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轻杨
摘 要: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越来越多,特别是初中语文。但从当前的语文教学看,仍存在学生兴趣不高、教学效果差等问题,发生原因为未突出学生主体,导致学生参与性不高。因此,教学中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入适当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下面,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意义出发,总结有效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途径
语文作为教学中的重要科目,除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比如: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其中,自主学习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培养重点,然而由于部分教师并没有有效的教学方法,限制着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基于此,强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途径探究非常重要,现从以下探讨。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和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自主学习更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而教师则从原本的课堂组织者转变为课堂引导者,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自行完成任务。从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上看,多表现为:初中是培养学生独立能力的关键,其思维能力也具备独特性。通过课堂中对学生的引导,使其不再依赖教师、家长,在解决学习问题时,用自己的头脑进行解决,从而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传统教学中,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学生多处于被动接受教学知识的状态。而自主学习中,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开发自身潜能[1];学习并不是朝夕间完成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来获取知识。在学习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
1.转变教师的角色定位
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负责传道授业解惑,该教学中,教师占据课堂主体地位,学生只在教师指导下参与学习。这种情况下,学生失去独立思考、学习的机会,更别提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使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新课标背景下,要求教师将教学目的转变为促进学生学习、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并找寻解决问题的措施。同时,教师还要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从而转变自身角色,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主性。
2.做好课前预习,营造学习氛围
疑问是所有学问的基础,只有在学习中提问,才能具备良好的学习兴趣、自主探究意识。传统课堂教学中,很少让学生参与其中,更别提让学生发言,只有在教师提问时,学生才能回答问题,从某种程度上遏制着学生的质疑能力。基于此,需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培养学生自行思考、提问的习惯。要想让学生自行提问,就必须做好课前预习[2]。新课讲解前,让学生自行预习学习内容。同时,还要出试卷,内容为作者生平、写作背景、学习难点等,用书面的形式检查学习效果。通过学生的课前预习,不但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能在带着问题学习期间,加深内容印象,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另外,还可组建预习小组,每小组由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组成,并配置组长,根据教师任务分工完成。教师也要随时抽查,便于及时发现、解决问题,通过对动员全部学生、保证预习工作的正常进行,提高教学质量。
3.做好课前预习
学习兴趣的缺失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题。实际学习中,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学习动力密切相关。因此,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时,教师需根据语文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比如:教学中引入游戏、表演等,帮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兴趣中完成学习活动。另外,针对教学中比较抽象、唯美的文章,若只是单纯性地用语言讲解,学生将很难理解,影响学习成绩。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引入多媒体技术,通过学生对动感画面的欣赏,快速融入学习中,从而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此外,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优点,给予一定鼓励。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赏识、关爱,从阅读、写作等方面发现学生优点,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保证。师生交谈中要重视气氛、环境的构建,提高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在促进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基础上,提高学习兴趣,保证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时,必须了解自主学习的意义,并从当前的教学弊端出发,完善教学方法,如转变教师的角色定位、做好课前预习、做好课前预习、发现学生优点等,便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袁丽华.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15(8):71.
[2]胡建波.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26(30):251-252.
編辑 李琴芳
新课程·教师2017年12期