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实验小学 林 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数学体验的获取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它是一种由多个感官参与的以感知形式为主的认识活动。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的动手参与、主动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动手操作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最直接、最常用的实践活动,通过操作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兴趣是积极主动地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功能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思维发展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无限的热爱,迸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所以,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多种方法,其中为学生创设操作活动情境,利用学具加强学生动手操作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符合小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小学生思维处于具体形象为主的发展阶段,小学生具有爱玩、爱动的思维特点,创设合理的适时的动手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动的机会,会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比如教学厘米、米的认识时,对于这些长度单位,二年级学生是不清晰的。我从比高矮等实际事例入手使学生明白了长度单位对于精确测量的意义,再让学生通过测量工具认识这些长度单位,然后动手测量图钉的长度、食指的宽度、书本长宽、平伸两臂的长度、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宽等。通过实际的操作,感知了厘米、米的长短及这些长度单位的实际运用。又如三角形的特性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己活动,把三根长短不等的小棒围成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在摆弄过程中,很自然地知道三角形是由三个角、三条边和三个顶点组成的。然后,可让学生来回拉动三角形学具,从“手感”的比较中发现三角形有固定不变的特点,这样,使教学活动在动态中进行,使儿童把外显的动作与内隐思维活动和谐地结合在一起,顺应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集中了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指尖上的。”。活动是认知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只有亲身参与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才能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发展。数学的学习不能光靠背、记进行接受知识,而应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做数学。因为,通过探索与引导,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体验、理解已获得的数学活动经验,增进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使探索性得到开拓,创新性得到发展。如长方体体积和长、宽、高的关系比较抽象,让学生从操作12个小木块入手,边操作边思考,并借助记录整理的科学手段,从中悟出这种特殊关系的必然性,探索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这样的教学,成为学生的科学实验,其知识是学生通过操作实验“重新发现”的,容易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又如在《旋转与角》新知教学中设计操作活动,让学生用活动角表示角,按操作要求旋转出学过的角,复习了锐角、直角、钝角,也巩固角的组成,为探究新知做好铺垫。再鼓励学生用活动角试着旋转出不同的新的角,在操作中通过观察交流出平角和周角的特征。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中掌握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这样经过学生自己操作发现得到的知识,学生学得好,记得牢。
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突出数学本质,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数形结合的思考方法,变换思想,对应、集合的思想,估测意识以及分析、综合、转化、归纳、类比等基本思考方法,这些都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质不可缺少的金钥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动手实践,可有助于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我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学具,要求学生先在平行四边形上作高,再沿着高把它剪开。然后移一移,拼一拼,看一看能转化成什么图形。学生操作后,让他们汇报操作情况,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转化后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联系?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时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知道了:转化后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它的宽相当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学生水到渠成地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在画→剪→拼的过程中经历了再学习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体验了独立获取知识的乐趣,又从中学到方法,感悟思想。又如学习《圆的面积》时,先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求圆的面积的必要性,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接着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利用手中的学具,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圆能转化为哪几种平面图形?再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设想,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实验,得出圆的面积公式;最后应用得到的结论去解决生活中有关的数学问题。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绪高涨,思维异常活跃,推导的方法不拘一格,多种多样,有的把圆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有的转化成近似的三角形,有的转化成近似的梯形的,也有的把圆平均分成若干个近似的三角形,先求出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再乘以三角形的个数,同样也可以推出圆的面积公式。的确,学生的能力无法估量,整个过程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和才智,展示了学生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实现了学生对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同时通过小组交流合作,通过操作验证,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探求,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同时,让学生获得转化和等积变换的思想。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素材和探索空间,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让数学从指尖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