒过的凡士林纱条对手术创口进行充分填塞包扎并固定。两组患者术后均定期进行纱条换药,用常规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并做好相关记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30例患者,显效22例(73.33%)、有效6例(20.00%)、无效2例(6.67%),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参照组30例患者,显效12例(40.00%)、有效3例(10.00%)、无效15例(50.00%),治疗总有效率为50.00%。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对比差异较大,且存在统计学意义(x2=46.2293,P=0.0000)。
观察组30例患者治疗后,感染1例(3.33%),发热2例(6.67%),造瘘0例(0),不良情况发生率为10.00%。参照组30例患者治疗后,感染6例(20.00%),发热8例(26.67%),造瘘5例(16.67%),不良情况发生率为63.33%。两组患者不良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2375,P=0.0000)。
缺血性溃疡是引起肛裂加重的主要原因,由于双侧内括约肌痉挛异常致使肛管局部缺血严重,导致肛裂情况加重。因此对肛裂的治疗关键在于加快愈合时间、抑制恶性循环、减缓疼痛等,因此双侧内括约肌挑断加肛裂切除术治疗肛裂优点如下:可将患者肛门形态进行相对完整地保留,对有效减少术后肛门潮湿、锁肛异常有积极意义。对促进患者内括约肌痉挛解除、减少复发意义重大。与此同时,此手术创面较小能降低术后感染率、加快创口愈合时间。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挑断双侧内括约肌时,不宜将创口切得过长,术后应注意感染预防[2]。
综上所述,双侧内括约肌挑断加肛裂切除术治疗肛裂的临床疗效良好,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1] 李良任.双侧内括约肌挑断加肛裂切除术治疗肛裂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5)∶60.
[2] 汪洪广.双侧内括约肌挑断加肛裂切除术治疗肛裂临床疗效观察[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6,10(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